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社會趨嚮高齡化之刻,本書探討如何透過傳播行為而與他者互動、如何持續追求良好生命態度、如何讓人生結局圓滿且豐碩。「老人傳播」的最簡單說法當為「老齡的傳播意涵」,包括老者如何與他人(個人與社會)溝通以及一般人(個人與社會)如何與老者互動,重點在於眾人皆會變老,學習如何與他人溝通互動實就是學習如何與未來的「我」溝通互動。
全書共含三篇、十二章,分從理論、研究與教學實例麵嚮討論老人傳播之內涵;另有附錄與參考書目。理論篇(第一至六章)述及「老人與傳播互動」、「老人語言傳播現象」、「媒介再現與老人形象」、「老人與媒介近用」、「敘事理論與老人說故事」、「老人與生命∕死溝通」等概念。研究篇(第七至十章)改寫自近些年發錶於學術期刊之論文,內容與「時間」、「敘事」、「情感與記憶」、「新科技傳播」相關,亦與前篇各章呼應。教學實例篇(第十一與十二章)則是兩位作者相關課程實際授課內容,或可提供其他教學者參閱。
作者簡介
蔡琰
現職: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廣電係教授
學曆:獲有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教育學院教育工學博士學位
最近兩年之研究興趣:老人敘事(含訪問)、多媒體影音敘事、傳播與戲劇理論
臧國仁
現職: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係教授
學曆:獲有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新聞係傳播學博士學位
最近兩年之研究興趣:新聞與敘事理論、老人傳播、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之互動
第一篇:理論篇
第一章 概論:老人與傳播互動
一、前言:傳播媒介與老人形象
二、「老年」定義
三、老人研究與老人傳播研究相關文獻簡述
四、本書章節介紹
作業
延伸問題與討論
第二章 老人語言傳播現象
一、前言:老人語言溝通的特色與潛在問題
二、老人認知與社會認知的溝通層麵特質
三、刻闆印象與老人互動語言模式
四、結論與檢討:如何與老人語言互動
作業
延伸問題與討論
第三章 媒介再現與老人形象
一、前言:大眾媒介再現老人形象的意涵
二、符號真實、主觀真實、社會(客觀)真實的關聯
三、真實建構與實證論之關聯
四、大眾媒介與真實建構
五、媒介的定義
六、大眾媒介與老人再現:以不同媒介為例
七、結論與實例:以好萊塢電影「金池塘」為例討論媒介再現與老人形象
作業
延伸問題與討論
第四章 老人與媒介近用
一、前言:從媒介再現到媒介近用
二、近用與公共領域
三、老人如何近用媒介
四、老人近用媒介與新科技素養
五、結論與檢討:從近用媒介到近用科技資訊
作業
延伸問題與討論
第五章 敘事理論與老人說故事
一、前言:淺介敘事理論
二、敘事老人學與老人說故事
三、老人講故事與敘事智能
四、老人與生命故事
五、結論與實例
作業
延伸問題與討論
第六章 老人與生命∕死溝通
一、前言:老人與生死現象
二、模控學與生死議題
三、死亡現象與社會禁忌∕學習
四、臨終溝通
五、老人與醫病溝通
六、結論與檢討
作業
延伸問題與討論
第二篇:研究篇
第七章 老人新聞與時間敘事
一、前言:研究背景
二、理論背景:時間、敘事、新聞
三、新聞與時間的研究途徑–以老人新聞報導為例
四、理論提議:老人新聞與時間敘事的可能連結
五、結論與檢討
作業
延伸問題與討論
第八章 老人新聞之「窗口」論述
一、前言:研究背景
二、理論背景:窗口概念與新聞敘事
三、研究步驟:探討老人新聞之窗口論述方式
四、研究發現:老人新聞敘事之窗口時空模式
五、結論與檢討
作業
延伸問題與討論
第九章 老人接收新聞訊息之情感與記憶
一、前言:研究背景
二、理論背景:簡述老人傳播與老人情感∕記憶
三、研究步驟:老人觀眾接收新聞訊息的情感與記憶特質
四、研究發現及討論:老人如何接收新聞訊息
五、結論與檢討:老人與新聞訊息之情感∕記憶互動
作業
延伸問題與討論
第十章 爺爺奶奶部落格 — 老人與新科技傳播
一、前言:研究背景
二、文獻探討:老人生命故事與部落格書寫
三、研究方法與步驟:以老人部落格為例
四、分析與研究發現:老人部落格之自我意識與形象
五、結論與檢討
作業
延伸問題與討論
第三篇:教學實例篇
第十一章 與長者閤演曆史 —「錶演學」課程之觀察與人文學習
一、前言:本課授課動機
二、「錶演學」課程之實驗背景
三、課程介紹與研究程序
四、觀察結果與討論
五、結論與反省
第十二章 「老人(生命)與傳播」通識課之教學與檢討
一、前言:本課授課動機
二、相關文獻簡述
三、教學策略與實施方式
四、執行成效與自我評估
五、結論與反省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老人傳播研究--十年迴首話前塵
附錄二 影像傢庭生命故事--華人傳播之敘事觀點
附錄三 「巡迴,給老人看」--課程紀錄及檢討
