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艷後

埃及艷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Stacy Schiff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美國普立茲奬得主又一力作
  *本書即將開拍電影,擬由安潔莉娜.裘莉飾演埃及艷後一角。

  埃及艷後:剋麗奧佩特拉
  一個你以為熟悉但卻陌生的傳奇女子

左右帝國命運的女法老

  剋麗奧佩特拉七世,十八歲即登上埃及女王的寶座,長達二十二年。她的一生,曆經瞭骨肉相殘的傢族內鬥、亂倫與血腥仇殺;為瞭留住古埃及帝國消失前的最後榮光,周鏇於凱撒、安東尼、屋大維,這三個來自羅馬、掌握托勒密王朝命運的男人之間。她是精明的戰略傢,巧妙的談判者,企圖以金錢與性為權謀來改變命運,卻時不我予,留給世人冶艷的放蕩形象。

  剋麗奧佩特拉延展瞭托勒密王朝的榮光,也影響瞭羅馬帝國的走嚮,雖然在政敵與史官刻意的扭麯下,她的真實麵貌早已消逝,但她朦朧的身影卻永存人間。

  本書作者史戴西.席芙試圖迴歸古典史料,並巧妙區分史料與創作文本背後的真實與虛構,剖析當時埃及與羅馬之間錯縱復雜的金錢與權力的抗衡,大膽勾勒齣屬於這位女王曾經擁有的生命秩序,在史筆未盡之處,重建埃及艷後謎樣的傳奇一生。

獲奬記錄
  *《西雅圖時報》2010年度最佳傳記類好書
  Seattle Times's Best Biographies of 2010
  *《紐約時報書評》2010年度十大好書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s Top 10 Books of the Year
  *《紐約時報》2010年度最受注目好書
  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s of 2010
  *《時代雜誌》最佳非小說類好書
  Time Magazine's Top Nonfiction
  *《紐約客》2010年度選書
  The New Yorker's 2010 favorites
  *《洛杉磯時報》最佳非小說類好書
  Los Angeles Times's Top Nonfiction
  *《週報雜誌》2010年度好書
  The Week Magazine's Top Books of 2010
  *《華盛頓郵報》2010年度最佳好書
  Washington Post's Best Books of 2010
  *《科剋斯評論》2010年度最佳傳記類好書
  Kirkus's Best Biographies of 2010
  *《波士頓環球報》2010年度最佳好書
  Boston Globe's Best Books of 2010
  *《華盛頓觀察報》2010年度最佳好書
  Washington Examiner's Best Books of 2010
  *《娛樂周刊》年度非文學類最佳好書
  Entertainment Weekly's Best Nonfiction of the Year
  *《齣版市場》2010年度非文學類最佳好書
  Publisher's Marketplace Best Nonfiction of 2010

作者簡介

史黛西.席芙 Stacy Schiff

  一九六一年十月齣生於美國麻州,以《維拉:納博科夫夫人傳》(V?ra: Mrs. Vladimir Nabokov)一書獲得二○○○年普立茲奬。其著作:《埃剋蘇佩裏傳》(Saint-Exup?ry),入圍一九九五年普立茲奬決選名單;《富蘭剋林傳》(A Great Improvisation: Franklin, France, and the Birth of America),獲美國喬治華盛頓書捲奬與大使書捲奬。席芙亦曾獲得古根漢基金會、美國國傢人文基金會以及紐約公共圖書館學者與作傢中心的奬助,也是美國文藝學院文學奬得主。作品散見《紐約客》、《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刊物。現居紐約。

譯者簡介

東方白

  加州舊金山州立大學英文碩士,從事國際與財經翻譯多年,現任教大學英文係。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導讀 / 性彆戰爭的勇者 陸蓉之
導讀 / 剋麗奧佩特拉 謝哲青

第一章 / 那個埃及女人
第二章 / 死去之人不會咬人
第三章 / 羅馬大將拜倒石榴裙
第四章 / 黃金時代永遠不是現在
第五章 / 男人天生是政治動物
第六章 / 進港需要不時調整風帆
第七章 / 全世界的閑話對象
第八章 / 不倫戀與私生子
第九章 / 史上最邪惡的女性

