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与康熙

曹寅与康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onathan D.Spence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史景迁史学研究起始之作,开启西方汉学新面向。

  细腻书写康熙宠臣曹寅的家族兴衰,
  反映清朝政治、财经、社会等多元面向,
  立体再现康熙盛世的浮世织锦。

  曹寅作为康熙皇帝的家奴,以归顺旗人的汉人身分,游走满汉二元社会,署理攸关税收的两淮盐政与御用供给的江宁织造,声势日隆,其一生仕途和家族起落与康熙密切相关。史景迁企图透过曹寅来反映康熙的统治手腕与清初政经社会面貌,也重构曹雪芹笔下《红楼梦》背后的曹家真实景况。

  本书为史景迁师从明清史学家房兆楹所做的博士论文,摆脱以往西方学者着重在西方因素影响东方历史的研究观点,重新观察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的满汉关系与社会变革。本论文荣获珀特尔论文奖(the John Addison Porter Prize),不仅是史景迁一生学术着作的起点,也为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提供新面向。

  获奖记录:珀特尔论文奖(the John Addison Porter Prize)

作者简介

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

  一九三六年出生于英国,是国际知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专家,自一九六五年于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任教,二○○八年甫退休。着作极丰,包括《追寻现代中国》、《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太平天国》、《改变中国》、《康熙》、《天安门》、《胡若望的疑问》(以上由时报文化出版)、《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商务)、《妇人王氏之死》(麦田)、《利玛窦的记忆宫殿》(麦田)。

译者简介

温洽溢

  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教于世新大学,译有《追寻现代中国》、《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改变中国》、《康熙》、《天安门》、《前朝梦忆》、《孙逸仙》、《只争朝夕》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初版序言
二版序言

第一章 内务府
第二章 京城与苏州,诗词与社交
第三章 织造曹寅
第四章 南巡
第五章 两淮盐政
第六章 皇帝的耳目
第七章 曹家的没落

附录
一、生丝价格:康熙五十一年至雍正四年(1712-1726)
二、江苏米价:康熙四十五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06-1722)
三、新种米产量:康熙五十四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15-1722)
四、有关《红楼梦》的假设

註释

图书序言

第四章 南巡(节录)

曹寅与南巡
负责料理南巡诸般事宜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而这就是曹寅于后四次南巡期间在江宁所必须执行的任务。他之前在江宁就见过皇帝了,因为他的父亲曹玺自康熙二年起即署理织造,直到康熙二十三年七月死在任上。如前所敍,皇帝在十二月抵达江宁,亲临抚慰丧家,特遣内大臣以尚尊祭奠,并钦赐丧家御书。曹寅身为曹家长子,主持治丧事宜,应该接待过康熙。

十五年后,康熙三度南巡,由曹寅接驾。曹寅视事江宁织造,织造衙门和宅邸被移作行宫。皇帝第一次驻跸织造衙门是在康熙二十八年,当时是桑格担任江宁织造,往后四次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康熙三十八年,皇帝驻跸江宁一週,就是在这次巡行时,康熙召见曹寅寡母,亲切话家常,并御书「萱瑞堂」三字送给她。时人视之为浩荡天恩;年迈老母常奉召觐见,并得到皇帝称许,甚至御赐绸缎;而老母得到皇帝钦赐御书,更是无上恩宠。皇太后亦与曹母交谈,更增殊荣。

康熙在这趟巡行交待曹寅一件特别的差事。康熙三十八年五月十四日谕旨提到皇帝亲祭洪武陵寝时发现墙垣多倾圮,命江苏巡抚宋荦与曹寅会同修缮。康熙还御书「治隆唐宋」四字,命曹寅制匾勒石。曹寅在六月二十三日的折子里奏报,他与代理总督陶岱、宋荦及地方大小官员踏勘,并预估所需工料,委派江防同知丁易监工,共同议定动支「官吏俸工」银两进行修缮。不过,因为这年夏天多雨水,要等到秋凉时节才动工兴修。俟修缮完竣后,即将御书制匾勒石。曹寅分工委派相关官员,动用公共银两支付,整个任务筹划得十分俐落。

