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以图文故事编写兼具百科功能的中国历史
传家套书、指定国礼、课外阅读首选大作
中国历史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是独树一帜的东方文明史。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经验蕴含着发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现实,理智地面对未来,就必须追溯历史。这种由历史引发的智慧、魅力和美感,对丰富一个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屹立于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为了让现代的老中青读者,能够轻快地进入中国历史宏伟的殿堂,从中启迪心智、开拓眼界,追溯历史、面对未来,特别採用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百科全书的汇整资讯方法,集结三十余位历史学者与教师联合编纂,耗资二亿多元,历经八年,完成这套新体裁的中国通史--《话说中国》。
《话说中国》全套16册,是一套「感性」的历史书,丰富的图文编排,故事文体的写作,让厚沉枯燥的历史「生动」了起来。1500余则经典故事、1500位历史人物、3000幅以上珍贵图片、7500条历史文化百科知识,将政治史、文化史融为一体。读者在阅读《话说中国》这部浓缩五千年、现代观点的历史书时,既可吸取多元广博的知识,也将增长智慧,借镜学习,是一套家庭收藏、馈赠亲友、学生阅读的首选图书。英国斯特林大学安德鲁教授在看过本套书后,真情地说:「这是我见到最好的一部中国书!」
话说中国6:漫漫中兴路(西元8年至西元220年的中国故事)
东汉--从光复行动的血雨腥风中走来
东汉王朝作为西汉王朝的后续,同样为中华民族作出辉煌的贡献。收拾旧河山、再建新朝纲、循吏安黎民、良将定边陲、外戚擅朝政、阉宦乱宫闱、吏士遇禁锢、诸侯裂四方,交织成一幅东汉帝国盛衰图。
本系列特色
.风靡海内外,销售突破200万册
.代表国家致赠外宾的指定国礼
.美国耶鲁大学收藏全套16册,做为认识中华文化的用书
.中学历史教学的新途径,学生阅读、学习兴致高
.尹章义(历史学者)、王丰(名作家兼媒体人)、武之璋(民间历史学者)、洪秀柱(立法委员)、董智森(名主持人)……专家媒体、学生家长、上班族、各行各业读了都说赞!
1)《话说中国》以故事传真中国五千年历史,立体化全方位地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精华,使现代人轻松走进历史的缤纷世界,和巨人同游,与先贤对话。
2)由享誉海内外的史学界顶尖学者及着名断代史专家担任本书各册的顾问。
3)每册另由历史学者专家撰写前言,充分阐述各段历史的特色精髓。
4)约计30多位来自第一线的历史学者共同协力撰文,将个人长年学术精华融于书中,倾力奉献经典而又精彩的篇章。
5)全套书近4800页,含括3000幅以上珍贵图片,每一页均图文相配,并穿插历史文化百科知识、中外历史大事记、历史知识考题等等,是一部资讯庞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大众历史读物。
6)精心制作《清明上河图》《兰亭序》《韩熙载夜宴图》等名作巨幅拉页,原图引进,模拟印制,展现原作的惊世风采,让你轻松拥有国宝,读懂国宝。
7)部分册数另附当时代地图,由着名史学家专家特别阐释、审订。
8)全书版面构成展现了以故事体文本为主的特点,便捷的检索、体例化的编排,让读者在阅读任何一个页面上,都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与编纂创意的匠心。
作者简介
江建忠
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编审
出版说明 梦想与追求
总序 现代人与历史
专家导言 东汉历史最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本书导读示意图
东汉
前言 从光复行动的血雨腥风中走来
○○一 绿林好汉
○○二 赤眉军
○○三 刘秀当为天子
○○四 一场未遂政变
○○五 更始天子
○○六 昆阳保卫战
○○七 诛杀刘縯
○○八 王莽之死
○○九 刘秀北上
○一○ 更始定都长安
○一一 僭主王郎
○一二 下幽州耿弇搬兵
○一三 走出迷津
○一四 刘秀用计诛谢躬
○一五 刘秀称帝
○一六 长安的刀光剑影
○一七 牧童皇帝
○一八 赤眉东归
○一九 咸阳王
○二○ 朱浮陷害彭宠
○二一 得陇望蜀
○二二 窦融归汉
○二三 白帝与赤帝之争
○二四 湖阳公主
○二五 光武帝的爱情故事
○二六 杜诗的发明
○二七 匈奴分裂
○二八 马援蒙冤
○二九 桓谭不读图谶
○三○ 汉倭奴国王印
○三一 中兴功臣第一人
○三二 云台二十八将
○三三 屠城悍将
○三四 疾风知劲草
○三五 功臣中的淳厚长者
○三六 马屁功臣
○三七 白马驮经
○三八 水利专家王景
○三九 二王谋逆案
○四○ 班超投笔从戎
○四一 母仪天下马皇后
○四二 耿恭孤军守边城
○四三 多才多艺的张衡
○四四 孔僖的家学
○四五 无神论者王充
○四六 窦宪勒铭燕然山
○四七 杀手立军功
○四八 蔡伦造纸的故事
○四九 许慎与《说文解字》
○五○ 女学者班昭
○五一 温和的外戚─邓骘
○五二 关西孔子杨震
○五三 连环政变
○五四 班勇再通西域
○五五 跋扈将军
○五六 太尉李固
○五七 桥太尉舍子执法
○五八 名士郭泰
○五九 夜袭承明门
○六○ 不畏强御的陈蕃
○六一 「万事不管」的老官僚
○六二 李膺舍身执法
○六三 范滂临刑
○六四 张俭望门投止
○六五 儒学东流
○六六 大恶人段颎
○六七 名将风范
○六八 前后十腰银艾
○六九 潜夫王符
○七○ 赵壹不拜权贵
○七一 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七二 西园八校尉
○七三 屠夫国舅
○七四 十常侍
○七五 董卓正传
○七六 医圣太守张仲景
○七七 一生蒙冤的蔡伯喈
○七八 名士的荣誉
○七九 四世三公
○八○ 循吏和酷吏
○八一 桓灵之间的太学生
○八二 遁世者的档案
○八三 一个入世的书生
○八四 宦官中的君子
○八五 士林外史
○八六 渤海名士孔融
聚焦:西元8年至西元220年的中国
西元8年至西元220年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百科
人物索引
典故索引
关键词索引
导读
