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沟通情意的工具,建构知识的根柢,更是职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语文教育应如何配合时代脉动、贴切社会需求,已成为中文学界热烈讨论的议题。张高评教授曾指出:「语文教学之任务,除了原有的美感欣赏、情意陶冶、文化薪传等传统使命外,语文作为一种表达工具,应同时兼顾其实用性、生活化、创意化、数位化和现代感。」有鑑于此,本书希望能将语文教育结合时代脉动与社会需求,兼顾实用与理论,使学生有能力面对高等教育的市场开放与校数增加所产生的冲击。
本书内容兼顾传统文书的实用性与现代文学的创新性,包括公文、书信、对联与题辞、自传与履历、广告文案、报导文学、网路与文学、评论写作、歌词写作、创意改写等十个单元。希望透过这些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妥善撰写应用文书,以增进职场的竞争力,并能掌握现代文学写作的技巧、发挥文字表达的创意,进而强化文学审美的能力、培养关怀社会的情操。
本书特色
1.编撰方式:以深入浅出的说明为原则。
2.内容体例:实用与理论并重。从各单元的意涵出发,继而引导写作原则,再具体以范例解析,最后提供相关习作让学生进行演练。
本书的愿景:除了建构创新教学课程,提升中文教学品质,更期待透过大学通识教育中的语文课程,涵养广博文雅的知识,提升语文审美、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协助学生具有足够的知识与信心,在毕业后开展生涯与自我实现。
作者简介
林秀蓉副教授
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
学术专长:台湾文学、现代小说、现代诗、医护文学、文学与电影
李美燕教授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
学术专长:中国思想史、中国美学思想、先秦两汉诸子思想、中国音乐美学、古琴艺术美学
陈剑锽教授
学历:香港大学中文系哲学博士
学术专长:佛学思想、宋明理学、中国思想史、现代汉语语音、华语教学研究
简光明教授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
学术专长:中国思想史、老庄思想、古典文学、医护文学、文学电影
钟屏兰教授
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
学术专长:中国文学史、古典诗词、文学批评、客家诗歌、语文教学
刘明宗副教授
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
学术专长:古典诗词、儿童文学、应用文、语文教学、客家文学、客家俗谚
黄惠菁副教授
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
学术专长:中国文学史、古典诗词、美学理论、文学批评、古典小说
简贵雀副教授
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
学术专长:中国文学史、古典诗词、古典文学、华语文教学、闽南语研究
余昭玟副教授
学历: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
学术专长:台湾文学、现代小说、现代散文、跨语一代小说家、文学与电影
柯明杰副教授
学历: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
学术专长:文字学、汉语语法学、训诂学、修辞学、史记研究
黄文车副教授
学历:国立中正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
学术专长:台湾古典文学、民间文学、现代文学、文学与电影
朱书萱助理教授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
学术专长:中国书法史、书法理论、古典文学、国语教材教法
严立模助理教授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
学术专长:语言学、古典诗词、戏剧研究、台湾传统戏曲、闽南语研究
刚拿到这本《应用国文》,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它的装帧设计和初步翻阅的感受来说,我还是挺期待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于花哨的图案,反而给人一种沉静、有内涵的感觉。书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触感温润,印刷清晰,排版疏朗,读起来应该会很舒服,不会有那种眼睛疲劳的感觉。 初步翻阅了一下目录,感觉内容安排得比较有条理,覆盖面也比较广,似乎是对“国文”这个概念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和解读。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具体章节,但仅仅从标题和副标题的组合来看,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国文类的书籍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名篇佳作,或者停留在基础的字词句段分析上,而是似乎想要探讨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其中关于“文化传承”和“时代语境”的章节。总觉得,我们学习国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理解我们民族的根基,以及如何在这种根基上,发展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这本书是否能在这方面给予我一些启发,让我对“国文”有更深刻、更动态的认识,是我非常期待的。 此外,从它的整体定位来看,这本书似乎更偏向于“应用”,这对我来说是个亮点。我一直觉得,学习知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应用上,尤其是在语言这个工具上。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方法,无论是提升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还是更有效地进行口头表达,都能有所收获。这本书是否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是我关注的重点。 总而言之,虽然还未深入阅读,但《应用国文》这本书给我的初步印象是积极且充满期待的。它在视觉呈现和内容框架上都透露出一种严谨与用心,让我有理由相信,它会是一次有价值的阅读体验。我准备找个安静的周末,好好地沉浸其中,期待它能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这本《应用国文》的书名本身就很有意思,让人联想到“知行合一”,毕竟“应用”二字,点明了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实践的指导。翻开之后,感觉它试图构建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国文,不再是那种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更注重一种系统性的理解。 我注意到书中似乎在强调一种“活的国文”的概念,这种“活”体现在它与当下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能力。这让我想起,很多时候我们学习国文,会觉得有些脱离实际,像是活在古人的世界里。而这本书,似乎想拉近古今的距离,让国文成为我们沟通、思考、创造的有力工具。 书中某些部分的论述,让我想起了一些关于语言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讨论。