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前不知道绝对会后悔的心理陷阱:
。抱牢赔钱的股票
。想要击败市场
。被情绪牵着走
。沉迷于交易中
。盲目跟着大家行动
。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偏好
。追逐能展现身分地位的投资
。得了捞本病
看清投资决策背后的种种渴望、想法与情绪,剖析你对风险、报酬、贫穷、财富的定义,了解年龄、性别、遗传、性格和文化对你的影响,才能避免踏入自己设下的心理陷阱。
别忘了,投资获利最大的敌人与贵人都是你自己。
当你知道巴菲特买进某档股票,你会跟着投资这档股票?还是愿意听从他的建议,投资指数型基金?
当你忙着抢进杀出时是否想过,你买进的股票,正是市场上「有人」卖给你的。对方可能是大户、投信或外资,你确定自己的投资决策真的比较高明吗?
投资总是赚不到钱?其实,问题出在你心里!
因为我们常有说不出理由的投资偏好或禁忌,行为财务学大师史塔曼指出投资人最常犯的十项错误:
1.投资人常依赖直觉寻找一再出现的模式,例如,我们认为绩效排名第一的基金经理人,日后的操作绩效也会比较好。(代表性偏误)
2.投资人总以为只要下功夫做研究就能击败市场,这就像把网球比赛当成对着练习墙打球,将难以招架球技更好的专业人士回击。(框架偏误)
3.玩吃角子老虎赔钱时,机器总是闷不吭声;一旦有人赢钱,硬币就掉得震天价响,加上闪烁跃动的灯光,夸大了赢钱的可能性,让你认为赢钱是常有的事,这正是许多金融商品惯用的行销手法。(可得性偏误)
4.投资人常漠视自己的赔钱纪录,只记住赚钱的交易,以证实自己的选股能力高明。(确认偏误)
5.若投资某支股票恰好有不错的结果,我们会归因于是自己很聪明,早就看出该公司是个好标的。(后见之明偏误)
6.不切实际的乐观情绪和过度自信,会激励投资人进场交易,误以为自己可以击败市场。(乐观情绪和过度自信)
7.投资人常常在缺乏控制感时寻求秩序和结构作为弥补,可能是某种仪式、迷信,甚至是幸运符。(控制的错觉)
8.对亏损的恐惧,使得投资人无法做出理性的决定──在股价重挫后逢低承接股票,或在债券上涨时卖出债券。(恐惧)
9.愤怒的情绪会诱发冒险行为并加快决策的速度,使投资人低估自己发生亏损和产生不良结果的可能性。(愤怒)
10.听说亲友买某支股票?了钱,消息就像病毒感染般很快传佈开来,大家更是一窝蜂买进。(群聚行为)
行为财务学对投资人的种种行为,提出叫人恍然大悟的洞见。认清这些认知偏误,你将提高聪明决策的比率,在投资路上走得快乐而稳健。
作者简介
史塔曼 Meir Statman
史塔曼教授是行为财务学的杰出学者,现任教于美国圣塔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财务金融系及荷兰蒂尔堡大学(Tilburg University)。他的研究着重于从行为科学理论了解投资人及金融专业人士如何进行财务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提出行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其研究成果发表于多种专业期刊中,包括:Journal of Finance、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等。此外,他的研究计划屡获专业机构赞助,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特许财务分析师协会、投资管理顾问师协会等。
他曾两度荣获投资管理顾问师协会期刊奖、莫斯特维茨(Moskowitz)社会责任投资最佳论文奖,及三次葛雷姆与杜德奖(Graham and Dodd Awards)。史塔曼教授亦为许多投资公司提供顾问谘询,并常向美国和海外学界与专业人士发表研究心得。
译者简介
罗耀宗
台湾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班毕业。曾任《经济日报》国外新闻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总编辑。曾获时报出版公司2002年「白金翻译家」奖。现为财金、商业、科技专业自由文字工作者、《哈佛商业评论》全球中文版特约编译。设有「一句千钧」个人部落格(allinonesentence.blogspot.com)。着作《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课》获中华民国经济部中小企业处金书奖,另着有《第二波网路创业家:Google, eBay, Yahoo划时代的繁荣盛世》。
序 除了财富,投资理财可以带给你什么? 周行一
导 论 只是想赚钱吗?──我们想要什么?