圖書序言

導讀之一
性彆戰爭的勇者
陸蓉之(實踐大學專任教授)

  人類原始時期很重視性彆的區辨,對生殖器的性徵特彆加以強調,目前存世的遠古遺物中,顯示各地都曾經有過崇拜生殖器官的文化,都指嚮人類初始對生育能力、繁衍後代的神秘力量所産生的敬畏心理。因為新生命是從女體而齣,早期原始社會發展齣敬拜「女神」或「母神」的信仰,也就不難理解瞭。古埃及君權神授的文化,對傢族血緣的重視,更甚於男女性彆的差異,因此親族之間的近親婚配,成為血源神聖的保障,絲毫沒有亂倫的概念。隻要齣生在法老王的傢族,女兒和兒子的繼承權是平等的,而且同樣具備神性。

  因此,剋麗奧佩脫拉(西元前六十九年至三十年)齣生的古代社會,女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都到瞭空前的程度。依照本書所言:那時埃及的女人,不但可以自己決定婚姻,可以獨立持有財産,而且她們擁有與男性同等的繼承權,甚至已婚的女性可以不受丈夫的支配,還有權提齣離婚,而且離婚後繼續被贍養,在收迴陪嫁的嫁妝前,有權住在自己選擇的住所,財産也歸女方所有,沒齣息的丈夫不能肖想要分財産。如果丈夫違背妻小的權益,法律總是站在女方與兒女那一邊。

  然而,古希臘時期的神話裏,卻充斥著「父神」取代「母神」信仰的例證。萬神之神宙斯不擇手段到處留情的描述,說明當時已然洞悉女體懷孕生育的奧秘,必需要男性播種的參與,因而破解瞭女性掌握生産神力的想像空間。這類以父係血統作為繼承依據的概念,在古希臘神話時代已經成熟,更遑論剋麗奧佩脫拉七世(Cleopatra VII)在位的年代。凱撒與剋麗奧佩脫拉的曖昧關係,是她自己的安排,並沒有任何男性親屬逼她這麼做,這樣的女人令羅馬人非常不習慣,對她的獨立意誌與進取精神感到不安。

  追溯東西方的父係血統和繼承的做法,明顯地在各方麵影響瞭後世文化和曆史的發展,重男輕女的思想,隨著日益全球化的交流加速而散布開來。在曆史的長河中,英雄偉人的故事何其之多,但是偉大的女性人物卻是屈指可數,史上著名的埃及女王剋麗奧佩脫拉七世,肯定是其中最傳奇、最膾炙人口的一位,二韆年來無數的文學、戲劇、電影作品都以她為題材,即使中國著名的武則天(西元六二四年至七○五年)也難以望其項背。

  剋麗奧佩脫拉七世是在一個百姓望治,精神需要有所寄託的時代,雄心勃勃的女王不斷利用各種重大事件來強化「剋麗奧佩脫拉與艾西絲(Isis, Auset)」二位一體的神性,武則天在這一點上和聲名顯赫的埃及女王簡直不謀而閤且有異麯同工之妙。艾西絲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神明,是埃及神話中最重要也是最受歡迎的女神之一,她是守護死者的女神,也是生命與健康之神。古埃及人相信艾西絲是宇宙間最有魔力的魔術師,她是高明而完美的大地之母--樣,是希臘與埃及兩種文化的融和,集維納斯(Venus)、赫拉(Hera)、狄米特(Demeter)、雅典娜(Athena)與愛神阿芙蘿黛蒂(Aphrodite)之大成。據說艾西絲神賜予女性跟男性同等的氣力,剋麗奧佩脫拉藉用艾西絲女神大大的提升瞭她自己的地位和形象。

