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龙树论师中观,对色空不二的辩析,即是密乘大圆满见「色身融入法界,法界又返入色身」的修持境界,辅以大圆满见修行之口诀精华。本书为伏藏饮血伏魔金刚亲自传承之《自性大圆满当面现证不修佛教诀》名称之语密精华滴。是九乘顶首,是为密乘大圆满密意精华,唯要点汇集。为了一切有情众生平安吉祥,速证究竟圆满佛果。
作者简介
敦珠法王(Dudjom Rinpoche)
(1835-1903),藏传佛教公认的大成就者、上师、大伏藏师。圆寂时证得虹光成就,亲教弟子之中,也有十三人虹化成就。 本书由精通藏文及藏传佛教大圆满教法的着名佛教界译师刘兆麒先生直接由藏文本译出,以方便华文世界有缘学子,了解修习大圆满法,一切有情,共沐法乳。
译者的话 赞偈
论善的最初义
一、善的名义
二、诠释供养
三、缘起
1、对道无根器和无福德者
2、不求道者
3、求道不得者
4、有缘求道者
讲解善的内容含义
一、概论心性部
二、无上大圆满密的增上诀窍
1、根本见的抉择
(1)无的抉择法
A、所执之我,于无我中而作抉择
B、能执之我,于无我中而作抉择
a、寻找命名处
b、实有实执入灭
c、对于损益罪的辨析
d、持疑掩盖的虚假深渊
(2)讲授一切法唯有基位自性
(3)不染平等戏论过失
(4)宣说无余功德内法任运成就宝之我,而有一切成就之法
2、修道之法
(1)概论安立方法的关键口诀
(2)四种解脱法
(3)讲授四种不同安立分支
3、讲授二种助行
(1)讲授行持关键
(2)讲授姿态的三种岐误
(3)讲授真实行持法
a、从依止道的善知识修心
b、师门情深,修习净相
c、修悲悯有情
d、修有为无常
(4)到达究竟果根本解脱地
a、讲授到达究竟果根本解脱地
b、辨析悬结
(a)心和明的分别
(b)意和智的分别
(c)识和智的分别
(d)阿赖耶和法身的分别
c、胜义、世俗二者集要
讲授善的最终义
《净相中观释疏》出版说明最洁旭光
莲师创教,法乳东流,在当代科学与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有情□生,欲求了脱生死,从轮回拔济,唯有修习莲师大圆满教法,破除一切执障,净除罪垢,临命终时,即得往生诸佛□土,而成证觉。郭珠法王,是已成就的上师喇嘛,其弘扬大圆满法,誉满全球,诚如莲师赐教:「吾之教法,五百年后,于南赡部洲,普遍传授,利乐有情」。郭珠法王所授大圆满教法,其《修心笔录》一书藏文版,已由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愚以殊胜因缘,译成汉文,以方便华文世界有缘学子,了解修习大圆满法,一切有情,共沐法乳。
敦珠法王于《修心笔录》中,以龙树论师中观,论述世间一切事物,均在成、住、坏、灭、空规律中,进行运动,亦在对立统一规律中,不断变化,当一事物(包括有情□生)存在之时,是谓之色,若不存在,则成为无,或者为空。色空二者辩证关系,是一种概念,亦是二种概念。诚如《心经》所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对色空不二的辩析,即是密乘大圆满见「色身融入法界,法界又返入色身」的修持境界。阿宗寺珠巴仁波切赐教曰:「于修持中,只有坚持空性观,依光明力不断前进,净除五毒尘垢,识才可转为智,是为大圆满也」。也就是说,修持之中,净除我执,不执于色相;我相、人相、寿者相,亦不执于空,求二者融合,是为中道,则可证得究竟圆满,若执着于相,则会堕于迷失,这便是大圆满见。
愚于翻译过程中,得到了青海省贵德贡巴红教寺华青多杰活佛及西北民族大学扎西才让教授的诸多帮助和支持,华青活佛解文释义,解决了翻译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此一併鸣谢!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不是那种花花绿绿或者故弄玄虚的风格,而是沉静中有力量,一看就知道是走心之作。我一直觉得,学佛最重要的就是回归自性,很多时候我们被各种法门、仪轨搞得晕头转向,反而离自性越来越远。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破了“自性大圆满当面现证”,这几个字就非常有吸引力,因为它讲的不是“修”出来的,而是“现证”的,是当下就可以获得的。这让我想起很多禅宗公案,开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不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这本书很可能提供了一种直接、简便的方法,让我们不必经历漫长的修行过程,而是当下就能体会到那种圆满的状态。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契合我心境的说法,毕竟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修”呢?如果真有这样的法门,能够直接让我们见到本来的面目,那真是太棒了。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不修”的论述,这和我们一般理解的佛教修行方式可能截然不同,但这恰恰是吸引我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修心笔录:自性大圆满当面现证不修佛教诀”本身就极具吸引力,特别是“自性大圆满当面现证”和“不修佛教诀”这两部分。