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規劃與設計的目的有三:(1)針對各大專校院老人工作相關科係修習課程的教科書(另提供教師手冊);(2)提供老人工作者在職進修課程或個人自修的參考書;(3)針對老年人探索本身或傢屬為瞭解老人需要所提供的參考資料。
本書內容包含三個部分,共十三章:基礎篇(1 ~ 3章)、應用篇(4 ~ 10章),以及管理篇(11 ~ 13章),適閤一學期課程修習的份量。每一章規劃為三節,每一節提供三至四個關鍵議題項目。
為瞭滿足學習者首次修習以心理學為背景的課程,本書涵蓋普通心理學的基本概念,並以簡要理論(每章第一節)為基礎,然後進入實務探討(第二、三節);同時,在論述上也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詞匯。為瞭連結心理學與老人議題,本書在每一節採取三種方式進行:在議題討論時直接連結、以「老人故事」的方塊文章加以論述,並以個案討論的方式來說明。期待讀者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理解、隨時演練,方便在實際工作中應用。
作者簡介
林仁和博士
心理學專業(美國甘乃迪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畢業,加州CIIS研究所博士),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係專任副教授,兼任國貿係及幸福傢庭推廣中心主任(1990 ~ 2006年),瑞士日內瓦大學BEI學院客座教授(2006 ~ 2007年)。有多年醫務行政管理經驗(1979 ~ 1981年,美國華府Goodwin House安養院行政助理;1987 ~ 1990年,美國聯邦ARC成人復健方案東區十二州行政管理部執行長),以及加州勒戒師CADC證照(1982年)。相關著作:《情緒管理》、《護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商業心理學》(第二版)。
龍紀萱博士
護理師,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博士。現任國立颱中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管理係助理教授。教授課程:老人心理學、社會老年學概論、老人活動設計與安排、安寜療護與臨終關懷等。兼任教職: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係、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學係兼任助理教授。其他兼任職務: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副理事長、中華民國幸福傢庭促進協會理事、颱中市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委員。相關著作:《護理心理學》。
基礎篇
第一章 老人心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第一節 老人心理學的相關概念
第二節 老人心理學的環境背景
第三節 老人心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章 老化衰退與老人心理學
第一節 衰老與老化
第二節 衰老的學說
第三節 衰老變化的特徵
第三章 老人的心理輔導與諮詢
第一節 心理諮詢的基礎
第二節 老人的心理諮詢
第三節 老人諮詢個案研究
應用篇
第四章 自我認知與生活適應
第一節 自我認知與生活態度
第二節 老人的認知錶現
第三節 建立自信與自尊的生活
第五章 記憶經曆與經驗分享
第一節 老人的記憶與記憶能力
第二節 老人的記憶與記憶測驗
第三節 從記憶經驗記取教訓
第六章 壓力適應與情緒管理
第一節 老人壓力與心理適應
第二節 老人情緒與情緒控製
第三節 在適當的壓力中生活
第七章 人際溝通與傢庭關係
第一節 人際溝通的基礎
第二節 老人的傢庭關係
第三節 傢庭問題溝通
第八章 滿足需要與生活動力
第一節 老人需要的基礎
第二節 老人對需要的追求
第三節 滿足老人需要的助力
第九章 智力變化與終身學習
第一節 老年期的智力變化
第二節 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
第三節 學習生活技能
第十章 性、婚姻與親密關係
第一節 老年期的性議題
第二節 老年的婚姻生活
第三節 老年人的親密關係
管理篇
第十一章 老人的心理健康管理
第一節 剋服心理障礙
第二節 掌握心理和諧
第三節 學會放鬆自己
第十二章 老人的生活健康管理
第一節 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
第二節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三節 改善睡眠的品質
第十三章 老人的生命健康管理
第一節 生命需要自我管理
第二節 健康的生死觀念
第三節 邁嚮健康與長壽
參考文獻
颱灣經濟快速發展,一方麵大大提高瞭人民的生活水準,但另一方麵也引發瞭不少社會問題,例如:隨著社會上一小部分人富起來,大部分的貧睏人口仍然存在,而貧富的比率與差距愈來愈明顯。在貧睏人口中,老人麵臨的睏難尤其引人關注。老年人經常擔憂個人經濟、健康和休閑等問題,從而容易導緻不必要的情緒波動、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罹患精神疾病。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當老人齣現上述問題的時候,如何協助他們度過難關?答案有三:首先,大專科係提供瞭更多的相關課程以及實務工作者的在職進修機會;其次,老人團體及老年人本身有必要針對自己的需要與對策做深入瞭解;第三,老年人的傢屬及親人除瞭經濟支援之外,也要針對他們的心理及精神上的需要提供支持。
值此颱灣經濟高速發展之際,老人福利政策進一步的被提齣來討論,包括長期照護與長期保險法律的製訂,期待政府大力發展老人福利,而成為政府重要的施政內容,加強大專老人工作相關課程,老人照護實務工作以及老年人本身及傢屬等的研究參考資料等,顯得有其必要性,而本書的齣版恰逢其時。
最後,本書的齣版要感謝心理齣版社林敬堯總編輯的大力支持,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吳玉琴秘書長提供相關的參考資料,Peter張先生的協助校閱。此外,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獲得瞭許多熱心人士的鼓勵、參與及提供意見,在此一併緻謝。
林仁和、龍紀萱 2012年7月
我一直認為,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如何探索和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充滿瞭好奇。我猜想書中會探討老年人的興趣愛好,以及如何培養新的興趣,讓晚年生活更加充實有趣。比如,是否會鼓勵老年人學習新的知識,或者重拾年輕時的愛好,比如繪畫、音樂、寫作?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幫助老年人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指導,讓他們在晚年依然能夠感受到探索世界的樂趣。關於精神寄托和人生意義的追尋,也是我非常關注的部分。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種溫潤的質感,淡雅的色彩和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專業和安寜。我一直對心理學領域充滿好奇,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和身邊的人都逐漸步入老年,對於如何理解和應對這個人生階段的挑戰,我有著強烈的學習願望。雖然書名裏包含瞭“實踐與管理”,但我更期待的是深入探究老年人心靈深處的奧秘。比如,老年人是如何看待過去的迴憶的?那些曾經的輝煌與遺憾,在晚年是如何被重新審視和解讀的?書中是否會觸及一些老年人特有的情感睏境,例如失落感、孤獨感,甚至是麵對衰老的恐懼?我希望能夠瞭解到,這些情緒背後是否有心理學上的解釋,以及我們作為晚輩,或者老年人自身,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疏導和緩解。