它好像在探讨,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想的载体,是文化的基因。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让整本书的立意显得更加高远。我很好奇,它将如何具体地阐述这种联系,以及为读者提供哪些思考的维度。 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部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伪、独立判断的能力至关重要。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和实用的方法,那将是非常宝贵的。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更敏锐地捕捉信息的本质,如何不被表象所迷惑,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应用国文》已经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它所呈现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应用”的导向,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认真对待的书。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重新审视并更好地运用我们的国文。
评分这本《应用国文》的书,从封面设计上看,就透着一股“实干派”的味道。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只有简洁而有力的书名,让人一眼就能抓住重点。书的整体手感也很扎实,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觉内容应该也十分充实。 我随便翻了几页,感觉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务实,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直接切入要点,用生动而易懂的语言来阐释。它似乎在强调,国文不仅仅是死的文字,更是鲜活的思想和沟通的桥梁。这种朴实无华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很亲切。 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逻辑思维”和“表达清晰”的论述。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应用国文》似乎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更有力量,更有说服力。 它还提到了“创新性表达”的概念,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总觉得,我们学习国文,不应该只是模仿前人,更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提供一些激发创新思维的“窍门”,是我非常期待的。 总而言之,《应用国文》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接地气”且“实用”。它不像是一本高高在上的理论著作,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用最直白、最有效的方式,帮助我们提升国文的应用能力。我准备认真地把它读完,相信它一定能为我的国文学习带来切实的帮助。
评分这本《应用国文》,从书名上看,就觉得它跳出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框架,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生命力。拿到手之后,纸张的触感很舒适,印刷也清晰,没有那种刺鼻的油墨味,读起来感觉很安心。 粗略地翻阅了一下,我发现它的内容组织方式很有趣,不是按照传统的“语言”、“文学”这样的大类来划分,而是似乎在探讨一些更具象的“应用场景”。比如,如何用国文讲好一个故事,如何用国文表达一份观点,甚至是如何用国文去感受和理解世界。这种“落地”的思路,让我觉得非常新颖。 我尤其欣赏它关于“文化视野”和“跨界融合”的章节。感觉它并没有把国文仅仅局限于中国文化的范畴,而是试图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去理解,并且鼓励读者将国文与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知识相结合,产生新的火花。这种开放的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前瞻性。 书中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一直觉得,国文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如何去发现文字的美,去体会意境的美,去感受作者情感的美,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有所着墨。我希望它能让我对“美”有更敏锐的感知力。 初步接触《应用国文》,我感觉它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发的书。它没有给我一种“枯燥”的学术感,反而传递出一种“好玩”的学习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体验它所带来的独特的国文学习之旅。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并没有试图成为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视角来审视国文。封面设计虽然不算张扬,但细看之下,文字的排列和色调都有一种沉淀感,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历史的厚重。 初步翻阅,我发现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很有意思,不是按照体裁或者朝代来划分,而是似乎围绕着一些核心的“能力”或者“维度”来展开。这让我觉得,它不是在教我们“学什么”,而是在引导我们“怎么学”,怎么才能真正地掌握国文的精髓。 我特别被其中关于“语感培养”和“情感连接”的论述所吸引。总觉得,真正的国文之美,不仅仅在于辞藻的华丽,更在于那种能触动人心的力量,以及在字里行间流淌出的独特韵味。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唤醒沉睡的语感,让我更能体会到文字的情感力量,是我非常期待的。 从它的内容安排来看,它似乎也没有回避一些比较“难”的概念,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式来解读。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读者定位可能更广,不仅适合初学者,也适合有一定基础,但希望进一步提升的读者。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垫脚石”,让我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总的来说,《应用国文》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温和而有力的。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咄咄逼人,而是以一种引导者的姿态,邀请我一同去探索国文的魅力。我准备花更多的时间去细细品读,相信它一定会在我的国文学习之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