客家人口,全球有五千余万人,台湾有四二七.六万人,其守护神三山国王的宫庙,全球有六千余间,台湾有四一0余间。本书是全球第一本有系统介绍三山国王庙与客家关系的专书,全书三十八间彰化县三山国王庙的逐一调查,并找出二十三万余客裔,演化为「福佬客」的故事传奇,是本书最精髓所在。现在这三十八间宫庙,已组成有力的「三山国王联谊会」,年年举办「客家文化节」活动,并积极进行全球文化宗教交流,是另一则精采的的故事传奇。本书採用田野调查及口述历史方式,很多材料都是第一次呈现,非常有价值。
本书特色
採用田野调查及口述历史方式,有系统地介绍三山国王庙与客家关系。
作者简介
曾庆国
法学士,文史作家。
荣获2008年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第三届杰出台湾文献研究奖。
彰化平原客裔分布图006
彰化平原三山国王庙分布图007
自序008
第一篇绪论001
第一章前言─客家与三山国王关系002
第二章客裔拓垦与分布017
第一节明清时期拓垦的客裔017
第二节日治时期招垦的客家028
第三章三山国王信仰037
第一节三山国王信仰由来037
第二节三山国王生平圣蹟049
第三节三山国王的乩生与安五营056
第二篇荷婆崙霖肇宫与其角头分庙063
第一章概说064
第二章霖肇宫神尊070
第三章霖肇宫沿革085
第一节由传说与挥鸾说起085
第二节由文物说起087
第三节由历史事件说起090
第四节霖肇宫沿革界定095
第四章霖肇宫建庙与活动097
第一节建庙过程097
第二节王爷绕境101
第三节接天香活动106
第四节庆成三献大典111
第五节霖肇宫庙地问题120
第五章霖肇宫祭祀124
第一节概述124
第二节炉主与醵公钱制度130
第三节十九个祭祀单位组织133
第四节普施与普施场142
第三篇各庙概观151
第一章鹿港镇三山国王庙154
第二章彰化市镇安宫160
第三章彰化市福安宫162
第四章花坛乡三山国王庙165
第五章员林镇广天宫167
第六章员林镇明圣宫169
第七章员林镇广宁宫173
第八章员林镇广安宫177
第九章员林镇青山宫180
第十章社头乡镇安宫183
第十一章社头乡保黎宫187
第十二章埔盐乡顺天宫189
第十三章埔盐乡大安宫192
第十四章溪湖镇霖肇宫197
第十五章溪湖镇肇霖宫202
第十六章溪湖镇西安宫205
第十七章埔心乡霖凤宫207
第十八章埔心乡霖震宫211
第十九章埔心乡霖兴宫213
第廿章埔心乡朝南宫217
第廿一章永靖乡霖济宫219
第廿二章永靖乡同霖宫224
第廿三章永靖乡广霖宫227
第廿四章永靖乡舜天宫229
第廿五章永靖乡甘霖宫232
第廿六章永靖乡永安宫235
第廿七章永靖乡永兴宫238
第廿八章田尾乡镇安宫241
第廿九章田尾乡广霖宫243
第三十章田尾乡朝天宫246
第卅一章田尾乡沛霖宫248
第卅二章溪州乡三千宫251
第卅三章竹塘乡三清宫253
第卅四章竹塘乡南天宫255
第卅五章竹塘乡德福宫257
第卅六章竹塘乡广万宫259
第卅七章竹塘乡广灵宫261
第卅八章大村乡忠圣宫263
第卅九章埔心乡五湖宫266
第四十章溪湖镇泽民宫268
第四一章竹塘乡醒灵宫270
第四二章溪州乡覆灵宫274
第四三章埤头乡广兴宫276
第四篇彰化七十二庄279
第一章七十二庄定义280
第二章七十二庄范围284
第三章七十二庄会妈301
第四章七十二庄地名311
第五章七十二庄沿革320
第六章七十二庄住民及其他324
第七章结语334
第五篇三山国王联谊会337
第一章成立动机及过程338
第二章祭祀大典与客家文化节341
第三章大陆祖庙进香与两岸交流347
表索引363
图索引364
照片索引365
参考资料371
跋373
序
三山国王是粤人守护神,本书三山国王庙是探讨客裔在彰化县的历史。
经笔者多年田野访查,彰化县三山国王庙有卅八间之多,客裔有廿三万人以上,占全县十八%以上,其中大部分已福佬化,只有少数仍会说客语,其间牵涉到整个彰化平原开发过程中,漳、泉、客三类族群间的互动关系,所谓漳泉拼、清界、闽粤分类等历史不幸事件,交错成彰化平原两三百年的历史,本书特从代代相传的信仰角度切入,以第一手田野资料来发掘散失于民间的历史,以补正史之不足,所谓礼失求诸野也。
本书承蒙许嘉明、洪敏麟、刘枝万、林载爵及阮昌锐五位教授审查及指导,对书中内容补实甚多,谨表由衷谢意及敬意。对各寺庙主事者、各界先进,提供宝贵资料,同表十二万分谢意。
本增修版,除增加第五篇外,还增修很多新资料、新见解,是全新版面。承蒙五南公司旗下台湾书房精心出版,备感荣幸之至。
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不仅仅是在陈述事实,更是在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我最开始是被“三山国王庙”这个名字所吸引,它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和历史的厚重感。但当真正开始阅读,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作者对“客家”和“福佬客”这两个概念的深入探讨,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台湾族群认知的片面性。我一直以为“客家”就是说客家话的人,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族群的身份认同是一个更加复杂和动态的过程,它包含了语言、习俗、信仰、甚至是地理迁徙等多重因素。作者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出客家与福佬客群体与三山国王庙之间的历史渊源?他有没有提到,在早期移民的过程中,是哪些因素促使了他们选择了三山国王作为信仰的寄托?我猜想,一定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关于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在异乡寻求精神上的归属感。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微观的历史画卷,通过一座庙宇,折射出整个台湾早期社会族群互动和文化融合的复杂图景。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座庙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又承载着多少代人的情感和记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以三山国王庙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展出关于客家和福佬客的历史、文化和信仰。作者的叙事风格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织布匠,将分散的线索编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我非常欣赏他对“客家”和“福佬客”概念的界定和阐释,这让我对台湾的族群构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之前一直以为“客家”是单一的,但了解到“福佬客”的存在,让我意识到文化融合和身份认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作者是如何将这种复杂性体现在三山国王庙的故事中的?