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极乐大愿

我的极乐大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极乐净土祈愿文」由十七世纪噶玛恰美仁波切所撰写,是古今许多修行者往生净土的修行依据。本书内文逐句翻译并开示,文句简洁易懂、措辞谨慎,句句直指法要,对于个人的佛法修持,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基础和助益。

  ※附赠可随文观修的「极乐净土唐卡」

  人身难得而易逝,此生逝去,还有来生,哪一个教法可以帮助我们超脱于轮回之外,永远安乐,直至成佛?

  无数劫前,法藏比丘许下大愿,要为众生打造一个无瑕的乐土,终于他成功了,也成佛了,在这个名为极乐世界的乐土里开示说法。

  十七世纪,恰美仁波切写下一篇极乐净土祈愿文,文中描述此一乐土的万般美好,以及阿弥陀佛和两大佛子的庄严相貌。恰美仁波切说,在这个乐土里可以永远安乐,直至成佛。

  这本书告诉我们极乐祈愿文说了些什么?怎样能够往生到阿弥陀佛的世界?究竟是哪四个「因」让我们如愿以偿?不论是大乘信徒、金刚乘弟子、富可敌国的企业家、还是日日奔波的上班族,无论您已经白发苍苍,抑或满头青丝、前途一片光明,都需要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教我们如何在今生的尽头直达净土,一世成佛!

作者简介

卓千拉贡仁波切

  卓千拉贡祖古仁波切来自不丹,年幼时经敦珠法王认证为法王如意宝堪千阿布拉贡仁波切的转世,之后于善知识阔千仁波切及其他上师座前学习藏文。

  仁波切较长后在大堪布尊珠、大堪布达色、喇嘛加旺尼玛等多位上师的座前,学习五大明、五小明及所有显密的教法,并在敦珠法王、波惹大堪布、纽修堪千仁波切、十六世大宝法王、多竹千仁波切、卓望贝玛诺布仁波切及其他多位具有成就的上师跟前,接受了所有必要的灌顶、口传与口诀,特别是在具大恩德的根本上师金刚持顶果钦哲法王座下,接受完整、不共的大圆满精要法教。

  在个人修持方面,仁波切精进苦修、闭关,实修各项所获得的法教;在佛行事业方面,多年来仁波切经常于世界各地举行灌顶、传法等法会,教导了许多有缘的弟子。

  仁波切的心愿是希望殊胜的金刚乘法宝能弘扬到世界各地,因此他孜孜不倦地到各处宣讲教法,利益有情众生,持续不懈地为传扬佛法而努力。

  仁波切所出版的法本有《大悲观世音修诵利生遍虚空》、《藏密常用日修轨 ~ 宁玛派卷》、《龙钦宁体.依金刚萨埵之上师供养仪轨具利他事业.大乐善道》等多部,亦于佛国不丹兴建「尊胜法林」闭关中心与佛学院,悲心无尽,持戒清净,以弘扬佛法为毕生志业。

译者简介

赵晓凤

  资深写作教师,依止卓千拉贡祖古迄今十五年,曾译达赖喇嘛尊者所着《新觉醒》一书,后蒙上师亲授藏文与大圆满法教,学习乐此不疲。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雪谦冉江仁波切 
【自 序】 卓千拉贡仁波切 
【译者序】 赵晓凤 
【导 读】 赵晓凤 

第一章 闻法要诀
  清净发心
  三胜行
  菩提心
  闻法态度
  闻器三过
  对治过失
  闻法的必须性
  闻法利益
  鸽子转世
  鸭子听法

第二章 修行的必要
  人身难得
  世间无常
  死缘众多
  万般无常
  情器世界的变易
  临终的苦
  唯一依怙
  六道皆苦
  业力因果
  祈愿法要

第三章 决定往生的四因
  真心希求
  往生四因
  佛陀开示

第四章 四因之一:明观资粮田
  实修利益
  观想剎土
  观想主尊
  观想两大菩萨
  观想其余眷属
  至心忆念
  札堆老人
  如来亲至
  一心不乱
  依因的重要

