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里,我们再次相遇。
海阔天空,我的名字有很多笔画。
我是黎紫书。
关于那些认真的事
我很仔细的一一想过
从南洋出发,先往北,再往西。
在世界的行旅中,在意识深层的移动中,
与世界上另一个「我」会合与私奔。
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花踪文学奖、方修文学奖、各大好书奖得主黎紫书最新散文集。
除了月球之外,还有什么地方可逃?
火星呢?可以放下心情吗?
从南洋、北京、伦敦、巴黎再回到南洋,
人生现实如暂停键,暂且在这里按下!
散文比其他任何一种文体都还真实,更贴近作者的灵魂,或者可以说:散文是作者灵魂的背面。黎紫书的最新散文集《暂停键》,轻盈、随性随心,文字的音乐性和跳跃感更为明显,层次分明,恰如其分,有引申也有反思,映照了现实的能力。《暂停键》反映了作者黎紫书看人、看事、看书、看世态的种种角度,突出作家凝视着的光照面,本书随处可见作者对生活命运世界等这些大命题的嘘叹,虽然无奈,却极为洒脱。
黎紫书散文集《暂停键》共分四辑,分别为一∕寄北、二∕西走、三∕逐处、四∕良人,每一辑更附有与粉丝读者的互动对话,反映了作者近年来在小说的创作成就之外,另辟蹊径,为当代的散文书写另开新路。
作者简介
黎紫书
原名林宝玲,1971年生,是近十年来马来西亚最被看好的华文作家之一,24岁时便夺下第三届花踪马华小说奖首奖(1995年),之后接连连得奖,是自有花踪文学奖以来,获得花踪大奖最多的马华年轻作家。同时她也受到了台湾文坛的肯定,两次获得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2005年同年获第二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第二十八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
以天才女作家之姿在文坛崭露头角的黎紫书,被出版人詹宏志誉为「梦幻作家」,更于1999年将她的作品首度引进台湾,让读者得以接触到她的作品。
黎紫书已出版着作有: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联经);短篇小说集《野菩萨》(联经)、《天国之门》、《山瘟》(麦田)、《出走的乐园》(广州花城);微型小说集《简写》、《无巧不成书》(宝瓶文化)、《微型黎紫书》;散文《因时光无序》;个人文集《独角戏》,以及编着花踪文学奖回顾集:《花海无涯》。
绘者简介
梁伟恩
澳门出生。5岁移居香港。童年住在新界的小村落,在大自然中成长,喜爱花草树木。中学毕业后修读设计,现从事布景道具设计及制作。另一边继续画画,在画中重返小时候的大自然。
自序∕黎紫书
关于那些认真的事∕周美珊
一∕寄北
写意
37协奏曲
清明志
夏季快板
尾声
当时明月在
醉不成欢
秋日症候群
爱别离
射手座人语
年度祷告
静思雨
笑忘书
二月雪
小浮生
辞
偷窥黎紫书∕西门吹灯
二∕西走
晚上九点的阳光
暂停键
左手世界
遣悲怀
行道
梦有所
听.从
日月迈
在我很安静的时候
在那遥远的地方
停不下来∕祁国中
三∕逐处
离骚
湛寂时
魔镜
味觉成都
越境速写
一月的河
字冢
你不是别人
瓶中书
耳语
(帛系) (帛系)若存,用之不勤∕吴鑫霖
四∕良人
挽
空格的隐喻
方寸
印象派女人
当我们同在一起
掌故
舍朝花
人间行者的诗意栖居∕邱苑妮
附录∕乱码
序
在一种维度中我们生存如肉体,在另一种维度里我们生存如灵魂。──费尔南多.佩索亚(《惶然录》)
那是在QQ上一个群里的闲聊,某个年轻网友说起生命中某个特定时刻,就一瞬间的事,像脑中有根火柴「嚓」一声兀地燃烧起来,便像盲者突然看见剎那的光,第一次看见世界在光里的形体,便忽然对自身的存在有所意识。
