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個黑白琴鍵,十隻手指,十年寒窗;
琴瑟,不會憑自無端五十絃……
藝術,是美術、是文學、是音樂、是哲學──
是人文蘊涵的錶徵,亦是終極的人性關懷。
20篇親炙時空場域的文化記事,20年尋訪藝術心靈的生命積纍,以維也納為立足點,放眼歐洲的人文角落,透過褚威格、剋林姆特、舒曼、蕭邦、尼采、卡夫卡、馬勒等,藏匿在古典背後的孑然身影,人們在時光洪流中尋找和自己神似的麵孔,感應到彼此相通的靈魂,最終,得以用清楚而超然的姿態,凝視、思索、涉入──人本神魂的文藝復興,實事求是的啓濛主義精神,以及近代,我們口中有關歐洲的一切。
「不是音符讓人感動;而是藝術、經由一瞬間的不期而遇,在人性上烙下瞭靈犀的悸動。」
這是作者洪雯倩女士的詮釋。藝術之於人的觸動,猶如閱讀一段華美的小說段落,人,我,側身字句之間,往復觀照,在超越虛實與時空的交會剎那,便是「感動」誕生的永恆瞬間。
本書採擷瞭二十個永恆的瞬間。作者洪雯倩女士積纍二十年的文化行旅,以親炙已故的藝術傢所留下的足跡為主軸,以歲月痕跡為生命走筆,嘗試重現歐洲藝術、曆史、人文精神的一景一物。維也納、威瑪、布拉格,在城市與城市之間,引領讀者踏上當年藝術傢們輾轉流離的殊途,終點,必是結束在人們麵對命運悲喜的喟然一嘆。
在作者充滿人文關懷的溫暖筆觸下,不僅訴說瞭偉大心靈的激情與孤寂,更多的是人性幽微的黯麵:褚威格灼人的祕密、貝多芬倔傲的吶喊、馬勒難解的人性之謎、叔本華憤世的意誌錶象、卡夫卡退卻的抑鬱、舒曼矛盾的黑色幽默、尼采沉鬱的批判,還有剋林姆特帶著「遺憾」的筆觸與「魔鬼」的顔色──那是生命篇章的真實筆觸,是渾沌心靈的自然本色。
層層堆疊的生命厚度,不因春鞦遞嬗稍有減損,反而隨著時間的打磨,更加熠熠生輝,在樂音裏、文字間、畫布上,隱含瞭一種樸質渾亮的智慧,隻有明眼人,纔能在靜思中看齣其中箇妙。
作者簡介
洪雯倩
維也納國立音樂大學演奏傢文憑暨音樂學博士
曾任交通大學音研所、颱灣藝術大學、淡江大學助理教授
《自由時報》專欄作傢,定期為《錶演藝術雜誌》撰稿
e-mail:w.hong@gmx.net
作者序 一絃一柱思華年
1.《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另一章──褚威格外記
事情源自於一封信,一封沒有屬名的信。潦草的字跡,由厚厚一疊的信頭開端:「你,這永遠認不齣我的你!」這種無厘頭的稱謂,讓任何人都會好奇的,小說故事也就由此循序帶齣。
2.「維也納風情」灼人的祕密
「祕密」,之所以灼人,在於她的難言和不可告人之處。那是一種交融於精緻文化與內斂情慾的閃爍眼神;一種,生命中原本早已成定局的答案。
3.海頓、莫劄特與貝多芬之間的「古典」奧祕
一個小小、微弱的自由精神火種,在海頓手上悄悄地點燃,傳給莫劄特,最後交給瞭貝多芬。這微乎其微、剎那即逝的小火種,仍有它自身的溫度,它,隻要能遇見看得懂的人,就會繼續燃燒下去。
4.剋林姆特的畫塚
他筆下熠光炫麗的世界,自「世紀末」(Fin-de-Sie+'cle)以來,一次又一次地,攪和著道德與邪惡的試探;慾望與不安,皆隱附在女性虛柔、理所當然的嫵媚中,用一種「遺憾」的筆觸,調上「魔鬼」的顔色。
5.幽默魂──舒曼
他要麵對的人生是:在海德堡念法律還是捨音樂的掙紮;在萊比錫該走文學還是音樂創作的猶豫;在杜塞朵夫,跳,和不跳萊茵河之間的抉擇。隻有最後的──「瘋」,由不得他。
6.美感,來自孤寂的凝視──蕭邦
「望著窄窄長方形的天花闆,整間房子對我而言,好像一個巨大的棺木……」在蕭邦的音樂中,即便是激動澎湃的地方,那也是因被睏在寂寞裏的孤絕之心,在覓覓尋找齣路之下,所無法釋去的激切狂怒。
7.與尼采的夜半對話
黑白照片上癱瘓無神的眼神,濃濃的八字鬍,僵硬的神情,吃力地朝不知名的前方望去,那,是威瑪的方嚮?昏暗的房裏,唯一的光點,可能是那炯炯的眼神,在一片遺世中,透露齣懾人的掙紮。
8.布痕瓦德的深鞦.非關命運的命運
我已不在瞭……在那段曆史,我算是已經進瞭焚化爐的人瞭。那我現在的存在是什麼?看到是鏡中的我嗎?我的存在是「非關命運」?不閤理的?不,是連命運也把我遺棄瞭。
9.賦格麯裏的小宇宙──巴赫
「單子」與「動機」,同樣的耐人尋味。巴赫的音樂,都是一完整不過的小宇宙,裏麵運行著一個個簡單、完備的「小動機」,在他的賦格裏,無窮盡地衍生齣令人探索不盡的音樂世界。
10.音樂的建築師──韓德爾
和神性相反的,當應是短暫、且非永恆的「人性」,是韓德爾作品中那戲劇人生的「現世」。以舊約聖經的劇情為骨,絕妙的對位為底蘊,加上令人耳目一震、大膽的和聲色彩,一麯「彌賽亞」,是他為上帝講述的故事。
11.永恆的兒子──卡夫卡
魔幻寫實,寫的是內心的潛意識,也是卑微的縮影;突顯的是「不存在」的價值,甚至──不值得存在的價值 。必須再一步退迴到原點,纔算是完成,纔能體會到存在的實感。如同他的名字:「卡」──夫──「卡」,迴到原點。
12.雨中行走的人──維根思坦
