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龍樹論師中觀,對色空不二的辯析,即是密乘大圓滿見「色身融入法界,法界又返入色身」的修持境界,輔以大圓滿見修行之口訣精華。本書為伏藏飲血伏魔金剛親自傳承之《自性大圓滿當麵現證不修佛教訣》名稱之語密精華滴。是九乘頂首,是為密乘大圓滿密意精華,唯要點匯集。為瞭一切有情眾生平安吉祥,速證究竟圓滿佛果。
作者簡介
敦珠法王(Dudjom Rinpoche)
(1835-1903),藏傳佛教公認的大成就者、上師、大伏藏師。圓寂時證得虹光成就,親教弟子之中,也有十三人虹化成就。 本書由精通藏文及藏傳佛教大圓滿教法的著名佛教界譯師劉兆麒先生直接由藏文本譯齣,以方便華文世界有緣學子,瞭解修習大圓滿法,一切有情,共沐法乳。
譯者的話 贊偈
論善的最初義
一、善的名義
二、詮釋供養
三、緣起
1、對道無根器和無福德者
2、不求道者
3、求道不得者
4、有緣求道者
講解善的內容含義
一、概論心性部
二、無上大圓滿密的增上訣竅
1、根本見的抉擇
(1)無的抉擇法
A、所執之我,於無我中而作抉擇
B、能執之我,於無我中而作抉擇
a、尋找命名處
b、實有實執入滅
c、對於損益罪的辨析
d、持疑掩蓋的虛假深淵
(2)講授一切法唯有基位自性
(3)不染平等戲論過失
(4)宣說無餘功德內法任運成就寶之我,而有一切成就之法
2、修道之法
(1)概論安立方法的關鍵口訣
(2)四種解脫法
(3)講授四種不同安立分支
3、講授二種助行
(1)講授行持關鍵
(2)講授姿態的三種岐誤
(3)講授真實行持法
a、從依止道的善知識修心
b、師門情深,修習淨相
c、修悲憫有情
d、修有為無常
(4)到達究竟果根本解脫地
a、講授到達究竟果根本解脫地
b、辨析懸結
(a)心和明的分彆
(b)意和智的分彆
(c)識和智的分彆
(d)阿賴耶和法身的分彆
c、勝義、世俗二者集要
講授善的最終義
《淨相中觀釋疏》齣版說明最潔旭光
蓮師創教,法乳東流,在當代科學與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的有情□生,欲求瞭脫生死,從輪迴拔濟,唯有修習蓮師大圓滿教法,破除一切執障,淨除罪垢,臨命終時,即得往生諸佛□土,而成證覺。郭珠法王,是已成就的上師喇嘛,其弘揚大圓滿法,譽滿全球,誠如蓮師賜教:「吾之教法,五百年後,於南贍部洲,普遍傳授,利樂有情」。郭珠法王所授大圓滿教法,其《修心筆錄》一書藏文版,已由北京中央民族齣版社公開齣版發行。愚以殊勝因緣,譯成漢文,以方便華文世界有緣學子,瞭解修習大圓滿法,一切有情,共沐法乳。
敦珠法王於《修心筆錄》中,以龍樹論師中觀,論述世間一切事物,均在成、住、壞、滅、空規律中,進行運動,亦在對立統一規律中,不斷變化,當一事物(包括有情□生)存在之時,是謂之色,若不存在,則成為無,或者為空。色空二者辯證關係,是一種概念,亦是二種概念。誠如《心經》所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對色空不二的辯析,即是密乘大圓滿見「色身融入法界,法界又返入色身」的修持境界。阿宗寺珠巴仁波切賜教曰:「於修持中,隻有堅持空性觀,依光明力不斷前進,淨除五毒塵垢,識纔可轉為智,是為大圓滿也」。也就是說,修持之中,淨除我執,不執於色相;我相、人相、壽者相,亦不執於空,求二者融閤,是為中道,則可證得究竟圓滿,若執著於相,則會墮於迷失,這便是大圓滿見。
愚於翻譯過程中,得到瞭青海省貴德貢巴紅教寺華青多傑活佛及西北民族大學紮西纔讓教授的諸多幫助和支持,華青活佛解文釋義,解決瞭翻譯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在此一併鳴謝!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不是那種花花綠綠或者故弄玄虛的風格,而是沉靜中有力量,一看就知道是走心之作。我一直覺得,學佛最重要的就是迴歸自性,很多時候我們被各種法門、儀軌搞得暈頭轉嚮,反而離自性越來越遠。這本書的名字直接點破瞭“自性大圓滿當麵現證”,這幾個字就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它講的不是“修”齣來的,而是“現證”的,是當下就可以獲得的。這讓我想起很多禪宗公案,開悟往往就在一念之間,不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這本書很可能提供瞭一種直接、簡便的方法,讓我們不必經曆漫長的修行過程,而是當下就能體會到那種圓滿的狀態。對我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契閤我心境的說法,畢竟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哪裏有那麼多時間去“修”呢?如果真有這樣的法門,能夠直接讓我們見到本來的麵目,那真是太棒瞭。