  剋麗奧佩脫拉七世的一生,無論挫敗或榮耀,都是一場女性嚮男性奪權的戰爭,她隻是因為美貌、天賦與纔華,使她擁有更多作戰的武器而已。她最終的失敗,是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趨勢,羅馬所象徵的父權∕男權鼎盛的西方文明從此崛起,一直到現在。

導讀之二
剋麗奧佩特拉
謝哲青(曆史文化導遊)

  一七八九年五月十九日,拿破崙率領遠徵艦隊啓航,目的地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統治的埃及諸省。一方麵,為瞭切斷大英帝國與印度洋殖民地的聯絡管道,打擊英國的國際貿易,不過另一方麵,拿破崙的行動也是人類文明史上一次奇特的古文明再發現運動,埃及遠徵軍(La Campagne d’Egypte)所編製的法蘭西學院調查團,對埃及的人文、地理、生態物做瞭詳實而全麵的蒐輯,甚至在尼羅河三角洲的軍事工事中,意外地發現瞭著名的「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不但讓謎一樣的古埃及象形文字重見天日,更開啓瞭歐陸學者對埃及學的狂熱。

  在這次的遠徵軍行動中,發生瞭一段小小的插麯。約瑟芬(Josephine de Beauharnais)原本要陪同拿破崙一同齣發,行前的重傷意外,讓約瑟芬的埃及行被迫取消,而在這段期間,拿破崙也發現瞭約瑟芬紅杏齣牆的證據,從此之後,兩人漸行漸遠,拿破崙也開始在外拈花惹草,情婦如走馬燈般一個換過一個。而第一位勾搭上的,是這次埃及遠徵軍中陸軍少尉新婚妻子寶琳(Pauline Bellisle Foures)。寶琳在部隊之中被稱之為「剋麗奧佩特拉」(Cleopatra),成為繼公元一世紀之後第一個使用這個名字的女性,而「剋麗奧佩特拉」這個名字,後來也成為法蘭西考古學傢、語言學傢商博良(Jean-Francois Champollion)破解象形文字的關鍵鎖鑰。

  埃及托勒密王室傢族裏,兄妹或姊弟通婚案例相當地多。男性後裔常命名為托勒密(Ptolemy)--字義為「尚武的」;而女性的名字常見的有剋麗奧佩特拉(Cleopatra)、貝勒尼基或者是阿爾西諾伊。而最常見的剋麗奧佩特拉,源自於古希臘文(Kleopatros),是由錶示榮耀與驕傲的(Kleos),與代錶父親的(Patros)復閤而成。所以,「剋麗奧佩特拉」原意就是「父親的榮耀」。在托勒密王朝二百七十五年的曆史時光之中,其中以剋麗奧佩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 Thea Philopator)最為有名,她也就是大傢所熟悉的「埃及艷後」。

  身為托勒密王朝的末代法老,剋麗奧佩特拉七世卻不是以政治傢的身分受到曆史學傢的關注,相反的,她以神話般顛倒眾生的愛情魔力,與充滿傳奇性的婚姻吸引世人的目光。三十九歲的人生曆程,總共擁有四段婚姻(包括閤法),前兩任下嫁給自己的哥哥(托勒密十三世,Ptolemy XIII Theos Philopator)與弟弟(托勒密十四世,Ptolemy XIV of Egypt),後兩任的配偶--蓋爾斯.硃利爾斯.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與馬剋.安東尼(M.ANTONIVS.M.F.M.N),在羅馬曆史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剋麗奧佩特拉的情感生活,成為兩韆年來人類曆史的集體記憶與想像。

  愛情,究竟在曆史中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或許,這個問題,太過天馬行空且輕浮,有些人甚至如此認為,大概隻有輕浮的法國人纔想得齣來這樣的問題。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在他的哲學著作《沉思錄》(Pensees)中寫道:若剋麗奧佩特拉的鼻子長一吋,或短一吋,世界的麵貌或許就會很不一樣。這樣的反史實猜想主要立基在這樣的假設之上:安東尼瘋狂地愛上剋麗奧佩特拉,不幸的是,安東尼身為政治傢的先見與洞察力、與一流軍事傢領導統禦與決斷力,被狂暴的熱情所掩蓋。因此,在東地中海進行決戰的前數年,安東尼與剋麗奧佩特拉的愛情,成為曆史轉嚮的關鍵因素。用更簡單的話來說:因為安東尼迷戀上剋麗奧佩特拉,因此,地中海世界從泛希臘化時代(Hellenistic Civilization)進入羅馬帝國時代。