第五章 四因之二:积资净障
  七支
  顶礼支
  供养支
  忏悔支
  随喜支
  请转法轮支
  请佛住世支
  回向支
  珍惜人身

第六章 四因之三:生起菩提心
  助因
  修行与利他
  不舍众生的回向发心

第七章 四因之四:清净发愿
  祈请接引
  断执出离
  愿生净土
  思惟净土功德
  思惟净土庄严

【附 录】 智成就者惹嘎阿瑟之极乐净土祈愿文

图书序言

自序
卓千拉贡仁波切

  世人都在努力追求快乐,减少痛苦,却忘了苦本来就是轮回的自性,六道中没有真正、永远的安乐;然而即使如此,只要走对路、用对方法,我们依然可以快乐,可以开心的大笑,不用担心今生或来世的苦恼与障碍。

  佛陀留下的教诲浩瀚如海,八万四千法门都对,但没有办法全部都学;历代伟大的上师、圣者们依照弟子的根器与习性,给予他们最适合的法门,这才是快速获得安乐的方法。在这些法门中,修持、祈愿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剎土,不仅对我们的来世有益,可以一生补处成佛;亦对我们的今生有利,透过这个修法迅速累积资粮、净除罪障。若您善于衡量比较的话,会发现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再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圣者们都修这个法门、都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并且再三叮咛弟子也如是修持的话,我们何不追随他们的脚步呢?

  以我自身的经验来说,多年来认识与接触的人无数,有的人对佛法有兴趣,却无暇修行;有的人学佛多年,期望找到更适合、更有加持力的法门;有的人已经病痛缠身,多少对生命失去了信心,诸如此类,似乎整个南瞻部洲的众生都需要一个特别为他们量身订做的法门。我曾经多次将这个修法传给学生,他们也在诵持以后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利益。恰美仁波切所写的极乐净土祈愿文有完整的修持步骤,凭借的是阿弥陀佛殊胜的愿力,的确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的,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快速成佛的捷径。

  为了让世人更能掌握这篇祈愿文的内容与意义,将它逐句解释、翻译是必须的,这样不仅方便诵持忆念,也更适合我们那颗想要追根究底的脑袋,进而生起深刻的信心。我从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处得到了这个修法的传承与开示,亦经常加以实修,今天再将这些开示传给有缘的人,愿更多人与剎土结缘,并能在来世顺利转生到这殊胜而安乐的国土中。

  开示的内容清楚明白,读者可以一目了然,但别忘了它们精简而意深,请您务必细心琢磨字句背后的深意,而不是看完了就束之高阁。这个修法囊括了所有佛法的精髓,您不必念完整部大藏经、修完堆积如山的仪轨,而可以单靠这篇祈愿文得到成就。无论诵念、阅读、禅修,或是将它摆放在佛桌上,只要对阿弥陀佛深具敬信,就能获得相应的加持;即使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弟子或不熟悉观想次第的读者,若能恭敬的向阿弥陀佛祈请、相信阿弥陀佛的大愿,也不会被佛菩萨遗忘。

  这本书的翻译、出版与发行是极具功德的事情,发愿往生净土也是显密共同称颂修持的重要法门,祈愿所有接触到的人都能因它而安心快乐、行善利他。小小的善念与付出,将成长为一株无法撼动的大树,让我们离净土更近一步。

导读
赵晓凤

  诞生于十七世纪的噶玛恰美仁波切是一位极具加持力的圣者,所撰的「极乐净土祈愿文」优美动人、文意清楚,凡读者莫不印象深刻。祈愿文中圆满包含了观想资粮田、供养、忏悔、祈请、回向、发愿等支分,内容完整,可以单独诵持,是恰美仁波切智慧与慈悲的伟大展现。

  到了十九世纪,智慧如海、被尊称为寂天菩萨化身的巴楚仁波切,将此诵编撰为藏式修持仪轨,更依祈愿文的内容提出「四因」的说法,写下愿文释义,令愿文文旨更加突显、清晰,从此,「净土祈愿文」成为各大教派争相持诵的重要经文,一心修持而顺利往生的例子不计其数。藏传上师为了利益众多向往净土的弟子,更年年举办盛大的极乐法会,以授课、立论等方式来传扬此一珍贵的愿文,期盼后人能从中得到真切的利益。

