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革命:辛亥革命论坛演讲录

未完成的革命:辛亥革命论坛演讲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内容为哈佛辛亥百年论坛演讲录,论坛由哈佛大学中国学社举办,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协办。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应邀为本书作序,书前收录了辛亥革命研究元老、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章开沅先生为此次论坛的题词以及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荣修教授余英时先生的贺信。

名誉主编简介

柯伟林

  哈佛大学中国基金会主席,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着有《德国与中华民国》等。

编者简介

周言

  《知识人》主编,着有《中外矛盾与国内政争——王国维传(1898-1927)》、《革命时代的知识人》等。着译散见于《读书》、《书城》、《书屋》、《凤凰週刊》等。

方曌

  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正在史丹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中。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章开沅先生题词
余英时先生贺信

序言  裴宜理

论文选
章开沅    辛亥百年遐思
张朋园    立宪派的阶级背景
余英时    回首辛亥革命
罗志田    五千年的大变:杜亚泉看辛亥革命
黄克武    辛亥革命何以成功?:回顾与反思 
王奇生    亡国、亡省、亡人: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演进 

演讲稿选
柯伟林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共和世纪
袁伟时    辛亥革命研究的意识形态陷阱
冯天瑜    辛亥革命百年回首
杨天石    谁领导了辛亥革命
杨奎松    中国革命的国际背景
陈永发    谭延闿与辛亥革命

后记

图书序言

辛亥百年遐思

章开沅

也许是职业使然,我欢喜反思。历史学家不仅仅是历史的纪录者、传承者、守望者,还应是阐释者与思索者。反思并非怀旧,更不是迷恋往昔;应该通过不断反思,把过去、现在、未来联结起来。司马迁早就参透其中奥秘,他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没有「究」,没有「通」,就难以成一家之言。

对于辛亥百年的反思,有两层含意:一是反思辛亥革命百年以来的历史,一是反思百年以来的辛亥革命研究。

早在1990年,我在海外即已开始这种反思。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撰写的《辛亥革命与「只争朝夕」》着重从社会心态转变的角度,探讨辛亥前后逐步形成的历史紧迫感,以及其后衍化而为急于求成的民族潜在心理,如何影响近百年中国历史进程。10年以后,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又撰写《珍惜辛亥革命的历史遗产——以世纪意识为例》,对20世纪以来两次「世纪热」或「世纪迷思」进行对比。发现当今中国世纪话语已经逐步形成意识形态,时间量度转化成为价值标准,乃至衍生过高的幸福预期。我颇为感慨:「这种浅薄的狂热及其影响之深远,又是百年前那一代在中国宣扬世界意识者所难以想像的。今昔相比,我总觉得缺少几分当年的真诚,更缺少当年那么深沉的忧患意识与强烈的自我鞭策。」可惜我的「盛世危言」被淹没于新千禧年的举国狂欢。

去年岁尾,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热潮提前涌现,日本率先在神户、东京两地举办「寄语辛亥革命百年」等系列活动。今年年头,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大学又先后举办纪念性学术论坛。为了应对海内外各界人士的询问,我匆忙撰写了《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百年反思》一文,大体上勾勒出自己对于历史本身及其研究两重盘点的思绪。由于时间仓卒,又是发言稿,未能有所展开。现借哈佛大学辛亥革命纪念会的机会,仅就以下几个问题略加陈述。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