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参法Q&A:100个有关办理BOT.OT等案件的?

促参法Q&A:100个有关办理BOT.OT等案件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BOT
  • OT
  • 促参法
  • PPP
  • 基础设施
  • 项目融资
  • 法律问答
  • 投资
  • 建设
  • 政府采购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民间参与重大公共建设免纳营利事业所得税之范围为何?主办机关与最优申请人议约之议约原则为何?促参法投资契约的法律性质为私法契约或公法契约?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案件是否有国家赔偿法之适用?主办机关可否以「公益」为由,片面修改变更契约内容?

  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实际承办经验的积累-寰瀛法律事务所长期致力于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案件之法律专业服务提供,累积历来协助政府公开征求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案,以及协助民间厂商争取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案之丰富经验。而今借由本书,以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案时间序为轴,发展出包括可行性评估、先期规划阶段、招商阶段、甄审阶段、议约及签约阶段、履约阶段、移转阶段及争议处理阶段中100个重要问题,内容理论及实务兼备,实为办理促参案件之相关承办人员或有志于投入促参案件厂商的必备指南。

《现代建筑工程招投标实务操作指南》 本书导读: 在当代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环节的规范性、透明度与专业性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与质量。本书旨在为工程项目业主、承包商、投标顾问以及相关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实操指导意义的指南。它聚焦于当前国家及地方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的最新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评标方法,力求构建一个从项目启动到合同授予的全流程操作框架。 第一部分: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解析 本部分将对我国现行的《招标投标法》、《合同法》以及住建部、发改委等部门颁布的最新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系统梳理。重点剖析了2010年以来的主要修订点及其对实际操作的影响,特别是关于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范围的界定、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的应用规范,以及串标、围标等违法行为的认定与处罚标准。我们不仅会引用法条原文,更会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典型案例,阐释法律条文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逻辑,帮助读者准确把握法律的“红线”。 第二部分:项目准备与招标文件编制的精细化管理 高质量的招标文件是成功招投标的基础。本章将详细拆解招标文件(包括施工、勘察、设计、监理等各类工程服务)的构成要素,重点阐述“范围说明书”的撰写技巧。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科学设定工程量清单(BOM)的计量规则,如何依据工程特点、风险分配原则,合理制定合同工期和质量标准。对于技术规范部分,本书提供了大量针对复杂结构、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新兴技术要求的条款参考模板,确保技术要求表述的无歧义性和可评标性。此外,风险共担机制的设计,如价格调整公式的设定、不可抗力事件的处理预案,也将作为本部分的重点内容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投标人资格审查与评标专家的选择 投标人资格审查是控制项目进入门槛的关键环节。本书详述了资格预审(PQC)与资格后审的适用情形、流程标准,并特别关注了近几年监管趋严的“资质挂靠”和“虚假业绩”问题。我们提供了审查企业财务状况、技术能力、人员配备的量化指标建议。在专家抽取方面,本书详细介绍了省级及以上电子评标专家库的管理办法,并指导业主如何依据项目复杂程度,合理确定专家数量与专业结构,确保评标过程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第四部分:开标、评标的程序正义与实务难点 开标环节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招投标的公平性。本书细致描绘了从投标文件密封检查、到现场唱标、记录的每一个步骤,并针对异地远程开标、电子签到等新模式提供了操作指引。 评标部分是本书的核心。我们深入剖析了当前主流的评标方法: 1. 最低价中标法(LNB): 如何在严格限制后防止低价倾销和恶意竞标。 2. 综合评分法(CBS): 重点讲解权重分配的合理性、分值量化的科学性,特别是如何对投标人的“偏离表”进行公正的差异化评分。 3. 