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的学者文人如章太炎、黄侃、胡适、沈从文、夏志清、韦政通、李泽厚、鲁迅、张恨水、钱钟书、王世襄、吴祖光等,他们或者治学严谨,精深渊博;或者文章斐然,卓然成家。他们的人生盖棺论定,也备受争议。这本小书从这些名家的字里行间,感受他们的人生与思想,才华与情趣。书中窥人,气象万千。在文人幽怀与学者才识的交织中,浮现那些压在纸背的个人辛酸和时代风云。
作者简介
李泉
现居青岛,书评人,文字散见报刊。 着有《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闲话三国配角》等。
代序 从阅读开始
卷一 现实关怀
章太炎的白话文
当年游侠人黄侃
近代中国政治的「保姆」张君劢
由胡适所想到的
沈从文和王力的常识世界
吴世昌谈诗与语音
王元化的现实关怀
夏志清的几本书
何兆武的哲学人生和人生哲学
卷二 精神艳遇
席泽宗《中国科学史十论》的教育启示
听茅于轼讲道德
韦政通谈先秦七家
与李泽厚的「精神艳遇」
与钱理群相遇
马幼垣论衡《水浒》
李欧梵眼中的浪漫一代
易中天讲史的评价与导向
陈传席画坛点将
陈平原的幽怀与才识
张大春对细节的冒犯
卷三 洗尽铅华
鲁迅的诗 萨孟武的《中年时代》
琐记恨水话《金粉》
编辑四书:章品镇、范用、聂绀弩、曹聚仁
读吕叔湘的几个理由
又想起叶灵凤
从钱钟书到王朔
洗尽铅华冯亦代
王世襄的「锦灰」
情结
袁珂写《中国古代神话》
吴祖光的「冬天」
黄裳的《金陵五记》
董鼎山的西书之旅
品味李国文
遥想董桥的火百合花
卷四 百感交集
你可以读叶兆言
陈岩的「画坛经纪录」
冯象的心理学
读谢其章,说收藏
黄集伟:把伤口变成智慧
张远山和《寓言的密码》
谢泳的读书与治学
余华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高芾的虚构精彩论
洁尘的冷与艳
刘原:丧家犬也有乡愁
我的「王小波年代」
因书之名
与序有关的二三事
闲说文人旧墨
残缺的漫画史
图说老上海
代跋 文
为迷悟之道
代序
从阅读开始
没有想到,今生会和书结缘,会拥有那么多的书。
书橱早已装满书,家中所有能放不能放的地方,也多被书占去。我的居所,也成为我的书房和图书馆。在同一个空间里,我和我的书,一起唿吸,一起入眠或甦醒,一起倾听秋日的落雨,一起在冬日的黄昏中沉思、低语。
空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终于在客厅找到半面墙,可做书橱半个。此墙下半部为暖气片子,上半部别人家多做个装饰品架子,摆些罈罈罐罐的地方,我空着。宽窄大小,顶天不立地,天然一半好书橱。书橱做好,部分散兵游勇立刻各就各位,燃眉之急暂解。
不了解书的心情,反正我是如自己乔迁新居,在新书橱前往复徘徊,心情畅美之极。此时,阵容严整,雄壮堂皇的一队队一列列,一扫东倒西歪、散兵游勇的狼狈相。忙时,调兵遣将,进退有序;闲下来,打开所有橱窗,对面的沙发一坐,腿往茶几一搭,风光无限在眼前。这间小小的屋子,像趟列车,载着我和我的书,穿越思想的山谷和文字的密林,在直抵精神的阳光和拂动心灵的微风中,开始或完成那一次次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能早早与书结缘,是我人生的幸事。纵观个人史,本人的「启蒙」阶段总是要比别人晚。别人早早就明白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我还游手好闲,玩兴不减;别人已是情思闷闷,情窦初开,我却「发育」迟缓,不解风情;别人一进入社会就八面玲珑,世事洞明,而我却懵懂未开,不知所措。所以青年时就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对我而言绝对是件大事。别的事可以晚一点,惟独这件事不能晚。因为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可以接近生活本质的生活方式;读书也是一种信念,一种脚踏实地,不随波逐流的信念。当我找到读书是自己的最爱时,实际上是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开始获得自己把握自己的能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读书是怎样一种感觉呢?有点像饥饿的人沉浸在美味中,嗜睡的人对美梦的留恋,但这仅是一点感官上的快感,读书带来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愉悦,心灵的满足。这种愉悦与满足所产生的巨大享受,不是语言能说清楚的,甚至不愿用语言去描述,舍不得与别人分享。所有的享受,都容易使人懒惰,读书也不例外,而且精神享受所产生的懒惰尤甚。有时就常做这样的白日梦,能整天不干别的,光读书,就好了。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喻「嗜好的读书」犹如打牌,「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要打……目的不在赢钱,而在有趣。」「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真一头扎进了书里,反而会对摆在眼前的「黄金屋」视而不见,错过捞个「黄金屋」的诸多机会,更是会冷落「颜如玉」,令「颜如玉」耿耿于怀忿忿不平,又无可奈何。当然,读书没有狭隘的功利动机,不等于就是没有追求没有目标,也难免会有「僭越」的想法,想一吐为快。但等提起笔来,却欲言又止,无处下笔,此时才发现,不是材料不够,就是设计不周。材料与设计,书中均有现成的模型,此时读书,是以书为师,不再走马观花,而是醉心于其中的机巧关键,平时难以领略的意味、忽略过的细节,此时无不妙处毕现。但再好的设计终是别人的,自己要写,还要重新设计重新思考。而引人思考正是读书真正的价值所在。读书就是学会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读书人可以不写作,但一定要思考,不思考的读书人是给书搬家的劳动力,不过是把书从一个房间搬到另一个房间,搬得再多,跟他自己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就是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考的时候,书就不再是老师,而是朋友,彼此间进行的是平等的交流。思考的时候,人才能从对书的崇拜中走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沿着书的阶梯一步步登上高处。思考中,人获得是一种独立的权利。思考或书写,也是享受,是甘苦同在的享受,应该就是所说的「幸福」那样的东西。
真正的生活是从阅读和思考开始。正确的阅读人生,平静的思考人生,然后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生活,发现自己的浅薄、浮躁、迷惘,开始无比强烈地渴望改变这一切,并为创造一种新生活而不懈努力,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决不妥协。阅读与思考能赋予人生活最重要的能力,洞察真相的能力。面对各种诱惑与假相,不会轻易为外物左右而迷失自己,牢牢把握住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这样的生活品质是任何外在的、物质的标准所难以衡量、难以比拟的。
最喜欢的事是读书,最不喜欢的事也就有了:那些无意义、浪费时间的事。有的人以消磨时间为乐,消磨自己的时间,可能也是一种乐趣,只是不为别人所知。还有很多人,专门消磨别人的时间,并以此为理所当然。对这样的人和事,深恶而痛绝之,犹恐避之不及。但还是有很多这样的人和事无法避开,也不再生气上火,既来之,则安之。每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来个神游物外,或干脆就观察思考眼前这样的人,好歹也是生活的一部份,其中总有某一方面的意义,有助于对生活的理解。这只能算不是办法的办法了。
阅读和书籍构筑起我生活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与那些书、那些人,在不经意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艳遇」。我的经历让我相信,总有自己喜欢的书,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等待着,等待着与你的不期而遇。「噢,你也在这里吗」,那种喜悦,无法言喻。
生活从阅读开始,从思考开始。每一件正当的、真正喜欢的事,都有改变生活的力量。条件是要找到它,并从精神上投入其中。找到它是一种幸运,投入其中就成为享受。充实的人生无非如此。
