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纔得體!
一本能讓你巧用固有禮俗、
待人接物人人誇的禮儀書!
齣門在外,人情往來、應對進退樣樣有講究,
除瞭要做到不失禮之外,
禮數不多不少剛剛好,讓人感覺貼心又不超過,
這纔是門大學問!
你知道,年節送禮,要提前多久送最恰當?
宴請重要賓客,如何安排用餐地點纔能讓對方感覺自己的用心?
拜訪男女朋友傢,選擇什麼伴手禮纔能讓長輩有好印象?
生活中有太多平時不在乎,事到臨頭卻不知如何反應纔恰當的狀況,
本書列舉66個最常遇到的人際往來問題,
用實際舉例,告訴你適當的應對方式,並提醒你絕不可犯的人際地雷,
讓你成為受歡迎、有禮貌、人人誇贊的人氣王!
你知道為什麼當伴娘不能超過三次,不然恐怕會嫁不齣去?
每逢年節,彆人送的禮物到底可不可以轉送他人?
對於初次見麵的客戶,為何不可隨意稱呼大哥或大姊?
新進員工需不需要參加公司前輩的婚喪喜慶活動?
與公司主管外齣用餐,該不該主動付帳?還是各付各的就好?
齣門在外,五花八門的人際禮數讓人手足無措,
深怕一個不小心誤踩人際地雷,
不僅容易被貼上「不懂禮數」的標簽,
甚至連工作、業績、公司形象都會連帶受影響!
全書分為:「年節禮俗」、「待人接物」、「食衣住行」三部分,歸納66個生活中、職場上最常碰到的人際禮數,告訴你怎麼做纔恰當、怎麼做更貼心,讓你人際應對更得體,成為麵麵俱到的人氣王!
作者簡介
春光編輯室
部落格:stareast.pixnet.net/blog
Facebook:春光上班族進香團
相關著作
《2011年開運大預言之揚眉兔氣》
《2012年開運大預言之祥龍獻瑞》
《iPhone超活用!上班族英語學習術》
《iPhone高效率工作術》
《最後56天最想跟爸媽一起做的46件事》
《長輩沒教,但你一定要懂的100種人情世故》
第1章:年節禮俗
過年、節日、婚、喪、喜、慶
1. 過年時到親朋好友傢拜訪,該準備什麼禮物纔得體?
2. 過年到他人傢中拜訪,該說什麼話纔討人歡心?說什麼又會讓人皺眉頭?
3. 為什麼過年後的開工日,老闆都要給開工紅包?
4. 年節送禮給客戶,該提前多久送纔有禮?
5. 過年期間若要訪友拜年,該挑什麼時間去纔閤宜?
6. 中鞦節若不想送月餅,有何恰當又能錶達心意的禮物可餽贈親友或客戶呢?
7. 為什麼要喝春酒?是否有固定的日期?當天一定要喝酒嗎?
8. 為什麼清明節要吃潤餅?
9. 彆人送的年節禮物,是否可以轉送他人?
10. 收到紅白帖,若臨時無法齣席時該怎麼辦?
11. 為什麼二十九歲不能結婚?一定要提前或延後一年?
12. 傢中若有紅白事,帖子該怎麼發纔不失禮?
13. 為什麼生女孩要請吃蛋糕?生男孩則要請吃油飯加雞腿或紅蛋?
14. 為什麼結婚時要找?大生肖?的伴娘纔吉利?
15. 婚禮宴客,該如何委婉地嚮賓客確認是否參加以及參加人數?
16. 為什麼文定宴客多半選在中午?
17. 為什麼新郎與新娘結婚前一天不可以見麵?
18. 參加婚禮若要提前離席,該如何錶示纔不失禮?
19. 婚宴結束後,為何新人要手捧糖果、香菸送客?
20. 為什麼當伴娘不能超過三次,不然恐怕嫁不齣去?
21. 收到不得不收的紅包餽贈時,該如何退迴纔不失禮?
22. 為什麼沒事最好不要隨便拍彆人的背,以免遭人白眼?
23. 為什麼姊妹或小姑不能去提親?迎娶時也不能露麵?
24. 為什麼結婚時需要伴郎?伴郎身分有沒有限製?
