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跟下一代喊话了
请看看你们手中的权力,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每一个人的前途,就从这一刻开始倒数
★知识分子的良心思索,全球性犀利的时论观点
★作家 胡晴舫 年度重磅文集
跨越世纪第一个十年,历经全球化神话崩解、世代正义、金融海啸、地球暖化、娱乐八卦风、中产阶级消失、青年失业潮席卷而至。我们活在名为焦虑的年代。
我们的世代,群众面貌多元而缤纷。这些脸孔可以是青年学子,世界的未来与可能性,与他们紧密相连;可以是刚出社会的年轻一代人,面临的是世代正义的问题,抵挡经济崩坏的强大无力感,仍旧欲望行动,怀抱改变社会的理想;可以是如你我他的青壮年族群,中产阶级,该是安身立命的时候;更有的是为生活打拚一辈子的年长者,他们关心未来,关心下一代的生活。不分世代,所有人都在面临变化,每个人都被时代的浪潮冲撞动摇,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作家胡晴舫做为一名思想者,长期在各大报刊专栏冷眼热心剖析,身为此代人,我们所热切的、我们的责任、我们追求的自由等种种公民伦理课题。人类总是预言世界的毁灭,指出现今体制的崩坏,并一再强调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如何之不可行。但世界崩毁或不崩毁,假设人类仍将继续活下去,就算我们是最坏的一代人类,我们该当如何?
世界已然改变,观念才是革命,思想就是力量。
在新的世界里,无人是真正的孤岛。
「改变社会现状,不代表要发起一场革命,而是要靠所有人一点一滴把自己的社会角色扮演好。尤其是握有权力的人,他们的社会责任与影响力更值得期待。一个人在他的权力位置愿意坚持一件事,就会改变一个社会细节。即使是一点点,都是开始。
我的中心思想无非就是思索在如此时代中当『人』的意义。资讯疯狂流通,人群不停碰撞,许多道德伦理每天不断调整变化,我就是一直在思考这些新道德、新伦理的要求与合理性,而作为一个『人』,我如何安身立命。
我想,重点是改变议题的方向。」--胡晴舫
作者简介
胡晴舫
台湾台北生,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戏剧硕士,写作包括散文、小说、文化评论,1999年移居香港,着有《城市的忧郁》、《旅人》、《我这一代人》等书,固定专栏发表于两岸三地以及新加坡各大中文媒体。2010年起,旅居东京。
推荐序 ∕现代阿特拉斯 杜念中 ∕文
序 ∕背德者的咕咕钟
∕岛屿
想像一座岛屿
台湾,你要往哪里去?
受害者社会
贺诗曼的呛声预言
被遗弃的社会
给五十岁以上的台湾人
∕金钱
都是蓝眼睛白皮肤的错
天外飞来一只黑天鹅
当资本之神从高空坠落
肥猫银行家的哀歌
性,谎言,录音带及总统先生
艺术无价,只有天价
艺术应站在政府对面
有钱就是生活在他方
钱到分手方恨少
买楼像女人买手袋
资本梦已远
∕环境
幸福垃圾十万年
一块牛肉不只是一块牛肉
封在时空胶囊里的波儿故乡
活出一个亚洲新世纪
当新道德崛起
∕都市
人在东京大地震
中国都市化
棕色的巴黎
工厂作为一座城市
未来的古蹟
旧就是新
全球都市
让城市起飞
都市之癌
城市之母
备用的灵魂
记忆是一台时光机器
再看一眼,一眼就要不见了
长野山上的二十一公克
这里是中国城
世界从此没有结局
∕世代
青年要团结起来
草莓革命
世代正义
亚洲朝代政治
政治美貌时代来临
三个儿子
虎妈鹰父
老男人与他们的爱情生活
美国人为什么不害怕?
光说Sorry还不够
中国内部的力量
若中国统治世界
中产阶级的消失
∕社会
遭阉割了的天王
往天王尸体上洒香水
需要的不只是民族情感
胖瘦无关乎身材
资产阶级拘谨的时尚魅力
历史新奢华
飨宴感流失的美食时代
衔金汤匙未免太沉重?