南巡结束后,曹寅又上了两道奏折,一则恭谢天恩,轸恤百姓,一则代表母亲感谢皇恩,写道:「臣寅母子焚顶捐麋,难以上报。」康熙针对这两道奏折并无特别指示,不过在康熙四十二年四度南巡之前,皇帝下了一道指示:

朕九月二十五日自陆路看河工去;尔等三处千不可如前岁伺候。若有违旨者,必从重治罪。

由此可知,康熙三十八年的那趟巡行,曹寅的接驾安排奢华铺张,康熙并不认同,而在密折里表达此一意见,很可能是真心反对。康熙三十八年的南巡确实很奢华──「视甲子(指康熙二十三年那次的南巡)已逾十倍矣。」

不过,康熙四十四年这趟南巡时,曹寅已是位居要职,又接任两淮盐巡盐御史,而康熙显然已经精于品味,也乐于接受曹寅的奢华款待。这趟南巡可以特别仔细研究,因为一位无名氏──显然是扈从之一,或是深知内情的人士──留下一份关于这趟南巡的记录。如果再辅以大学士张英的回忆,我们便能相当详细地勾勒出康熙四十四年曹寅的行迹。张英曾于康熙二十八年随同南巡,并留下他沿途吃足苦头的有趣描述。
康熙四十四年三月三日,皇帝离开京城,三月二十五日抵达鲁南大运河畔的鱼台县。江南文武百官在此恭迎皇帝大驾。诸臣之中有自江宁兼程赶了两百五十哩路来接驾的曹寅。显然康熙的每一次南巡,曹寅与江南的文武百官都得这样千里跋涉,而且一定也所费不赀;而且,他们还得比皇帝早到──他们在鱼台县已经等了十天,皇帝才终于现身。百官接了驾之后,便随皇帝南行,原本就已可观的扈从队伍更形庞大,造成相当的混乱。这就是张英在南巡时晚上就寝时所碰到的问题:

余先一日曾遣辎重、僮仆、帐幕至宿处相候。此时昏黑中见家人来迎,深幸有即次之安。俾其指视,而彼已恍惚不能记忆原处。盖于幕一色,空旷之地顷刻又增营幕,最难记识。

又军中例不许高声唿唤,至夜尤严,故但低声问之。有顷,一仆远闻,疾趋而前。盖已越数十幕;仓卒来迎,一旋转间,而彼又茫然矣。饥疲已极,求息肩不可得。又越数刻始得达帐房,已漏下三鼓矣。

这件事发生在启程之后未久,而张英先前也没有露宿野外的经验。曹寅可能不曾有过这么狼狈的时候,但许多巡行的规矩一定令他十分厌烦。所有参与南巡的人都必须自备辎车,自行载运帐幕、寝具、炊具,但在皇帝整装启程之前,所有辎车不得离开营地。结果到了入夜,辎车都还无法抵达,而随扈只能呆坐枯等,愈坐愈饿。就算辎车到了,也还有麻烦;十里之内的井水、泉水都留给康熙和随扈,其他的人只好老远去找水餵马炊饭。他们还得等康熙就寝之后才能休息,而在黎明前收拾好帐幕、用具,在行宫之前静候。

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底,曹寅与皇帝缓缓南行,狂风骤雨令之无法渡黄河,也困住了他们与随扈,皇帝还得从自己的储备中拿出额外的粮食。三月三十日,皇帝抵达江南,当地绅衿与驻地官兵恭迎圣驾;他们应该也跟在阵仗之后。四月一日,随扈渡过黄河。寥寥数语却是蕴含复杂;以下是张英陈述他在康熙二十八年渡黄河的情景,曹寅肯定也碰到类似的难题: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