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神圣经典」观念为核心,整合不同角度与研究方法,分析中古时期的灵宝经当中的经典概念,并揭示此观念对后来道教发展的重要性。本书特别关注灵宝经典当中所呈现的「天文」观念,并期望在比较宗教的脉络之下,凸显灵宝经典对「神圣经典」概念之特殊性。本书所分析的文本以五世纪初出世的古灵宝经为中心,研究面向涵盖了道教经典的「天文」观念、道教经典的「翻译」、道教经典的叙事框架、道教经典的传授系谱、道教经典的音诵、天文物质化等,从六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古灵宝经当中的「天文」观念,并借此勾勒出中世纪中国人的圣典观。
作者简介
谢世维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Indiana University)东亚语言文化研究所博士。现任教于国立政治大学宗教研究所,并担任政治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专研道教经典、佛道交涉、道教艺术、华人民间宗教。着有《绸缪缱绻:古中国房中养生研究》,编有《宗教与艺术的对话》,另有期刊论文与会议论文共四十余篇。
序一 i
序二 iii
导论 1
第一章 天文与出世:道教经典建构模式 25
一、前言 26
二、审视中国宗教 30
三、宗教经典的神圣性 47
四、道教经典的神圣建构 47
五、结论 61
第二章 圣典与传译:道教经典中的「翻译」 63
一、前言 64
二、文字创生神话与谶纬文献中的传译观念 67
三、佛教中的天书观念 78
四、真书与隶字:上清经典的传译 87
五、灵宝经中的翻译观念 99
六、天真皇人:灵宝经的天界翻译者 103
七、变文与翻译 115
八、结论 121
第三章 传授与叙事:天真皇人的渊源与流变 125
一、前言 126
二、《抱朴子.地真篇》与《太上太一真一之经》 129
三、天真皇人的渊源 139
四、灵宝经中的天真皇人 142
五、天真皇人的本生谭与传记 147
六、以黄帝问道天真皇人以及以元始天尊与天真皇人为框架的经典 154
七、结论 161
第四章 系谱与融合:太极五真人颂 167
一、前言 168
二、早期道教经典所见的〈五真人颂〉及其内容 174
三、太极真人与传承体系 180
四、太极真人徐来勒与葛玄 184
五、太上玄一三真人 197
六、正一真人张天师 200
七、〈五真人颂〉在经典中之意义 204
八、结论 208
第五章 音诵与救度: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 213
一、前言 214
二、《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之经名 215
三、《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之残存情形 217
四、《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的经典结构与文体形式 221
五、《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的宇宙天界观 223
六、《空洞灵章》与其他经典的关系 228
七、《空洞灵章》的核心思想 236
八、《空洞灵章》的音诵特性 241
九、结论 251
第六章 天书与圣物:道教仪式中天书之物质化 253
一、前言 254
二、「八威神策」与「元始神杖」之渊源与相关经典 257
三、八威神策之形制 263
四、元始神杖之形制 274
五、《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当中「度策文」及「封杖法」的安插及其意义 286
六、结论 290
引用书目 295
索引 329
读完《天界之文:魏晋南北朝灵宝经典研究》这本书,我真的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遥远神秘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厚重感,无论是从纸张的质感,还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厚学术功底,都让我肃然起敬。作者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层层剥茧,深入剖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灵宝经典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当时社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灵宝道教的起源和演变的论述所吸引。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思潮汹涌澎湃,各种思想文化在此交织碰撞。灵宝经典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文献,它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载体,更是当时人们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的出口。作者通过对大量珍贵史料的梳理和解读,细致地描绘了灵宝道教是如何在佛教传入、玄学兴盛的背景下,吸收融合各家之长,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书中对于灵宝经文的文本学研究,也做得十分到位,各种版本的对比、校勘,让我对这些古老文献的真实面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士人名士,在乱世之中,或寄情山水,或潜心玄思,或投身宗教,而灵宝经典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可能。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更让我对中国古代宗教思想的复杂性和生命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种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探索,以及对个体精神解脱的渴望,在这些古老的文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评分《天界之文:魏晋南北朝灵宝经典研究》这本书,真是一次令人惊叹的学术探索之旅。我一直对魏晋南北朝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则将我带入了一个更加具体、更加深入的领域——灵宝经典。作者的文字功底和研究深度,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他并没有将灵宝经典简单地视为宗教文献,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书中对灵宝经文所反映的宇宙观、人生观、伦理观的分析,都极具启发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灵宝道教与其他思想流派相互影响的探讨。例如,书中就深入分析了灵宝道教如何借鉴佛教的某些概念,又如何与玄学相结合,形成一种既有宗教性又具哲学性的独特文化现象。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使得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当我读到关于灵宝经文如何通过符箓、斋醮等仪式来实践信仰时,我更是感到身临其境。