当我翻开《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这本书时,我仿佛踏入了一个由文字构筑的悠闲空间。书名本身就有一种邀请感,仿佛作者在对我说:“来吧,与我一同在这文字的密林中,慢慢地走一走,感受一下周围的风景。”我一直觉得,阅读不应该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放松。而这本书,正是以一种极其舒适的方式,将我引入了这个享受阅读的境地。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让我感觉非常自然。作者并不急于抛出某个宏大的主题,而是像一位老友,与你娓娓道来。他会讲述一些生活中的小片段,一些不起眼的人物,但这些片段和人物,却有着令人回味无穷的力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绘人物内心活动时的细腻笔触。他能够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那些不为人知的思绪,然后用准确而又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我常常会在阅读时,会心一笑,或者为之黯然神伤,仿佛他笔下的人物,就是生活在我身边的朋友。
评分《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了许多文学作品中,那些在自然环境中寻找自我的意象。我一直觉得,自然有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而文字,同样拥有这种力量。作者选择“密林”作为隐喻,大概是想告诉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时候会感到迷茫,有时候会找到出口,但最终,我们都会在这片“密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就是它能够引领我进行一次这样的心路旅程。 在阅读《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的过程中,我最欣赏作者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洞察。他笔下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的,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们显得更加真实和立体。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批判或者赞扬,而是以一种近乎冷峻的视角,去观察和记录,然后将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常常会被书中人物的遭遇所打动,也会因为他们的选择而陷入沉思。
评分《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这本书,初次看到书名,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阅读的渴望。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有一本书,能够引领我们放慢脚步,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细细品味,简直是一件奢侈而又美好的事情。我一直相信,文字是有魔力的,它们能够穿越时空,连接心灵,带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感受不同世界的悲欢离合。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这种特质,让我对作者笔下的“密林”充满了好奇。我想,这片“密林”或许是作者构筑的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又或许是作者对文字本身一种深刻的隐喻,指引着我们如何在这片由字词组成的广阔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发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宝藏。 我喜欢那种作者仿佛就站在你耳边,用最温柔、最细腻的笔触,将故事娓娓道来的感觉。尤其是在写到一些情感的细腻之处,比如一个人内心的挣扎、犹豫,或者是在人群中却感到孤寂的心情,这本书的处理方式,让我觉得异常的贴近,仿佛作者能够洞察我内心最深处的感受,然后用文字将它们具象化,让我不再感到孤单。这种共鸣感,是阅读一本好书最珍贵的体验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用文字搭建起一座桥梁,连接我和作者,也连接我和书中的人物。
评分我对《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漫步”这个词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种行走,更是一种探索,一种不期而遇的发现,一种随遇而安的心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这样的体验,让我能够在这片由文字组成的“密林”中,不带目的地,只是单纯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让思绪随着文字的起伏而自由飘荡。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他独特的视角,为我展现出这个世界的不同侧面,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或者是因为匆忙而未能察觉的美好。 在阅读《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的过程中,我最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他不会刻意去制造冲突,也不会强行灌输观点,而是将那些细枝末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之中,然后通过这些细节,慢慢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故事的发展脉络。我常常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词语,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对一个人物产生深刻的理解,或者对一个场景产生丰富的联想。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写作手法,是真正的高明之处,它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所吸引。
评分《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一直觉得,文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触及人类最本质的情感,能够让我们在共鸣中,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我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所牵动,为他们的选择而感叹,也为他们的勇气而鼓掌。 我最欣赏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对“失去”和“获得”的深刻思考。他并没有回避生活中那些令人痛苦的经历,而是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去审视和解读。我从书中人物的经历中,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看到了生命的坚韧。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才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这种反思,是我从其他书中很少获得的。
