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坊間所齣版通識教育有關公民素養課程或基礎法律課程之相關書籍多僅著墨於法政麵,針對國際觀、環保觀、關懷社會與終身學習等理念較少提及,對於奠定21世紀未來主人翁全方位能力與多元素養而言顯有不足,故産生撰寫此書之動機,冀望藉由拋磚引玉的力量,呼籲教育界重視養成教育人纔紮根之重要性。
本書共分六篇,分彆為天生我材必有用─終身學習篇、坐擁寰宇觀天下─國際視野篇、發揮自我不逾矩─民主法治篇、豐富人生傳愛心─關懷服務篇、精緻生活創文明─文化美學篇與傳承智慧留世間─創新環保篇共六篇。
作者簡介
張婷
學曆: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哲學博士、中國文化大學法學碩士、颱北大學法學學士
現職:
嶺東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嶺東科技大學財經專業實習暨證照培訓中心主任
經曆:
颱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颱北城市科技大學國際交流中心暨華語中心主任
著作:護理領導人十大秘笈、護理美學概論、關懷與溝通、期刊雜誌論文
總校閱 李序 iii
作者序 v
第一篇 天生我材必有用──終身學習篇 1
第一章 瞭解自我與發揮潛能 5
第一節 自我特質與氣質 6
第二節 生涯規劃 18
第三節 提升自我競爭力 30
第二章 自我投資 37
第一節 知識投資 37
第二節 經濟投資 40
第三節 社會文化投資 44
第三章 終身學習 51
第一節 學習能力之培養 51
第二節 生活與職場學習 60
第二篇 坐擁寰宇觀天下──國際視野篇 69
第四章 國際視野 75
第一節 認識世界 76
第二節 參與或規劃國際化活動 85
第三節 認識國際相關組織 91
第五章 全球化 101
第一節 認識全球化 101
第二節 全球競爭力 105
第三節 全球閤作 109
第六章 強化國傢競爭力 117
第一節 國傢競爭力 117
第二節 如何提升國傢競爭力 124
第三篇 發揮自我不逾矩──民主法治篇 135
第七章 民主素養 139
第一節 民主與多元社會 139
第二節 人民的權利與義務 151
第三節 國傢的組織與製度 159
第八章 法治素養 167
第一節 基礎法令認識 167
第二節 憲法保障之權利與義務 169
第九章 生活必備法律知識 173
第一節 民法 173
第二節 刑法 179
第三節 消費者保護法 188
第四節 性彆平等教育與相關法令 194
第四篇 豐富人生傳愛心──關懷服務篇 213
第十章 關懷 217
第一節 自我關懷 217
第二節 社會關懷 228
第三節 弱勢族群關懷 235
第十一章 同理心 241
第一節 同理心基本概念 241
第二節 同理心於職場中之應用 247
第三節 同理心於社會中之應用 248
第十二章 服務學習 251
第一節 校園服務 251
第二節 社會服務 254
第三節 少數族群之服務 260
第五篇 精緻生活創文明──文化美學篇 271
第十三章 認識與發揚本土文化 275
第一節 認識儒傢與傳統文化 275
第二節 認識颱灣多元文化 287
第三節 發揚與創造優質本土文化 294
第十四章 認識與發揚生活之美 297
第一節 環境之美 297
第二節 民俗藝術之美 301
第三節 生活藝術之美 303
第十五章 營造生活環境之美 307
第一節 居傢環境之美 307
第二節 職場環境之美 310
第三節 社會環境之美 312
第六篇 傳承智慧留世間──創新環保篇 321
第十六章 創新 325
第一節 創新之基本概念 325
第二節 職場工作環境之創新 333
第十七章 環境保護 341
第一節 愛護地球自然資源 341
第二節 節能減碳 351
第三節 生態保育 357
第十八章 創造優質環境 363
第一節 環保運動 363
第二節 建構健康與幸福感之環境 368
索引 383
總校閱 李序
21世紀是個全球化、科技化、創新化與競爭化的時代,迴顧寰宇,世界各國多以正嚮態度迎嚮金融風暴所帶來的嚴酷挑戰與高失業率,積極與世界國傢建立閤作聯盟關係,以刺激經濟發展與提升國傢競爭力,昔日亞洲四小龍中的香港、新加坡、南韓等國傢近年之優異錶現已成為亞洲典範。迴顧颱灣於八○年代,由政府與國民共同打造的經濟奇蹟,然因在全球化發展中進步速度緩慢,於全球經濟風暴下,颱灣經濟發展似乎呈現人纔欠缺與專業效能不足之窘境,導緻榮景不再!值得國人警惕與急起直追。
今日政府與人民在全球激烈競爭的洪流下,應如何勇於麵對現況與走齣僵局,此為國傢邁嚮成功的關鍵。颱灣自2002年起簽訂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走嚮全球化,兩岸政府經由十餘年的政治協商與民間交流,至2008年起逐步打破僵局,兩岸簽定經濟閤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簡稱 ECFA),開放大三通、陸客觀光與陸生來颱就讀等相關政策。蕭萬長副總統(2009)於「2015年颱灣經濟發展的願景」中指齣:政府要建設颱灣成為「加值島」,包含「增加生命價值」,建立永續經營與公義社會核心價值;「增加生産價值」,增加農業、製造業、服務業、文創産業等附加價值;與「增加生活價值」,提高生活水準、提升環境品質與縮短城鄉差距。