这些仪式不仅仅是简单的宗教活动,更是承载着古人对神灵的敬畏、对来世的期盼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调适。作者通过对这些仪式的详细解读,让我们看到了灵宝道教的鲜活生命力,也让我们窥见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角。整本书读下来,感觉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拓宽了视野,对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天界之文:魏晋南北朝灵宝经典研究》这本书,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瑰宝,它的出现,为我们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文化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作者以其卓越的学术才华,将那些曾经被遗忘、被忽视的灵宝经典,重新带回到我们的视野中,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我最欣赏的是本书对灵宝经典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紧密结合。作者并没有孤立地研究灵宝经典,而是将其置于魏晋南北朝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分析其产生、发展和传播的社会动因。书中对灵宝经典如何与当时士人阶层的玄学思潮相结合,如何影响当时的政治格局,以及如何渗透到民间信仰之中,都做了十分精彩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仅展现了灵宝经典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宗教思想的强大生命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灵宝经典中的“劫数”和“度世”等观念的分析,印象深刻。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社会动荡、人生无常的忧虑,以及对于精神解脱、来世救赎的渴望。
评分每当我翻开《天界之文:魏晋南北朝灵宝经典研究》这本书,都会被其严谨的学术架构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所深深吸引。作者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灵宝经典的神秘面纱。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对灵宝经典本身的研究,更在于它如何将这些文献置于一个更加宏大的历史文化框架下进行审视。我对于书中关于灵宝经典在当时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对后世宗教、哲学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的论述,尤为感兴趣。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回避灵宝经典中存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而是以一种客观、辩证的态度,对其进行分析。例如,书中对灵宝经典中关于“无为”和“有为”思想的探讨,就展现了道教思想的深刻之处。同时,作者也清晰地勾勒出了灵宝经典在佛教传入、玄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下的演变轨迹,以及其与其他思想流派的相互借鉴和影响。读这本书,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看到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看到了人们在精神世界中的探索与追求。书中那些关于神灵、功德、救赎的论述,都触及到了人类最根本的生存困境和精神需求。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大部头”学术著作,但它的价值绝对对得起这份厚重。《天界之文:魏晋南北朝灵宝经典研究》这本书,其研究的精细程度和内容的翔实程度,都足以让任何一个对中国古代宗教史、思想史感兴趣的读者感到欣喜若狂。作者在书中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知识体系,将散落在各处、难以寻觅的灵宝经典文献,一一梳理、归类、解读,并置于魏晋南北朝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系统性的考察。我最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对灵宝经典文本的考证。那些古老的经文,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其版本繁多,内容纷杂,要从中梳理出其脉络,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作者却能够以超乎常人的耐心和细致,对不同的版本进行细致的对照和分析,揭示其演变过程和相互关系。这种严谨治学态度,在当下学术界实属难得。此外,书中对灵宝经典所蕴含的道教思想的解读,也十分深入。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哲学内涵、神学体系以及社会功能。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度人”和“炼度”等概念的论述,这些都触及到了当时人们对于生死轮回、灵魂救赎的终极关怀。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宗教实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评分《天界之文:魏晋南北朝灵宝经典研究》这本书,如同一座宏伟的知识殿堂,而作者则是那位技艺精湛的建筑师,将古老的灵宝经典巧妙地构建其中。我之所以如此钟情于这本书,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专著,更是一次对中国古代文化精髓的深度挖掘。作者在书中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将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灵宝经典,变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对灵宝经典文本的细致解读,以及对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剖析。书中关于灵宝道教宇宙观的论述,让我对古人对宇宙万物的理解有了全新的认识。那种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将个体生命融入其中,追求与道合一的境界,至今仍令人心驰神往。同时,作者在书中对灵宝经典在当时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的考察,也让我看到了宗教信仰是如何在社会变迁中发挥其独特的安抚和引导作用。那些关于炼度、功德、轮回的观念,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希望。