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在旅途中:詩語飛翔

詩在旅途中:詩語飛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琹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誰站在時間的河岸上, 撿拾閃爍的光之石,輕輕地擲齣, 光石在水麵上接二連三的留下瞭吻痕, 於是詩甦醒,開始瞭它的旅行—— .她敏銳的視綫,深深的射進一首一首詩作的體內,去透視詩的每一寸肌理和每一條血脈,找到詩的靈魂;探得詩的奧秘。然後,把她所看到的景況,所感受到的滋味,用溫馨細緻的文字,說給你聽,指給你看。讓你和詩作朋友,跟詩人結姻緣。讓你親近詩,也讓詩親近你。 .論述文字的詩化、散文化,最大的特色是,透過柔細的抒情語言,把呆闆生硬的說教氣氛,逐齣論述篇章。相信,這將是一種趨勢,琹川開瞭先河。 .學者顔崑陽說她是「浪漫詩人」,詩人塗靜怡稱她為「夢一樣的女孩」,而詩人麥穗則贊美她為「集美的焦點於一身的琹川」,至於我每當看到她的人和讀到她的詩時,就會想到清純和淨潔,想到花朵和玉,以及童話。 —魯蛟 本書特色 1.作者琹川身兼詩人、詩評、教職、詩刊編輯等多職,此書乃《鞦水詩刊》「詩語飛翔」專欄集結。 2.作者評論各詩人、詩集的篇章看的齣其用功、用力之處,對於想讀詩而又不知從何著手的讀者,具有引導作用 3.雖說是詩評,實際上篇篇文字優美,賞心悅目 作者簡介 琹川 本名洪嘉君,颱南縣新營市人。輔仁大學中文係畢業,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結業。現任教職,鞦水詩刊執行編輯、鞦水詩社網站駐站。曾獲文藝協會新詩創作文藝奬章、吳濁流文學新詩奬、全國優秀青年詩人奬等多項奬。著有詩集《風之翼》、《琹川短詩選》(中英對照)、《在時間底蚌殼裏》、《飲風之蝶》、《琹川詩集》;散文集《種藍草的女子》;小說《夢裏玫瑰》等十餘部。曾應邀舉辦個人油畫暨創作展,並參加過多次畫展,詩、散文及畫作被選入國內外各選輯中。 個人部落格: 來自海的風鈴blog.yam.com/jinhome 種藍草的女子mypaper.pchome.com.tw/jinhome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

詩的透視──小論琹川的《詩在旅途中》

  一、

  這是她在《鞦水詩刊》上所寫的一個名叫「詩語飛翔」的專欄。如今集中起來讀,立即的感覺是,她當初之所以有此一寫,其目的無非是在替一直備受冷落的詩說話;是在幫孤獨度日的詩找知音。她把敏銳的視綫,深深的射進一首一首詩作的體內,去透視詩的每一寸肌理和每一條血脈,找到詩的靈魂;探得詩的奧秘。然後,把她所看到的景況,所感受到的滋味,用溫馨細緻的文字,說給你聽,指給你看。讓你和詩作朋友,跟詩人結姻緣。讓你親近詩,也讓詩親近你。

  五十多年前,前輩詩人覃子豪有《詩的解剖》,接下來又齣現瞭一些關於詩的「解析」、「鑑賞」、「誕生」和「完成」之類的專著,其用意,也莫不如此。若乾年來,這個作為對詩的推廣,相信是有所貢獻的。

  可是,寫詩容易論詩難。詩,可以藉基本功力和靈感之助完成。析論,卻必須要走完閱讀、吸收、消化、找到論點和錶達方式這個程序纔行。詩,固然有可能要數日或數月方得;然而,也可能匆匆乎瞬間即來。而論述,卻沒有這麼容易。因此,這是一項極為吃力的工作。琹川之所以喜而為之,其動機完全是來自她多年來對詩的愛戀和熱情。

  二、

  詩,有所謂太晦澀和太淺白之說、之辯、之存在。而琹川所選的析論對象,則是不玄不俗的中性之作。我欽佩她選擇和鑑彆詩作的眼光與智慧。

  三十二篇作品,篇篇都有其特有的光芒和重量。聚在一起,便締造齣這個集子的價值,拉高瞭它的地位。

  作為一個認真的讀者,我在它的身上獲得瞭以下的這幾個印象:

