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马丁的第八天

张马丁的第八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乱世中的人性探索!
当代中国最受尊重的作家之一--李锐,年度重点力作!

  「你们的世界留在七天之内,我的世界是从第八天开始的。」

  信仰一定带来救赎么?救赎的代价和意义是什么?

  所谓信仰是亲爱精诚的奉献,还是身不由己的耽溺?信仰带来的是虔诚与救赎,或竟是傲慢与偏见?

  风雪夜里,一个被逐出教会、濒临死亡的意大利传教士,和一个求子成疯的中国寡妇在娘娘庙口相遇了。这一夜,在异教的殿堂里,已经奄奄一息的张马丁堕入了肉身的渊薮……。

  中国满清末年,西方义大利的一老一少传教士来到中国山西一个偏远小村天石村,老神父立志要将他们忠心信奉的天主带进中国小村,他与他最钟爱的年轻徒弟张马丁,立志要将天主的教会,在这小村盖起来。

  无奈小村的精神依赖是恭奉女娲娘娘的娘娘庙,传教士一心要将他们的天主带进这个充满迷途羔羊的朴实小村落,但老神父的方式,竟是不惜说谎错杀百姓。

  故事发生在有一次村民与教会的冲突中,主角张马丁(一位年轻义大利传教士的中国名字)不小心被打昏,他被误以为被打致死,老传教士借此誓言要找出兇手,并提出二个要求,一是找出兇手杀人偿命,另一是不追究杀人兇手,但要小村将他们的娘娘庙拆除,盖上信奉天主的教堂。

  村民商量的结果,娘娘庙的主持张天赐为了保住娘娘庙,宁愿代为受死。

  谁知张马丁几天后竟又活了过来,但老传教士为了要拆除娘娘庙,为了要让天石村的所有迷途羔羊都改信他的天主,他竟强力要求张马丁改头换面,隐瞒他没有死亡的讯息。

  但张马丁毕竟无法违背自己的良心,他毅然决定叛离他最衷爱的教会,以及他敬如父亲的老神父,他说出了真相,然而悲剧已经造成,张天赐已经被杀,他们一家的悲剧也无止尽地开始了;同时,天石村的百姓与教会的冲突也更加剧烈了……

  这是满清末年,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百姓因此被迫卷入失去自己的悲剧的缩影。

  全书以华北各地教案为主轴,讲述西方传教士与当地人民及其信仰的种种纠葛。

  文字生动,故事紧凑精彩,是探讨近代中国与西方文化冲突的重量好书。

  李锐要观察的是作为血肉之躯的人--不论是领享圣宠的传教士还是质朴固陋的匹夫匹妇--如何在这场中西文化、信仰体系的踫撞下,重新定义自身的位置。他从而发现在神恩与背弃、文明与原始间的距离何其模煳;超越与堕落可能仅止一线之隔。

作者简介

李锐

  一九五○年九月生于北京,祖籍四川自贡。一九六六年毕业于北京杨闸中学。一九六九年自一月到山西吕梁山区插队落户。先后做过六年农民,两年半工人。一九七七年调入《山西文学》编辑部。先后担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一九八四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函授部。一九八八年转为山西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同年六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当选山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二○○三年十月主动辞去山西作协副主席职务,同时退出中国作家协会,放弃中国作协会员资格。二○○四年三月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二○○七年十二月获得香港公开大学授予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一九七四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迄今已发表各类作品百余万字。曾获《山西文学》优秀小说奖、时报文学推荐奖,《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等。

  着有《丢失的长命锁》、《厚土》、《旧址》、《传说之死》、《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寂静的高纬度》、《红房子》、《太平风物》等。

  作品被译成瑞典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荷兰文等多种文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一个人的「创世纪」──《张马丁的第八天》╱王德威
01|天母河
02|娘娘庙
03|哈乞开斯步枪
04|烛光
05|石舟
尾声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特别说明

图书序言

打花巴掌拍,上高山,
想要骑马没有鞍。
打花巴掌拍,过大河,
想要上桥没有辙。
打花巴掌拍,夜里黑,
想要点灯风来吹。
打花巴掌拍,月亮白,
出门儿想起回家来。

—北方童谣
第一章 天母河


他没想到冰封的河道会这么宽,宽得好像永远没有尽头。

透骨的北风把冬天的荒原撕扯得遍地哀号。细碎的沙石像针尖一样摔在渐渐麻木的脸上。风太大,如果不把腰弯下来人就根本站不住。为了挡住狂风,他把挂在肩膀上的行李卷转到胸前死死抱住,就像一个行将溺水的人死死抓住身边漂浮的木头。他有些后悔起来,后悔自己不该那么轻易地就从那间马厩里走出来。现在想想,那间充满了马臊味儿的马厩简直就像天堂一样温暖,马儿们簇拥在一起,从容不迫地换腿,从容不迫地打着响鼻,在一派酣畅香甜的咀嚼声中,充满了马臊味儿的暖气就从牠们身体之间弥漫出来。马的主人答应他在马厩里的土炕上住一夜,半夜里,主人提着一盏本地罕见的洋马灯进来添过一次草料,借着马灯的亮光,朝土炕上的他冷冷地扫了一眼说:

「这身棉衣、棉鞋有点大,就凑合穿吧,炕上的被子褥子就给你了,赶明儿个就都带了走吧,打行李的绳子呢我给你挂在马槽上了,可有一样,你可不能说出去,不能说是从我这儿拿的,更不能叫高主教知道了。」

坐在炕头的黑影里,他用力地点点头。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在把仅有的一件衬衣、一副手套、两双棉袜拿去换了食物之后,他又被几个地痞洗劫一空。过冬的棉被被抢了,裹在棉被里的《圣经》和十字架被抢了,洗脸用的毛巾、刮胡子的剃刀被抢了,唯一可以称作装饰品的那只铜雕烛台也被抢了。