25. 嫁齣去的女兒,娘傢的婚喪紅白包還要不要包?
26. 白包上是否要寫緻意的話?該怎麼寫纔好?
27. 為什麼治喪期間,直係親屬不可坐著吃飯?
28. 為什麼傢中有喪,孕婦要在肚子上綁紅帶?
第2章:待人接物
麵試、介紹、寒暄、邀約、拜訪、答謝、送禮、接待
29. 想要確認是否能前往麵試,該怎樣詢問纔能給對方好印象?
30. 為什麼麵試時一定要穿著套裝或西裝?
31. 麵試當天,該提前或準時到達?麵試場地若可選擇位置,怎麼選纔恰當?
32. 麵試時,應試公司若始終沒有提到待遇和福利,請問該怎麼開口詢問纔有禮?
33. 交換名片時,如果不會唸對方的名字該怎麼辦?
34. 在路上偶遇主管及主管的朋友或傢屬時,該怎麼示意纔不失禮?
35. 對於初次見麵(或不熟悉)的客戶,為何不可隨意稱呼?大哥?或?大姊??
36. 若路上偶遇許久沒見的老朋友,有哪些話題盡量不要問起,以免踩到地雷?
37. 與客戶或朋友相約,該準時到達、或是提早多久到達纔有禮?
38. 若要與位階較高的客戶約定拜訪時間,該怎麼邀約纔有禮?
39. 遞交個人名片時,怎麼做纔有禮?哪些舉措容易讓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40. 與人交談時,哪些下意識動作會讓人對你的印象打摺扣?
41. 工作中,為何 E-mail 往來應避免使用?火星文??
42. 若是欲餽贈送禮的對象拒不收禮,該如何換個方式錶達自己的謝意?
43. 客戶送來的年節禮物,該收下還是交給主管?
44. 公司主管逢喜事(結婚、生小孩、買房、高昇),下屬們該特彆錶示緻意嗎?
45. 接到強人所難的邀約時,該如何婉拒纔不傷感情?
46. 接待客戶的時候,該如何引導纔能給人好印象?
47. 新進員工需不需要參加公司前輩的婚喪喜慶活動呢?
48. 同事生瞭好幾胎,每一次都該包紅包或送禮嗎?
49. 喬遷新居,該嚮左鄰右捨打招呼嗎?怎麼做纔閤宜?
50. 為何說?男抖窮、女抖賤??抖腳有何不妥?
第3章:食衣住行
請客、赴約、作客、付帳、敬酒、座位安排
51. 請客戶吃飯時,怎麼選擇用餐地點纔能讓人感覺用心?
52. 如何有技巧的趁客戶或朋友不注意時付帳?
53. 與長輩或主管一起用餐時,位置該怎麼安排纔恰當?
54. 初次宴請客戶,該如何點菜介紹纔能讓對方感受更貼心?
55. 若是與客戶或主管單獨用餐,位置該怎麼坐比較妥當?
56. 為什麼吃飯時不可越過彆人的手夾菜?
57. 與主管一起外齣用餐,到底該不該主動付帳呢?
58. 公司聚餐時,同席有主管和客戶,敬酒或緻意該按照什麼順序纔不失禮?
59. 為什麼朋友請吃飯,最好不要臨時攜伴參加?
60. 若要和朋友介紹的對象見麵吃飯,哪些舉止可以加分?哪些又是扣分禁忌?
61. 與親朋好友一起乘車齣遊,座位該怎麼安排纔有禮?
62. 與長輩或上司一同乘車外齣,自己一定要坐在副駕駛座纔不失禮嗎?
63. 為何與長輩同行,要走在長輩的左後方纔有禮?
64. 拜訪男女朋友的傢長,選擇什麼樣的伴手禮較能讓對方有好印象?
65. 與男女朋友的父母見麵時,儀容穿著有沒有禁忌?
66. 到男朋友傢做客,該不該動手幫忙洗碗做傢事?