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不修”的論述,這和我們一般理解的佛教修行方式可能截然不同,但這恰恰是吸引我的地方。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修心筆錄:自性大圓滿當麵現證不修佛教訣”本身就極具吸引力,特彆是“自性大圓滿當麵現證”和“不修佛教訣”這兩部分。我一直覺得,很多佛法教義聽起來都有些遙遠,需要我們去努力“達成”什麼,但“當麵現證”則提供瞭一種當下就可以實現的可能,這讓我非常心動。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渴望圓滿,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而“不修”這個詞,更是讓我感到耳目一新。這是否意味著,我們不需要遵循那些復雜的儀式和漫長的修行過程,而可以通過一種更直接、更簡單的方式來體悟自性?這與我一直以來對佛教的理解有些不同,但正因如此,它纔更加引人入勝。我迫切想知道,書中是如何闡述這種“不修”的,它如何能夠讓我們在當下就見到自性,並且達到一種圓滿的狀態。這是一種非常直接、非常具操作性的提問,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评分讀瞭這本書的簡介,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些我曾經聽聞的,關於“直指人心”的教法。我記得有位上師曾經說過,我們本自具足,所謂的“煩惱”和“菩提”其實是同一迴事,隻是我們被妄想執著所濛蔽,纔産生瞭分彆。這本書的“自性大圓滿當麵現證”聽起來就有一種打破二元對立的意味,它強調的是一種直接的體悟,而不是通過層層遞進的修行去達成。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觀點,因為我常常覺得,我們學佛,有時候反而給自己增加瞭太多的“應該”和“不應該”,反而成瞭一種負擔。而“不修佛教訣”這個說法,更是直戳要害,它暗示著我們不必去刻意地“做”什麼,而是通過某種“不作為”或者“放下”的方式,反而能迴歸本源。我很想知道,書中是如何闡述這種“不修”的,它是如何讓我們當下就能見到自性,並且達到大圓滿的境界。這是一種非常吸引人的提問,也是我一直以來在尋找的答案。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修心筆錄:自性大圓滿當麵現證不修佛教訣”就像一個引人入勝的謎語,讓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直接觸及事物本質的教法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在佛教的傳承中,總有一些法門能夠打破常規,直指人心。而“當麵現證”和“不修”這兩個詞,更是讓我眼前一亮。這意味著我們不需要漫長的積纍,不需要刻意的努力,而是可以在當下,以一種直接的方式,見到我們自性的本來麵目。這是一種多麼令人振奮的承諾啊!我常常在想,我們所追求的“開悟”或者“解脫”,是不是真的需要那麼多的儀式和修行?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它告訴我們,也許答案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每一個當下。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去解釋“不修”的,它不是一種懈怠或者懶惰,而是一種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悟,一種順應自然的智慧。
评分我注意到這本書的書名,特彆提到瞭“自性大圓滿當麵現證”,這幾個字讓我感覺充滿瞭力量和可能性。很多時候,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時候,總覺得離“圓滿”太遙遠,需要經過無數的劫數,不斷的修行和積纍。但“當麵現證”則是一種即刻的可能性,它暗示著,我們本來的自性就是圓滿的,隻是我們暫時沒有看到。而“不修佛教訣”,更是讓我好奇萬分。這會不會是一種顛覆我們傳統認知的教法?我們通常認為佛教需要精進修行,需要戒律、禪定、智慧,但“不修”似乎是對這一切的挑戰。如果真的存在一種方法,能夠讓我們當下就見到自性,而且不需要刻意的“修”,那對於很多像我一樣,在生活和修行中感到睏惑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福音。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如何闡釋這種“不修”的,它是否意味著一種更加自然、更加直接的覺醒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