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的钖兰红茶举世闻名,板球运动闻名遐迩。
但最令人醉心向往的则是,
那些蕴藏在朴拙的遗迹里,曾经耀眼的历史。
这趟旅程,没有华丽的包装,
而是在老旧的遗世古蹟中,体验了真正的精采。
斯里兰卡是一个紧邻印度,而因此常常被误认为是印度的岛国。这个约两个台湾大小的地方,拥有8项丰富且极具特色的世界遗产,其中5项与佛教文化有关。不管是圣城、宫殿、岩石壁画、雕像、寺庙……等等,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早就已经凭借着本身丰沛的文化底蕴,不断地吸引世界各地以及各种不同宗教的人,前往驻足。本次旅行,便是走访了这5项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之一│康提圣城 在佛牙庙中,理解宗教力量历久不衰的重大原由。
之二│丹布勒 在石窟寺庙里,见证了斯里兰卡四千多年的历史轨迹。
之三│钖吉里耶古城 在狮子岩上,目睹了令人屏息的绝美壁画与其背后的政治现实。
之四│波隆纳鲁瓦古城区 在昔日宫殿遗迹中,探寻王朝殒落前的辉煌。
之五│阿努拉德普勒圣城 在雄伟巨塔下,理解宗教扎根的过程与发展历程。
~ 精采的斯里兰卡,正在等待您的探索 ~
作者简介
汪吉和
马来西亚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槟城乔治市人,现居吉隆坡,学习的是建筑管理。有正常职业,但却时常想不务正业的往外跑,已经跑过了30几个国家。认为旅行就是要吃当地食物,说当地语言,探索当地文化,尤其酷爱独一无二的世界遗产。乐于背包旅行,想想趁双脚还能走动,脑袋还能正常思考,老人病痛还没来之前,把世界全部走透透。
推荐序1
推荐序2
作者序
前言
第1章:康提圣城
出发
康提市区
神圣的佛牙
康提登录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和评语
第2章:丹布勒金寺
往丹布勒前
南亚第二大石窟寺庙
丹布勒登录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和评语
第3章:钖吉里耶古城
前往钖吉里耶
有着魔力的庞然大物
钖吉里耶登录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和评语
第4章:波隆纳鲁瓦古城
嘟嘟车之行
波隆纳鲁瓦王宫遗址
神圣的四方院
佛教大学建筑群
伽尔寺
立像、博物馆、晚餐
波隆纳鲁瓦登录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和评语
第5章:阿努拉德普勒圣城
前往圣城
菩提圣树
风雨无阻朝圣巨塔与宫殿
晚餐.迷路
阿努拉德普勒登录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和评语
第6章:可伦坡城
乏味的可伦坡
后记
附录
其他佛教遗址
其他独特名胜地
其他关于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旅游资讯
作者序
斯里兰卡的深度文化之旅∕汪吉和
多年前去了吴哥后,就像中了毒似的对东南亚独特的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喜爱不已,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去了泰国、印尼、寮国等地背包旅行,更爱上攀爬在那断垣残壁的千年石堆上,揭开石缝间隐藏着的秘密。
规划