他说到某个友人少年时对着浴室镜子漱洗,莫名其妙地,忽然对自己在镜子外面所立足的「真实世界」感到怀疑和踌躇。镜子还是每天早上面对着的同一面镜子,但就那一瞬它忽然变成朝向另一个世界敞开的一扇窗,尽管它像眨眼似的飞快地合上,但你已无可避免地瞥见了「窗外」。这窗是你从未察知的另一面镜子,它延伸了「世界」的空间感,多少照见了你在人世中的位置。
这位网友自己有过近似的经验。他说那是少年时骑自行车经过一片荒地,因四野无人,他在那广袤无际而荒凉之极的境地中独自赶路,忽然觉得高空中有另一个「自己」正冷然注视着地面上那骑车少年的背嵴。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清楚「看到」了那荒地有多辽阔,自己又有多么渺小。
这种经验于我并不陌生,只是我不记得自己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第一次产生那种「存在的自觉」。而我甚至不认为那真是存在意识的一次启蒙,我以为那是因空间感的压迫(可能是过于侷促,也可能是过于广阔)所引发的孤单、心虚和联想,或者说,一种存在的幻觉。而以后,我们长大,那腌渍在回忆中的幻象渐渐变味,慢慢被我们美化和昇华成了充满玄学或哲学意味的一种成长仪式,它如此神圣─我们第一次在世界中察觉了自己。
但就连这脆薄的想法也有它的反面,我会更倾向于相信那镜像中的「真实」─并非我们在世界中察觉了自己,而是我们终于意识到世界了。
我们是以自己的所在为意识的立足点,联想到这世界可能有的深度,它的多层次,多面向,多维度;它所有的可能性与所有不可测的未知。
我以为「存在」不必然与空间相关,那不在于占地多少,不在于镜子的这一边或另一边,也不在于高空中俯瞰的双目对比荒地上身影渺小的少年。两千多年前,不是曾有庄周将存在意识托于梦与蝴蝶吗?数百年前也有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而我想,「我是谁?」比「我在哪里?」更像一道关乎存在的问题。
就是去年的事吧,有个来自同乡的长者在往来的电邮中说我是个存在主义者。是因为我拒绝了对方帮助我到大学深造的建议,说,我知道该走怎样的路去培养自己。说这话的时候,我已届不惑之年了,当时人在异乡,正计画着要暂止持续了快五年的行旅,回到老家去陪陪母亲,同时也静心观察与思考未来的路向。看见那长者在邮件里所提的「存在主义」时,不知怎么我笑起来了。嘿,「主义」我是不懂的,但我知道,也体会了存在。
我以为我的存在,从一开始就只是个想像。许多年来,我信奉想像的力量,它恩宠具有追逐的勇气和实践能力的信仰者,驱动他们依自己脑中的图景与心中的想望去进行创造。而我一直觉得此刻坐在这儿写着这篇序文的我,其实是我年少时坐在课堂里,于午后腾烟的日光中遐想出来的人物。那时我在练习本上练习签名,写出了「黎紫书」这笔画繁复的名字。邻座同学后来睨一眼两页纸上横七竖八画满了的名字,问我黎紫书是谁啊,我抬起头回答说那是我。
那是我。
就那样,一个本来不存在的人物,仅仅从一个名字开始,以后渐渐被经营出属于她自己的形象、经历和人格。我总觉得我是这一个「自己」的创造者和经营者,以后再无可挽回地慢慢成了旁观者,见证着这个无中生有的人物,建立起她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直至我再也无法驾驭她的志向和命运,像看着一只虚构的蝴蝶从梦中的幻境飞到了现实,它兑现了自己,飞向它所意愿的方向,于是它就是这世上一只真正的纯然的蝴蝶,不再附属于我个人的想像。
现在我坐在这儿,苦思着生命中若不曾如此殷切地想像过这样一只蝴蝶,并且相信牠,让牠终于壮大得可以冲出那气泡般脆弱的想像本身;如果不是牠说服了世界成全牠的存在,甚至引着我放下手中的一切,追随牠去走一条迤逦漫长的路,此刻的「我」会是谁?是怎样的一个人?正在干着什么?