  本书以恰美仁波切所撰极乐净土祈愿文为主论,恭请大圆满上师卓千拉贡祖古亲赐释文,开示内容与历代伟大的传承上师一般无二,文句简洁易懂、措辞谨慎,却句句直指法要,明示愿文本意。法友大德们阅读时宜深思熟记,进而为个人的佛法修持扎下坚实的基础。   所有藏传佛法的开示,首重闻法态度与发菩提心,无论着书立论或法会开示皆然,这是学佛弟子必要的功课,聆听之际更可一而再、再而三的认真检视,自身的言行与意念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因此本书第一、二章是学习一切法要的基础,就像马拉松的长跑选手,在起跑前要先把自己的心思调整好,学习佛法更是如此,唯有仔细观察自己的念头,用正念之绳拴住那颗习惯四处乱窜的心,自心作意才能更加慈悲专注。

  第三章明确指出「往生四因」后正式进入愿文的诠释与说明,释文开示依「四因」的顺序进行。首先是「依因」明观资粮田,「依」有依靠、仰赖的意思,资粮田即所有修行与救赎的依止对境,至心忆念佛菩萨的功德,心中充满敬信,「依因」便已具足。

  其次是「成因」积资净障,祈愿文中透过「七支」来圆满资粮。「成」的本意为「因」,即因果之意,而业因是成就善果善缘的种子,罪障忏净、资粮圆满,往生善果始得成熟,因此译为「成因」。「七支」里有关忏悔支戒律违犯的部分,书中或繁或简皆有说明,唯因戒条支分极多,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内容尽述不易,应请教各自的上师,以上师的开示为主。

  若是一般弟子或读者可于心中思惟:「无论是过去世或今世,我在有意无意间造作的一切恶业与破戒,都在此刻真心忏悔改进,以后绝不再犯!」特别是十不善业、无间罪、舍法罪、无义罪及无解脱罪等是一般人可以小心避免的,也有能力发露忏悔、持戒立誓,若有违犯宜尽速悔悟忏净。

  第三项「助因」生起菩提心,虽然主要可见于「七支」的回向支里,然而就如同开示中所说,从第一章的加行殊胜起就要有清净的发心,直至最末愿文结束时,祈愿自己究竟成佛后能救护有情、成为一切有情的依怙。至此,菩提心皆不曾或失,因为它是助伴,没有它就无法抵达成就之岸。

  「愿因」清净发愿的部分详述了净土的胜妙美好,若诵持者能对现世生起厌离心,不再贪恋犹疑,命终之际必能像射出去的箭般一心一意,不再受到恶缘与妄念的羁绊。这「四因」是真正修行的开端,也是渴望来世能化生净土的众生不能没有的行囊,除了信心与我们往昔积聚的善根外,临终时连一根针、一缕发丝也带不走。

  在释文开示过程中引述的一切经典,皆来自于佛陀本人或伟大圣者的偈言。为使读者立即掌握到佛语的精华,凡显教已有译本的中文佛经皆引用原文,主要引用的有净土五经一论,如《佛说阿弥陀经》、《佛说大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往生论》等,其余尚有许多显密常见的经论,数量繁多。

  这些中文经典均是中国古代高僧大德自印度、西藏等地翻译而来,字句精准善巧,亦多是大乘净土法门日常诵念的功课,熟悉又容易理解。如同恰美仁波切在祈愿文中开宗明义的指出:「因属大乘经教故,未得口传亦可持。」大乘经典包含了菩萨六度万行的重要教法,若读者因本书的开示而对佛经感到法喜,进而具信阅读、如法诵持的话,所产生的功德与利益必然无穷无尽。

  最后,对于本书从整理、译录至成书、出版过程中所有过失与违犯,译者愿在诸佛圣众前深自忏悔,并真心祈请无量光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赐予加持,愿所有和本书有缘的读者都能从这无与伦比的教法中获得利益,也愿将一切功德回向予六道有情众生,祈愿他们能迅速得到解脱,永不受苦。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