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理学?地理学为何莫衷一是?
「地理」是一个相当大家都很熟悉的学科,从国中到高中都有接触,但是大家知道「到底什么是地理学」一直是百年来地理学界争论的话题吗?随着不同年代的典范演替,地理学的本质也一直在调整,于是一个方便的说法出现了,那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地理学是地理学家所做的事(Geography is what geographers do)」,而所谓的地理学「四大传统」,也是在这个精神下所诞生的说法。
但是地理学真的就是地理学家所做的事吗?这个说法其实有逻辑上的矛盾,因为如何定义某某学家,最直接了当的就是某某学问的执行者,如今「地理学」的定位不明,那又如何定位「地理学家」?那定位不明的「地理学家」又如何为「地理学」画出一道擅长的领域红线?
于是本书将透过疑问、视野、核心、轨迹、展演等五个角度,以历史叙事的方式,回顾地理学发展的时间脉络,归纳出其赖以生存的主流价值-地景、区域、空间,以及耙梳现今其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对「什么是地理学」有强烈好奇心的读者,是相当推荐的一本好书!
作者简介
施雅轩
现职:高雄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副教授
学历: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研究所博士
专长:区域地理、历史地理、地理思想
作品:《台湾的行政区变迁》(2003);《区域、空间、社会脉络:一个台湾历史地理学的展演》(2007);《战争、空间、六堆客家:另一台湾历史地理学的展演》(2011);《地理思想.思想地理》(2012)
第一篇 疑问
第1章 为什么要学地理思想?
第2章 为什么要有「地理思维」?
第二篇 视野
第3章 初登版的经验
第4章 实证的逆袭
第5章 感觉人本的感觉
第6章 Go!Go!构!
第7章 转角遇到后现代
第三篇 本质
第8章 看到了怎样的地景?
第9章 圈画出怎样的区域?
第10章 感受到怎样的空间?
第四篇 接轨
第11章 自地基石
第12章 风云人地
第13章 GIS在我家
第五篇 展演
第14章 教育什么地理的高中地理教育
第15章 大学毕业的那天
第16章 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
第17章 最后的学位
这本书的标题《地理思想.思想地理》本身就充满了引人遐想的空间,让我迫不及待地想一窥究竟。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许多可能的图景:或许是关于人类如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空间,从最初的生存需求出发,到后来对世界的宏观认知,再到对地理环境背后深层社会、文化、经济力量的探索。我设想书中会详尽地描绘那些伟大的地理学家们,他们的思考如何塑造了我们对地球的理解,他们的理论又是如何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 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思想地理”这一概念。这不仅仅是将思想局限于某个地理区域,而是思考地理环境本身如何孕育、限制或促进特定思想的产生与传播。想象一下,高山阻隔的地区是否会孕育出更加独立自主的文化?广袤平原上的文明又是否更容易接纳外来思想,形成更加多元的社会?河流、海洋、气候这些地理要素,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甚至哲学体系?这本书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看似抽象的思想,赋予它们具体的地理根基。我甚至在猜测,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比如古希腊哲学家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如何影响了他们的思辨,又或者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地理大发现如何激发了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全新认知。
评分《地理思想.思想地理》这个书名,以一种极具挑逗性的方式,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知识的好奇。我脑海里立即涌现出许多关于地理学与思想史交织的画面。我想象着,这本书是否会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去探寻那些伟大的地理学家们,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他们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描绘出地理学如何从一种经验性的观察,逐渐演变成一门严谨的科学,以及那些经典的地理理论是如何产生的。 同时,“思想地理”这个概念也让我着迷。我好奇,作者会如何阐释地理环境对人类思想的塑造作用。是否会有关于不同地理区域孕育出不同哲学流派的论述?是否会探讨气候、地形、资源等地理要素,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社会组织,甚至是文化信仰?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是否会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来展示地理与思想之间那错综复杂却又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认识世界的大门。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所吸引。标题《地理思想.思想地理》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双向的互动,一种相互塑造的关系。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人类是如何一步步形成对“地理”的认识的,这些认识又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我脑海中浮现出古代航海家们依靠星辰大海辨别方向的场景,以及近代地理学家们一丝不苟地绘制世界地图的画面。我猜想,书中会深入探讨这些历史性的地理探索,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人类的认知版图。 更令我好奇的是“思想地理”这一概念。它听起来就像是将抽象的思绪与具体的地理空间联系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趣味的课题。我开始想象,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是否会孕育出截然不同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甚至艺术风格?例如,长期生活在孤立岛屿上的人们,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否会与生活在大陆交流便利的人们有所不同?书中会不会有这样的案例分析,来印证这种“地理决定论”的观点,或者更 nuanced 的探讨?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去理解地理环境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人类的思维模式,以及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思维的远征。作者以一种极为宏大的视角,将地理学这一学科的演进与人类思想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种磅礴的气势和深邃的洞察力,着实令人震撼。我从未想过,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地理概念,背后竟然承载着如此丰富的人类智慧和探索精神。从古老的地图绘制,到对板块构造的理解,再到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每一步都凝聚着人类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渴望。 书中对“思想地理”的阐释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简单地将地理环境作为背景,而是将其视为思想生成的沃土,甚至是思想本身的载体。我开始思考,我们所处的每一个角落,是否都潜藏着独特的地理基因,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方式、价值判断,甚至我们对未来的憧憬。书中列举的那些例子,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结构,发现它们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既让我对地理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类的思想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地理思想.思想地理》这本书时,一个有趣的想法便在我脑海中生根发芽。我很好奇,作者究竟是如何将“地理”与“思想”这两个如此宏大而又貌似不相关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从人类最原始的对空间的感知开始,追溯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是如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从古代文明对河流、山脉的崇拜,到中世纪时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再到近代地理学的科学化,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故事的旅程。 而“思想地理”,这个词组更是充满了哲学意味。我猜测,作者会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思维方式、文化习俗,甚至是价值观的深远影响。或许,书中会深入分析不同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孕育出各自独特的文化和思想体系的。我甚至在想,书中是否会讨论一些历史上的重大思想变革,是如何与当时的地理发现、地理知识的传播息息相关的。这种跨领域的思考,无疑会让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阅读趣味。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类社会和思想的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