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幽默、爽利的笔法,遍写中国当代民间文化种种不为人知的细节与内容,令人大开眼界!包括动物、植物与人物的简史;歇后语、俗话和乡音的来源考察;民间生活之细部切片展示;各类型民俗仪式与乡俗探幽;村民的故事和传闻等。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当代的趋势下,此书无疑保留了值得重视的中国俗民文化的真实底蕴。
作者简介
张石山
中国大陆极具独立个性、坚守民间立场的作家之。一九八八年,辞去《山西文学》主编一职;二○○三年,辞去省作协副主席一职。小说几度全国获奖,被评论界称誉:「得赵树理真传者,张石山一人而已」,着有文集《拷问经典──未来世纪的文革考古索引》、《穿越──文坛行走三十年》、《洪荒的太息》,以及电视剧作《吕梁英雄传》等。
序言
第一辑
肉头金针真
仆窥窗露豆
三强韩赵魏
胡风沙千里
大风吹屁股
款大麻累慢
减字木兰花
西归浦
粪猪
六把手司机的狗
狗缘何吃屎
牛怎么没有上牙
公鸡放屁
日驴大翻花
方阳揭掌
三妯娌吊蛋
劁猪骟狗
螺丝拐弯屌
生剐驴肉
狗肾
羝羊
韩国忌食羊
贪如狼
羊吃蛇
头羊
牛吞蛇
雄牛
野牧
牛斗虎
牦牛
装扮乳牛
济州岛渔女
崃江纤夫
黄河船夫
二叔唸信
离毬不说话
行人不想家
坎椽
否认
坚壁清野
垃圾
酸甜苦辣
王八各庄、野驴各庄
死姓完颜生姓金
韩国观音
泰国佛像
韩国兵役
太极旗
泰国人出家
地铺
床前明月光
天主教的韩国
四爪龙
榆林民谣
河曲保德州
熊的服务
五台民谣
处级主持炒股
方丈喜新厌旧
刺血写经
跑马
凿刀子布
长子家鼓掌
精满自流
给人家当和尚
出嫁带喇嘛
老僧遗言
和尚敲鼓
第二辑
卫队长
贞节带
眇僧入定
半根葱
两头拽
盖绳子睡觉
炕沿上刻碗
光□大闺女
唾沫干粮
判官
鼓掌出人命
烟暖房、屁暖床
贫农打针
能文能武
大木二木
原来你在地下
影住看不见
小伙子那个硬
四大硬
蚕沙女人
黑脸汉
蚕沙
霉谷与美国
男人无丑相
丑怪俗坏
帅卖怪坏
懒馋傻笨奸
节育环
大姑娘上环
十一留头十二嫁
冬莲
贫农爷爷地主孙
十七十八力不全
三十无儿半辈绝
三十如狼
女儿十八不会弄
十八摸
「二驴」剧团
公公烧媳妇
小女婿
叫大娘
闹洞房
风情
大同煤、口泉炭
去过大同浑源州
白丁香
赛脚会
天下女人都一样
重门叠户
大过瘾
胭脂鸭梨
人小本钱大
间架不大入深深
鸟大看鼻樑
潘驴邓小闲
拉皮条
不怕短粗就怕细长
屌大妨老婆
三寸金
儿童不宜
古话古
上圪□台
红公鸡
梅豆花
白草坡
诌经二大爷
交城山
头一回上你家
三月不识「文」字
我妈上面是二大爷
第三辑
人之初
见了大娘没说的
黑先生
沙漠之「丹」 方丹
木易千秋烈
司马冯同
十个撒拉九个韩
哥哥姓张弟弟王
女人不识数
三八二十五
宦官骑骟马
黑鸡大娘
海马
跳火盆
撒帐
凤冠霞帔
送女客
挂家谱
盂县城四大拗
懒驴卧道
瞧先生
先生吃饼薄如纸
杂种先生
而已汤
你说不如驴放屁
先生独吞
张飞说媒
清和桥
趣味数学
民间字谜
乡间谜语
麻子和近视眼
近觑眼
红鞋看成辣角子
卖麻糖
近视眼开锁
疤子
小名
偏锅五
官碓臼
「十七个、十七个」数核桃
专治色疯
大鸡巴协会
秃短圆粗硬
冰大浅臭干
男怕西瓜女怕梨
天癸
拐毛驴
七五哥
木碟
蛇脑子
狐狸与猎手
一掏一个员警
让我把你背出去
站票
你是狗日的
白看了他十来层
水火无情
买纸头
高级老汉
千里草
一个芝麻光熘熘
心中升起「红阳太」
高高山上一庙堂