这只铜烛台,是他和家乡唯一的联系,远在义大利北方那个叫瓦拉洛的小城,现在已经遥远得像天上的星星。自己在那座小城住了很多年,从孤儿院到修道院一直都在瓦拉洛。五年前,莱高维诺神父带自己来中国的时候,指着《圣经》抄写桌上的铜烛台说,乔万尼,你可以带上它留个纪念。从此,瓦拉洛就变成了铜烛台。孤独难熬的时候,朝它看看,就能在乌亮的铜灯柱上看见瓦拉洛街头煤油灯幽暗的闪光,就能在袅袅的蜡烛烟里闻到从阿尔卑斯山上刮来的清香的山风,就能听见漫山遍野没顶而来的林涛声。地痞们嘻皮笑脸地抢走了一切,他跪在地上乞求他们把《圣经》和十字架还给自己,地痞们嘲笑他,真他妈是个死心眼儿的洋鬼子,你那个「主」要是真管用他咋儿不来救你呢?他咋儿能叫你满大街的要饭呢?反正这本经、这个木头架儿也不能顶饭吃,赶明儿个等你饿死了你就用不上这些东西了。临走前他们嘻嘻哈哈地笑着,拽走他脚上的棉鞋,扒下他身上的棉衣棉裤。一面撕扯衣服,一面又嘲笑他,唉,真是忒可怜呀你,你的那个天主他咋儿就不来救救你呢?最后,为了挖苦他,地痞们只把烛台上残留的半截蜡烛拔下来扔在地上,行啦,我们呢也别都拿走,也别忒狠喽,就把这个留着给你和你的天主照亮儿使吧!寒风里只穿着衬衣的他,立刻抖得像一张被风撕破的窗纸。那一刻他忽然想到:这样被人剥光衣服裸露在寒风里的感觉,和抛弃一切离开教门来到异教徒当中的感受很像是一件事情。如果不是马的主人正好路过把自己接到家里来,恐怕自己现在早已经冻死在街头上了。五年多来,他跟着莱高维诺主教学说中国的官话,学说本地人的方言,学写那些无比复杂的汉字,一心想做一个像老师一样的传教士,一心想做一个像老师一样的献身者。

可是现在,他已经不是教堂执事,甚至连教徒也不是。莱高维诺主教召集了教区里所有的神父,宣布他已经自动脱离方济各会。不错,是自动的,是自己要离开的,现在所遭遇的一切,都是他自己选择的。他现在什么都不是,他已经一无所有的做了七天真正的乞丐,在这个陌生遥远的国家,在这些不信主的陌生的异教徒当中,除了乞讨,他已经没有别的活路。走到大门外面的时候,面对汹涌的人群,他忽然想起了大海,想起了来中国的遥遥旅途上茫茫无际、剥夺一切的大海。隔着教堂的大门他还是隐约听见了莱高维诺主教的那句话,「我们方济各会的传统本来就是四处流浪、乞讨为生的……」如果是在家乡,如果是在瓦拉洛,只要自己站在街头一语不发,就会有人知道自己是一个四处流浪为了主而乞讨的修士。可是在这里,在天母河的平原上,自己永远都是一个金发碧眼的洋鬼子。今天晚上之所以受到这样的厚待,是因为他和马的主人相互认识,这位东关大车店的佟掌柜教名叫伯多禄(彼得),是天石镇最慷慨善良的教友,也是教堂唱诗班里最好的男中音,他们曾经在天石镇天主堂的弥撒仪式上见过很多次。他心里清楚,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佟掌柜是不会允许自己留宿的。他更清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答应自己住下,也给自己送来了热腾腾的饭菜和厚厚的棉衣、被褥,可是佟掌柜尽量不多说话,对自己充满了戒备和恐惧。主人这样战战兢兢的接待让他满心羞愧。他明白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么大的麻烦。他在心里不停地责备自己:一个乞丐是最没有资格羞愧的,除了食物之外一个乞丐不再需要任何东西,为了饥饿,连异教徒的施舍我也接受过了,我早已经没有一丝廉耻可言。可不知为什么,睡在无知单纯的马儿中间,听见牠们毫无戒备地倒换马蹄,舒展自在地喷着响鼻,酣畅香甜地嚼着草料,就更是让他羞愧得无地自容。也许就是因为羞愧,他一大早趁着主人还没有起来,就离开了那间温暖的马厩。临走之前,他从怀里掏出来昨晚没有舍得吃完的棒子面窝窝,把带着体温的早餐吃下去。然后,把捆扎好的被褥挂在肩膀上。临出门之前,他郑重其事地转过身来,对着马槽后边的马儿们,对着那几双无知单纯的眼睛深深鞠了一躬,满怀羞愧地走出了马厩。立刻,门外犀利的北风像刀子一样割到脸上来。

幽暗的晨光刚刚照亮天际,一颗冰冷的星星挂在房角枯枝的后面瑟瑟发抖。他又想起了那张被寒风撕破的窗纸。走到天母河边的时候,隔着宽阔的河道,借着幽暗的晨光,他在凛冽的寒风中远远看见了河中心的娘娘滩,依稀看见了娘娘滩上村舍错落的天石村,依稀看见了村子北端那幢让自己沦落街头四处乞讨的庙宇。那是一座建立在一块天然巨石上的庙宇,庙宇正门的匾额上有四个巨大庄严的汉字—天母圣殿。一瞬间,彻骨的寒风把眼泪逼出来,把头脑里所有的意识一扫而光。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