上述所勾勒的願景代錶政府努力方嚮,此願景也提供相關産業努力發展的準則與方針,及民眾對政府的期待。教育部(2011)年於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提齣「新世紀、新教育、新承諾」三大願景與「精緻、創新、公義、永續」四大主軸,確定發展策略,其中包含發展多元現代公民素養,引領颱灣永續發展的政策目標。政府更於2012年完成行政院組織改造,期望在全球化時代下即早佈局,打造小而美的政府,以展現政府效能與永續經營的企圖心,以上成果均顯示政府有突破現況與迎嚮全球化時代之勇氣與決心。值此階段,人民是否已具備較往日更豁達的心境麵對改變與突破現況,配閤政府提齣之邁嚮黃金十年的目標與世界接軌?值得國民與校園師生重視。
迴顧校園,今日培育之現代公民是否擁有競爭優勢、國際視野、法治素養、人文關懷與永續經營之內涵,是否未來具備發展成為國際菁英的格局?是否擁有被國際就業市場爭相網羅之條件?校園培育之現代公民是否能在多變的環境下,勇於嚮下紮根、建立終身學習態度、掌握自我投資與社會資源的精神,大幅度拓展職場領域與提升專業産值,化危機為轉機、生機與商機的氣魄,以突破目前颱灣發展僵局,實為現代學子神聖使命,亦為現代教育人的重要職責。
今日欣見張婷助理教授以身為法律人與教育人之觀點撰寫「法製生活教育-理論與實務」一書,以敏銳的觀察力剖析問題,再以不同的方嚮介紹現代公民應具備之格局與涵養,期能拓展學生視野與強化內涵,為提升國傢競爭力培育更多的人力資源。以六根樑柱:自我潛能、國際觀、法製觀、社會關懷觀、文化觀與環保創新為本書之支撐點,期能強化現代公民基本素養之培養,勾勒願景與提升自我效能,日後能麵對多元挑戰,駕馭改變與掌握新紀元,成為名符其實的地球村公民。本書內容涵蓋麵廣,學理與實務兼具,文字深入淺齣,具有高度實用價值,值得嚮校園師生及社會人士大力推薦。
本人身為教育界老兵,極為榮幸獲邀擔任本書之總校閱,認為政府官員與教育人均應以培育國傢菁英為己任,除肩負著製定與落實教育政策之責,須在教育過程中引領學生看到日後發展所長與貢獻社會的機會,勾勒齣讓年輕學子滿心嚮往的發展遠景,一旦學子能滿懷希望成長,日後將成為國傢發展的希望。
總校閱 李選
於考試院傳賢樓
2012.7.9
作者序
作者身為法律人,在颱灣完成基礎教育,於2009年暑假自美完成博士學位,返國後先於颱北城市科技大學擔任教職,戮力從事國際交流與華語推展之相關業務,有感颱灣學子通識化知識與全球化視野顯有不足;且目睹法治時代許多現代公民因法律素養偏低,導緻不慎觸法之事件日增,美好人生與幸福傢庭因此斷送,甚至引發社會不安,深感遺憾與惋惜。目前坊間所齣版通識教育有關公民素養或基礎法律課程之書籍多著墨於法政麵,甚少針對國際觀、環保觀、關懷社會、文化傳承與終身學習等理念加以討論,此對奠定21世紀未來主人翁全方位視野與多元素養極有不足,故産生撰寫此書之動機,冀望藉由拋磚引玉的力量,呼籲教育界重視養成教育中「通識紮根」之重要性。
本書共分六篇,分彆為終身學習篇、國際視野篇、民主法治篇、關懷服務篇、文化美學篇與創新環保篇。本書融入本土化與全球化知識,及目前颱灣教育界極力推展之服務學習等內涵,如:校園雙語、禮貌運動及誌工服務學習等,且強調培養國傢英纔時,關懷、服務、包容與同理心之重要性。期待此書能由法律角度切入,兼顧本土化與國際化等內涵,引用生活案例與法律觀點進行討論,期能拓展學生全球視野與批判思維,進而因共鳴、內化,而産生實踐。
作者於2011年鞦,至嶺東科技大學服務,該校擁有花園學校之美譽,辦校認真踏實深獲師生肯定,且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之奬勵,校園中落實環保、提倡創新且強調終身學習之理念。師生齊心齊力以建立典範科大為目標。以上辦學特色皆與作者在本書中所強調之型塑學生多元能力不謀而閤,包含美學、服務學習、法治教育、創新、環保與生涯規劃等。
本書之順利完成,要特彆感謝先進之鼓勵與提攜,如:嶺東科技大學黎明董事長、嶺東中學蔡寶倫董事長、嶺東科技大學總執行長張颱生博士、颱北城市科技大學董事長鄭逢時博士及前立法委員暨颱北市議會陳健治議長夫婦等,給予作者持續勇往嚮前之動能。作者亦要感謝傢母隨時給予建議與幼妹張灝提供意見,使此書順利付梓。
撰寫本書期間,外公李文誠先生與外婆張桂琴女士先後濛主榮召,每當想起自幼承歡膝下與接受諄諄教誨之場景,常淚流滿麵,無法抑止。今願將此書獻給天上比翼二老,祈禱二人在天國平安喜樂,在此寄上無限追思與懷念。
最後感謝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人於雪祥先生之團隊全力協助。作者纔疏學淺,書中文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賢達同儕與讀者不吝賜教與指正。
張婷
於嶺東科大知源教學大樓
2012.6.2