  作者群具特色──所選作者包羅性很廣。依地域分,有本土詩人,也有域外詩人。域外的部分又分中國大陸(屠岸、北島、高傢村、林徽音等)、濛古(森.哈達、策仁道爾基)、印度的泰戈爾以及愛爾蘭詩人威廉.勃特萊.葉慈,和美國詩人艾蜜莉.狄金生(此地也有用「狄瑾蓀」和「狄金蓀」者)。如依年齡分,則有離世的前行者、高齡的資深代以及優秀的中生代和新生代。看得齣來,琹川選人的條件是隻在其詩,不問其人,就足以證明她選人和選詩的立場。

  論述的設計和架構──對於析論文章,架構影響結構,結構影響內容。琹川在行文之初可能就已經注意到這一點瞭。所以她對文章的佈局,大概都分四個區塊,那就是原詩原句的引用(擺的位置視情況而定)、析論(即學術意見)、己見的溶入(個人的生活經驗和生命觀點)、以及引進詩人或另位詩人的詩篇,來印證、支持、強化她的看法。例如她在談論葉慈的〈當妳年老時〉,就提到他的另外兩首詩──〈催夜來臨〉和〈走過柳園〉,甚至還引進瞭法國詩人龍薩的詩。當她談到陽荷的〈落葉〉時,就找來美國女詩人剋莉斯丁娜的〈輓歌〉來並比。

  這是一種寫作技巧,也是一種論述藝術,它可以讓這篇文章增加深度和佐證功能。

  這是許多評論者常常採用的一種策略。文化評論者南方朔寫瞭不少論詩的文章,其中很多是採用此模式的。例如,他介紹布萊剋的名詩〈天真之兆〉時,就舉女詩人丹尼絲.萊佛朵芙的〈井中之砂〉為例。在推崇美國詩人馬斯特斯的〈匙河集〉時,就把英國詩人華滋華斯的〈得與花〉請瞭進來。

  半是散文半是詩.作為詩人的琹川,舉筆為文,詩蹤處處,她的小說(較少量)和散文裏,總是擠擁著詩的細胞,流動著詩的血液。她的論述文字,自不例外。試舉數例如下:

  「宇宙真空無生無滅,萬物也無生無滅,隻是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存在著」(讀林煥章〈我在風裏〉)。寥寥數語,哲理妙句。

  「不知何時起,獨行的路上,總會有起落的雨聲伴隨,專注沉溺的世界裏,細微的聲響頓時無邊無際的擴大,那雨如一張巨大的網,漫天覆地的傾落,逐漸佔據瞭整個宇宙」(讀鄭智仁的〈驚〉)。

  「愛情,是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花朵;是青春的夢影,生命的華彩。」(讀高傢村《一場薄命的愛情嘆息》)。

  「所有的青春都在樹梢點燃,化成一隻隻紅艷的蝴蝶飛嚮青天;所有的夢想都藏在吉他的流浪裏,天涯海角總有浪漫的音符相隨;而所有的愛情都在雙輪的鄉愁,默默之中撐持著往後的人生」(讀鄭愁予〈小小的島〉)。

  論述文字的詩化、散文化,最大的特色是,透過柔細的抒情語言,把呆闆生硬的說教氣氛,逐齣論述篇章。相信,這將是一種趨勢,琹川開瞭先河。

  此外,您看看每篇文章的標題,下的多麼典雅多麼美,多麼散文多麼詩!

  生命 生命 生命──琹川是一個擁抱生命、熱愛生命、最懂得生命真諦的人。因此,在她的這部作品裏,常常齣現「生命」二字(三十二篇文章有二十九篇裏提到這個名詞)。不但給它一個位置,還要闡述它的意義。

  事實上,生命是萬物之源,它應受到絕對的尊重。琹川就是這麼一個人,她把她的生命觀放進一些適當的章節裏,讓它與原詩的意義並坐,一起發光:

  「生命,總有一些什麼,以顯現其存在的意義或價值,比如對真理的追求、理想的堅持、真誠的勇氣、不屈的意誌等等……」(讀孫謙的〈被砍倒的雪鬆〉)。

  「生命之河總有流到盡頭的時候,當年華逐日老去,紅潤的雙頰乾癟如枯葉,麵對蒼茫暮色,那時的你會在哪裏?你將選擇怎樣的一條歸路?」(讀葉慈的〈 When You Are Old〉)。

  「在無垠的生命裏,生生世世流成瞭永不停息的恆河,死亡是另一種新生」(漫讀泰戈爾的《漂鳥集》)。最後的這一句,勇敢的說齣瞭對生命的看法。

  看那頻於變換的身影──自首篇上場到結集成書,是一個有歡樂有艱辛甚至還有煎熬的過程,琹川一步一步的走完它。我在掩捲小歇時,她那些走過的畫麵,時不時就會齣現在我眼前:

  ──開闢專欄之時,她站在文學的大野上,遙看詩的礦藏又寬又深;部冊韆百,捲籍疊疊,怎麼樣探索?怎麼樣尋覓?怎麼樣揀選?思索、分析、抉擇、缺一不可!

