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鑑》,简称《通鑑》,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计跨十六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本书特色
「古籍今註今译」为台湾商务印书馆与文复会(国家文化总会)、国立编译馆合作出版,为中华文化之精髓,註译者皆为地位尊崇之国学大师,绝对是此类书籍权威之大作!
作者简介
司马光(1895 ~ 1974)
字君实,号迂叟。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享年68岁,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鑑》。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註译者简介
李宗侗(1895 ~ 1974)
字文伯,河北省高阳县人。自幼聪明过人。17岁时到法国留学,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1924年返国,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兼法文系主任,曾出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等职。1948年,受聘为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后历兼国史馆史料审查委员、编译馆编审委员、台湾省文献委员会顾问、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委员等职。对中国古代史颇有研究,在学术上时有独特见解。
夏德仪(1901 ~ 1998)
号卓如,为台湾大学历史系文史渊博精深知名教授。1901年出生于江苏,北大历史系毕业,1946年来台任教,先后开授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外交史等课程。教学之余并担任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委,以及参与台湾文献丛刊的史料编纂工作。1994年完成《百吉老人自订年谱》一书。退休后定居美国,1998年去世于美国匹兹堡寓所,享年98岁。
这套《资治通鉴今註》的到来,无疑为我最近沉迷的读书计划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像我这样,对中国古代史充满好奇,却又常常被文言文和繁杂的历史背景所困扰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认为,阅读史书不应该仅仅是了解事件的表面,更重要的是理解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以及历史人物的动机和选择。而《资治通鉴》正是这样一部能够帮助我们深度剖析历史的书籍。这套“今註”版本,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更易于进入的窗户,让我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原文的精髓,并从中汲取智慧。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感受历史的脉动,理解那些王朝的兴衰,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学习到古人的智慧和经验,运用到现代的生活和工作中,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未来。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智慧的升华。
评分刚拿到这套《资治通鉴今註》,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是这厚重的一摞,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能静下心来读史书的,大概也都是有情怀的人了。我尤其喜欢这种“今註”的版本,古籍的智慧,加上现代的解读,就像是为我们这些“古文小白”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之前也尝试过直接阅读原文,但遇到一些晦涩的词句,或是历史背景不熟悉的地方,常常是寸步难行。现在有了这套书,感觉自己终于可以更从容地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了。看着书页泛着古朴的色泽,散发着纸张特有的墨香,仿佛穿越时空,与古圣先贤对话。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凝聚着历史的厚重和先人的智慧,让人不禁感叹。我期待着能在这文字的海洋中,寻找到前行的力量,理解历史的脉络,更重要的是,能从中汲取一些滋养心灵的智慧。这套书,不单单是一本史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的年代,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名字。
评分最近沉迷于历史类书籍,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国古代政治运作和权力斗争的书籍。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套《资治通鉴今註》时,眼睛瞬间就被吸引住了。我对“资治通鉴”这三个字并不陌生,都知道它是中国史学的瑰宝,但原文的阅读门槛确实很高。而这套“今註”版本,听名字就充满了吸引力,它意味着更加易懂、更加贴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拿到手中,沉甸甸的书册,传递出一种踏实的厚重感,触感也很好,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颇有文人气息。我非常好奇,在现代的解读下,司马光老先生笔下的历史将以怎样的面貌呈现。我希望能通过这套书,不仅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更能深入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及决策者的思想。毕竟,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能学到很多经验教训,也能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所处的时代。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开始我的历史探索之旅了。
评分不得不说,现在的出版业真是越来越用心了。这套《资治通鉴今註》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良心出品”。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字体的选择,都让人感觉非常舒服。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开创性的朝代和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学巨著,其价值自然不必多说。但原文的阅读难度,确实劝退了很多人,包括我。所以,当我看到这套“今註”版本时,简直是惊喜。我相信,有了现代的注释和解读,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历史故事,将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事件,鲜活的人物。这套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对历史的好奇心,更是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培养我的历史观,锻炼我的思辨能力,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历史的脉络,理解兴衰的规律,并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评分总算等到这套《资治通鉴今註》了!之前就听说过这套书,评价一直很高,说是在保证原文原貌的基础上,加入了详实的注释和解读,非常适合现代读者阅读。我个人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那些王朝更迭、政治斗争的时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一谈到直接读《资治通鉴》,总觉得有些望而却步,毕竟那是文言文,而且内容浩瀚。这套“今註”版本,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在你阅读原文时,随时为你解答疑惑,补充背景知识,让你能够更顺畅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我尤其看重的是,它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决策,以及那些关键的历史节点是如何形成的。我相信,通过这套书,我不仅能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而是能够基于事实和逻辑,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下,预测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