演算法式爱情习题
∕资讯
人人看新闻不读新闻的年代
与魔鬼作交易
数位无冕王
网路纠察队
全面解密台湾
暴露狂年代
∕现代人
孤独是一辆向前驶去的快车
推荐序
现代阿特拉斯 杜念中∕资深新闻工作者、《苹果日报》前社长
认识胡晴舫少说也有十几年了。不过记忆中,这十几年来晴舫似乎一直居无定所,她不是在香港,就是在上海,有时在巴黎,现在又在东京。其实「居无定所」并不是一个恰当的描述,因为它多少意味着流离失所,或者出于不得已的原因被迫漂泊。但是晴舫并非如此。她反而更像是上世纪末期开始被严肃定义的「新游牧族」。
有人说,新游牧族应该这样的:从一个国际机场到另一个国际机场、一个酒店到另一个酒店间的不停游动,随身配备着新而轻便的通讯设备,永远不会因为快速切换地理位置而失去与世界的联系。也有人说,新游牧族终止了对他们国家民族的忠诚、切断了与家庭社群间的脐带。从各种有形无形的羁绊解放出来,新游牧族比绝大多数的人更更自由,更能享受世界主义的情感乐趣,和知识高度。
晴舫是不是新游牧族,恐怕她自己,她的朋友,尤其她的读者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不过假设这个族群真的存在,而晴舫又真属于这个族群,那么晴舫在从一个和大家一样安土重迁的定居族,转变成新游牧族的过程中必然备尝艰辛,也必然经历了情感上的反覆纠葛。这些大概都是别人难以体会的。
绝大多数人都相信,即使天赋神力如阿特拉斯,在背负起整个地球时,也需要找到支撑点。那么一个在各种空间快速移动的作家如何去找她的施力点呢?缺乏适当的着力点,她又如何观察从自身周围到遥远地区的大小事务呢?
这个问题有它的正当性,也有其褊狭处,隐藏在它背后某些简单的假设尤其吓人,那就是:一个作家∕批评者至少必须认同一块土地、一个民族、一种对历史的观点,甚至一些对这块土地、这个民族未来的期望。换言之,这种对特定忠诚的要求,就是对新游牧族虚无主义的否定。
当然对新游牧族的各种定义,往往都失之过简,很容易变成僵硬教条,变成鞭斥无根者的武器;从另个角度来说,这样那样的定义,充其量只是用以衡量世界的一种理想形态,一个分析工具,这个族群在真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存在的顶多是「类」新游牧族。
类新游牧族在不同程度上的确摒弃了相对简单的民族观与地域观。这个族群习惯多层次、多角度、多重身分的思维方式,比较能够洞穿表象,看出许多杂乱无章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能轻易指出表面上相似的事情却不适合类比的理由。忧国忧民的我们老喜欢问「为何某某国能,台湾不能?」但是类游牧族会质疑,为什么我们不能停止这种几十年来从来没有进化过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没有能力变得更周全严谨,为什么我们不能站在更坚实的基础上提出更繁琐的问题。
如果类新游牧族还有母社会的话,他们容易对母社会毫无关联的事务表示强烈的兴趣,对母社会的观察往往更坦率,更不留情,这种坦率与无情,总会造成忠诚者难以笑纳,这样的例子在晴舫的文集中俯拾皆是。
晴舫文章令人叫绝的地方在于,她总会给意见与兴趣太容易趋同的台湾,带来一阵阵错愕。晴舫的意见未必人人同意,她对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也未必有答案。但长期习惯以相同思维和共同意见彼此取暖的台湾社会,不正需要晴舫的震盪治疗吗?
序
胡晴舫 背德者的咕咕钟
我个人向来偏爱「社会」这个词汇胜过「国家」。
国家暗示了界线。一道边界,将世界一分而二;要不在里头,要不在外头。里头外头,以意识型态砌高墙,拿文化偏见当盾牌,用政治语言当射箭,箭头裹上种族主义的毒液,射击每一名企图越界的非我族类──不管由外入内或从内向外,任何一个方向都禁止。人类史上各种形式的冲突、斗争、战争与压迫,大多为了捍卫那道划分敌我的有形无形边防。
社会却像洋葱。大社会包在小社会之外,小社会含在大社会之中,大小社会互相层层包裹,既独立分瓣,又彼此依赖,形成一颗完美的圆球,像我们共生共存的地球。
超过两人,就形成一个社会。而社会的成员可多可少,规模可大可小,组成方式可永久可临时,种类各式各样,不介意交集。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校是另一个社会,教会是一个社会,公司行号是一个社会,张爱玲书迷俱乐部算一个迷你社会,每週固定骑车的单车车队也是一个小型社会,坐在同间餐厅吃中饭的食客在那个时空之下临时组成一个社会。一栋楼是一个社会,一条街是一个社会,有街有楼的城市是一个包含了这两个社会的大社会;岛屿是社会,大陆是社会,一块洲际是一个同时涵盖了岛屿、大陆及海洋的广大社会。网路社交媒体的小社会繁如众星,有时为了某种议题,机动结合成为一个巨大的虚拟社会,从而改变实体社会。
社会像水,形状不定,尺寸能大如海洋,也能微小如清晨玫瑰花瓣上的露珠,功能不断变化,既能像宁静无波的池塘,镇日静静蓄养鱼群,也能像万马奔腾的瀑布,拥有无所不摧的力量,即因它的组成分子是宛如水滴的一个人。这个「人」,会思考,会有多重兴趣,会逐渐建立信念,会抉择,会行动,因为利益、兴趣,和共同价值,主动或被动加入以及退出某种社会,结果他身上便挂了许许多多不同社会,而这些大小规格不一、利益动机不同的社会便通过他产生关连,互通声息。地表上看似分离的湖泊、水池、河流,皆来自源泉不绝的丰沛地下水,最终汇流奔向大海。