  ──即使把詩選好瞭,如何進入它的門庭?即使進去瞭,用什麼姿勢、什麼語言、什麼技巧和它對話?如何自它的身上取得那份奧秘、那份精髓?即使取得瞭,如何嚮專欄的讀者轉述和錶達?

  ──日積月纍,年年有成,麵對著這厚厚的一大本剪貼簿,伏案沉思,昂首輕嘆,是不是可以齣一本書瞭!如何齣法?什麼版本?什麼封麵?找誰設計?

  ──初樣齣來瞭,有瞭書的雛型,喜悅悄然而至,可是,是不是請人寫篇序呢?找誰寫?人傢會不會答應?如果不成,再去找誰?

  溫柔的女子,雅靜的詩人,這樣的擔子是夠重的。好在書一齣來,所有的負荷就會杳然遠去!

  三、

  認識琹川已經有好多年瞭,但是碰麵的機會並不多,有時候在一些文學活動場所偶然相遇,也隻是點頭示意,或是短語二三。即使光憑這麼一點點的印象,我就可以很明顯的看齣,她是一個言語、行動廣受好評的女孩。學者顔崑陽說她是「浪漫詩人」,詩人塗靜怡稱她為「夢一樣的女孩」,而詩人麥穗則贊美她為「集美的焦點於一身的琹川」,三人說得這麼清楚,我真是沒有更好的字眼來形容她瞭。不過有一點,每當看到她的人和讀到她的詩時,就會想到清純和淨潔;想到花朵和玉,以及童話。

  齣身中文係、國文老師、詩人,集三種角色於一身的琹川,默默的寫作,默默的教書,默默的為人。行事,不多言不招展;寫詩,守本分不作怪。文品、詩品、人品,品品皆優,是颱灣中生代女詩人中的佼佼者。

  此外,我要提一提與琹川有關的兩件事情:

  琹川從文甚早,立足詩壇大約有三十年瞭,其中有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是在「鞦水」這個團隊這個大傢庭裏,協助主編詩人塗靜怡處理編務及社務。多年來,他們參加文學性活動時,就會看到,琹川總會跟隨在塗靜怡身邊,大姐大姐的稱呼著,謙恭有禮,宛若姐妹。

  民國九十六年,著名的微雕大師陳逢顯先生替颱灣三十位詩人,各寫一首用放大鏡纔可以看到的詩人作品,筆力細微,齣神入化,成為詩人們的重要收藏。這件事,就是由琹川居間奔走協調而成的。

  琹川這個專欄,起自民國九十二年的一月(《鞦水》第一百一十六期),止於民國一百年十一月(《鞦水》第一百五十一期),前後長達九年。《鞦水詩刊》的主編塗靜怡在一百五十二期的〈編者的話〉裏,有瞭這麼一段文字:「琹川寫瞭九年的『詩語飛翔』專欄,詩友們都超喜歡,也足夠齣一本書瞭。她從這一期起不再寫瞭,她想多留一點時間在繪畫上。」

  如今,我終於看到這本即將問世的書瞭。琹川,下一本呢?可能是一部畫冊吧?

魯蛟
民國一百零一年四月 颱北

圖書試讀

以一生的純情守望──讀辛鬱的《歲月篇》

一生有多長?綿綿密密地交織著愛恨情愁,猶似那理也理不清情節的長篇小說;一生有多短?總在迴眸間一眼看盡,濃縮成一滴淚,一幕定格畫麵,或者一片清朗的月色。

或許生命不應以長短來看待,在歲月麯摺難測的迷宮裏,如何不混亂、不迷失,而能認清方嚮,堅持找到真我的齣口,也許纔是它真正的意義吧!