《老人傳播:理論、研究與教學實例》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我那位總是喜歡跟我們年輕人爭論“當年”的老伯伯。雖然他有時顯得固執,但他對世界的好奇心從未減退。這本書會不會是在探討,如何讓老年人更有效地接觸和理解現代社會的信息,避免他們因為信息不對稱而産生不必要的誤解或偏見?我猜想,書裏可能會討論一些媒介素養的教育,教導老年人如何辨彆網絡上的真假信息,如何理性地看待社會現象。而且,“理論”和“研究”部分,聽起來就很有學術價值,可能會引用一些社會學、傳播學、心理學的理論框架來解釋老年人信息接收的特點和規律。我特彆想知道,書裏會不會提到一些讓老年人能夠主動參與到信息傳播中的方法,讓他們不再隻是被動接受者,而是成為積極的分享者?比如,鼓勵他們寫迴憶錄、拍短視頻,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傳播。
评分《老人傳播:理論、研究與教學實例》這本書的標題,讓我産生瞭很多關於“世代對話”的聯想。我總覺得,現在的社會,年輕一代和年長一代之間,有時候就像隔著一層看不見的牆,溝通起來會有些吃力。這本書會不會就是試圖找到打破這堵牆的鑰匙?它會不會從理論層麵,分析老年人在信息接收、知識學習上的獨特性,以及他們麵臨的實際睏難?比如,老年人的記憶力、學習方式是否和年輕人有顯著差異?書中提到的“研究”部分,會不會涉及一些實證調查,揭示老年人在信息獲取、利用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我更關心的是“教學實例”,我希望書中能有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案例,展示如何設計課程,如何引導老年人學習新知識,如何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這不僅僅是為瞭讓他們學會使用新科技,更是為瞭讓他們能夠保持思想的活躍,繼續為社會貢獻他們的智慧和經驗,與社會保持同步。
评分讀瞭《老人傳播:理論、研究與教學實例》的介紹,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許多關於“老有所學”的畫麵。我常常看到新聞報道裏,一些爺爺奶奶們在傢人的幫助下,學會瞭使用智能手機、網上購物,甚至還學會瞭做直播,把自己的生活分享齣去。這本書會不會就是深入探討瞭這樣一個過程?它會不會分析老年人在學習新事物時遇到的認知特點和心理障礙,以及如何根據這些特點來設計更適閤他們的教學方法?我猜想,書中可能會提到一些心理學理論,比如學習麯綫、動機理論在老年人身上的應用。而且,“研究”的部分聽起來就很有學術深度,是不是會分析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傳播現象?比如說,颱灣的長輩和大陸的長輩在接收新信息時,會不會有什麼顯著的差異?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成功教學案例”的詳細描述,最好能有詳細的步驟和教學設計,這樣我纔能真正理解“老人傳播”的內涵,並從中獲得一些實用的啓發。
评分最近在書店看到《老人傳播:理論、研究與教學實例》,書名乍聽之下,我以為是關於長輩們如何學習使用智能手機、平闆電腦的指南,但細想一下,它可能更深層次。這本書會不會在探討老年人如何與社會進行更有效的溝通,如何錶達自己的需求和觀點,以及如何獲得自己所需的信息?我猜測,“理論”部分可能會涉及一些關於老年人社會參與、老年人權利的學術觀點,而“研究”部分則可能關注老年人社群內部的交流模式,或者他們與年輕人、中年人之間的互動方式。我特彆期待看到書中關於“教學實例”的介紹,我想瞭解一些在社區、養老院,甚至是傢庭中,如何通過係統性的方法來幫助老年人提升溝通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這不僅僅是教會他們使用工具,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歸屬感,獲得更充實、更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老人傳播:理論、研究與教學實例》,書名聽起來就很有意思,感覺像是關於老年人如何學習新事物、跟上時代節奏的一些方法論,或者是一些社會學上的探討。我一直對“代溝”這個問題挺關注的,尤其現在科技發展這麼快,很多長輩確實會覺得有些吃力,溝通起來也會遇到障礙。這本書會不會是從這個角度切入,分析老年人在信息時代麵臨的挑戰,以及如何通過更有效的傳播方式來彌閤這種數字鴻溝?比如,會不會提到一些針對老年人的科技培訓課程設計?或者是一些成功的“長輩學徒”的案例,講述他們如何剋服睏難,掌握新技能的故事?我對書中可能包含的“教學實例”部分特彆好奇,如果能看到一些具體的操作指南,甚至是培訓師的經驗分享,那對我自己和身邊的一些長輩都會很有啓發。畢竟,知識的傳播不應該有年齡的限製,而“學習”也應該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打破年齡壁壘的思考和實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