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规划与设计的目的有三:(1)针对各大专校院老人工作相关科系修习课程的教科书(另提供教师手册);(2)提供老人工作者在职进修课程或个人自修的参考书;(3)针对老年人探索本身或家属为了解老人需要所提供的参考资料。
本书内容包含三个部分,共十三章:基础篇(1 ~ 3章)、应用篇(4 ~ 10章),以及管理篇(11 ~ 13章),适合一学期课程修习的份量。每一章规划为三节,每一节提供三至四个关键议题项目。
为了满足学习者首次修习以心理学为背景的课程,本书涵盖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并以简要理论(每章第一节)为基础,然后进入实务探讨(第二、三节);同时,在论述上也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为了连结心理学与老人议题,本书在每一节採取三种方式进行:在议题讨论时直接连结、以「老人故事」的方块文章加以论述,并以个案讨论的方式来说明。期待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理解、随时演练,方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作者简介
林仁和博士
心理学专业(美国甘乃迪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毕业,加州CIIS研究所博士),东海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专任副教授,兼任国贸系及幸福家庭推广中心主任(1990 ~ 2006年),瑞士日内瓦大学BEI学院客座教授(2006 ~ 2007年)。有多年医务行政管理经验(1979 ~ 1981年,美国华府Goodwin House安养院行政助理;1987 ~ 1990年,美国联邦ARC成人复健方案东区十二州行政管理部执行长),以及加州勒戒师CADC证照(1982年)。相关着作:《情绪管理》、《护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商业心理学》(第二版)。
龙纪萱博士
护理师,东海大学社会工作博士。现任国立台中科技大学老人服务事业管理系助理教授。教授课程:老人心理学、社会老年学概论、老人活动设计与安排、安宁疗护与临终关怀等。兼任教职:亚洲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中国医药大学医务管理学系兼任助理教授。其他兼任职务:中华民国医务社会工作协会副理事长、中华民国幸福家庭促进协会理事、台中市老人福利推动小组委员。相关着作:《护理心理学》。
基础篇
第一章 老人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老人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老人心理学的环境背景
第三节 老人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老化衰退与老人心理学
第一节 衰老与老化
第二节 衰老的学说
第三节 衰老变化的特征
第三章 老人的心理辅导与谘询
第一节 心理谘询的基础
第二节 老人的心理谘询
第三节 老人谘询个案研究
应用篇
第四章 自我认知与生活适应
第一节 自我认知与生活态度
第二节 老人的认知表现
第三节 建立自信与自尊的生活
第五章 记忆经历与经验分享
第一节 老人的记忆与记忆能力
第二节 老人的记忆与记忆测验
第三节 从记忆经验记取教训
第六章 压力适应与情绪管理
第一节 老人压力与心理适应
第二节 老人情绪与情绪控制
第三节 在适当的压力中生活
第七章 人际沟通与家庭关系
第一节 人际沟通的基础
第二节 老人的家庭关系
第三节 家庭问题沟通
第八章 满足需要与生活动力
第一节 老人需要的基础
第二节 老人对需要的追求
第三节 满足老人需要的助力
第九章 智力变化与终身学习
第一节 老年期的智力变化
第二节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
第三节 学习生活技能
第十章 性、婚姻与亲密关系
第一节 老年期的性议题
第二节 老年的婚姻生活
第三节 老年人的亲密关系
管理篇
第十一章 老人的心理健康管理
第一节 克服心理障碍
第二节 掌握心理和谐
第三节 学会放松自己
第十二章 老人的生活健康管理
第一节 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第二节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节 改善睡眠的品质
第十三章 老人的生命健康管理
第一节 生命需要自我管理
第二节 健康的生死观念
第三节 迈向健康与长寿
参考文献
台湾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准,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例如:随着社会上一小部分人富起来,大部分的贫困人口仍然存在,而贫富的比率与差距愈来愈明显。在贫困人口中,老人面临的困难尤其引人关注。老年人经常担忧个人经济、健康和休闲等问题,从而容易导致不必要的情绪波动、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罹患精神疾病。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当老人出现上述问题的时候,如何协助他们度过难关?答案有三:首先,大专科系提供了更多的相关课程以及实务工作者的在职进修机会;其次,老人团体及老年人本身有必要针对自己的需要与对策做深入了解;第三,老年人的家属及亲人除了经济支援之外,也要针对他们的心理及精神上的需要提供支持。
值此台湾经济高速发展之际,老人福利政策进一步的被提出来讨论,包括长期照护与长期保险法律的制订,期待政府大力发展老人福利,而成为政府重要的施政内容,加强大专老人工作相关课程,老人照护实务工作以及老年人本身及家属等的研究参考资料等,显得有其必要性,而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最后,本书的出版要感谢心理出版社林敬尧总编辑的大力支持,老人福利推动联盟吴玉琴秘书长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Peter张先生的协助校阅。此外,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热心人士的鼓励、参与及提供意见,在此一併致谢。
林仁和、龙纪萱 2012年7月
我对这本书的“老年生活实践”这部分尤其感兴趣。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像是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生活指南。我设想书中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应对老年人常见的生活挑战的实用建议。例如,如何处理与家人之间的代际沟通问题?如何学习使用现代科技产品,融入数字化社会?又或者,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务,为晚年生活做好规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易懂的步骤和方法,让老年人能够独立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立刻联想到自己家里的长辈。他们有时候会表现出一些难以理解的情绪,比如突然的固执,或者对某些事情的过度担忧。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解释,帮助我们这些晚辈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行为模式。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老年人思维方式的转变,比如认知能力的下降,或者记忆力的衰退,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心理影响?我特别想知道,当老年人面对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时,我们应该如何恰当地回应,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者忽视。这本书能否成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我们与老年人之间建立更深厚的理解和情感连接?