  如果「安東尼­剋麗歐佩脫拉」聯盟,順利在亞剋興之役(Battle of Actium, September 2, 31 BC)擊敗屋大維政權,或許,今天我們的世界會完全不同,地中海文明會在文化融閤與國際貿易的兩極之間蓬勃發展。西元第一世紀,將會以埃及亞曆山大城及義大利半島的羅馬城為發展中心,而托勒密王朝的剋麗歐佩脫拉,本人就是地中海文化融閤主義的具體成果。剋麗奧佩特拉本身就能熟稔地使用拉丁文、希臘文、科普特語,歸功於西元前一世紀的亞曆山大就是一個具有國際觀瞻的海洋之都。根據托勒密的法律,女性也擁有專屬的傳統權利:財産權、法律的訟願與追訴權、兩性平等、透過剋麗奧佩特拉的行政改革及推行,埃及極有可能建立人類曆史上,首度齣現的現代都會生活傳統。

  如此曆史的可能性,是根據古羅馬史學傢蒲魯塔剋(Plutarch)、阿庇安(Appian of Alexandria)、提托.李維(Titus Livius)、蘇埃托尼烏斯(Gaius Suetonius Tranquillus)等人的貼身觀察與詳實紀錄得知,我們往往隻記得剋麗奧佩特拉與凱撒及安東尼有親密關係,卻有意無意地遺忘忽略,她也統治瞭一個擁有富庶物産與眾多人口的龐大帝國,剋麗奧佩特拉的決擇,是為瞭維護托勒密王朝最後的尊嚴,正因如此,坐立不安的羅馬人將剋麗奧佩特拉妖魔化、狐媚化,個人的際遇成就都化約成生活的「性總和」,不但將這位女性統治者汙名化,同時也為韆年以來的文學、藝術、戲劇帶來源源不絕的想像與靈感。

  在傳說與神話的背後,總是隱藏著簡單的事實,史戴西.席芙(Stacy Schiff)以詳實考證與生動的敘述,帶我們重返二韆年前國際政治詭譎的曆史現場,重新認識你所不知道的剋麗奧佩特拉。

圖書試讀

第一章 那個埃及女人
 
男人最寶貴的特質,在於明智地判斷不該相信什麼。
——歐裏庇得斯( Euripides)

  剋麗奧佩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她是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之一,她統治埃及長達二十二年。她曾一度失去她的王國,而後失而復得、得而復失,費心建立的帝國,最後毀在他人手裏。她自小即被視為女神的化身,十八歲登上女王寶座後立即蜚聲國際,成為世界名流。在她有生之年,就是世人猜忌與尊敬的對象,也是流言與傳奇的主角。在她權力高峰時期,幾乎控製瞭整個地中海東海岸地區,建立起埃及統治者所能建立的最後的偉大王國;有那麼一瞬間,西方世界的命運掌握在她的手中。她與一個有婦之夫生下一個孩子,後來又與另一個有婦之夫生下瞭三個孩子,死時三十九歲,比耶穌降生早瞭一個世代。她的一生災難連連,而她的死亡更是充滿懸疑。她的一生一直盤據在世人們的想像之中,許多偉大的劇作傢與詩人都曾寫過她的故事。兩韆年來,人們編撰瞭許多聲稱是她所說的「語錄名言」。一枚小行星、一種電動遊戲、陳舊的俗諺、香菸品牌、吃角子老虎、脫衣舞孃俱樂部,都以她來命名。已故的美國艷星、電影《埃及艷後》(Cleopatra)女主角伊麗莎白泰勒幾乎成瞭她的同義詞。莎士比亞企圖在劇作中探索剋麗奧佩特拉多變、多采多姿的麵貌,不過他筆下的剋麗奧佩特拉實未及她本人充滿戲劇性的萬分之一。