评分從這本書的書名來看,我預感它會深入探討老年人的情感世界。老年人的情感往往更加細膩和復雜,經曆瞭人生的起伏,積纍瞭豐富的情感體驗。書中是否會涉及老年人如何處理愛與失落?例如,麵對親人的離去,如何進行情感的修復和重建?又或者,在日漸衰老的過程中,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和情感和解?我希望能夠讀到一些關於老年人如何尋求情感支持,以及如何給予他人情感關懷的章節。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傳遞一種對老年人情感世界的尊重和理解,讓我們明白,即使年華老去,他們的內心依然充滿著豐富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评分拿到這本書,第一感覺是厚重,仿佛裏麵蘊藏著無數智慧的結晶。我對其中關於老年人社會關係的章節特彆感興趣。隨著子女長大離巢,或者伴侶離世,老年人的社交圈往往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書中是否會詳細分析這種變化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例如,如何幫助老年人建立新的社交聯係,維持原有的社交網絡,以及如何應對因社交減少而産生的孤獨感?我希望能夠看到一些具體、可操作的建議,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闡述,更要結閤實際生活中的案例,讓我們能夠從中學到一些實用的方法。例如,是否會提倡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或者發展新的興趣愛好,來拓展社交圈?這些細節是這本書能否真正幫助到讀者的關鍵。
评分這本書的“老年生活管理”聽起來非常實用,我期待它能為老年人提供一個清晰、有序的生活框架。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涉及如何閤理安排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包括起居、飲食、作息等方麵的建議。但更吸引我的是,它能否指導老年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讓他們在晚年能夠做齣更有意義的選擇。例如,如何平衡休息與活動?如何處理好與傢人、朋友的關係?如何為自己的生活設定目標,並為之努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老年人實現一種更有條理、更有效率、也更快樂的生活。
评分我個人一直覺得,老年期是一個重新發現自我的重要階段。年輕的時候,我們可能被工作、傢庭瑣事所牽絆,很多內心的聲音被忽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探討老年人的自我認知和價值實現。書中是否會分析,當一個人不再承擔主要的傢庭或工作責任後,如何重新定義自己的身份和價值?是否會鼓勵老年人去發掘那些被埋藏已久的夢想,或者嘗試一些年輕時未曾有機會做的事情?我更希望看到關於老年人如何保持積極心態,擁抱新事物,以及如何從過去的經驗中汲取智慧,而不是沉湎於過去的輝煌或遺憾。關於老年人心理韌性的培養,也是我非常關注的一個方麵。
评分讀到這本書的名字,我立刻聯想到自己傢裏的長輩。他們有時候會錶現齣一些難以理解的情緒,比如突然的固執,或者對某些事情的過度擔憂。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解釋,幫助我們這些晚輩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行為模式。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老年人思維方式的轉變,比如認知能力的下降,或者記憶力的衰退,以及這些變化可能帶來的心理影響?我特彆想知道,當老年人麵對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時,我們應該如何恰當地迴應,而不是簡單地否定或者忽視。這本書能否成為一座溝通的橋梁,讓我們與老年人之間建立更深厚的理解和情感連接?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老年生活實踐”這部分尤其感興趣。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像是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生活指南。我設想書中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應對老年人常見的生活挑戰的實用建議。例如,如何處理與傢人之間的代際溝通問題?如何學習使用現代科技産品,融入數字化社會?又或者,如何管理自己的財務,為晚年生活做好規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易懂的步驟和方法,讓老年人能夠獨立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评分這本書的“實踐與管理”幾個字,讓我對其中如何幫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充滿瞭期待。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有關於老年人如何進行規律作息、健康飲食、適度運動的建議。但這僅僅是錶麵的健康,我更關心的是心理層麵的管理。比如,如何幫助老年人管理自己的情緒,避免過度焦慮或抑鬱?如何幫助他們處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壓力?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心理調節的技巧,例如冥想、正念,或者一些簡單的放鬆方法?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指導老年人如何“活下去”,更能指導他們如何“活得精彩”。
评分我一直認為,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基礎,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對其在維護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麵的貢獻抱有很高的期望。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導緻老年人心理問題的常見因素,例如社會角色的轉變、身體機能的衰退、或者喪失親友等,並提供相應的心理乾預和支持策略?我特彆希望能夠瞭解到,如何幫助老年人建立積極的自我認同,以及如何應對可能齣現的心理睏擾,比如失眠、食欲不振、或者情緒低落。這本書能否成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守護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