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风土尚未流失,只需不断的提醒已经迟缓的知觉,书名既取为「追寻台湾的风景图像」,就是要邀请有心的读者一起来踏青,一起来探勘百年来台湾地表的原貌,借本书的知性旅路,发掘出台湾人的美意识。
网罗台湾人们的视觉经验,从广义的公众性视觉艺术切入,内容主要分成四个大部分,包括:精致艺术角度观察画家的原乡情、近代文化生活美感意识的发现、交通工具及其相关的运输公共美学及工业设计范畴,最后是城市生活变迁来看艺术家如何与城市对话。
四大走向里所涵盖的种类包罗万象,从纯粹艺术品的雕刻、绘画到设施类的灯塔与纪念碑,从动态的交通工具到人文活动的美术馆、老街、公园,无不包括在内,让读者从中训练意识生活的美。
本书特色
收录许多台湾艺术家作品,从中发掘台湾之美。
作者简介
李钦贤
现任: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审议委员
经历:
一九四五年生,历史痴、火车迷,日文藏书丰富,读书领域富国际观,
不仅是一位勤于笔耕的美术史学者,也是勤跑田野遍历铁道的画家。
擅以土地与风景的观点,诠释艺术史;踏遍全台各地,默默探索时代烙印的足迹。
近着:
《台湾人文风景100点》(时报出版)、《台湾城市记忆》、《车站四季》
《台湾古老火车站》、《台湾火车知性之旅》(以上玉山社)
《台湾古地图(日本时代) 》、《台湾风景绘叶书》(以上远足文化)
《日本美术史话》、《日本美术的近代光谱》、《台湾美术之旅》
《大地˙牧歌˙黄土水》(以上雄狮美术),以及童书绘本等,共四十余册
第一章 艺术家原乡风情
一、刻划南国原像
1、讴歌水牛 (黄土水)
2、大稻埕繁昌 (郭雪湖)
3、风俗艺术之巅峰 (陈进)
4、竹与雀的台湾观点 (吕铁州)
5、农村美意识 (林玉山)
二、纵贯铁道沿线城市
1、基隆 (倪蒋怀)
2、台北 (陈植棋)
3、新竹 (李泽藩)
4、丰原 (叶火城)
5、嘉义 (陈澄波)
6、台南 (廖继春)
7、高雄 (范洪甲)
三、列车窗外点景
四、宜兰线铁路新景观
五、画家看淡水与孔庙
六、街头电线桿入画
七、关怀原住民
八、山岳风景的知觉
九、劳动弟兄实录
十、九份蕴藏艺术矿
第二章 邮递的视觉魅力
一、绘叶书的昔日街景
二、新台湾八景
三、台湾风景戳巡礼
四、宣传台湾博览会
五、版画台湾图典
第三章 运输的公共美学
一、台湾交通工具档案
二、车站的公共视觉性
三、铁路美学遗构
四、台北桥绘影
第四章 常民之眼遍历台湾
一、北台湾老街缘起
二、都市计划留下古城门
三、名园与豪邸
四、城市绿洲–公园
五、小市民的映画馆年代
第五章 天涯海角觅风景
一、祕境踏查产业风景
二、残存的纪念碑
三、铜像「征召」
四、圆山地平线变迁
五、灯塔艺文志
六、艺术漂鸟的中途之家
第六章 本土与异域交锋
一、画家配合战争动员
二、风景版图的扩张
三、故国山河与彩绘台北
四、素人画家的民生图谱
五、当代乡土.大地雄观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独特,没有按照地理位置的顺序来编排,而是以一种更加自由、更加感性的方式,将读者带入到作者的思绪之中。有时,它可能从一首古老的歌谣开始,引出一段关于历史的回忆;有时,它可能从一种独特的食物的味道出发,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市井图景。这种跳跃式的叙事,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人欲罢不能。我喜欢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编排方式,它打破了我对旅行书籍的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我甚至在想,作者在整理这些素材的时候,是如何进行取舍和编排的,一定花费了大量的心思。这本书更像是一场与作者的对话,在文字和图像的交织中,我仿佛与他一同漫步在台湾的街头巷尾,感受着那里的风土人情,领略着那里的独特魅力。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都会有新发现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背景,几抹抽象的淡金色线条勾勒出山峦的轮廓,又像是海浪拍打着礁石,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美感扑面而来。我拿到书的时候,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关于台湾的零散印象:垦丁的阳光海滩,九份的山城灯火,阿里山的云海翻腾,还有台南古朴的巷弄……这本书是否能将这些模糊的画面串联起来,用文字和图像编织成一段令人沉醉的旅程?我非常期待它能带领我深入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名胜古迹背后的故事,去感受那片土地独特的韵味。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风景瞬间的,是靠一台老式的胶片相机,还是数码时代的高科技设备?又或者,是作者那双能够洞察灵魂的眼睛?那些文字是否能如同陈年普洱,越品越有滋味,那些图像又是否能如同夜空中的星辰,璀璨而又遥远,引人无限遐想?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旅行指南,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品,能够唤醒我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眷恋,让我即使身处异乡,也能感受到台湾的温度和气息。
评分与其说这本书是一本风景画册,不如说它更像是一部台湾的“心灵史”。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追求那些最知名、最热门的景点,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那些更为质朴、更为本地化的风景。比如,他可能会深入到乡村的田野,记录下农人辛勤耕作的身影;或是走进一条不起眼的老街,捕捉那些藏匿于市井生活中的温暖瞬间。这些画面,虽然不具备宏大的视觉冲击力,却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台湾最真实、最动人的一面。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与当地人建立信任,又是如何获得拍摄许可的。这些故事的背后,一定充满了许多有趣的经历和感人的细节。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风景,并不仅仅在于自然风光的壮丽,更在于人与土地之间的情感连接。它引导我去思考,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风景背后,都承载着怎样的故事和情感。
评分初读这本书,一股浓厚的怀旧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泛黄的老照片展。文字的叙述方式并非流水账式的景点介绍,而是充满了诗意和哲思,每一段描述都像是一幅精心构筑的微型画卷,让人沉浸其中,细细品味。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对于细节的捕捉尤为独到。比如,他可能会描述一缕穿过老屋窗棂的阳光,如何在尘埃中跳跃,映射出岁月的痕迹;或是描绘一阵海风吹过,带来了海的味道,也勾起了心底深处的思念。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看似平凡的景物中挖掘出如此深厚的意境的。是长年的积累,还是某种顿悟?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在展示风景,更是在诉说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于自然和人文的尊重与热爱。我甚至能想象到,在作者的镜头下,也许连路边的一棵老树,一块斑驳的石碑,都会拥有自己的生命和故事。这让我更加期待,它能为我揭示一个怎样不同于我以往认知的台湾。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官冲击。那些精美的图片,印刷质量极佳,色彩鲜艳却不失真实,仿佛我真的站在了那些壮丽的景色之中。从高耸的山峦到浩瀚的海洋,从古老的寺庙到现代的都市,每一张照片都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对台湾的热爱。而文字部分,更是对图片的绝佳补充。它们并非简单的说明,而是对画面意境的升华,是作者内心感受的抒发。我惊叹于作者能够用如此精准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那些无声的画面,让读者在看到图片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所见所感。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光影的处理,无论是晨曦初露的温柔,还是夕阳西下的辉煌,亦或是夜色笼罩下的神秘,都被他捕捉得淋漓尽致。这让我不禁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摄影技巧,什么样的观察角度,才能拍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这本书无疑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