第1章 想吃免费的午餐──我们想要获利高于风险
第2章 以为懂股票就可以击败市场──我们有想法,但有些是错的
第3章 被情绪牵着走──我们有情绪,有些会误导我们
第4章 沉迷于交易中──我们既想玩,又想赢
第5章 盲目跟着大家行动──我们跟随群众,吹起大泡沫
第6章 对自制力太乐观了──我们想要自制和心理帐户
第7章 替钱贴上标签──我们想为明天存钱,也想要今天就花钱
第8章 无法摆平内心的冲突──我们想要致富的希望,及免于贫穷的恐惧
第9章 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偏好──我们有相似的欲求,也有不同的欲求
第10章 得了捞本病──我们不想面对亏损
第11章 认为懂得避税才是赢家──我们不想缴税
第12章 追逐能展现身分地位的投资──我们想要身分地位和恰如其分的尊敬
第13章 为了坚持理念宁可少赚──我们想要忠于自己的价值
第14章 无法忍受不公平的竞赛──我们想要公平
第15章 为孩子做的事永无止尽──我们想要投资于子女和家人
第16章 想要免费得到好建议--我们想要得到财务知识、忠告和保护
结 语 享受投资的全部利益──我们有什么?
除了财富,投资理财可以带给你什么?
国立政治大学财务管理系所特聘教授 周行一
《为什么你无法致富》的作者史塔曼教授是我在美国教书时的系主任,他是全球研究行为财务学的先驱及权威。我刚取得博士学位后,到硅谷的圣塔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
教书。报到没多久,有一天史塔曼教授到我的办公室来,要我看他手中的一片硬纸板,上面画了两条平行线。他先以某种角度问我这两条线是否平行,我说看起来是的,接者他将硬纸板换了一个角度再问我。凭良心说,这时这两条线看起来不是平行的,他说人之所以会对同样的图形有不同的印象,是因为人们会因资料呈现的方式产生认知上的错误。
心理学家把人们会因不同询问方式,对相同的问题而回应不同的答案,这种现象称为「框架现象」(framing)。当企业及金融机构知道这个心理现象后,就开始设计广告、话术、资讯呈现方式,利用人的心理弱点,诱导客户购买商品,因此造成不理性的消费或投资决策。《为什么你无法致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哪些心理现象会让我们做出错的决策,书中举了许多有趣的例子,对了解自己的心理弱点很有帮助。
本书在投资理财方面特别有启发性,指出投资人可以从投资中得到实利、情感、表现等三种利益。例如,报酬多寡是实质的结果,决定消费能力;投资绩效好,可以向别人吹嘘投资技术,让自己感觉良好;投资结果会产生许多情绪反应,例如股价涨了就很兴奋,但是因担心股价反转侵蚀胜利果实,急切地卖掉赚钱的股票,可是总是卖得太早,眼睁睁看着股价持续上涨;当股价跌时,心痛损失而不愿意卖掉股票,但总是卖得太晚,等到股价已经跌得惨不忍睹时才卖股票,已为时太晚。
史塔曼教授除了帮助我们认识心理弱点,也希望读者能因此做较更好的投资决策,他不像坊间的书籍,强调投资技术可以帮人致富,反而诚恳地告诉大家,散户如果像法人一样交易,就是在和法人竞争,一定凶多吉少。投资人致富的方法之一是长期投资,而正确的人生观更是必要条件,所以他说:
● 投资人想承受较少的风险,但得到较多的利润。想吃免费的午餐,到头来没有午餐可吃。
● 投资人想玩和赢。想赢得投资竞赛的渴望,可能使我们沦为输家。
● 投资人想要身分地位、别人的尊敬和负起社会责任。你如何知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 投资人不想面对财务亏损,以及随之而来的懊恼。
如果认真阅读本书,尝试理解投资对人的可能影响,你会有机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投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