多年前,我写过〈乱码〉,其时是随笔而写,也不觉用力,可以后每每我回过头去,它总是从狭长的过往最先盪来的一道清晰的回声。现在我会幻觉自己在写的时候就准备着要回答未来的许多提问。那文章记录了我对沦陷于凡俗生活的惶恐,对于「自弃」与出走的渴望,以及更重要的─那个生于想像的「我」,已经存在了。
那文章写了不久以后,我选择了行旅,从南洋出发,先往北,再往西。在意识深层,那是与这世界上另一个「我」的会合与私奔。那不是现实与虚构两个世界的交错,而是她们将永远地汇合,此后朝着同个方向奔涌。那是我在追随一只被梦孕育而生的蝴蝶,不知道将往哪里去,只知道当「我」已意味着「我们」的时候,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流动的,能走多远便走多远,每个「此地」都不该过于停留。从此我会遇上许多人,有许多新的阅历,目睹耳闻不同的故事;会面对不曾有过的冲击,积淀许多感受和想法。
就在这行走的几年里,我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专致于写字。我不说「写作」是因为这期间写下的许多文章,尤其是这本书里的随笔小文,在写的时候丝毫没有「创作」的意图。它们在本质上更接近日记,多是出于我在路上想记下点什么,或是要在部落格上发点文字,好让这世上关心我的人们知道我无恙,又在生活的汪洋中时而航行时而飘流地去到哪个点上了。
真说起来,除了仅有的家人与少数几个结交多年的朋友以外,真实生活中不会有几个时时念想我的人。但我已经是「我们」了,那个生存如灵魂的我,是一个总是被思慕着的人。那些与我素昧平生的人们在各自车水马龙的生活里,常常会在静寂的时候倏地想起我来,他们在难眠的夜里亮着一盏小灯重读我的文字,或是上网摸到我的部落格里给我留言,有的纯粹问候,也有的为了表达爱与念想。
这些人在精神上是我的知交,是我成为此刻的「我」的促成者,然而他们并未晓得自己给了我写下这些随笔的动力,也不知道自己一直就是我说话的对象。那些在深夜里写给我的留言,于我是旅途中收到的信笺和祝福,让我得以排遣路上的寂寞。
如今我要暂止行旅了。这本书是过去那一段在路上的岁月留给我的纪念品。我找来几个一直在网上读着我的随笔文字的人为我随意写点什么。他们之中有半数我未曾谋面,也有半数以上不是写手,甚至毫无写作经验。我想让他们在这本行旅手记里留下足迹,因为在这五年的行旅中,「读者」本来就不可或缺。
黎紫书
“暂停键”,光是听到这个名字,就让我的思绪在瞬间被拉扯了回来,停滞了一秒。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如飞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被裹挟着前进,好像一停下来,就会被遗忘,被淘汰。所以,《暂停键》这个书名,就像一股清泉,在我心中激起了涟漪。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书中描绘这个“暂停”的。它会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比如,主人公偶然发现了一个能够让他/她暂停时间的装置,然后利用这个能力去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在一次重要的比赛中,按下暂停键,偷偷地学习对手的招数?又或者,书中描绘的是一种更加现实的“暂停”,比如,一个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和疲惫的人,选择主动按下“暂停键”,去体验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找回内心的平静和方向。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让我觉得,原来暂停并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积淀。也许,书中会讲述一个关于成长与蜕变的故事,主人公在一次意外的“暂停”后,重新认识了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又或者,是一个关于爱情与和解的故事,因为一次刻意的“暂停”,让彼此有机会放下成见,重新审视彼此的感情。这本书名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生活的思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会如何展开这个关于“暂停”的故事。
评分《暂停键》这个名字,简直太戳我了,就像在我每天都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的生活里,突然听到了一个温柔的提醒。我常常感到,我们好像永远都在奔跑,生怕停下来就会被落下,但奔跑中,好像也丢掉了很多重要的东西。所以,当看到“暂停键”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立刻就被它吸引了。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在书中诠释“暂停”这个概念的。它会是一个带有奇幻色彩的故事,比如,主人公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可以暂停时间的遥控器,然后他/她利用这个能力去做了很多平时不敢做,或者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在一次重要的考试前,按下暂停键,然后把题目都记下来?又或者是,书中描绘的是一种更贴近生活的“暂停”,比如,一个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在一次身体报警后,被迫“暂停”下来,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做出了改变。我脑海中已经开始构筑一些画面,比如,一个曾经非常要强的女孩,在一次感情的挫折后,选择了“暂停”,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自我关怀,变得更加独立和坚韧。又或者,一个家庭,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凝聚了家人的力量,度过了难关。这本书名给我的感觉,既有想象的空间,又充满了现实的共鸣,让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它会如何讲述这些“暂停”的故事。
评分《暂停键》这个名字,就像在我忙碌的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惊喜的邀请,邀请我去思考,去感受。我一直在想,在这个飞速运转的世界里,我们是否越来越失去了按下“暂停键”的能力?总是被各种事情推着走,好像一停下来,就会被淹没。所以,这本书名就显得格外有吸引力。我特别好奇,作者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诠释“暂停键”这个概念。它会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讲述一个拥有神奇“暂停键”的角色,如何利用它来改变人生?比如,在某个重要的比赛中,按下暂停键,偷偷练习绝招?又或者,在某个紧急的时刻,按下暂停键,化解危机?更贴近现实的,书中会不会描绘一些普通人,在面对生活中的重大抉择时,如何选择“暂停”下来,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画面,比如,一个曾经固执己见的人,在一次意外的“暂停”经历后,学会了倾听和理解。又或者,一段充满误会的关系,因为双方都按下“暂停键”,才有了重新沟通和和解的机会。这本书名让我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尊重,一种对内心需求的关注,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会如何展开这个关于“暂停”的故事,它会带来怎样的启示和感动。