阅读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宗教思想有了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认识,也对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可以说,《天界之文:魏晋南北朝灵宝经典研究》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史的认知。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方法,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描绘灵宝经典发展演变的壮丽画卷。我被书中对灵宝经典文本的溯源和辨析所深深吸引。在那个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年代,古老的经文要经过多次的抄写、传播和流变,其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者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对各种版本的灵宝经典进行细致的比较和考证,力求还原其最本真的面貌,这种精神令人钦佩。此外,书中对灵宝经典所蕴含的道教思想的阐释,也十分精彩。那些关于“道”、“气”、“神”等概念的论述,不仅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深邃,也揭示了灵宝道教独特的理论体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灵宝经典中“神霄玉宸”等概念的解读,这让我对古人对于天界的想象和对神灵世界的理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整本书读下来,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神话与现实交织的时代,与古人一同探寻生命的奥秘和宇宙的真谛。
评分每次捧起《天界之文:魏晋南北朝灵宝经典研究》这本书,都感觉自己仿佛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探险之旅。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非凡的叙事能力,将那些古老而神秘的灵宝经典,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灵宝经典文本的精细解读,更在于其对这些经典所承载的文化意蕴的深刻挖掘。我最被书中关于灵宝经典中的神话叙事和宇宙想象所吸引。那些关于创世、神灵、仙境的描述,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也展现了古人对于超越现实、追求永恒的渴望。作者在书中对这些神话叙事的分析,不仅揭示了其象征意义,也探讨了其在当时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书中对灵宝经典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中的传播和接受情况的考察,也十分具有启发性。这让我们看到了灵宝经典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丰富,并最终成为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天界之文:魏晋南北朝灵宝经典研究》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作者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探寻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宝藏,并以其非凡的学术能力,将它们重新呈现给世人。我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本书的研究对象——灵宝经典,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宗教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研究却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天界之文》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一重要的学术空白。作者在书中对于灵宝经典的分类、源流、内容以及影响,都做了极其详尽的梳理和分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灵宝经典与当时政治、社会、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论述印象深刻。在那个士族门阀制度逐渐瓦解、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宗教的兴起往往与社会思潮的变化紧密相连。灵宝道教作为一种新兴的宗教形态,其经典的产生和传播,必然与当时的社会需求、人们的精神困境息息相关。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爬梳,生动地展现了灵宝经典是如何在社会各阶层中流传,又是如何影响着人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书中对灵宝经典中各种神仙谱系、神话故事的解读,也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这些神话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宗教叙事,更是古人对宇宙奥秘、人生意义的想象和探索。
评分《天界之文:魏晋南北朝灵宝经典研究》这本书,真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作者以其深邃的学术目光和严谨的研究态度,为我们呈现了关于灵宝经典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之所以如此推崇这本书,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学术上的精湛,更是思想上的深刻。作者在书中对灵宝经典所蕴含的道教思想的解读,触及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的许多核心问题。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灵宝经典中“炼养”和“度世”等概念的分析所打动。这些概念,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生命本质的追问,也展现了他们对于摆脱尘世束缚、实现精神超越的渴望。作者在书中将这些概念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哲学思潮相结合进行考察,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拓宽了视野,对中国古代的宗教思想和文化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引发共鸣的优秀学术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