「對於不可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沉默。」維根思坦急於尋覓一個給風雨中行走的人的避風港。這刻意安排的荒陌疏離,不是哲學傢本人的資質,也不是命運的真貌。最後雙方一定會不歡而散的。
13.人性,真實的人性──馬勒
預言,隻不過是一種「逆嚮」的迴憶。馬勒的音樂有種預言的能力,那是他的另一個謎。他要聽的是絕對內心的聲音。要真空生妙有。一架鋼琴,一張書桌,一堆手稿,就是這世界瞭。
14.馬勒的辦公室──維也納歌劇院
馬勒接手維也納歌劇院十年,「歌劇院從樑柱到地基,被這種空前持續性的高度地震給震得天搖地動,凡是不夠強韌、存活力不夠的,全都得陣亡。」這纔是維也納深藏不露的真麵貌。
15.童子六七人,詠而歸
老舊昏黃的燈光下,映著煙霧後的教授,某一刻,那朦朦朧朧的談吐、頓挫,總讓我驀然以為看見舒伯特的形影。他總是對學生說:「請坐,請告訴我一些我所不知的事。」
16.麯終人散──鋼琴傢布蘭德的告彆演齣
「最好是無預警的告知,我心中理想的狀態是:舞颱上演齣完畢後,再對聽眾說,剛剛是我的最後一場告彆演齣。謝謝。」布蘭德選擇在維也納,一個願嚮藝術傢下跪的國度,結束他一輩子在「作麯傢」和「聽眾」之間的對話。
17.王者之風──李斯特的藍色沙龍
他的極端,到底有多誇張;把詭異、荒涼、老樹枯枝瘦馬,與大漠孤煙蒼茫似的俠客豪情誠實地擺齣眼前,像他的B小調鋼琴奏鳴麯一樣,一種和現實的決裂,一種巨大的力量和美。
18.諸神的黃昏
歐洲文明之始──希臘,把天上地下、神話、人性,不著痕跡地安頓在藍天、白屋、神祇的廢墟中。諦聽過日 復一日拍岸的大海;一次又一次凝視落日的動人,僅覺得華格納真像青春期式的反叛,真以為諸神有這般的黃昏結局。
19.失明的城市──葡萄牙詩人薩拉馬戈
極端自私物化的現象,是一個新的「精神恐怖主義」、一個新的「獨裁者」。隻有明眼人,纔能在靜思中看齣其中箇妙,薩拉馬戈預言式地把這世紀初的恐怖提早寫入小說──讓我們「看見」瞭。
20.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叔本華之死
一個心靈處於音樂活動的當下,即是在從事哲學思考的活動,隻是它本身不覺而已。時空的座標已經不再以平常的姿態呈現,也不再以原有的邏輯運作……叔本華辭世的椅子好像還殘留著餘溫,人,不過纔齣門喝個咖啡,馬上就迴來似的。
我一直認為,好的書籍應該能夠帶給人驚喜,而這本書無疑做到瞭。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他不像傳統的學者那樣,而是更像一位娓娓道來的說書人,將那些復雜的曆史事件和文學流派,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展現齣來。我非常享受他在文字中營造的那種氛圍,時而激昂,時而沉靜,時而充滿哲思,時而又帶著淡淡的憂傷。他對於一些文學大師的生平與創作的描繪,更是細緻入微,讓我仿佛親眼目睹瞭他們創作的場景,感受到瞭他們內心的掙紮與喜悅。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文學不僅僅是藝術,更是生活本身。它教會我如何去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如何去體味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如何用文字來錶達自己的情感與思考。每一次閱讀,都讓我對人類文明的演進有瞭更深的敬畏,也讓我對自身的渺小與偉大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沉靜而悠遠的質感,瓦拉爾的筆觸細膩,仿佛能觸摸到字裏行間的塵埃。我翻開的第一頁,就被那股淡淡的、如同陳年老酒的芬芳氣息所吸引。作者在字裏行間遊走,時而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引領我穿越曆史的迷霧,去探尋那些被歲月洗禮過的思想殿堂;時而又像一位敏感的藝術傢,用最樸素的文字描繪齣最動人的情感畫麵。我尤其喜歡他描述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的文學巨匠們的生活片段,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那些與時代背景交織在一起的個人掙紮與靈感迸發,都讓我感到無比的親切與震撼。感覺就像是透過一扇古老的窗戶,窺見瞭那個時代的心跳。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精神的對話,一種與偉大的靈魂進行跨越時空的交流。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耳熟能詳的作品,賦予瞭它們更深的層次和更鮮活的生命。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拓寬我的視野,也讓我對人文的理解有瞭更深刻的體會。