我一直觉得,很多佛法教义听起来都有些遥远,需要我们去努力“达成”什么,但“当面现证”则提供了一种当下就可以实现的可能,这让我非常心动。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圆满,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而“不修”这个词,更是让我感到耳目一新。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需要遵循那些复杂的仪式和漫长的修行过程,而可以通过一种更直接、更简单的方式来体悟自性?这与我一直以来对佛教的理解有些不同,但正因如此,它才更加引人入胜。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阐述这种“不修”的,它如何能够让我们在当下就见到自性,并且达到一种圆满的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直接、非常具操作性的提问,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评分读了这本书的简介,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些我曾经听闻的,关于“直指人心”的教法。我记得有位上师曾经说过,我们本自具足,所谓的“烦恼”和“菩提”其实是同一回事,只是我们被妄想执着所蒙蔽,才产生了分别。这本书的“自性大圆满当面现证”听起来就有一种打破二元对立的意味,它强调的是一种直接的体悟,而不是通过层层递进的修行去达成。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因为我常常觉得,我们学佛,有时候反而给自己增加了太多的“应该”和“不应该”,反而成了一种负担。而“不修佛教诀”这个说法,更是直戳要害,它暗示着我们不必去刻意地“做”什么,而是通过某种“不作为”或者“放下”的方式,反而能回归本源。我很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阐述这种“不修”的,它是如何让我们当下就能见到自性,并且达到大圆满的境界。这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提问,也是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答案。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提到了“自性大圆满当面现证”,这几个字让我感觉充满了力量和可能性。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总觉得离“圆满”太遥远,需要经过无数的劫数,不断的修行和积累。但“当面现证”则是一种即刻的可能性,它暗示着,我们本来的自性就是圆满的,只是我们暂时没有看到。而“不修佛教诀”,更是让我好奇万分。这会不会是一种颠覆我们传统认知的教法?我们通常认为佛教需要精进修行,需要戒律、禅定、智慧,但“不修”似乎是对这一切的挑战。如果真的存在一种方法,能够让我们当下就见到自性,而且不需要刻意的“修”,那对于很多像我一样,在生活和修行中感到困惑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福音。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阐释这种“不修”的,它是否意味着一种更加自然、更加直接的觉醒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修心笔录:自性大圆满当面现证不修佛教诀”就像一个引人入胜的谜语,让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直接触及事物本质的教法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佛教的传承中,总有一些法门能够打破常规,直指人心。而“当面现证”和“不修”这两个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漫长的积累,不需要刻意的努力,而是可以在当下,以一种直接的方式,见到我们自性的本来面目。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振奋的承诺啊!我常常在想,我们所追求的“开悟”或者“解脱”,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仪式和修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它告诉我们,也许答案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每一个当下。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去解释“不修”的,它不是一种懈怠或者懒惰,而是一种更深刻的理解和体悟,一种顺应自然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