评分“暂停键”,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仿佛在提醒我,在生活的洪流中,总有那么一个可以按下,让你稍作停歇的开关。我一直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好像把“快”本身当成了一种美德,生怕一慢下来,就会被时代抛弃。而《暂停键》这个名字,恰恰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构思和描绘这个“暂停键”的。它会是一个科幻故事,讲述一个能够控制时间的装置?比如,主人公按下这个装置,然后可以回到过去,改变某些事情,或者去到未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又或者,书中描绘的是一种更加写实的情境,比如,一个主人公在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后,选择了“暂停”自己的职业生涯,去进行一次漫长的旅行,从而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令人深思的片段,让我觉得,原来暂停并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积蓄力量,为了更清晰地看到前方的路。也许,书中会讲述一个关于爱与失去的故事,主人公在失去挚爱后,按下“暂停键”,在回忆和沉淀中,学会了如何继续前行。又或者,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的故事,主人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遇到了瓶颈,于是选择了“暂停”,去学习新的技能,从而为梦想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暂停键》这个书名,就像在我被生活洪流裹挟前进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个温柔的提示音。它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个角落,那个渴望稍作停留,喘息一下的地方。我一直在思考,在这个“快节奏”成为常态的社会里,“暂停”是不是已经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词语?而这本书,以“暂停键”为名,无疑是给了我一个极大的期待。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的。它会是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故事,主人公能够按下某个按钮,让时间静止,然后去做一些平时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在某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按下暂停键,去亲眼见证?或者,在某个危险的时刻按下暂停键,拯救自己或他人?更现实的层面,书中会不会描绘一个普通人,在经历了生活的重大变故后,被迫或者主动地“暂停”下来,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我脑海中出现了一些场景,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在一次重大的商业失败后,按下“暂停键”,去体验普通人的生活,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又或者,一个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年轻人,因为一次现实的“暂停”,而开始关注身边真实的人和事。这本书名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既有奇幻色彩,又饱含现实意义的共鸣,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会如何描绘那些按下“暂停键”的瞬间,以及这些瞬间带来的深远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很特别,叫做《暂停键》。光听这个名字,就勾起了我很多好奇心。在我们现在这个生活节奏这么快的时代,似乎每个人都在拼命往前冲,好像一停下来就会被时代抛弃一样。但是,真的就不能按下暂停键吗?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暂停键”,它会带我们去向何方?会让我们看到什么不一样的风景,或是发现内心深处被遗忘的声音?我特别想知道,作者在书中是如何诠释这个“暂停键”的概念的,它是一种逃避,还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是物理上的停顿,还是心灵上的放缓?书里面有没有提到一些具体的场景,比如在忙碌的工作中,突然抽离出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或者是在人际关系中,暂停一下,会不会让误会消弭,让感情升温?我脑海里已经开始构建一些画面了,也许是某个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一个疲惫的上班族,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能够让自己时间静止的神奇按钮;又或者是,一段濒临破裂的感情,因为一次共同的“暂停”,反而给了彼此重新审视的机会。我很期待书里能够描绘出这样一些令人回味无穷的片段,让我觉得,原来生活不只有向前冲,还可以有片刻的宁静和反思。而且,“暂停键”这个概念,我觉得也可以引申到很多方面,比如学习,是不是有时候需要暂停一下,消化一下知识;再比如旅行,是不是有时候需要放慢脚步,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不是走马观花。总之,这个书名就已经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迫不及待想知道书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和哲理。