评分从这本书的书名来看,我预感它会深入探讨老年人的情感世界。老年人的情感往往更加细腻和复杂,经历了人生的起伏,积累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书中是否会涉及老年人如何处理爱与失落?例如,面对亲人的离去,如何进行情感的修复和重建?又或者,在日渐衰老的过程中,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和情感和解?我希望能够读到一些关于老年人如何寻求情感支持,以及如何给予他人情感关怀的章节。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传递一种对老年人情感世界的尊重和理解,让我们明白,即使年华老去,他们的内心依然充满着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厚重,仿佛里面蕴藏着无数智慧的结晶。我对其中关于老年人社会关系的章节特别感兴趣。随着子女长大离巢,或者伴侣离世,老年人的社交圈往往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书中是否会详细分析这种变化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例如,如何帮助老年人建立新的社交联系,维持原有的社交网络,以及如何应对因社交减少而产生的孤独感?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更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我们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实用的方法。例如,是否会提倡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或者发展新的兴趣爱好,来拓展社交圈?这些细节是这本书能否真正帮助到读者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的“实践与管理”几个字,让我对其中如何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期待。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关于老年人如何进行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的建议。但这仅仅是表面的健康,我更关心的是心理层面的管理。比如,如何帮助老年人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焦虑或抑郁?如何帮助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压力?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心理调节的技巧,例如冥想、正念,或者一些简单的放松方法?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指导老年人如何“活下去”,更能指导他们如何“活得精彩”。
评分我个人一直觉得,老年期是一个重新发现自我的重要阶段。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被工作、家庭琐事所牵绊,很多内心的声音被忽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探讨老年人的自我认知和价值实现。书中是否会分析,当一个人不再承担主要的家庭或工作责任后,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是否会鼓励老年人去发掘那些被埋藏已久的梦想,或者尝试一些年轻时未曾有机会做的事情?我更希望看到关于老年人如何保持积极心态,拥抱新事物,以及如何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智慧,而不是沉湎于过去的辉煌或遗憾。关于老年人心理韧性的培养,也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种温润的质感,淡雅的色彩和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专业和安宁。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充满好奇,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和身边的人都逐渐步入老年,对于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个人生阶段的挑战,我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虽然书名里包含了“实践与管理”,但我更期待的是深入探究老年人心灵深处的奥秘。比如,老年人是如何看待过去的回忆的?那些曾经的辉煌与遗憾,在晚年是如何被重新审视和解读的?书中是否会触及一些老年人特有的情感困境,例如失落感、孤独感,甚至是面对衰老的恐惧?我希望能够了解到,这些情绪背后是否有心理学上的解释,以及我们作为晚辈,或者老年人自身,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疏导和缓解。
评分这本书的“老年生活管理”听起来非常实用,我期待它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清晰、有序的生活框架。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涉及如何合理安排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包括起居、饮食、作息等方面的建议。但更吸引我的是,它能否指导老年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在晚年能够做出更有意义的选择。例如,如何平衡休息与活动?如何处理好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如何为自己的生活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老年人实现一种更有条理、更有效率、也更快乐的生活。
评分我一直认为,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对其在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贡献抱有很高的期望。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导致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常见因素,例如社会角色的转变、身体机能的衰退、或者丧失亲友等,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支持策略?我特别希望能够了解到,如何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比如失眠、食欲不振、或者情绪低落。这本书能否成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评分我一直认为,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如何探索和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充满了好奇。我猜想书中会探讨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如何培养新的兴趣,让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有趣。比如,是否会鼓励老年人学习新的知识,或者重拾年轻时的爱好,比如绘画、音乐、写作?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帮助老年人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指导,让他们在晚年依然能够感受到探索世界的乐趣。关于精神寄托和人生意义的追寻,也是我非常关注的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