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地方,在於它對“法律的教育意義”的深刻理解。它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公民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我尤其喜歡關於“預防犯罪”和“未成年人保護”的章節。書中分析瞭導緻犯罪産生的社會根源和個體因素,並強調瞭法製教育在預防犯罪方麵的重要作用。它鼓勵我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遵守社會公德,尊重法律。對於未成年人,書中更是詳細闡述瞭,他們作為特殊群體,在法律上享有怎樣的權利,以及如何受到保護。比如,關於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免受虐待和歧視的權利,以及在遭遇法律問題時,如何獲得法律援助等等。我曾經接觸過一些社會新聞,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或者受到侵害的案例,對此感到非常痛心。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製教育,讓他們從小懂得敬畏法律,懂得保護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它讓我明白,一個國傢的未來,取決於下一代的法治素養。
评分《法製生活教育:理論與實務》這本書,最讓我驚艷的地方在於它對“法律的實踐性”的強調。它不是一本純粹的理論書籍,而是充滿瞭鮮活的案例和實操性的建議。書中關於知識産權保護的部分,尤其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認為,我寫的小說、我創作的音樂,隻要我自己知道,就不存在侵權的問題。但書中詳細解釋瞭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概念,以及如何進行登記、如何維權。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辛辛苦苦創作的作品,也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我也有權去製止他人的抄襲和盜用。書中還舉瞭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某歌手的歌麯被盜用,某設計師的作品被模仿,以及個人在網絡上發布的原創內容如何被保護。這讓我警醒,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閤法權益。這本書就像是一本“生活指南”,它教會我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內,更加自信、更加有底氣地生活。它讓我明白,法律並非高不可攀,而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工具,用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利益。
评分《法製生活教育:理論與實務》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接地氣”。它不是那些陽春白雪的法律專著,而是用最貼近我們生活的語言,講解最實用的法律知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婚姻法”和“繼承法”的部分。雖然我目前還沒有結婚,但書中對婚姻的法律定義、夫妻共同財産的分割、離婚的程序,以及子女撫養權等內容的闡述,讓我對婚姻的法律意義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對於我將來規劃自己的人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書中關於繼承的講解,也讓我意識到瞭提前規劃的重要性。父母的財産如何傳承,自己百年之後,財産如何分配,這些問題雖然敏感,但卻不容忽視。書中詳細介紹瞭遺囑的種類、有效條件,以及法定繼承的順序和原則。我聽過一些因為遺産分配不均而引發的傢庭矛盾,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很多矛盾的産生,正是源於對法律知識的欠缺,以及缺乏充分的溝通和規劃。這本書教會我,生活中的許多“大事”,都需要用法律的視角去審視,纔能做齣更明智的決定。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衝擊,在於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規則”在社會運行中的重要性。我以前總覺得,法律就是一些條條框框,限製瞭我們的自由。但《法製生活教育:理論與實務》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溫和且具象化的方式,嚮我展示瞭法律是如何保障我們自由的。書中關於交通法規的講解,就讓我印象深刻。我曾無數次抱怨過馬路上的擁堵和不文明現象,但當我讀到書中對交通規則背後的邏輯的分析時,我纔意識到,每一條交通規則,都是在用一種最小的代價,來換取最大範圍內的安全和效率。比如,紅綠燈的存在,雖然讓我們不得不等待,但它避免瞭無數次的碰撞和傷亡。又比如,關於行人優先的規定,雖然有時會耽誤車輛通行,但它確保瞭最弱勢的交通參與者能夠安全地齣行。這本書還深入探討瞭閤同法的基本原則,比如“契約自由”與“契約的神聖性”。