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的学者文人如章太炎、黄侃、胡适、沈从文、夏志清、韦政通、李泽厚、鲁迅、张恨水、钱钟书、王世襄、吴祖光等,他们或者治学严谨,精深渊博;或者文章斐然,卓然成家。他们的人生盖棺论定,也备受争议。这本小书从这些名家的字里行间,感受他们的人生与思想,才华与情趣。书中窥人,气象万千。在文人幽怀与学者才识的交织中,浮现那些压在纸背的个人辛酸和时代风云。
作者简介
李泉
现居青岛,书评人,文字散见报刊。 着有《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闲话三国配角》等。
代序 从阅读开始
卷一 现实关怀
章太炎的白话文
当年游侠人黄侃
近代中国政治的「保姆」张君劢
由胡适所想到的
沈从文和王力的常识世界
吴世昌谈诗与语音
王元化的现实关怀
夏志清的几本书
何兆武的哲学人生和人生哲学
卷二 精神艳遇
席泽宗《中国科学史十论》的教育启示
听茅于轼讲道德
韦政通谈先秦七家
与李泽厚的「精神艳遇」
与钱理群相遇
马幼垣论衡《水浒》
李欧梵眼中的浪漫一代
易中天讲史的评价与导向
陈传席画坛点将
陈平原的幽怀与才识
张大春对细节的冒犯
卷三 洗尽铅华
鲁迅的诗 萨孟武的《中年时代》
琐记恨水话《金粉》
编辑四书:章品镇、范用、聂绀弩、曹聚仁
读吕叔湘的几个理由
又想起叶灵凤
从钱钟书到王朔
洗尽铅华冯亦代
王世襄的「锦灰」
情结
袁珂写《中国古代神话》
吴祖光的「冬天」
黄裳的《金陵五记》
董鼎山的西书之旅
品味李国文
遥想董桥的火百合花
卷四 百感交集
你可以读叶兆言
陈岩的「画坛经纪录」
冯象的心理学
读谢其章,说收藏
黄集伟:把伤口变成智慧
张远山和《寓言的密码》
谢泳的读书与治学
余华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高芾的虚构精彩论
洁尘的冷与艳
刘原:丧家犬也有乡愁
我的「王小波年代」
因书之名
与序有关的二三事
闲说文人旧墨
残缺的漫画史
图说老上海
代跋 文
为迷悟之道
代序
从阅读开始
没有想到,今生会和书结缘,会拥有那么多的书。
书橱早已装满书,家中所有能放不能放的地方,也多被书占去。我的居所,也成为我的书房和图书馆。在同一个空间里,我和我的书,一起唿吸,一起入眠或甦醒,一起倾听秋日的落雨,一起在冬日的黄昏中沉思、低语。
空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终于在客厅找到半面墙,可做书橱半个。此墙下半部为暖气片子,上半部别人家多做个装饰品架子,摆些罈罈罐罐的地方,我空着。宽窄大小,顶天不立地,天然一半好书橱。书橱做好,部分散兵游勇立刻各就各位,燃眉之急暂解。
不了解书的心情,反正我是如自己乔迁新居,在新书橱前往复徘徊,心情畅美之极。此时,阵容严整,雄壮堂皇的一队队一列列,一扫东倒西歪、散兵游勇的狼狈相。忙时,调兵遣将,进退有序;闲下来,打开所有橱窗,对面的沙发一坐,腿往茶几一搭,风光无限在眼前。这间小小的屋子,像趟列车,载着我和我的书,穿越思想的山谷和文字的密林,在直抵精神的阳光和拂动心灵的微风中,开始或完成那一次次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能早早与书结缘,是我人生的幸事。纵观个人史,本人的「启蒙」阶段总是要比别人晚。别人早早就明白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我还游手好闲,玩兴不减;别人已是情思闷闷,情窦初开,我却「发育」迟缓,不解风情;别人一进入社会就八面玲珑,世事洞明,而我却懵懂未开,不知所措。所以青年时就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对我而言绝对是件大事。别的事可以晚一点,惟独这件事不能晚。因为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可以接近生活本质的生活方式;读书也是一种信念,一种脚踏实地,不随波逐流的信念。当我找到读书是自己的最爱时,实际上是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开始获得自己把握自己的能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读书是怎样一种感觉呢?有点像饥饿的人沉浸在美味中,嗜睡的人对美梦的留恋,但这仅是一点感官上的快感,读书带来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愉悦,心灵的满足。这种愉悦与满足所产生的巨大享受,不是语言能说清楚的,甚至不愿用语言去描述,舍不得与别人分享。所有的享受,都容易使人懒惰,读书也不例外,而且精神享受所产生的懒惰尤甚。有时就常做这样的白日梦,能整天不干别的,光读书,就好了。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喻「嗜好的读书」犹如打牌,「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要打……目的不在赢钱,而在有趣。」「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真一头扎进了书里,反而会对摆在眼前的「黄金屋」视而不见,错过捞个「黄金屋」的诸多机会,更是会冷落「颜如玉」,令「颜如玉」耿耿于怀忿忿不平,又无可奈何。当然,读书没有狭隘的功利动机,不等于就是没有追求没有目标,也难免会有「僭越」的想法,想一吐为快。但等提起笔来,却欲言又止,无处下笔,此时才发现,不是材料不够,就是设计不周。材料与设计,书中均有现成的模型,此时读书,是以书为师,不再走马观花,而是醉心于其中的机巧关键,平时难以领略的意味、忽略过的细节,此时无不妙处毕现。但再好的设计终是别人的,自己要写,还要重新设计重新思考。而引人思考正是读书真正的价值所在。读书就是学会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读书人可以不写作,但一定要思考,不思考的读书人是给书搬家的劳动力,不过是把书从一个房间搬到另一个房间,搬得再多,跟他自己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就是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考的时候,书就不再是老师,而是朋友,彼此间进行的是平等的交流。思考的时候,人才能从对书的崇拜中走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沿着书的阶梯一步步登上高处。思考中,人获得是一种独立的权利。思考或书写,也是享受,是甘苦同在的享受,应该就是所说的「幸福」那样的东西。
真正的生活是从阅读和思考开始。正确的阅读人生,平静的思考人生,然后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生活,发现自己的浅薄、浮躁、迷惘,开始无比强烈地渴望改变这一切,并为创造一种新生活而不懈努力,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决不妥协。阅读与思考能赋予人生活最重要的能力,洞察真相的能力。面对各种诱惑与假相,不会轻易为外物左右而迷失自己,牢牢把握住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这样的生活品质是任何外在的、物质的标准所难以衡量、难以比拟的。
最喜欢的事是读书,最不喜欢的事也就有了:那些无意义、浪费时间的事。有的人以消磨时间为乐,消磨自己的时间,可能也是一种乐趣,只是不为别人所知。还有很多人,专门消磨别人的时间,并以此为理所当然。对这样的人和事,深恶而痛绝之,犹恐避之不及。但还是有很多这样的人和事无法避开,也不再生气上火,既来之,则安之。每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来个神游物外,或干脆就观察思考眼前这样的人,好歹也是生活的一部份,其中总有某一方面的意义,有助于对生活的理解。这只能算不是办法的办法了。
阅读和书籍构筑起我生活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与那些书、那些人,在不经意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艳遇」。我的经历让我相信,总有自己喜欢的书,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等待着,等待着与你的不期而遇。「噢,你也在这里吗」,那种喜悦,无法言喻。
生活从阅读开始,从思考开始。每一件正当的、真正喜欢的事,都有改变生活的力量。条件是要找到它,并从精神上投入其中。找到它是一种幸运,投入其中就成为享受。充实的人生无非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