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愉悅。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我的心田,也喚醒瞭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他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文學作品的解讀,都充滿瞭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洞察力。我尤其贊賞他將文學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哲學思想緊密聯係起來的分析方式,這讓我看到瞭文學作品的生命力所在,也讓我明白瞭文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藝術性,更在於其對人類思想的推動作用。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感到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許多曾經睏擾我的問題,也因此得到瞭解答。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它不僅豐富瞭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塑造瞭我的思維方式,讓我學會瞭如何去獨立思考,如何去辨彆真僞,如何去追求真理。它讓我明白,人文的魅力在於永恒的探索與不斷的超越。
评分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以為會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述。然而,當我沉浸其中後,纔發現自己錯瞭。作者的文字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他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細微的個人情感巧妙地融為一體,讀起來絲毫不顯生硬,反而有一種行雲流水般的舒暢感。我特彆欣賞他在分析文學作品時所展現齣的獨特視角,他總是能挖掘齣那些隱藏在字麵之下的深層含義,讓我對作品有瞭全新的認識。例如,他對於某個時期詩歌意象的解讀,就如同撥開雲霧見月明,讓我看到瞭以往忽略的美。而且,他的語言錶達非常有畫麵感,讀著讀著,我仿佛就能看到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用他們的文字來錶達內心的波瀾。這本書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文學並非僅僅是文字的組閤,更是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精神印記。它教會我如何去欣賞那些曆久彌新的經典,如何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评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如同品嘗一杯精心釀製的佳釀,需要慢慢迴味,纔能體味其中的醇厚與迴甘。作者的筆力非凡,他能夠將那些抽象的概念,那些深邃的思想,用最生動、最形象的語言呈現齣來。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學思潮的比較分析,他總能找齣其中的共性與差異,揭示齣人類共通的情感與追求。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他那些精闢的論述,腦海中也會不斷湧現齣新的聯想。這本書讓我明白,人文的魅力在於它的包容與多元,在於它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連接起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文學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關於思想的書。它鼓勵我去思考,去探索,去發現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真理。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禮,讓我對世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廣闊的胸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