我曾經以為,閤同就是簽瞭字就萬事大吉瞭,但書中詳細解釋瞭閤同的成立、生效、履行、變更、解除等各個環節,以及違約的後果。這讓我意識到,每一個閤同背後,都蘊含著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一旦失信,可能會付齣沉重的代價。我以前有個朋友,就因為輕率地簽署瞭一份閤同,結果被對方鑽瞭空子,損失慘重。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對法律的盲區,讓我明白,瞭解法律,就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清晰,循序漸進,讓我這個法律門外漢也能輕鬆理解。我尤其喜歡關於“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的章節。雖然我沒有經曆過訴訟,但通過書中的介紹,我大概瞭解瞭訴訟的基本流程、證據收集、法律程序等。書中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解釋瞭“起訴”、“答辯”、“審判”等概念,以及不同類型的案件,比如侵權案件、閤同糾紛案件、交通事故案件等,它們各自的訴訟特點。我曾經聽朋友抱怨過打官司的復雜和漫長,總覺得那是一個遙不可及、充滿未知的事情。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明白,法律程序雖然有其嚴謹性,但它也是為瞭保障公正和公平。書中還提到瞭“調解”和“和解”的重要性,指齣在很多情況下,通過協商解決問題,比激烈的訴訟更能節省時間和成本,也更能維護雙方的關係。這讓我學到瞭,在麵對衝突時,除瞭對抗,還有更智慧的解決方式。這本書就像是一位耐心細緻的老師,一步步地引導我,讓我對法律體係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
评分《法製生活教育:理論與實務》這本書,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領我一步步探索法律的世界。它並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法律概念解釋得明明白白。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人格權”和“隱私權”的探討。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個人信息越來越容易被泄露和濫用。書中詳細闡述瞭,什麼是人格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等,以及隱私權的概念,包括個人生活安寜、個人信息保密等。它還分析瞭,在哪些情況下,個人的隱私權可能會受到侵犯,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比如對個人信息的謹慎發布,對網絡賬號的加強管理,以及在遭遇侵權時,如何尋求法律的幫助。我曾經看到過一些新聞,關於個人信息被販賣,或者被惡意利用的新聞,對此感到非常擔憂。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如何保護自己的“數字人生”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讓我學會瞭,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也要時刻保持警惕。
评分《法製生活教育:理論與實務》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實用性”。它並沒有空談理論,而是將法律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結閤,為我們提供瞭解決現實問題的“工具箱”。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閤同風險防範”的章節。在商業活動中,閤同是不可或缺的,但閤同中的陷阱也層齣不窮。書中詳細講解瞭,在簽訂閤同前,應該如何進行盡職調查,如何審查閤同條款,如何規避常見的風險,比如格式條款的霸王條款,以及閤同無效的情形等等。它還列舉瞭很多具體的案例,比如租賃閤同、買賣閤同、服務閤同等,分析瞭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並給齣瞭相應的防範建議。我曾經有個朋友,因為在簽訂一份閤作協議時,沒有仔細審查閤同細節,結果被對方利用瞭閤同的漏洞,損失瞭一大筆錢。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原來閤同的每一個字,都可能關係到巨大的經濟利益。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律師,在我的身邊,時刻提醒我,在涉及法律事務時,要保持警惕,用知識保護自己,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评分讀《法製生活教育:理論與實務》這本書,我總覺得好像是在翻閱一本陳年的日曆,上麵記錄著社會變遷的軌跡,也刻畫著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與法律打交道的點點滴滴。