东汉历史最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从秦朝至清朝这二千余年时间中,汉朝历年最久,扣除王莽所建新朝,也有402 年。但同为汉朝,东汉与西汉之间,东汉的后期与前期之间,都有很大的变化。所谓「汉承秦制」,是指西汉的制度大多渊源于秦朝,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汉朝实行同样的制度。实际上,即使是同样的名称和条文,很多制度的内容和实质都已不同。特别是在东汉与西汉之间,由于是同一朝代的延续,自「高皇帝」起定下的制度不便多加改易。但时过境迁,形势不同,从朝廷到地方官都不得不作变通。这类变通往往不见于正式记载,只能从史料的字里行间探究。所以要了解或研究东汉的历史,一定要注意这些变化,才能明白真相。
这类变化未必是进步或完善,可能是恶化或崩溃,即便如此,也将导致旧制度、旧事物的彻底消亡,为新制度、新事物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当然,这个过程或许要持续很长的年代,例如东汉期间的这种变化有的要持续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才显示结果。但无论是突变还是渐变,其意义同样重要。
如果将东汉的疆域地图与西汉的疆域地图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朝鲜半岛和今越南境内的东汉疆域都比西汉缩小了,仅今云南和缅甸一带有所扩展。西域的辖境不仅缺少了诸国中最大的乌孙,而且「三通三绝」,实际控制的时间有限。
两汉之际的战乱造成的后果似乎一直未能消除,西汉故都所在的关中一蹶不振。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起,皇权就受到地方豪强的挑战。外戚、宦官、士人间的争斗成为万劫不复的轮回,匈奴内迁和「羌乱」导致大片版图为「羌胡」所有。
尽管东汉名义上延续到西元220 年,但从184 年黄巾之乱开始陷于分裂割据,三国鼎立的局面早已形成。这并不意味着东汉的历史只有退缩、衰落、动乱。至少在两个方面,东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是少数民族的内迁。从东汉初的南匈奴入居塞内开始,匈奴、乌桓、鲜卑等族人口不断内迁。在「羌乱」中,羌人也大规模内迁。这些少数民族人口散布在西北和北方很大的范围内,其中一部分人逐渐弃牧务农,或者与汉人杂居,或者为汉人所融合。尽管与魏晋南北朝期间的民族大迁移相比,东汉期间少数民族的内迁无论在规模、数量和族类上都不能相提并论,却开了这一历史潮流的先河。
由东汉开始内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人口,除了少数重新迁出的以外,绝大部分最终都融合于汉族,特别是北方的汉族。虽然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免不了出现民族间的冲突、仇杀和战争,造成双方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一度受到破坏或倒退,但结局却超出了任何人的预料。一方面,军事上的征服者最终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中华文明不仅浴火重生,而且因为吸取了诸多新的成分而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生命力。
另一方面,汉族因融合了众多异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巨大进步,而其他民族在境内的定居也使中国始终保持着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这一层意义上说,空前强大的盛唐发轫于东汉,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处的格局也肇始于东汉。
另一点是南方的开发。虽然从秦朝开始,黄河流域的人口已有过几次较大规模的南迁,民间自发的南迁也已在进行,但直到东汉期间,南迁才成为比较稳定的移民潮流。东汉中叶后,长江流域的经济和文化已逐渐进步,说明北方移民的先进作用开始见效。这为东汉末年开始、永嘉之乱后不断持续的大规模人口南迁奠定了物质和精神的基础。而南方的开发随着移民浪潮波浪式地进行,终于在宋代完成了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后又形成了文化优势的逆转。可以说,中国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与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南方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优势转换,也是从东汉开始的,并且一直影响到今天。
要是没有这两项因素,要是他们不是发生在东汉,中国的历史会怎样发展呢?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
“话说中国 6 漫漫中兴路”这个名字,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那些波澜壮阔的变革时期充满好奇,而“漫漫中兴路”这几个字,仿佛点亮了一条通往那段历史深处的指引线。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的画面:从百年屈辱到民族觉醒,从积贫积弱到浴火重生,那条路,无疑是充满艰辛与坎坷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心路历程,那些为了国家富强而付出的血与泪,那些为了民族复兴而迸发的智慧与勇气。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即便还没有翻开,也已经传递出一种厚重而又不失希望的视觉语言,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去了解那些塑造了今日中国的故事。我猜想,作者一定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搜集资料,去还原那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细节,去解读那些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重大事件。我非常渴望从这本书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去把握中国如何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去理解“中兴”二字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