我真的非常佩服作者的觀察力和總結能力!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人際交往就是“真誠”兩個字,所以很多時候就憑著一股子“熱情”往前衝,結果反而顯得有些莽撞,或者讓人覺得不夠周全。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平時忽略的那些“小確幸”和“小尷尬”。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比如用餐時如何拿餐具,或者在彆人講話時如何迴應,都能極大地影響彆人對你的觀感。我尤其喜歡關於“傾聽的藝術”那部分,作者詳細地拆解瞭有效的傾聽技巧,這對我這個平時總是急於錶達自己想法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以前我聽彆人說話,總是在腦子裏預演自己的迴答,結果經常聽漏關鍵信息,也顯得不夠尊重。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如何專注地傾聽,如何通過眼神、肢體語言和適當的附和來錶達我的投入,這讓我在和傢人、朋友甚至同事的交流中,都感覺更順暢、更融洽瞭。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一本“人際交往指南”的範疇。它更多的是在教導我們如何去“看人”、“懂人”,以及如何在這個復雜的世界裏,保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綫,同時又不失對彆人的尊重。作者非常巧妙地將一些普世的價值觀,比如同理心、感恩、誠信,融入到具體的行為準則中。我尤其欣賞書裏關於“界限感”的討論,在強調社交的同時,也提醒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不被彆人的需求過度消耗。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人際禮數”不是為瞭討好誰,而是為瞭建立一種健康、和諧、互惠的關係。書裏的一些案例,讓我看到瞭那些在人際交往中“用力過猛”或者“用力不足”的後果,讓我對自己的行為有瞭更深的審視。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精神上的洗禮,不再糾結於細枝末節的對錯,而是更專注於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連接和相互的理解。
评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有點不以為然,覺得“人際禮數”這種東西,不就是那些老生常談嗎?但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吸引住瞭。作者的文筆非常生動有趣,完全沒有那種刻闆說教的感覺。她把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比如參加婚禮、拜訪長輩、甚至和鄰居打招呼,都描繪得淋灕盡緻,並且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瞭其中的“門道”。我發現,原來很多我一直覺得是“習慣”或者“禮貌”的事情,背後都有更深的含義。比如,為什麼送禮要注意“雙數”,為什麼探訪病人要選擇閤適的時間,這些細節裏都蘊含著對他人感受的體察。書裏講到的一些“反麵教材”,讓我看得忍俊不禁,同時也暗自慶幸自己之前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和一位非常有智慧的長輩聊天,她娓娓道來,卻句句切中要害。感覺我不僅學到瞭“如何做”,更學到瞭“為何這樣做”,這纔是真正讓我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的關鍵。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救星!我一直是個不太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人,從小到大,很多時候都因為不知道怎麼說、怎麼做而吃瞭不少虧。父母也忙,不太可能手把手教我這些。每次遇到需要“做人”的場閤,我內心的小劇場就開始上演,各種設想和後果讓我頭疼不已。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指南。我最喜歡的是它把那些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或者“說瞭也沒用”的細枝末節,都一一拎齣來,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講解。比如,如何在不失禮貌的情況下拒絕彆人的不閤理要求,以前我總是硬著頭皮答應,然後默默後悔。這本書就給齣瞭好幾種溫和又堅定的方法,讓我覺得下次可以試試。還有一些關於餐桌禮儀、送禮的學問,雖然聽起來很瑣碎,但其實真的能反映一個人的細節和教養。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掌握瞭一些“暗器”,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巧妙運用,不用再戰戰兢兢地猜測彆人的想法瞭。最重要的是,它不是那種生硬的說教,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智慧,讀起來很輕鬆,也很受啓發。
评分我一直是個比較內嚮的人,不太擅長主動和陌生人打交道,所以很多時候,工作和生活上的機會都因此錯過瞭。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讓我不再害怕和彆人建立連接。它裏麵介紹的那些“破冰”技巧,還有如何在初次見麵時留下好印象的方法,都非常實用。我以前總是覺得,要和人打好關係,就得特彆能說會道,或者特彆有錢有勢。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時候,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得體的問候,一個恰到好處的贊美,就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嘗試著運用書裏的一些建議,比如在電梯裏遇到鄰居主動打招呼,或者在會議上適當地發錶自己的看法,效果齣乎意料地好。那些之前覺得遙不可及的人,現在也開始願意和我多交流瞭。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禮數”,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更好地與世界相處”的教科書,讓我這個曾經躲在殼裏的人,開始勇敢地走嚮外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