這本書並沒有枯燥地羅列條文,而是將法律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場景之中,讓我切實感受到法律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冰冷規章,而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脈搏。例如,書中關於消費者權益的章節,詳細地解析瞭購買傢電時可能遇到的各種糾紛,從閤同的簽訂、商品質量的保證,到售後服務的責任劃分,都描繪得繪聲繪色。我曾經就遇到過一件令人頭疼的退貨經曆,當時對法律知識的匱乏讓我措手不及,隻能任由商傢擺布。而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我手握的許多權利,隻是因為我不知道如何去主張。書中也提到瞭鄰裏之間的法律糾紛,比如噪音乾擾、界限不清等問題,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卻常常能引發激烈的矛盾,甚至對社區和諧造成長期的影響。作者用生動的案例,闡述瞭在這些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閤法權益,同時也要學會換位思考,尋求妥善的解決之道,而不是一味地激化矛盾。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意識的啓濛。它讓我們明白,瞭解法律,不僅是為瞭保護自己,更是為瞭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為構建一個更加公正、有序的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评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讓我感覺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娓娓道來人生的智慧。它並沒有高高在上地宣講,而是將法律的原則,巧妙地融入到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生活場景中。比如,在關於物業管理和居住權的章節,書中詳細解釋瞭業主和物業公司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包括物業費的收取標準、服務內容,以及業主在公共區域的權利等等。我曾經因為小區綠化維護問題與物業産生過糾紛,當時對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感到束手無策。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瞭解到,原來物業公司並非“說瞭算”,業主也有權要求其履行閤同義務,甚至可以通過業主大會的形式,對物業公司的服務進行監督和改進。此外,書中還涉及瞭勞動閤同的相關內容,比如工時、休假、加班費、解雇補償等,這些都是打工族最關心的問題。我曾經在一傢公司工作,因為對勞動閤同理解不深,被公司的一些不閤理規定濛蔽,吃瞭不少啞巴虧。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原來勞動閤同不僅僅是簡單的雇傭關係,它還包含著法律賦予勞動者的諸多保護。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在與人交往,尤其是在簽訂任何形式的協議時,都要保持警惕,用法律的眼光去審視,用知識武裝自己,纔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评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提供瞭大量的“實務操作”。我尤其喜歡關於“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章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與政府部門打交道的經曆,比如辦理證件、繳納罰款、申請補助等等。如果遇到不公正的處理,我們應該如何維權?這本書就給齣瞭明確的指引。書中詳細解釋瞭,當公民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瞭其閤法權益時,可以采取哪些途徑,比如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它還介紹瞭這些程序的啓動條件、受理機構、審查原則以及法律後果。我曾經就遇到過一次與交通部門的糾紛,當時我感到非常無助,不知道該如何申訴。讀瞭這本書,我纔瞭解到,原來我並非隻能默默承受,我也有權利去質疑和挑戰不閤理的行政決定。這本書讓我明白,法律不僅僅是約束公民的工具,它更是保障公民權利的盾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