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艷、腥騷,怒意勃勃……
我知道我這一生路過許多女人,經過許多風景,
最後,將會更好的老去……
但那地方實在太冷,他們每次喘息都能呼齣一縷煙,
隻好隔著厚重寒衣抱在一起,像兩個笨拙雪人……
--〈偷換的文本〉
第一次,他遇見她,在一場新書發錶會。
第二次,他們以一本詩集為中介,認齣彼此。
第三次,他們跳上火車,展開兩人的初夜。
多情的作傢濛宇哲,愛上年輕的女詩人陳如藝。
那天晚上,他們倆說好要去看鰐魚。但更深的夜,將他們兩人一同吞噬。
炎熱的熱帶雨林裏,陰晴多變的天氣下,閃電從窗口切割進來,他們也在屋內切割彼此。
他曾經路過許多女人,在正當剛好的時候,遇見生命中第一個女人。
從那之後,他愛,他恨,他幾次反覆青春,卻始終忘不瞭記憶中的紅背包……
集子共收錄十篇短篇小說,十篇異境書寫,記有主人翁濛宇哲的一生,亦可獨立成篇閱讀。作傢的文字自由狂肆,繁復多變,像是疾駛火車窗外快轉的風景,暴力和詩意對坐,性的狂歡芭蕾,瘋人院似的桀桀尖笑……閱讀時能感受到強大的情感力道,讀的人能猛然迴過神來,從種種關聯中讀到孤獨自我的總和;於是,我們像闖入南洋熱帶雨林的冒險者,在無邊際的烈陽下漫漶,試圖敲開邊界,讓炙熱的陽光透散……
作者簡介
曾翎龍
一九七六年生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士毛月新村,祖籍廣東惠陽。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人類發展係畢業。
曾獲星洲日報花蹤文學奬、海鷗文學奬、林語堂文學奬、宗教文學奬等。
現為《學海》周刊主編、有人齣版社總編輯。
著有詩集《有人以北》(二○○七,有人齣版社,八打靈);散文集《我也曾經放牧時間》(二○○九,有人齣版社,八打靈)、散文集《迴味江湖》(二○一○,有人齣版社,八打靈)。
推薦序
以孤獨一生作為逃亡路途
很多年前,第一次讀到翎龍的小說,感想便是:「這是個天纔!這傢夥天生是寫小說的!」
如今我讀完此書,那感想更確信不移。他似乎是黃錦樹小說某種神祕特質真正的精神傳人,那不斷兜轉,朝一隱祕遮蔽的藻井,鏇轉下降,不斷翻開的鬼臉,趨近那將難以言喻之「痛史」蓋牌的黑暗之心。華族的流浪哀歌(如此絕望知道除瞭他們這在二十世紀被顛簸甩進奇異的「族」之概念形狀,其他華人無法解讀),被吞進「南方的」山海經、西遊記,甚至〈格列佛遊記〉齜牙咧嘴的怪錶情,黑洞給咧開的笑喉嚨,細端詳則是櫛次鱗比的「永遠自外於……」,他人的國度,轉過身,他人的大曆史,時間,祖先幻化成飛禽走獸,他人對性的文明教養,他人的政客語言或種族歧視……。
那當然有一種惡童麵對亂扭拗擠成一團的華巫曆史傷痕,對那恍惚生齣超齣苦難邊界,已成為噩夢(或荒謬劇),對土地或雨林的眷戀與怨恨,對斷片殘骸之「父的流浪史」自傷,無從追索,索性飛翔於唬爛幻術之上。
這組小說,始於一種鮮艷、腥騷,怒意勃勃的「我作(愛)故我在」,隻是剪影般的存在──他甚至無法如黃錦樹漫天幻造齣湮逝的南方的,「性強大近乎神魔」之祖先──,之後搖頭晃腦,如巫祭之舞蹈,運鏡帶我們進入主人公濛宇哲的「一生的時光」;古怪的川端〈山之音〉的暮年哀歌(最後竟住進瞭養老院)。時間在「我」這樣一個無比孤獨的存有身上,流過,像卡爾維諾〈帕若瑪先生〉那樣羽葉般剝翻孤獨一代,不,一個,「我」的冒險遊記。然後就在「我」身上,完成時間之耗竭,衰老,燈光熄滅。
在短篇的操作上,曾翎龍始終帶著一種小說「虛構」的原創和野性,像是疾駛火車窗外快轉的風景,他的暴力和詩意常對坐互瞪;性的狂歡芭蕾,瘋人院似的桀桀尖笑或怪誕;鎖在失憶之潘朵拉盒裏的青春輓歌……種種種種,那是曠野上,我們記憶殘影的李永平、張貴興、黃錦樹,曾創造齣來的魔幻雨林地貌;那麼龐大難以用單眼鏡頭顯微觀看之多重維度宇宙。他們曾將那些洶湧暴漲的時間軸,塞進鮮衣怒冠的緊密文字,摺縮成一部僞造的南洋文學史,或大河盡頭的奧德塞史詩。如今曾翎龍似乎將之變奏成一組組,你可以聽見那奧義、密碼,與抵達之謎在那晦澀小說之鎮裏,叮當敲擊、共振的復音。
這個小說傢值得我們關注並愛惜。
駱以軍(作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