他有没有提到,在这座庙宇的祭祀活动中,客家和福佬客的参与方式是否存在差异?我很好奇,在庙宇的日常运作和管理中,是否也体现了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一座庙宇,更是在讲述一个社群的历史,一个文化的演变。我期待从中看到更多关于早期移民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用他们的信仰和辛勤的汗水,塑造出今天的台湾社会的细节。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风格,而是将历史事件、文化传说与人物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讲述家族的陈年往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绘三山国王庙的起源时,那种将神话传说与史实相结合的笔触。他没有简单地陈述某个传说,而是深入挖掘了传说背后可能存在的历史根源,并将其与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我读到关于三山国王如何从福建一带迁徙到台湾,并在这里扎根的过程,感觉非常生动。我脑海中甚至浮现出了那些早期移民在惊涛骇浪中挣扎求生的画面,以及他们如何在异乡建立信仰中心,寻求精神慰藉的场景。而“客家”与“福佬客”的故事,更是让我对台湾复杂而多元的族群构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捕捉到这些群体之间微妙的互动和文化的碰撞?他有没有提到,在三山国王庙的香火传承过程中,客家和福佬客群体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很好奇,在庙宇的祭祀仪式、节日庆典中,是否能够看到两种文化的交融与并存?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座古老的庙宇,更是在讲述一个族群的迁徙史、一个文化的演变史,以及一个社会的融合史。我期待从中看到更多关于这些早期移民如何面对挑战、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家园的细节。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学术著作,不如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史诗。作者以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将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我尤其被书中对“客家”和“福佬客”两个概念的解读所吸引。我之前对这两个群体的认识非常模糊,这本书则像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他们独特的历史轨迹和文化特征。作者是如何在三山国王庙这个特定的文化符号下,勾勒出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他有没有提到,在庙宇的建设、管理和祭祀活动中,客家和福佬客群体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我非常好奇,在那些古老的祭祀仪式中,是否能够找到两种文化融合的痕迹?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一座庙,更是在讲述一群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并形成独特文化的故事。我感觉作者似乎能够洞察到那些隐藏在历史表象之下的情感和动机,他用文字为我们重现了那些已经消逝的岁月,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先民们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生活。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更多的细节,描绘出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创造历史。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在介绍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更是在挖掘那些隐藏在庙宇背后的,关于族群迁徙、文化融合的深刻故事。作者对“客家”和“福佬客”的界定和阐释,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对台湾的社会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之前对这两个群体的认知非常片面,这本书则像一位引路人,为我揭示了他们复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征。作者是如何在三山国王庙的故事中,展现客家与福佬客之间,那种既有区分又相互交织的关系?他有没有提到,在早期移民的过程中,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他们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语言习惯?我很好奇,在信仰的传承过程中,这两种文化背景的信徒是如何相互影响,最终又共同构成三山国王庙的独特魅力?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无数个个体故事串联而成。我期待从中能够读到更多关于客家和福佬客群体,如何通过对三山国王的信仰,在这片土地上,凝聚力量,传承文化,并最终塑造出今天的台湾社会。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充满了温度和力量,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我被“三山国王庙”这个名字所吸引,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的内涵远不止于一座庙宇。作者对“客家”和“福佬客”的解读,让我对台湾的族群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之前一直以为“客家”和“福佬”是完全对立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们之间复杂的联系和互动。作者是如何将这种复杂性体现在三山国王庙的故事中的?