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一心向往真诚与自由的人,为什么会带给自己或他人深刻的痛苦?
也许真诚与自由都要付出与生命同等的代价。生命是则简短的寓言。
本书以炽热语言、精准冷静切入,对最接近自己灵魂深处的灵动女子们告解悲欢身世与涌动的爱慾,由童年成长经验谈至初为人母的往事,兼及身边女子的诸般情事;以虽然分篇却又一气呵成的长篇散文形式倾诉对生命的真相、对男人、对童年、对情慾之种种大哉问,却能时来妙语,以幽默点缀忧郁,使之不显沉重。
正是这样一枝收放自如的笔,写日常生活如学开车、食事、股市时淋漓尽致,写生命底层如身世、回忆时狂烈炽热;不仅点出生命可眷恋的美好之处,也揭露阴暗扭曲的如实存在。黑与白、明与暗、美与丑、正与奇,生命的种种冲突与苦痛交锋、展演,激盪出最动人的篇章。
本书特色
★本书为周芬伶创作的转型代表作,第一部作品《绝美》即被评为「天才与天真」的周芬伶告别以往的温暖灵透,首见虽然分篇却又全书一气呵成的长篇散文形式,以散文探究情慾、童年、生命的真相等大哉问,奠定她往后女性书写及其笔锋既幽默又忧郁的面貌。
★收录陈芳明细细剖析汝色如何完成周芬伶创作前期转变的评论及钟怡雯、郝誉翔、梅家玲、李奭学等名家与学者推荐。
作者简介
周芬伶
台湾屏东人,政大中文系毕业,东海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现任教于东海大学中文系。跨足多种艺术创作形式,散文集有《绝美》、《热夜》、《恋物人语》、《杂种》、《周芬伶精选集》等;小说有《妹妹向左转》、《世界是蔷薇的》、《影子情人》、《粉红楼窗》等;少年小说《蓝裙子上的星星》、《小华丽在华丽小镇》等,前者曾被改拍为电视连续剧;散文集《花房之歌》荣获中山文艺奖,作品被选入国中、高中国文课本及多种文选;曾获《联合报》散文奖、中山文艺散文奖、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吴鲁芹散文奖、吴浊流小说奖。2010年,散文集《兰花辞》荣获台湾文学奖首届散文金典奖
目次
名家推荐
〈新版序〉自由欢喜之书 周芬伶
〈代序〉与文字
与 夜
与悠悠
与 吃
与 钱
与蜻蛉故乡
与失落的照片
与紫罗兰之家
与童心齐飞
与沉重的黑
与轻快的白
与爱的森林
春去夏来
由夏至冬
月桃花十七八
美与呆
爱美或爱人
爱上天才
虚妄之花
男半女半
忧郁与幽默
自然的心
青 青
没有人爱
燕子啊
〈特载〉她的绝美与绝情 陈芳明
代序
与文字
今年因车祸疗伤困居家中三个月,意外学得手写输入法,日日面对电脑锻鍊神功,如今已略有功力。然小蒙恬是个大迷煳,有边不读边,无边也不读中间,就是读个依稀彷彿。有一回写至「一个提着鸟笼的母亲,她的神色多么悲凉……,」竟变成:「一个捉着乌龙的母亲,她的仙芭多么悠深……。」恐怖!太恐怖了!我从未遭受此种文字浩劫。又「我的良药」变成「我的白菜」或「我的未来」;「老师」居然成了「死蛇」。凡此种种数不胜数,常令我对着电脑疯狂大笑或搔头弄耳或咒骂不休。
书写形式的改变,更新你对文字的感觉。终日跟电脑讨价还价,它有它的认识,你有你的要求,最后它终于听命于你,这种控制权力令人迷失。一个焚香抚琴迷恋书法的古代人,变成手按滑鼠靠小蒙恬输入的电脑族,这太错乱了。数十年来坚守手写的节操终于不保,虽然我操持的是手写输入,但那就像是思索寻求字形的人在空中写字,比把名字写于水上的诗人更加虚幻。
三年前,逃离婚姻后,在某个无眠的清晨写下遗书,里面有一行是:「基于对生命与乡土之热爱,本人遗体希望经火化后,将骨灰撒于家乡潮州附近之海域,以归于大地。」当时的心情很严肃,理由却很可笑,很怕在婚姻未解决前被暗杀,然后被葬于夫家的荒岛,那里冬日鬼风不断,是我此生最可怕的梦魇。谁会去抢一具尸体呢?不过是失眠过度的幻想,可见那个婚姻带给我如何巨大的恐惧。
书完成后,左看右看,似乎是那封遗书的延长,都在死亡的阴影下摹写出的哀狂文字。文字是否可以掌握真实?你越费力书写自己,自己越虚诞不实。真实总在裂缝中出现,这些看起来像忏情录回忆录的东西,夹缠着奇异的人事物,就把它当作生命或死亡意象吧!这几年来我周围的人不断在消失或死去,身体也一天天病弱,我以为自己不能再写了,再写也写不出万一。但生命就是这么奇妙,在一连串天灾人祸之后,我在电脑中找到新的文字新的书写方式。
书写同时被书写,这个理念在电脑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常常我对萤幕上出现的文字感到陌生,这经过电脑解读或催逼之下的产物,分不清是文思泉涌或是脑波电波相激,或是文字推挤着文字。因为文字是如此虚弱,更加强意象与形式之坚定,它是在一个有计划与无计划之间的产物。题材与形式是有计划的,内容与书写则是自然流动。如果我是不断追溯过去,那是因为我对生命产生新的迷惑,我不明白一心向往真诚与自由的人,为什么会带给自己或他人深刻的痛苦?也许真诚与自由都要付出与生命同等的代价。生命是则简短的寓言(看!电脑又把寓言读成龟毛!)龟毛也好,生命在龟毛中显现不可承受之挑剔难缠。
文学是否已死?这个疑惧从上世纪延烧到本世纪,只要有人之龟毛挑剔难缠就有文学之需要,文学没有死亡只有改变形式。我每读到新又好的文字,恨不得狂舞唸诵一次,在心中又复诵一次,文字之怪怪奇奇牵牵缠缠,与音乐一样神秘。好的文字中有乐音,好的乐音中没有文字。好的文字让人忘记文字,只有叹息和血液流动。
人们在散文中寻找理想人格和文字,散文背负沉重的道德负担,要不文以载道,要不诗以言志,所有慷慨风流任情放诞之事,诗人小说家皆谓之艺术家本色。男散文家如果有再婚风流情事,皆遭严厉指责;女散文家亦只能是宜家宜室完美的女人,很少人涉及情慾性别或叛逆书写。我并非刻意流入阴暗歧异之处,而是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黑与白,明与暗,美与丑,正与奇,两极相激,在原始意识中,本来就是二元对立的世界,这是生命本身具有的戏剧性。
我也喜欢明朗单纯,那未被分化的太一世界,我向往远古时代老庄的世界,原始思考直觉观照,我的内心世界住着一个原始人,然而我们所处的世界是这么奇异,多元分化,割离认同,身分不明。甚至我们也与文字疏离,而文字存在我们的集体潜意识已有数千年,它在体内发酵伺机而出,在笔下键盘上蹦蹦跳跳,使书写成为追祭仪式。我们的确需要文字仪式清除千年之恸,万年之魅。
写这篇文章特别辛苦,小蒙恬自有它的解读,几乎字字错,还叫不出正确的字,这又令我想到,文字也是一种对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