一个人可以是台湾某大学毕业,开二手书店,时常去北京出差,日日骑脚踏车上下班,关心两岸事务,德布西乐迷,平时酷好摄影,因为妻子的缘故加入宗教慈善组织,因为儿子们同班而与银行家成为好友,时时上网与住在非洲肯亚的三十岁印尼青年讨论蝴蝶种类,念念不忘四十岁那年夏日的土耳其之旅。当他每天起床,便与大小不同社会发生关系,校友会、出版业、单车族、政党、古典音乐界、摄影团体、家长会、宗教组织、网路社团以及印尼、中国、肯亚社会等等 。他流动于各个社会之间,遭遇其他水滴,有的与他类似或迥异,有的认同他,有的反对他,有的很快接纳他,有的始终怀疑他。有他亟欲参与的组织,也有他勉勉强强加入的团体。当你把许许多多水滴洒在一面平滑如镜的桌面上,然后转动桌子,观察一滴水如何滑过来滑过去,与其他水滴相撞相容相离,在我的想法里,就像现代人典型的一天。
社会是人。利益会冲突,兴趣会区隔,价值会对抗,其实也是人在冲突、区隔、对抗。然而,社会的形状容许改变,边界能够移动,社会与社会之间互相重叠,因为作为社会最小单位的人会改变、移动,会跨界,身分重叠。水生性就会流动,发现道德的复杂往往是率先流淌过界的那个人。
一旦跨越边界,便会发现道德的难处。当现代人的生活型态带领他每日开门便必须穿梭于各个包含了他的不同社会,不断越过有形或无形的界线,何谓道德,何谓不道德,与其他水滴如何相处,联盟或分离、或若即若离、或互不相容但做到安然共生,便成为现代人一辈子的道德功课。
道德,其实就是如何正确生活下去这件事。虽然世上再没有所谓的「正确」之「道」,然而,「道」意指道路,所有上了路的生命过客皆是未带地图的旅人,每遇上一个路口,都面临抉择。康庄大道,深林小路,车水马龙的商业街,还是罕无人迹的密草原野,向左转向右弯,看似简单的个人念头,却是一个个深重的生命决定。而个体的生命决定,便汇集为集体的社会决定,就像桌面上的水珠终究都会融成一大滩完整的水。
道德在现代之所以困难,因为边界消融,人类流动,单一社会的伦理习惯时时遭到挑战,再也无法不经辩证,便理所当然强硬制约每个人。
你的道德,未必是我的道德;我欲坚持的道德底线,正巧踩在你的红线上。资讯流通,权威不对等于威权,大小社会密密包缠,互重互叠,传统文化习惯已不足以支撑新的社会伦理,事情已经不再是「他们」和「我们」那般单纯,因为我既是他们也是我们,「他们当然就是邪恶的一方而我肯定是那个正义的代表」的道德逻辑根本行不通,一个人隶属于不同社会,不同社会都对他提出一套道德期待与伦理要求,这些道德标准未见得统一,时时冲突,甚至对立,好人坏人的界线不再只是通过个人对团体的忠诚度来解决。当世界由神性过渡到人性,再没有人全然纯洁无瑕或道德完全正确,阵营分垒变得可笑。外在的自由势必要通过内在的自由,一两句词汇漂亮的道德口号只会煽动无谓的情感,沦为彼此迫害的新理由,无法有效解决现代人的道德困境。
道德应该复杂,某些时候根本无解,因为道德其实是脏的。当你把一大堆来源不同的水滴全集在一起,你得到的并不是一桶清澈见底的纯水,却是颜色浑浊不明的污水。人们带着各自的欲望、生存的挣扎,在社会这块公共区域打滚,就像河水奔流向海总免不了夹杂泥沙,大雨落到街面一定会混杂灰尘,从来不可能纯净,也不该纯净。
所以,混沌之世,究竟如何安身立命。
道德的变化,读出人类的思想史,记载了历来人类想要正确生活的努力。我们透过思索,去形塑道德,进而建造社会伦理,企图在眼前迷雾中辨识出一条可行的道路。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无法放弃思索。因为无论活在任何时代,思想都是唯一的道德罗盘。
当回头看我自己的写作之路,我发现我也只不过在做一个「人」的本分,那就是思考。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而我每天在想的,无非仅是这么做道不道德。乱丢垃圾,道不道德;使用核电,道不道德;官商勾结,道不道德;家族垄断,道不道德;资本游戏,道不道德;同性婚姻,道不道德;废除死刑,道不道德;网路爆料,道不道德;尤其,道德霸凌,道不道德。
当道德不澄净时,其实是渴望活得道德的正直之人最焦虑。无论是眼见传统道德崩解而担忧世界堕落的卫道之士,或认为世界始终没太大长进而心焦如焚的新道德鼓吹分子。自认道德正当,会让人正气凛然,愿意勇敢冲锋陷阵,对他眼中的缺德者决无怜悯之心,欲除之而后快。因为他觉得他正从事一件伟大的社会工程,他在捍卫文明,像一名警察在维持秩序,不惜代价,愿意採取任何手段,只为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道德规章。法西斯主义就是这么开始的。所有的法西斯主义信徒骨子里都是坚贞的道德分子。
我喜爱的英国小说家格雷安.格林(Graham Greene)从小接受传统天主教教育长大,因而痛恨道德教条主义。他一辈子写了五十几本书,无论故事背景发生在越南、墨西哥、土耳其还是英国,每次主题都在辩证道德。在他的小说里,自认终生道德的人会行为不道德而毫无自觉,一向活得不道德的人在紧要关头却做出最符合良知的道德决定。我从他的小说学到了最多道德教训,譬如,爱会让人不道德,因为爱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有时候,为了道德,你必须背德。