农历新年将至的前几个月,看着一连好几天的假期,不想就此浪费掉,于是在地图上将手一指,指向了一个印度洋上的珍珠岛国──斯里兰卡。在农历新年假期,一般人都会选择与家人到比较舒适的国家旅行,例如:日本、台湾、香港、澳门、韩国……等,都是热门的旅游地点。可是我就是想来点不一样的,况且看高楼大厦、逛百货商场血拼,都不适合我。加上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我去过不少,唯独就是还没有到过南亚国家。由于昔日背包战友「象」对这个提议也非常感兴趣,加上与象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于是再度相约,一同扛起背包往这个佛国飞去。而本次的旅行就完全以斯里兰卡的佛教世界文化遗产为主。
去程班机的起飞时间是除夕夜,所以当晚和家人吃了团圆饭后,就直接往机场奔去。在规划行程时,我们特意将行程稍微修改一些,将第一站改为圣城康提。所以大年初一就可以到着名的佛牙寺庙膜拜佛牙,这样的行程安排感觉更具意义。
印象
斯里兰卡出产的红茶俗称钖兰红茶,享誉全球,这也是一般人对于斯里兰卡的印象。但大家可能忽略了代表斯里兰卡古文明的佛教世界文化遗产,尤其在看过了泰国和寮国的佛教遗产之后,让人更想来这里一窥究竟,毕竟中南半岛南乘佛教就是起源于斯里兰卡。
由于斯里兰卡与印度比邻而居,因此在前往斯里兰卡之前,心里有些忧虑,因为我把斯里兰卡和印度画上等号,在心中迳自揣摩着印度的脏乱和臭气,恐怕也会一样出现在斯里兰卡的土地上。后来发现之前对斯里兰卡的负面印象,完全来自于自己对斯里兰卡浅薄的认识,以及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偏见所致。在所有走过的斯里兰卡的城市中,发现除了路面上有不少坑洞与积水之外,街道上都十分整洁,比我想像中的还要干净。此外,斯里兰卡人也极少抽烟,少了吞云吐雾的人,香烟头也难以找到,这也是令我喜欢斯里兰卡的原因之一。
语言
在斯里兰卡旅行,只要懂得英语,语言基本上不是问题,因为斯里兰卡曾经被英国统治,所以人民一般都会说简单的英文。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不是语言不同或鸡同鸭讲,而是念地名。斯里兰卡一些地名念起来十分拗口,像「阿努拉德普勒」和「波隆纳鲁瓦」这两个地方名念起来就十分困难,发音几乎一样。旅伴象念了好几次,都念不好,还因为真的太难念了,而错将两个地名念在一起,变成「阿努纳鲁瓦」,在斯里兰卡人的面前闹了一个大笑话。
交通
斯里兰卡的交通其实十分方便,只要你不介意和当地人挤在一起,以及忍受汗酸味的话。因此在我们的旅程中,从一座城市移动到另一座城市,几乎都是以公车为主,除了能感受当地人的生活外,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便宜。
至于在市区内移动,除了用双脚走路外,距离远和疲累的话,我们会以嘟嘟车代步。斯里兰卡嘟嘟车的数量,只能以「满城尽是嘟嘟车」来形容。这些嘟嘟车几乎无所不在,只要一招手就会在你面前停下来。不过在上车前,可要和对方杀价。
由于这次去斯里兰卡时正好碰到大雨肆虐,如果说遗憾,就是没有机会尝试搭乘当地火车,因为怕下雨被困在半途铁路中。或许这个遗憾就当做是下次旧地重游的借口吧!
信仰
多数的斯里兰卡人都笃信佛教,所以人民一般都十分友善,面带微笑,并且也会和人主动交谈。不过一旦当信仰遇上现实生活中的需要时,现实还是战胜了信仰。也因此,「伸手要钱」的行为在这里屡见不鲜,举凡寺庙外给你一朵鲜花后便向我要钱的老伯伯,到圣树下的守护人员也伸手向我要钱……等等,对这样的讨钱态度,我是极为反感的。虽然背包客省钱旅行的方式早就成为一股风潮,例如搭乘廉价航空、住青年旅社或便宜民宿……等等,不过斯里兰卡人一般都还认为「只要你有能力坐飞机来这里游玩的人就是有钱人」的想法,也因此会对观光客做出这些举动。不过,当想起斯里兰卡人民刚从内战中重新站起来的艰辛困难时,我的这种反感也就逐渐淡化了,也开始释怀和了解他们。
在这趟旅程中,几乎每天都在下雨,雨时大时小,多多少少也影响了我们的行程。然而这些雨水却不减我对斯里兰卡的喜爱,尤其浇不熄当我面对它那拥有两千多年灿烂历史时的热情。
走吧!就随着这本书,和我一起走入这段独特的佛教文化遗产的旅程吧!