评分“话说中国 6 漫漫中兴路”,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国家的过去,是理解其现在和未来的重要途径。“中兴”二字,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而言,都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力量的词汇,它意味着复苏、崛起和辉煌。而“漫漫”这个词,则让我感受到这条道路的艰辛与曲折,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与考验。我非常好奇,在这本书中,作者会如何描绘这段“漫漫中兴路”?会是着重于宏观的历史进程,还是会深入到微观的人物故事?会是侧重于政治军事的变革,还是会关注经济文化的转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个充满变革与奋斗的时代,去感受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去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中国的关键性事件和思想。
评分“话说中国 6 漫漫中兴路”,这个名字就如同一个引子,立刻勾起了我对这段历史的强烈好奇心。我一直坚信,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的过去,也指引着我们的未来。“中兴”二字,饱含着期望与力量,它代表着一个国家从低谷走向巅峰的伟大征程;而“漫漫”这个形容词,则精准地描绘了这条道路的艰辛与漫长,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无数人奋斗、牺牲、探索的结晶。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展开这段波澜壮阔的画卷的?它会如何剖析那些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转折点?会如何塑造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时代人物?又会如何呈现那个时代人们的艰辛与奋斗,他们的智慧与勇气?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深刻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精髓,感受那份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评分“话说中国 6 漫漫中兴路”,光是这个名字,就让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我一直对中国近代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关于国家如何摆脱困境、实现复兴的篇章。当我看到“漫漫中兴路”这个副标题时,我立刻联想到了无数个历史瞬间:是那些在战火纷飞中坚守信仰的革命者?是那些在经济建设中筚路蓝缕的建设者?还是那些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勇立潮头的先行者?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不会只是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会深入挖掘每个历史节点背后的故事,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分析决策的逻辑,去描绘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我期待它能让我感受到那种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那种历经磨难却愈发坚韧的民族力量。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透过它,我希望能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中国近代史,理解我们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话说中国 6 漫漫中兴路”这个书名时,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我总觉得,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发展史就像一本厚重而引人入胜的小说,而“中兴”时期,无疑是其中最扣人心弦的篇章。它关乎民族的尊严,关乎人民的福祉,关乎一个文明的延续与新生。“漫漫”二字,又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这条道路的漫长与艰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无数的尝试、挫折与牺牲。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段“漫漫中兴路”上,究竟发生了哪些关键性的事件?涌现出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英雄人物?又有哪些深远的战略思想和实践,奠定了我们今天的发展基础?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为我揭示那些历史的真相,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清晰地审视过去,也更有信心地展望未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致敬,一次对历史的深度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