多麼清脆的呼喚之聲
源自那日齣之地
時光啊
一柄燦亮的匕首
鋒刃耕作我肉質土壤
你收獲血色五榖

在生命最初的子宮裏,無邊的黑夜,無邊的幽寂,潛黝的孕育中,隻聽得生命之脈動逐日增強。忽地,一道光,如一柄亮燦的匕首,劃破瞭重重夜繭,誕生瞭!一輪光耀的太陽,那清脆的呼喚之聲,在天與地臍帶剪斷的剎那,如是宏亮!天地遂為之動容。此時我完美無瑕的素顔,正待刻刀的雕鏤,我更如一畝鮮沃豐美的田,等待時光的耙犁耕作,我將以真誠的血汗,收割赤子的五榖奉獻││我性靈的母親。

徐徐地一種迴響騰逸
自我溫熱體內
為你曾犁我植我
我迴報你以生命的堅實

那是一種如何的歡愉相契,和諧呼應,我以全然的身心去感知、共鳴,彷彿我聽到熱情化成串串音符上升、上升……投嚮你美妙的麯譜。隻因你過去以及未來,在我的田畝上所做的工,我將迴報以堅實的承諾,以豐盈不虛的一生。

你可曾嗅及
一首歌在口腔裏
是怎樣一種花香
是風的甜意濡染我
我將輕唱如枝葉撲簌

我歌頌你,以魂以魄,以無法言諭的心香。你是匯集所有事物精粹的一綫天藍,在我靈魂的窗口喚醒我。「就是這樣肯定╱我尋找你像稻穗尋找╱將之煉成黃金的風╱我尋找你像花朵尋找╱將之釀為蜜汁的風」,讓我「日日高舉而又╱垂落於一巨大空白中的雙手,能成為樹的一枝一葉╱請綠我為春天的一個片段」(我是誰)。我是如此地被和煦而甜美的風包圍薰染,我隻能韆根緊抓住溫暖的大地,以輕盈悅耳的清唱歌頌你,我生命的真實,我的││愛。

時光啊
當我觸及你
我便在滴滴融化
你是那巨大熔爐,恆以萬物為燃料
復賦以萬物各自的形

生老病死,萬物的萌長與興衰,四季的更迭從不曾止息,歲月之火熊熊地燃燒著,在這宇宙巨大的熔爐裏,萬物不斷的被改變、熔化、錘鍊,而於無時無刻的異動中,逐漸鑄造齣自己的形貌。如果我是一塊鐵,祈請在煉爐之中不被摻以雜質而劣化,請你焠取鐵的本質,煉它成鋼吧!

守著你 我總將迴歸
而在迴歸時我將擂動
大地的鼓
猶似我常以思念擂動
那煙波浩渺的遠方
那遠方曾烙下我放牧的影子
曾使我夢碎
時光啊 如今我完好如昔
我恆在守望
總將蒞臨的生之完成

你是浩浩悠渺的時光,你是浮華蛻盡的無相之神,你是一片潔淨的清澈;你是一麵天鏡,鑑照我生命的運行;你是蔚藍青天,是我純然性靈的皈依。隻要追尋你,守著你,我終將找到迴歸原鄉之路;屆時,我將擂動大地的鼓聲,宣告天地,歡欣慶賀我的完成。猶如我常戀戀迴首那蒼茫漫長的旅程──如今所有的愛恨情愁已然燒盡,我無限感懷,並為自己的堅強引以為傲,曆練之後的本質仍完好如初,隻因我從不曾放棄對你的守望,守望你,守望真我的完成,守望死亡的聖袍莊嚴地覆下──

《歲月篇》一詩流露齣謳歌的氣息,在辛鬱諸多色調稍顯深沉的作品中,是篇較具有亮度之作。詩中可見作者如何時時堅守自勵,於生命的磨練中焠取精純本質,以求完整美好的迴歸,那份真誠與執著令人十分感動。

辛鬱的詩作,往往展現齣一個詩人麵對生命深刻的思考和探索,他說:「我覺得有太多所謂文學作品隻是水上浮萍,有著生命的樣式,卻無生命的質感。」因此五十年來,詩人「生命的每一時段都被烙下瞭搏鬥、掙紮的痕跡,卻至今還不能停止。」他花瞭半個世紀的時間,仍不斷地在尋找那把走齣歲月迷宮,開啓心靈之門的鑰匙,雖然辛苦勞纍,然而詩人依舊堅定的說:「一點也不後悔」。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