二战终结时,格林写了个剧本《第三人》(The Third Man),由好莱坞才子奥森.威尔斯饰演的角色「哈利」诈死,变成消失的第三人。好友来到维也纳,却只发现他失踪了,仍锲而不舍追访他的行踪,过程中逐渐发现这个从小熟识相亲情同手足的老友竟然是一个坏事干尽的恶徒。当好友终于找到了他,当面质问哈利为何转行当坏蛋,哈利一派轻松微笑:「别发愁,其实事情没那么糟,义大利在波吉亚家族统治下,发生了战争、恐怖、谋杀及流血,但产生了米开朗基罗、达文西和文艺复兴。在瑞士,他们有手足之爱、五百年的民主与和平,结果他们制造了什么?咕咕钟。」哈利的嫉俗观点看来,道德的结果就是一只无聊的咕咕钟,而人们口中的道德不过是一种假意清高的自私,随时能遭金钱及求生本能所收买。
在善恶二元对抗之中,人们很容易感到厌倦不满,受到哈利这类似是而非的魅力辩证所勾引。但我认为,格林又帮我上了一堂道德:世界的创造力源于人类的善恶挣扎。在群魔飞舞的乱世之中去坚持善的价值,在众人流俗的盛世之中去拒绝善的教条。所谓的恶,就是不善,因为善不够彻底或太过彻底,失去了检讨的能力,僵于形式,因此沦为恶的助力。不仅挣扎于善恶之间,善本身就是一种挣扎。
如果第三人就是置身道德之外的那个人,我以为,不是为了为求刺激而无事生波,而是为了不让道德变成国王的新衣或权力的借口,化身咕咕钟里那只固定跳出来报时的咕咕鸟,提醒道德不是习惯,而是不放弃省思的坚持。
这次在博客来入手的《第三人【博客来独家精装版】》,真的让我对“精装版”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总觉得精装版只是在普通版的基础上加点装饰,但这次我发现,它从内到外都透着一股“用心”的味道。那种封面材质的选择,以及书脊的缝线处理,都展现了出版方的诚意。我常常觉得,一本好书,它的外在和内在一样重要,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而这个版本的《第三人》,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我把它放在我的书桌上,光是看着,就觉得心情很好。它不像那些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快餐读物,而是充满了作者和出版方对每一个细节的打磨。
评分终于拿到《第三人【博客来独家精装版】》了!我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这次博客来独家精装版的推出,让我立刻就下单了。收到书的时候,真的被它的包装惊艳到了。那种厚实的封面,还有精美的印刷,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有诚意的作品。我一直以来都喜欢收藏这类有质感的书籍,而这个版本的《第三人》完全符合我的审美。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我的一个精神寄托,让我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评分拿到《第三人【博客来独家精装版】》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就是我想要的”。我一直以来都对拥有实体书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尤其是像这样包装精美的书。博客来这次的独家版本,完美地满足了我对于一本好书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承载着故事和情感的载体。我喜欢它沉甸甸的触感,喜欢它纸张的纹理,喜欢它印刷的每一个细节。这种实体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它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更专注于文字本身,而不被屏幕的蓝光或其他干扰所影响。而且,我一直认为,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就应该拥有一个能够长久保存的外壳,而这个精装版,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
评分对于《第三人【博客来独家精装版】》的包装,我只能说,博客来这次真的做得太到位了!我收到的时候,那个外箱就让我觉得很有分量,打开之后,里面的书本更是让我惊艳。那种精装的质感,还有封面那种细致的纹理,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我一直觉得,实体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触感和质感,而这个版本的《第三人》恰好做到了这一点。它不只是文字的载体,更是一件可以被欣赏的艺术品。我把它放在我的书桌上,每次看到它,都会觉得心情愉悦。
评分这次收到《第三人【博客来独家精装版】》,我最想说的就是它的“仪式感”。从收到快递开始,那种期待感就油然而生。打开书本的瞬间,那种精心设计的封面,还有纸张的触感,都让我觉得这次的购买非常值得。我一直相信,一本好书,它的包装也应该是它内容的一部分,它能够为读者带来更美好的阅读体验。这个版本的《第三人》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我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对即将到来的故事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博客来这次的独家版本,绝对是我的年度购书惊喜之一。
