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基督徒,我们肯定也会忧虑。我们和其他非基督徒一样,生活在社会各种压力之下。尤其是我们信仰上的一些观念也会成为忧虑的诱因。我们希望成为合格的基督徒父母或基督徒配偶,希望在邻里中成为一个美好的见证人,所以,我们也会为这些忧虑。
我们甚至因为意识到自己会忧虑,而忧心忡忡。我们明知不应该忧虑,但我们就是不由自主地为许多事忧虑,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本书的宗旨就是帮助我们从圣经和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该如何面对忧虑。借着了解什么是忧虑、我们为什么会忧虑,以及圣经对这方面的教导,我们就能把忧虑转变成灵命的成长。
作者简介
大卫.恩格(David Egner)
是《探索文摘》和RBC针对高中及大学阶段的年轻人所出版的灵修刊物《校园期刊》的资深编辑,也是多本《探索丛书》小册的作者,目前仍在美国基石大学(Cornerstone University)教授英文。RBC(Radio Bible Class Ministries)创立于1938年,是从美国底特律的一个小型广播电台开始,从而成为许多人寻求圣经智慧的来源。后来又根据广播的教导内容发行了《探索丛书》及每三个月出版一次的《灵命日粮》小册,广受欢迎。本书作者除了大卫.恩格,还有罗恩.哈特克瑞福 (Ron Hutchcraft)、大卫.布莱农(Dave Branon),以及科特.丁韩(Kurt De Haan)。
第1章|如何面对忧虑?………………大卫.恩格(David Egner)
安静的祷告是良好的开端,许多人从这句话得到内心的平安,「主啊,请赐给我平心静气,去接受那些我无法改变的事;给我勇气,去改变那些我可以改变的事;并给我智慧,去分辨这之间的差异。」圣经为这样的祈祷奠定了一个基础,但圣经对此还有更多阐述。圣经告诉我们上帝许多的心意,祂要我们把一切的忧虑卸给祂。在本书中,我们将分析那些折磨我们的焦虑,并且为我们奠定一个真实的基础:相信有一位上帝,祂愿意我们在祂里面得到宁静、勇气和智慧。
第2章|冲出压力的重围………………罗恩.哈特克瑞福 (Ron Hutchcraft)
我们活在永不满足的不安状态里,总是想着「假如我有……」,以为「更多」就是答案。我们设法使自己相信这并没有什么不对:想要更多的时间、更大的房子、更多的金钱、更多的朋友、更好的工作、更漂亮的衣服、更多的刺激、更多的安慰……。令人不安的事实是:我们对「更多……」的要求永无止境!不知足的心摧毁了内心的平安。于是,我们得到了及时的加薪、一个理想的家、一个配偶、悠闲的日程表,或者得到了热烈的掌声,但是最终我们却发现那种令人不安的「偏头痛」很快就会旧病复发。
第3章|竞争世界中的信心生活………………大卫.布莱农(Dave Branon)
近代的英国无神论哲学家兼作家伯特兰.罗素曾写道:「人生不过就是场竞赛,宁为邪恶的赢家,也不作受害的输家。」企业家大卫.沙诺弗则说:「竞争能带出最佳产品;也带出最黑暗的人性。」十九世纪初叶的美国政治家亨利.克莱补充说明:「在运作于人类事务的所有力量中,竞争是其中最强大的力量。」显然地,上述这些话语都在某种程度上很接近真实,因此本章特别针对这一主题作了实际的探讨,以了解身为基督的跟随者,是否可能在激烈竞争过程中,仍保有其尊荣的身分。
第4章|信心的祷告………………大卫.恩格(David Egner)
失望会使一个人变得不想祷告。你所信任的人若是毁了你的生活,你因而感觉痛苦和愤怒时,就会觉得很难开囗祷告。如果你觉得是上帝让你感到失望,要想祷告就更难了。上帝了解我们的感受。祂已经为我们开了一条出路,使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祂施恩的宝座前。如果你对上帝已经失去信心,也不确定自己的祷告能否蒙祂垂听,这一章将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第5章|乐在工作中………………科特.丁韩(Kurt De Haan)
如何才能乐在工作中呢?如何在一个似乎毫无前景的工作岗位上找到意义与价值呢?负荷过重又不被感激时,该怎么办?我是否太在意我的工作?或者,我不够关心呢?上帝如何看待我的工作?我的工作对上帝重要吗?这些问题都是这一章会谈论到的。当你一边读时,你将会受到圣经的工作观及我们对工作应有的态度所激励
(评价二) 说实话,一开始被这本书吸引,完全是因为书名中的“忧虑”二字。作为一名在职场打拼多年的台湾上班族,每天面对的KPI、人际关系、未来规划,还有家里的琐事,常常让我觉得喘不过气。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在回放白天遇到的不顺心,或者预测明天可能出现的挑战,久而久之,忧虑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运动、冥想,甚至写日记,但总觉得治标不治本。直到这本书的出现,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它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给出一连串“如何消除忧虑”的列表,而是从一个非常不同的角度切入。它更多的是在探讨“忧虑”背后的根源,以及如何在根本上找到支撑。书里的一些例子和阐述,让我对自己过去处理忧虑的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我发现自己常常陷入一种“掌控一切”的思维模式,当事情超出我的掌控范围时,就会产生巨大的焦虑。而书中关于“信靠”的篇章,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不是让我否定自己的感受,而是引导我,在承认自己有限的同时,去寻求一个更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能够给予内心深处安慰和盼望的。阅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让我学会了如何在风雨中,找到那片宁静的港湾。
