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鑑》,简称《通鑑》,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计跨十六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本书特色
「古籍今註今译」为台湾商务印书馆与文复会(国家文化总会)、国立编译馆合作出版,为中华文化之精髓,註译者皆为地位尊崇之国学大师,绝对是此类书籍权威之大作!
作者简介
司马光(1895 ~ 1974)
字君实,号迂叟。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享年68岁,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鑑》。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註译者简介
李宗侗(1895 ~ 1974)
字文伯,河北省高阳县人。自幼聪明过人。17岁时到法国留学,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1924年返国,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兼法文系主任,曾出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等职。1948年,受聘为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后历兼国史馆史料审查委员、编译馆编审委员、台湾省文献委员会顾问、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委员等职。对中国古代史颇有研究,在学术上时有独特见解。
夏德仪(1901 ~ 1998)
号卓如,为台湾大学历史系文史渊博精深知名教授。1901年出生于江苏,北大历史系毕业,1946年来台任教,先后开授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外交史等课程。教学之余并担任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委,以及参与台湾文献丛刊的史料编纂工作。1994年完成《百吉老人自订年谱》一书。退休后定居美国,1998年去世于美国匹兹堡寓所,享年98岁。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晋朝历史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来说,《资治通鉴今注 晋纪》第六册简直是一份厚重的礼物。其旁征博引的注释,以及清晰流畅的白话译文,极大地降低了阅读古籍的门槛,让我得以在不牺牲原著精髓的前提下,尽情遨游于历史的海洋。书中对于晋朝政治斗争的描绘,尤其是对士族门阀制度下各种微妙的权力博弈的刻画,细致入微,令人拍案叫绝。我发现,许多在历史教科书中一带而过的事件,在这部著作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例如对某些关键性人物的性格分析,以及他们行为背后的深层逻辑,都让我耳目一新。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与司马光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注者的引导下,我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著史的良苦用心,以及历史发展背后那些难以言说的复杂性。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在享受知识的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更强烈的共情。
评分这套《资治通鉴今注》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这第六册《晋纪》。每次翻开,都像是踏入了一条历史的长河,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注者的用心良苦,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那些晦涩难懂的典故、人名,甚至是当时的社会风俗,都被清晰地解释开来,仿佛给古老的文字注入了新的生命。我尤其欣赏的是,注者并没有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读,而是深入分析了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影响,让我对晋朝这段复杂的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书中对“八王之乱”的梳理,就非常到位,不仅列举了各方势力,还分析了他们争权夺利的动机,以及这场内乱对晋朝衰亡的决定性影响。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着历史地图,想象着当年的战场和宫廷,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那个时代的见证者。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共鸣。
评分购买这套《资治通鉴今注》纯粹是出于对中国古代史的好奇,尤其是对晋朝那段相对混乱但又充满戏剧性的时期。拿到第六册《晋纪》后,我被它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吸引。注者在处理史料时,不仅呈现了司马光的原文,还对原文中的一些概念、人物关系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进行了详细的注解,这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引申分析,比如对“门阀政治”的深入剖析,让我理解了为何士族能够长期把持朝政,以及这种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每一次阅读,都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点,并且这些知识点都是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历史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理解。
评分我一直认为,《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巅峰之作,但碍于文言文的晦涩,普通读者很难深入其中。这套《资治通鉴今注》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第六册《晋纪》尤其如此。注者的翻译和注解,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髓,更加入了大量现代化的解读,使得我能够轻松理解晋朝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我发现,书中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更加客观和全面,不再是简单的褒贬,而是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例如,书中对某位皇帝的统治策略的解读,就让我看到了他并非一无是处,而是有着其独特的考量和局限性。这种 nuanced 的视角,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体会到历史人物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这本书的阅读,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晋朝。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这本《资治通鉴今注 晋纪》第六册,无疑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价值的一本书。它不仅仅是一本“注”书,更像是一部“活”起来的历史。注者以极其详尽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司马光先生宏大的史诗叙述,转化为现代读者能够轻松把握的知识体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文化习俗的描绘,这让我对晋朝不仅仅停留在政治斗争的认知,而是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全面的感知。例如,书中对当时士人阶层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的描述,就让我觉得非常生动有趣,仿佛置身于那个风流蕴藉的时代。这种细节的补充,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历史的想象,也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博学而风趣的老师同行,他在娓娓道来中,将一个遥远而复杂的时代,展现在我的眼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