坦白说,当我拿到《斯里兰卡:不华丽的精采》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关于异国风情的读物,或许会充斥着一些较为片面的描述和对当地文化的“猎奇”式呈现。然而,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却让我大跌眼镜,并且是以一种非常积极的方式。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作者没有将斯里兰卡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度假胜地,而是以一种更加贴近现实的视角,去描绘这个国家的真实面貌。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那种不加修饰、直率而真诚的表达,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真实的探险。书中对人文风情的刻画尤为细致,无论是古老的传统习俗,还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碎片,都被作者捕捉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关于当地手工艺人的章节,他们用双手创造出的精美物件,背后蕴含着代代相传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这让我觉得,真正的“精采”往往源于匠心和坚持。这本书没有给我任何“走马观花”的快感,反而是让我陷入了沉思,去思考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去理解那些“不华丽”的背后,可能蕴含着更深刻的意义。它让我认识到,旅行的价值,有时恰恰在于那些不被大众所熟知,却能够触动人心的细节。
评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对《斯里兰卡:不华丽的精采》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惊喜连连。它完全颠覆了我对“斯里兰卡”这个名字最初的印象,以为会是关于宝石、茶园和古老遗迹的泛泛而谈,结果却是一场关于人性、历史与当下交织的深刻洞察。作者的文笔极具画面感,仿佛我真的坐在摇曳的火车车厢里,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稻田和椰林,耳边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远处是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书中对斯里兰卡历史变迁的叙述,不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个人的回忆,将厚重的历史脉络娓娓道来。让我尤其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将斯里兰卡刻画成一个完美无瑕的“人间天堂”,而是真实地展现了其独特的社会肌理,包括那些经历过战争创伤的痕迹,以及在多元文化交融中产生的种种微妙之处。然而,正是这些“不华丽”的部分,构成了斯里兰卡独一无二的魅力。它就像一幅未经过度修饰的油画,虽然可能有些笔触粗糙,但却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张力。读这本书,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人们进行了一场跨越地域的对话,感受到了他们坚韧的生命力与对生活的热情,这种体验是任何旅游手册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我通常不是那种会主动去阅读关于某个国家文化的书籍的读者,我更倾向于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一个地方。但是,《斯里兰卡:不华丽的精采》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吸引了我。它不像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也没有浮夸的宣传语,而是以一种近乎私语的口吻,分享了作者在斯里兰卡的点点滴滴。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我之前完全不了解的斯里兰卡。我以为的斯里兰卡,或许就是那些明信片上的海滩和寺庙,但作者却带我深入到那些日常的巷弄,去观察当地人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庆祝节日,如何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我特别喜欢作者对食物的描写,那些辛辣的咖喱、甜糯的椰子饭,甚至是街头巷尾不起眼的小吃,都被作者写得栩栩如生,让人垂涎欲滴。书中对于当地宗教信仰和人文习俗的介绍,也充满了敬意和好奇,让我对这个多元文化碰撞的国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不华丽”事物的欣赏,让我重新审视了“精彩”的定义。也许,真正的精彩,并不在于那些耀眼夺目的,而在于那些朴实无华,却蕴含着生命最本真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旅行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发现这些隐藏在平凡中的不凡。
评分我最近有幸读到一本名为《斯里兰卡:不华丽的精采》的书,虽然我不是旅行博主,也没有身临其境的经历,但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这本书并非那种铺天盖地介绍景点、告诉你“必打卡”的旅游指南,反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作者用一种极其平实却充满力量的笔触,描绘了斯里兰卡寻常百姓的生活图景。我跟着作者的文字,走进了那些色彩斑斓却略显斑驳的殖民时期建筑,听到了寺庙里僧侣低沉的诵经声,闻到了街头小贩手中热腾腾的咖喱角散发出的诱人香气。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个国家的光鲜背后可能存在的现实挑战,而是以一种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呈现,这让整本书的基调更加真实和立体。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当地人微笑的描绘,那种不带任何功利、纯粹而温暖的笑容,仿佛能融化一切隔阂,瞬间拉近了与异域文化的距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精采”并非只存在于宏伟的宫殿或壮丽的自然风光,更多时候,它藏匿于最寻常的点滴之中,藏匿于那些不曾被大肆宣传的角落,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和体会。它让我对“旅行”这个行为本身有了更深的思考,旅行不仅仅是观光,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对世界认知的拓展。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发展中国家社会变迁的读者,我对《斯里兰卡:不华丽的精采》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它以一种意想不到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我之前了解甚少却又充满魅力的国度。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停留在对表面风光的描绘,而是深入到了这个国家的社会肌理和人文精神之中。我跟着作者的文字,感受到了斯里兰卡人民在历史变迁和文化冲击下的坚韧与智慧。书中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传承的探讨,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当地社会问题的客观呈现,这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观察意义。它并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发读者去思考,去理解一个复杂国度的多重面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用一种充满同情心和尊重的笔调,描绘了那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们,他们的故事虽不“华丽”,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精采”,往往蕴含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蕴含在那些平凡而伟大的生命故事中。它拓展了我对“发展”和“进步”的理解,让我看到,一个国家真正的价值,在于其人民的精神富足和对生活的热爱,而不仅仅是物质的堆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