  如果剋麗奧佩特拉這個名字叫世人難忘,她的形象則模糊不清。剋麗奧佩特拉也許是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她名聲響亮,卻形象朦朧。她在世時發行的錢幣上鑄有她的頭像,這個頭像可能獲得她的認可,於是被公認為她的真實樣貌。人們將她銘記於心的形象可能是錯誤的;她其實是一位明眸如水的有為君王,知道如何建造艦隊、如何平靖叛亂、控製貨幣與解決飢荒。一位羅馬著名將領贊美她通曉軍機大事,即使身處於一個女性統治者不在少數的時代,她也能夠脫穎而齣;在古世界中,她獨統國傢,並在西方世界局勢中扮演要角。她的財富在地中海一帶無人能敵,她的聲威遠超過同一時代的其他女性,曾經令一名國王視之如芒刺,意圖在剋麗奧佩特拉來訪時刺殺(但她地位隆崇勢力龐大,對方難以得逞)。剋麗奧佩特拉的傢族曆史中寫滿瞭骨肉相殘的故事,但以她在位的時間和地位來看,她卻懂得適可而止,知所收歛。然而,後世還是把她寫成一個不擇手段的淫婦,雖然一個握有實權的女性被醜化成專事勾引的無恥蕩婦,這也不是史上第一次。

  一如所有被寫入曆史詩篇的人物,剋麗奧佩特拉的地位一再被令人失望的錯置。她在極度驕奢的環境中長大,繼承瞭一個由盛而衰的王國。她的祖先做瞭十代的埃及法老,但托勒密王(Ptolemy)其實是馬其頓裔的希臘人,因此剋麗奧佩特拉的「埃及成分」其實和影星伊麗莎白泰勒差不多。十八歲時,她和她十歲的弟弟一同繼承王位,背負沉重的過去,麵對動盪的未來。剋麗奧佩特拉與埃及的娜芙蒂蒂王後(Nefertiti)相隔瞭一韆三百年,當她把金字塔介紹給硃利爾斯.凱撒(Julius Caesar)時,金字塔上麵已經塗鴉點點,人麵獅身像也在一韆年前進行過修復工程,一度輝煌的托勒密帝國光輝這時已然黯淡。剋麗奧佩特拉成年時,世界已籠罩在羅馬的陰影下,羅馬帝國的統治範圍隨著她的童年延伸到埃及邊界。剋麗奧佩特拉十一歲時,凱撒曾經提醒他的部下,如果不打仗、不搶奪他人的財富與統治彆人,他們就不是羅馬人。一名曾嚮羅馬發動長期戰爭的東方君主曾一針見血的說「羅馬人性情如狼」,這句話也說明瞭剋麗奧佩特拉一生的睏境。羅馬人痛恨偉大的君主,這些君主擁有的,羅馬人一定要加以掠奪,他們打算「不是全部據為己有,就是玉石俱焚」。在羅馬勢力範圍內,不難想像埃及做為最後一個富有國傢的境遇。埃及人精於談判,雖然大緻保住瞭自治自主權,但仍難以避免捲入羅馬的內政風暴。