华正主席
党是亲娘
洗尿
馒头就是粪
第四辑
日见
升调
共工
行走与银行
大栅栏
通什
会挑的挑当头
管它狼吃羊羊吃狼
上炕认得老婆
人活吃穿透
一世为官九世穷
三双鞋底
好女难嫁包头鸡
十个女人九个肯
让我给它夹下来
像
腰里摸一把
不怕枪□刀砍
饺子与交子
馄饨和混沌
一年到头吃饺子
没有饿罪
好汉监里饿
监狱歌谣
抗拒从严
私刑
卵弹琴
枣核钻头
油锤贯耳
灌女工洗澡水
张志新
猪肉枷
水沖石与板打肉
马刀削头
刺刀穿喉
活埋逃生
死了没埋、埋了没死
剁指逃征兵
自己锯腿
钢轨切脖颈
车钩夹头颅
牛皮不是吹的
安全线
金炉条
走私鸦片
唾沫梳头
光□学生
光身妇女
出门就是柴禾
门大窗小
井水泼街
湃
高压风灌肛门
你也抠一下
麻子十六字令
哑巴媳妇
韩国面积记忆法
醋酸9度
烧酒75度
筛酒
武松喝醪糟
自古黄金无大锭
公差吃贿赂
火到猪头烂
后记:鸡鸣不已
序言
甲申岁末,山西作家组团赴韩国作一周游访。作家们平日或有闲暇、不乏聚会;难得有十数同志如此多日朝夕相处,结伴共同休闲。男士离家,群雄麇集;长夜漫漫,旅途遥遥;口慾耳慾驱使,不约而有同好。故卧榻两侧、车辆上下,人人献艺,各各卖弄本事。说故事、讲笑话,侃黄色段子、来文字游戏,竟成旅途一大节目。韩国风景秀丽,所谓赏心悦目;而有「说部」相伴,同行诸君益发乐甚。
其间,段子伙硕、表作两善,以某为最。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触景生情,每有佳制。文坛「山西两座山」,这山望见那山高;韩石山公乃教在下曰:汝记忆惊人,腹中存有民间杂耍如许多,何不抽暇整理出来,以充文人小品之缺?或不失为文坛景观一也。
熟细思之,口头文学,民间笑话,的为文学艺术一大门类。草根艺术、乡土文化,便说是高雅文艺的源头母体亦不为过。质言之,身为作家者,对民间瑰宝不甚关注或者关注不够,不妨说是有些失职。
孤陋寡闻,所见不广,据说上一世纪三十年代,曾有作家学问家做过类似功夫,但我也仅止听说有这么回事而已。至于体制内的县市文化单位,近年倒也做些整理民俗的业务;但就我所见到的成果,往往难免受意识形态、宣传口径的制约。妄改原生态文化的本来面目,乃至编造所谓「新民俗」,无实事求是之诚正、有哗众取宠之轻浮。佛头着粪、在在多有,名曰传承、实为糟践。
当代大陆作家涉猎此一门类而着书立说者,则几乎不曾听说。究其因,或作家生活所限,无由为之;或眼界障蔽,不屑为之。或者,竟是须臾不曾离开空气水分,却忘记了空气水分之存在。再者,民间口头文学,多涉鄙俚,所谓「黄色」玩艺儿,在在多有,是否宜于成文,不免缩手。关于涉黄文字,历年都被批评曰「自然主义」。自然主义究竟是什么?批评者也往往不知所以。自然主义便成了一根粗暴的大棒,专事打击扼杀。质言之,许多所谓黄段子,不惟充满敏捷智慧,而且饱含生活情趣、性学知识,便说是民间的性启蒙教科书亦不为过。开化民智、混沌自凿,功莫大焉。
记事以来,正不知有多少民间文化的乳汁滋养过我。闻之在耳、刻之在心者,不可胜计。自小处说,民间文化曾经大大丰满辅佐了我的写作;从大处言,草根文明无疑灌注充实了我的文化构成。
追本溯源,不敢忘本。于是凭据记忆,写下这一部《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民间文化──关于饮食男女也关于草木虫鱼》。
民间口头文化,其博大浩瀚,其生机勃勃,实在是一部巨大的、川流不息的活的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