评分“暂停键”,这几个字就像一股清流,瞬间拂去了我心中因生活节奏过快而产生的焦躁。在这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找到片刻的宁静,仿佛生活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一旦停下,就会被远远甩在后面。而《暂停键》这个书名,无疑提供了一个诱人的出口。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书中构筑这个“暂停”的世界的。它会是一个奇幻的故事,讲述一个拥有真实“暂停键”的角色,如何利用它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还是一个现实的写照,通过普通人的经历,来展现“暂停”的必要性和力量?我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一些画面,比如,一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一次意外的“暂停”之后,重新发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并勇敢地去追求。又或者,一段濒临破裂的婚姻,因为双方在关键时刻按下“暂停键”,给予彼此空间和时间,最终得以修复。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暂停”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停止,更是为了重新开始,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生活。这种“暂停”会不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一些被匆忙忽略的美好?也许是发现内心的声音,也许是与失联的朋友重拾联系,又或者,仅仅是体会到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这本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魔力,仿佛在邀请我们,暂时放下手中的一切,去倾听内心的呼唤。
评分《暂停键》这个名字,简直太贴切了,就像在我每天匆忙的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救赎。我常常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在无休止地奔跑,生怕落后,生怕错过什么,却在奔跑中失去了风景,失去了自我。所以,当看到“暂停键”这个词的时候,我立刻就被吸引了。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通过故事来呈现“暂停”这个概念的。是物理上的停止,还是精神上的抽离?有没有可能,书中有一个角色,真的拥有一个能够暂停时间的魔法,然后他/她利用这个能力去做了什么?比如说,在一次重要的考试前,按下暂停键,然后把所有考题都背下来?又或者,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按下暂停键,让双方冷静下来,避免说出伤人的话?更深层次地想,这个“暂停键”会不会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我们都需要放慢脚步,去反思,去调整?比如,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人,突然失去了方向,他/她按下“暂停键”,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又或者,一个年轻的梦想家,在屡屡碰壁后,选择了“暂停”,去学习,去成长。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令人拍案叫好的情节,让我觉得,原来按下暂停键,并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继续。这让我联想到,有时候,我们在玩电子游戏的时候,也会在关键时刻按下暂停键,来思考下一步的策略。生活,不也一样需要这样的策略吗?这本书名已经成功地勾起了我的求知欲,让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它会带我进入一个怎样的故事世界。
评分《暂停键》这个书名,对我来说,就像在繁忙都市的喧嚣中,突然听到了一声清脆而悠远的钟声,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从纷扰中拉了回来。我一直在思考,在我们这个“24/7”全年无休的社会里,是不是已经把“暂停”这件事,看成了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失败?而这本书,既然以“暂停键”为名,想必是在探讨一种可能性,一种让我们重新找回呼吸的空间的可能性。我很好奇,书中是如何描绘这种“暂停”的状态的。是突然爆发的情绪,导致了事件的停滞,还是有意识的选择,为了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例如,生活中的某个转折点,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消息,迫使主人公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去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又或者是,主人公在人生的岔路口,主动按下“暂停键”,仔细权衡,最终选择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画面,比如,一个曾经被认为是完美无缺的生活,因为某个契机而戛然而止,主人公在静止的时间里,重新审视自己,找回迷失的自我。或者,一段看似顺风顺水的关系,因为一次刻意的“暂停”,才让双方有机会坦诚相对,化解积怨。这本书会不会也探讨了,有时候,暂停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它会不会告诉我们,按下暂停键,是为了积蓄力量,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那种心境的转变,那种从急促到从容,从迷茫到清晰的过程。这本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疗愈感,仿佛能抚平那些因生活压力而产生的焦躁和不安。
评分“暂停键”,光听这个名字,就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仿佛在召唤我暂时放下手中的一切,去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我们现在的社会,真的太快了,一切都好像在加速,我们拼命地追赶,生怕被落下,却好像忘记了,有时候,停下来看看风景,也是一种前行。我非常好奇,这本书究竟会如何描绘这个“暂停键”。是真的存在一个物理的暂停键,还是说,它是一种心态,一种生活的选择?书里会不会讲述一个主人公,在某个时刻,意外地发现了能够暂停时间的机器,然后他/她利用这个能力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在考试前多复习一会儿,或者在重要的约会前,多准备一下。又或者是,书中描绘了一个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的人,他/她选择主动按下“暂停键”,去旅行,去独处,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情节,让我觉得,原来暂停并不是一种懈怠,而是一种智慧,一种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也许,书中会讲述一个故事,关于一个艺术家,在灵感枯竭的时候,按下“暂停键”,去体验生活,然后重新找回了创作的激情。又或者,是一个学生,在升学压力下,选择了“暂停”,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从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这本书名给我的联想空间非常大,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