  剋麗奧佩特拉的父親花瞭數目驚人的大把銀子,換得瞭「羅馬人民的朋友與盟友」的官方稱號,剋麗奧佩特拉自己後來也發現,單是羅馬人與羅馬元老院的朋友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結交羅馬當時的權力層峰。然而要如何麵對深陷內戰的羅馬共和國晚期,令托勒密王朝難以拿捏。在剋麗奧佩特拉有生之年,羅馬內戰不斷,當權的軍事統領各懷野心,你爭我奪互不相讓,有兩次羅馬內戰的結果是在埃及土地上見分曉。羅馬每爆發一次內戰,地中海世界便開始打擺子,忙著見風轉舵,嚮勝者輸誠與進貢。剋麗奧佩特拉的父親曾經把自己的命運押在龐培大將( Pompey the Great)身上。這位英勇的羅馬大將軍看似濛受幸福之神垂顧,於是托勒密傢族嚮他靠攏,龐培成為托勒密傢族的保護人。剋麗奧佩特拉登基之際,龐培正在地中海的另一端與凱撒對戰。西元前四十八年的夏天,凱撒在希臘中部重挫龐培;龐培逃到埃及,未料卻在埃及的海灘上遇刺,身首異處。剋麗奧佩特拉時年二十一歲,她沒有彆的選擇,隻有努力去博得羅馬世界新主人的好感。但她的手法與其他早已被曆史遺忘的附庸國國王不同,接下來的幾年,她不斷扭轉難以討好的羅馬人對她的觀感,在凱撒遇害後,她再次更換保護人,最終搭上瞭凱撒的門徒馬剋.安東尼( Mark Antony)。在曆史的長河裏,剋麗奧佩特拉統治埃及的時間隻是在夾縫中片刻的喘息,她的故事其實在還沒開始前就已經結束,雖然這絕不是她自己所樂見。剋麗奧佩特拉死後,埃及成為羅馬的一省,一直到二十世紀纔恢復自治地位。

  一個曾經與同時代最有權力的兩位男人同床共枕的女人,會有什麼好的評價?可能有,但不會是在曆史敘述權控製在羅馬人手中的時代。剋麗奧佩特拉所在之處,是曆史上最危險的交叉口:女人加上權力。幾百年前,歐裏庇得斯早已提齣警告,聰明的女人是危險的;一名羅馬曆史學傢隨時可以把異邦女王矮化成名義上的元首,而在寫瞭六頁之後,再迴頭譴責她野心太大,無恥地追求權力。還有另一種攻人心防的力量存在,西元前一世紀的婚約中,新娘要承諾對丈夫忠貞與關愛,發誓絕不會在丈夫的飲食中摻入愛情魔藥。我們不知道剋麗奧佩特拉是否真愛安東尼或凱撒,但他們對她有求必應,從羅馬人的觀點來看,她把兩人「役使」得團團轉。這已是零和遊戲:女人若有威權,男人必受濛騙。羅馬第一位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的皇後被問到她是如何取得對丈夫的影響力?她語重心長的迴答:「積極守貞、凡事取悅、有分寸、不乾涉,尤其是對丈夫情有獨鍾之物要假裝聽不見也看不見。」而剋麗奧佩特拉則是完全不同類型的女人,在亞曆山大城慵懶的陽光照耀下,她與安東尼一同乘船齣遊釣魚時,她不會忘記提醒那時最赫赫有名的羅馬大他肩上所承擔的重責大任。

  對羅馬人來說,放縱與目無法紀是希臘人留下的特質。剋麗奧佩特拉則是雙重嫌疑犯。第一,因為她來自一個「天生擅長欺騙」的文化;第二,羅馬人對亞曆山大城充滿不信任。羅馬人無法區分異國「風情」與「情色」,而剋麗奧佩特拉正是他們所不瞭解的玄祕東方的化身,是埃及充滿感官刺激的土地及一條難以捉摸、與眾不同的河流的象徵。舉凡跟她接觸的男性似乎到頭來都會被沖昏瞭頭,或是起碼也會更改他們原有的計畫。在蒲魯塔剋(Plutarch)的《安東尼傳記》中,她將安東尼玩弄於股掌之間;一位十九世紀的史學傢對她的描寫也不脫這個風格,形容剋麗奧佩特拉初次見到凱撒時,是「一個放浪形骸的十六歲少女」(其實她當時二十一歲,對自己的計畫專注而執著)。傳聞剋麗奧佩特拉就像東方海上女妖善於蠱惑人心,因為她來自一個縱情聲色與放浪揮霍的地方。這就不難理解,凱撒隻是曆史的一部分,而剋麗奧佩特拉則成為傳奇。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