他有没有提到,在迁徙的过程中,是哪些原因让一部分人成为了“客家”,而另一部分人则成为了“福佬客”?我很好奇,在信仰的传播过程中,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和事件,更是充满了情感和故事。我期待从中能够读到更多关于那些早期移民,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用他们的信仰和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如同一条蜿蜒的小溪,静静地流淌,却能滋养人心。我被“三山国王庙”这个名字所吸引,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所承载的故事远不止于此。作者对“客家”和“福佬客”的解读,让我对台湾的族群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一直认为“客家”是一个单一的群体,但了解到“福佬客”的存在,让我意识到文化身份是一个非常多元和动态的概念。作者是如何在三山国王庙的叙事中,展现客家与福佬客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联系?他有没有提到,在庙宇的兴建和祭祀活动中,两种文化背景的信徒是如何合作共赢的?我非常好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是如何在这座庙宇中得到传承和发展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就像一幅巨画,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故事。我期待从中能够读到更多关于客家和福佬客群体,如何通过对三山国王的信仰,维系他们的社群联系,并在这片土地上,共同书写历史。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优雅。作者对“三山国王庙”的介绍,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历史的沉淀和信仰的力量。而对“客家”和“福佬客”的深入剖析,则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客家”是单一的,但了解到“福佬客”的存在,让我意识到文化认同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作者是如何在三山国王庙的故事中,展现客家与福佬客之间微妙的联系和互动?他有没有提到,在庙宇的祭祀仪式中,是否能够看到两种文化的融合?我很好奇,在庙宇的日常管理和社区活动中,这两种文化背景的信徒是如何共存共荣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不仅仅是关于过去,更是关于现在和未来。我期待从中能够读到更多关于客家和福佬客群体,如何通过三山国王庙这一个文化载体,维系他们的身份认同,并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发展和传承他们的文化。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那种古朴的色彩搭配,还有中央醒目的“三山国王庙”几个大字,让我一眼就觉得它不是一本普通意义上的旅游指南或者历史文献。我原本对彰化县的了解仅限于地图上的一个点,对三山国王庙更是毫无概念,但翻开这本书,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堆艰涩难懂的史料,而是通过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烟火气和故事感的空间。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三山国王庙的建筑风格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比如屋檐的雕刻、石柱的纹理,甚至是庙宇角落里斑驳的苔藓,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我能想象出,在那样的环境里,香火缭绕,信徒虔诚,历史的沉淀在空气中弥漫。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对“客家”和“福佬客”这两个概念的引入,这对于我这样对台湾本土文化认知不深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客家”是一个单一的群体,但读了这本书,才了解到原来还有“福佬客”这样一个既保留客家文化特质,又深受福佬文化影响的群体。作者是如何梳理出他们迁徙、融合的历史脉络的?又是如何通过故事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传承的?这些都让我充满了好奇,也更加期待深入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一座庙,更是在讲述一群人的故事,一群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用汗水和智慧书写历史的先民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三山国王在这群人的信仰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是如何维系着他们的文化认同和社区凝聚力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让我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深入了解三山国王庙的历史与文化。我尤其对书中对“客家”和“福佬客”的界定和阐释印象深刻。我之前对这两个概念的认知非常模糊,这本书则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为我一一讲解。作者是如何在三山国王庙的故事中,展现客家和福佬客群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他有没有提到,在早期移民的过程中,哪些因素导致了他们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我很好奇,在信仰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这两种文化背景的信徒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交错和融合。我期待从中能够读到更多关于客家和福佬客群体,如何在这座庙宇的庇佑下,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创造和发展他们的文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