评分收到《第三人【博客来独家精装版】》真是太开心了!我一直都很关注博客来的新书资讯,这次的独家精装版让我眼前一亮。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还有封面设计,感觉非常用心。我一直相信,一本好书,它的外在包装也是它价值的一部分,它能提升阅读的体验。这个版本的《第三人》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个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阅读,享受它带来的精神盛宴。而且,博客来这次的配送速度也很快,让我不用等太久就能收到心仪的书籍。
评分不得不说,博客来这次《第三人【博客来独家精装版】》的推出,真的太有眼光了!我一直对这种“独家限定”的东西没什么抵抗力,但这次更多的是它本身书籍的品质让我心动。收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厚实的重量和精美的设计所吸引。我喜欢它那种低调奢华的质感,不张扬,却能让人感受到它的价值。我常常觉得,一本好书,就应该像这样,从里到外都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让读者在每一次翻阅时,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我的一个精神伴侣,陪伴我度过无数个静谧的阅读时光。
评分哇,收到博客来寄来的《第三人【博客来独家精装版】》真的有种拆礼物的感觉!外盒设计就很有质感,打开后,那精装的封面,纸张的触感,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翻开扉页,那种厚重感和印刷的清晰度,瞬间就点燃了我对阅读的渴望。博客来这次的独家版本,真的不只是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一直很期待能有这样一本,光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温度和诚意的作品。这本书的装帧风格,真的太对我的胃口了,它让我觉得,即使现在电子阅读如此发达,一本精心制作的实体书,依然拥有无法取代的魅力。那种纸张的微弱香气,油墨的独特味道,以及翻页时指尖传来的细微阻力,都是数字屏幕永远无法模拟的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摆在我的书架上,让它成为我阅读空间里最亮眼的存在。而且,博客来的包装也做得很好,确保了书本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损伤,这点非常加分。
评分最近刚收到博客来寄来的《第三人【博客来独家精装版】》,迫不及待就拆开了。我一直以来都喜欢收藏一些有质感的书籍,而这次的精装版,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从外盒的保护,到书本本身的包装,都做得相当细致。书本拿在手里的感觉就特别好,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触感,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好好对待的书。我喜欢这种被精心对待的感觉,它让我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而且,博客来这次的促销活动也很有吸引力,让我能够以一个不错的价格入手这样一本高品质的书。
评分这次收到《第三人【博客来独家精装版】》,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细节上的讲究。从封面烫金的工艺,到内页的排版设计,都看得出编辑团队的专业和对读者的尊重。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不过分花哨,却又恰到好处地突显主题的设计。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的包装,是它与读者建立的第一印象,而这个版本的《第三人》,无疑是给了我一个非常深刻且正面的第一印象。我之前也有买过其他精装版书籍,但这次的体验真的让我觉得“物超所值”。书的厚度也适中,不会过于笨重,但又充满了扎实的质感。我坐在窗边,手捧着这本书,感受着午后阳光洒在封面上的光泽,那种宁静而美好的阅读氛围,是再多的电子设备也无法给予的。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图书馆里小心翼翼翻阅那些泛黄旧书的时光,那种对知识和故事的敬畏感,也被重新唤醒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