评分(评价三)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收到的,当时并没有抱持太大的期待,只是觉得书名很有意思——《如何面对忧虑:信靠上帝》。我一直认为忧虑是现代人不可避免的情绪,尤其在台湾这样一个生活节奏快、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人人多少都会有些烦恼。我曾尝试过很多方式来处理这些情绪,包括心理咨询,也读过不少心理学书籍,但总觉得这些方法只是在表面上下功夫,无法触及内心深处。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它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没有试图直接“根治”忧虑,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忧虑的本质,以及它与我们内在信仰之间的关系。书中对于“信靠”的阐述,不是一种空洞的宗教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展示了在面对困境时,信靠能够带来的实际力量和改变。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放下”的部分,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的忧虑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我们对事件的解读和我们想要掌控一切的心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思考方式,它鼓励我,在感到无助和不安时,可以主动地去寻求那份超越个人的力量。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焦虑的关系,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评分(评价五) 我一直认为,忧虑就像是我生活中的一个不速之客,常常不请自来,而且一旦到来,就很难送走。尤其在台湾这样一个生活压力不小的社会,我常常会因为工作上的挑战、家庭的责任,或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担忧。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寻求朋友的倾诉,或是通过运动来发泄,但总觉得那只是暂时的缓解,忧虑的根源似乎还在。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如何面对忧虑:信靠上帝》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信靠上帝”这个部分有些犹豫,因为我对宗教的理解比较有限。但书名中“面对忧虑”这个直击痛点的部分,还是让我决定一读。这本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并没有给我灌输任何教条,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和、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忧虑的起源,以及我们在面对无法掌控的事情时,可以采取的态度。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被忧虑困扰,并非因为事情本身有多么糟糕,而是因为我们过于依赖自己的力量,试图去掌控一切。书中关于“信靠”的阐述,并非让我放弃责任,而是引导我去认识到,在生命的旅程中,可以有更强大的支撑。它教会我,在困难面前,可以有一种更深层次的平安,一种不依赖外在环境的满足感。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唤醒,让我看到了一条通往内心宁静的道路。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是我人生中一个特别容易感到焦虑的时期。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心思比较细腻的人,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中的琐事,甚至是身边人的情绪,都可能成为我担忧的源头。常常觉得脑袋里像塞满了各种待办事项和未解的难题,睡前翻来覆去,白天也心神不宁。在尝试过许多方法,从心理学的书籍到一些放松技巧,效果都只是短暂的。直到我偶然看到了这本书的书名——《如何面对忧虑:信靠上帝》。坦白说,一开始我抱着一种“姑且一试”的心态。我对“信靠上帝”这个概念并不陌生,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是基督徒,但对于我这样一个习惯于理性分析、事事寻求“解决方案”的人来说,要真正将“忧虑”交给一个看不见的存在,似乎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书中的内容,与其说是提供具体的“步骤”或“技巧”,更多的是一种温和的引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忧虑的关系,以及在迷茫和不安时,可以转向何方。它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不要忧虑”,而是邀请我思考,在无法掌控的事情面前,我的信心能带给我什么?那种“放下”的智慧,不是一种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积极地将重担卸下的力量。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它没有给我强加任何东西,而是启发我,去发现内心深处被遮蔽的平静。
评分(评价四) 当我在书店看到《如何面对忧虑:信靠上帝》这本书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把它买了下来。原因很简单,忧虑这个词,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是一个非常容易紧张的人,一点小事就可能在我心里放大成一个大问题,长期的精神内耗,让我感到非常疲惫。我尝试过各种方法,从听轻松的音乐到做瑜伽,但效果都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眼前一亮。尤其“信靠上帝”这四个字,虽然我不是一个特别虔诚的信徒,但一直以来,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对更高力量的渴望,希望能在迷茫和不安的时候,找到一个依靠。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像我担心的那样,充斥着我听不懂的宗教术语,而是用非常温和、亲切的语言,探讨了忧虑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心态,与这份情绪共处。书中提到的“信靠”概念,不是让我放弃思考,而是引导我去认识到,在某些我们无法掌控的领域,我们并不孤单,也并非只能依靠自己。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忧虑之外的可能性,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力量。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