评分这本书《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就像是一杯温润的茶,初入口时或许没有惊艳的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醇厚和回甘便会慢慢地在口中散开,带来一种持久的满足感。我并不追求那些情节跌宕起伏、跌破眼镜的故事,我更偏爱那些能够触及心灵深处,能够引发我思考的作品。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慢阅读”的渴望。作者的文字,没有过多的雕饰,却有一种天然的质朴和真诚,仿佛是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流露,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我喜欢作者在描述人物情感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他不会直接告诉你人物的感受,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让你自己去体会。这种留白,恰恰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猜测人物的心思,揣摩他们的动机,然后与自己的经历产生连接。这种互动式的阅读,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更像是参与到了故事之中,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
评分每次拿起《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这本书,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安心感,就像是回到自己熟悉的老家,那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瞬间驱散了我工作中的疲惫和生活中的烦恼。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引导性,它邀请我们放慢脚步,走进一个由文字构建而成的“密林”,在那里,我们可以暂时放下外界的纷扰,专注于内心的声音,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风景。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绘场景时所使用的那些细致入微的笔触,无论是清晨薄雾笼罩下的山林,还是午后阳光洒落的咖啡馆,亦或是夜晚寂静街道上的路灯,都被他赋予了生命和故事感。 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不仅仅是会讲故事,更是能够用文字构建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世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而《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在这片“密林”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或许平凡,或许有着自己的故事,但他们的情感却是共通的,他们的困惑和挣扎,也常常是我自己会遇到的。我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也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这种与书中人物的对话,让我觉得阅读不再是单向的接收,而是一种充满互动的体验。
评分我对于《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所传递的那种宁静的力量。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总是被各种声音所包围,很难找到片刻的安宁。而这本书,就像是一片绿洲,能够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暂时忘却烦恼,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享受一份难得的宁静。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写人物情感时的克制和内敛,他并不试图去激起读者的强烈情绪,而是用一种平静而深沉的笔触,去触碰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这本书的结构,让我觉得非常巧妙。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章节划分,而是将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故事,以一种看似松散,实则紧密连接的方式串联起来。这种结构,就像是在“密林”中蜿蜒的小径,引领着我们不断向前探索,每次转弯,都有新的发现。我喜欢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体验,它让我能够慢慢地品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也能够让我自己去构建出更广阔的联想。
评分老实说,拿到《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这本书,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的书籍种类繁多,很多都只是流于表面,或者故弄玄虚。《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我的,那种带着一丝神秘和宁静的风格,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藏着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翻开书页,第一感觉是它的排版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一直觉得,阅读体验不仅仅是内容本身,书籍的载体和呈现方式同样重要。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让我们更容易地沉浸其中。 然后,我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我发现,作者的文字功底确实不俗。他的语言不华丽,不煽情,但却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能够悄悄地触动人心。他笔下的人物,没有那些戏剧化的冲突,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但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真实感,却让我为之动容。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影子,那些平凡的日子里,我们如何面对生活的琐碎,如何处理人际的关系,如何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这种细腻的观察和描绘,是很多作家难以企及的。
评分《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精心准备的礼物,拆开它的瞬间,就充满了惊喜。我一直认为,一本好书,应该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内心,甚至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这本书,在这些方面,都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喜欢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他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美,然后用文字将其放大,让我们得以窥见。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时间”的处理。他并没有拘泥于线性的叙事,而是将过去、现在、未来的碎片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这种处理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多维度的空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人物的经历和情感。我常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一种时间流逝的魔幻感,仿佛我不仅仅是在阅读一个故事,更是在体验一段人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