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1
本书中作者借鉴西方史学的思想方法,总结了司马迁、刘知几、章学诚等古代史家的传统史学理论,对史料研究的方法以及通史编纂的原则重新进行思考,建立其新通史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建设有着重大贡献。同时分析了历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异同,提出了史学研究者应有的态度和作学的方法,并透过西洋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对比,阐明通史与其他史学的关系,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史学理论认识。
本书特色
《通史新义》除了说明史料的分类、蒐集、辨伪、考订、判断、叙事等技巧外,何炳松还对科学方法如何引入历史学领域提出自己的看法。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分十章,专论社会史料研究法,下编共十一章,专论社会史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
何炳松(1890-946)
浙江金华人,现代着名史学家和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攻读历史学与政治 学,1916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教授,上海商务印书馆史地部主任、暨南大学校长,最早有系统地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强调西方史学原理 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对比与贯通,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
导读者简介
林志宏
一九七○年生于台北市,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着有论文〈清遗民的心态及处境:以刘声木《苌楚斋随笔》为例〉、〈情感和社会的互动:清末民初文言与白话地位的转变〉、〈蒋廷黻、罗家伦、郭廷以:建立「科学的中国近代史」及其诠释〉及书评等十余篇。
序
导读 文∕林志宏
自序
导言 历史研究法与社会科学
一、历史研究法--历史之性质--历史研究法之间接性质--历史之作用
二、社会科学--此名词之旧义--实在之意义--社会科学之性质
三、社会科学中历史研究法之必要--对于现代现象之研究--对于现象演化之研究
上编 社会史料研究法
第一章 史料之理论
一、史料之性质--史料为一种过去行为之遗迹--产生史料各种必要工作之解析:文笔、语言、思想、信仰、智识--各种工作与实际真相之连锁
二、史料之来历--知人论世之必要--决定来历之各种步骤
第二章 考订之原理
一、考订之必要--轻信之自然倾向--轻信之动机
二、考订之雏形--证据观念--司法证据理论之不足--分析之必要
三、分析
四、考订之步骤
第三章 史料来历之考订
一、史料来历之考订之条件
二、社会科学材料上之特殊困难
第四章 诠释之考订
一、初步之分析--分解为原质--实际上之方法--知识之限制--进行之速度
二、诠释之考订--语言文字--文义--迂曲之意义--此种工作之结果
第五章 诚伪及正确之考订
一、二种考订功夫之特殊条件--诚伪--变更原因--进行方法--正确、错误之原因--发现错误之方法
二、共通之工作--审问--史料产生之一般状况--各种工作之特殊条件、可疑之事件结果
第六章 事实之利用
一、断定事实之困难--实际上之解决
二、容有之事实--极难诬罔之事实--极难致误之事实--非常之断语适足为一种真相之假定
三、各种独立观察之暗合--正当暗合之条件--研究断语是否独立之方法、来历之考订--独立观察之比较
第七章 事实之编比
一、事实编比之条件--由史料中提出之事实状况、程度、性质及盖然性之不同
二、暂时之编比--专着--类纂
三、事实之性质--一般事实或单独事实、确定事实或可疑事实--生存--人类行为动机
第八章 社会科学事实之编比
一、社会科学中事实之性质--物质与心理之特性--绝对客观方法之不可能
二、社会之分析--社会分析与生物分析之不同--社会分析之抽象与主观性--想像之地位
三、编比之进程--比论之应用--问题之应用
第九章 并时事实之编比法
一、社会事实主观性质之结果--算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及归纳心理学方法之不合法--实际规则
二、编比之方法--社会之一般状况--主要社会现象表
第十章 连续事实之编比法
一、社会之变动--变动与演化--社会演化与生物演化之不同
二、变动之分析研究--各种步骤及考证上应注意之点
三、演化之比较--统计方法--心理方法--演化之历史进程--习惯之变动--个人之更替--科学结论之条件
下编 社会史研究法
第十一章 历史之种类
一、中国史学之发展--编年史--纪传体--纪事本末--浙东史学之世系支派
二、西洋史学之发展--上古时代之历史、中古时代之历史、文艺复兴时代之历史专史与通史--专史之产生--世界史--全史
三、历史与社会科学之关系--社会科学因其为史料科学,故应用历史之考订--社会科学中研究过去之必要--社会史之分类
第十二章 社会史之现状
一、各种历史现状之比较--专着--特种纲要与普通纲要--社会史之落后
二、进步迟缓原因之源于事实性质者--事实之外部性质--史料之主观性质--事实主观部分获得之较易--各种原理之历史
三、进步迟缓原因之源于史料种类者--着作之史料、保存之史料、出版之史料--记事史料、文学史科、教育史料、实用史料之选择
第十三章 社会事实之编比
一、编比之必要--并时事实与连续事实
二、并时事实之编比法--审问、历史审问与研究审问之不同
三、社会史之标准--地理上之划分--应有问题--现象之描写
第十四章 社会史之特殊困难
一、决定事实数量之必要--历史中之定性知识--社会事实中数量决定之必要
二、决定数量之方法--度量--计数--估值--举隅--通概
三、实际上之结果--特殊之规则--编着之限制
第十五章 社会团体之决定
一、社会事实之特性--人类抽象限定之事实--个人行为--标式行为--集合行为
二、团体--明定社会团体之困难,与生物团体之异用--历史团体之普通性质--社会史之特殊困难、注意之点及限制
第十六章 演化之研究
一、演化研究之条件--统计图表之用及条件--生物学上与社会科学上演化之不同演化之种类--产生演化之事实之决定
二、特种演化之条件--生产--转移--分配
三、了解演化之条件--用比较法确定习惯之变动--新陈代谢所产生之演化、确定之困难
第十七章 各类历史联合之必要
一、静的研究--事实之连锁--孟德斯鸠--德国派--习惯之共通性、集合行动之共通性
二、演化之研究--各种变动中之连锁
三、综合事实之方法--专门家及通史家
第十八章 社会史之系统
一、一贯性之倾向--玄学及形上学之形式--当代之形式--经济之形式--圣西门──马克思及其学派
二、经济物质主义之批评--物质状况分析之不全--经济行为与他种行为间连锁分析之错误
第十九章 社会史与其他历史之连锁
一、决定连锁之方法--原因及条件
二、人口学上之事实--物质条件之影响--人类地理学、人类学、物质事实之特点--物质事实为生存之条件,非方向之条件
三、经济事实--研究此种事实在社会上及演化上之影响之方法
四、社会史在历史知识中之地位--统计学之地位--经济史
第二十章 单独事实及于社会事实之影响
一、问题之位置--经济事实及人口事实不同之范畴
二、习惯之影响--理智习惯--信仰--知识--物质习惯--私人生活--消费
三、单独事象之影响--发明与创造--由在上者所产生之方向变化
第二十一章 集合事实及于社会生活之影响
一、集合之组织--私人组织--家庭--社会制度--阶级--政治制度--统治政府--特殊职务--教会组织--国际组织--语言
二、集合之事象--内部革命--冲突与条约--国际关系
结论
通史新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通史新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