两阶段法与竞争性谈判: 针对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等复杂模式下的应用场景。 针对评标过程中常见的“废标”情形(如漏报关键文件、价格偏离率过大、技术方案实质性偏离),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教导评标委员会如何依法、合规地做出有效裁决。 第五部分:合同授予、履约管理与争议解决 中标结果公示、发出中标通知书的后续流程,以及如何将投标文件转化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工程承包合同,是本书的收尾部分。我们强调了合同授予前,与中标人进行“澄清”或“谈判”的边界,避免被认定为非法授予或改变中标条件。 在合同履约阶段,本书侧重于对“工程量变更”、“索赔与反索赔”的管理。针对业主和承包商在风险转移过程中的常见误区,提供了详细的变更审批流程图和索赔证据链构建指南。最后,本书简要介绍了工程招投标领域常见的争议解决途径,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仲裁与诉讼的选择策略。 本书特色: 案例导向: 结合近五年各地法院和行政复议机构的典型判例进行深度剖析。 模板工具: 附赠关键文件(如招标文件、评标标准)的参考框架和自检清单。 操作性强: 语言精炼,聚焦于“怎么做”而非纯理论阐述,直接服务于日常工作需求。 适用对象: 工程建设单位(甲方)、施工/设计/监理企业(乙方)、招投标代理机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部门、法律顾问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尹序∕尹衍樑
寰瀛的话∕古嘉谆
第1问 WTO下之政府採购协定(GPA)与促参法有何关联?∕李元德
第2问 促参法有无类似政府採购法上「扩充採购」之概念?∕孙丁君
第3问 BOT民间机构人员是否属刑法上之「公务员」∕李元德
第4问 国营事业可否作为促参案件之主办机关?∕孙丁君
第5问 主办机关之「可行性评估」及「先期规划」内容,应否公开?∕孙丁君
第6问 主体事业与附属事业有何异同?主体设施与附属设施有何异同?∕孙丁君
第7问 民间参与重大公共建设免纳营利事业所得税之范围为何?∕黄俊凯
第8问 OT案件可否容许民间机构经营附属事业?∕孙丁君
第9问 融资机构行使介入权不得「处分」营运资产,但能否行使抵押权?∕李惠贞
第10问 投资契约中有关限制民间机构发起人移转持股之约定效力为何?∕陈俐宇
第11问 在促参案件中,对民间机构转投资是否应予限制?∕吴世宗
第12问 什么是政府最低功能及效益需求?∕陈俐宇
第13问 工作小组成员之组成及任务为何?∕孙丁君
第14问 促参案件之申请厂商资格是否应有所限制?∕吴世宗
第15问 BOT甄审程序是否必须进行协商?进行协商程序时应注意什么?∕李元德
第16问 促参案件招商文件中有关没收申请保证金之规定是否合法?∕陈俐宇
第17问 何谓政府投资非自偿部分?∕蔡子琪
第18问 政府投资非自偿部分与BOT契约关系为何?∕蔡子琪
第19问 促参法第46条民间自提案件,对原申请人之保障方式为何?∕陈俐宇
第20问 促参法第46条民间自提案件,原申请人得否不公开规划案?∕黄俊凯
第21问 民间自提案,公开规划案的智慧财产权对价如何协商及计算?∕黄俊凯
第22问 主办机关选出最优申请人之BOT甄审公告其法律性质为何?∕黄俊凯
第23问 未获选厂商有无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最优申请人资格的权利?∕黄俊凯
第24问 次优申请人有无请求递补的权利?∕黄俊凯
第25问 OT案件之「投资总额」,应如何认定?∕孙丁君
第26问 主办机关可否依促参法第29条之规定,投资OT案件?∕孙丁君
第27问 主办机关与最优申请人议约之议约原则为何?∕李元德
第28问 议约程序中的文件或会议纪录可否作为投资契约之一部分?∕陈俐宇
第29问 有关权利金之负担,实务上契约约定有哪些方式?∕陈俐宇
第30问 依法得给予民间机构土地租金之优惠,是否包含免收租金?∕黄俊凯
第31问 BOT案件可否约定由民间机构就兴建设施负瑕疵担保责任?∕蔡子琪
第32问 民间机构是否宜要求其承揽人抛弃法定抵押权及其登记请求权?∕李元德
第33问 促参案件中,民间机构应如何开立统一发票?∕吴世宗
第34问 促参案件中,主办机关得否要求民间机构更换签证会计师?∕吴世宗
第35问 在促参案件中,投资契约文件为何?文件间适用顺序为何?∕吴世宗
第36问 促参法投资契约的法律性质为私法契约或公法契约?∕黄俊凯
第37问 投资契约签订后,如甄审公告经撤销,对投资契约效力之影响为何?∕黄俊凯
第38问 营运绩效评估委员会应如何组成?∕吴世宗
第39问 营运绩效评估(鑑)办法之方法及项目应包括哪些?∕吴世宗
第40问 主办机关可否以「公益」为由,片面修改变更契约内容?∕李元德
第41问 投资契约签订后,如环境影响评估经撤销,对投资契约之影响为何?∕黄俊凯、李惠贞
第42问 民间机构因营运取得个人资料提供其他机关使用的法律问题?∕李元德
第43问 投资契约中声明事项、承诺事项及协助事项之区别为何?∕孙丁君
第44问 促参案件中营运权利金若以总营业收入计算者,应如何定义?∕吴世宗
第45问 BOT契约中的权利金可否调整?∕陈俐宇
第46问 融资机构在促参案件中之地位?于投资契约中有何权利?∕李惠贞
第47问 BOT融资契约之担保品有何限制?∕张胜杰
第48问 民间机构公开发行新股之限制为何?∕张胜杰
第49问 金融机构对民间机构之授信比例上限如何认定?∕张胜杰
第50问 民间机构发行公司债之总额上限为何?∕张胜杰
第51问 兴建期间之政府投资非自偿部分如何办理管理、验收及所有权登记?∕蔡子琪
第52问 BOT案件中,主办机关有无权利要求修正民间机构之设计图说?∕孙丁君
第53问 促参契约中民间机构有关分包应注意哪些事项?∕刘素吟
第54问 主办机关可否要求民间机构应提供减价之优惠?∕孙丁君
第55问 排除民众抗争系主办机关抑或民间机构之责任?∕李惠贞
第56问 投资契约终止时,民间机构应于何时办妥涂销地上权登记?∕黄俊凯
第57问 BOT契约与OT契约之财务监督与稽查重点有何异同?∕蔡子琪
第58问 主办机关得如何进行民间机构之财务监督?∕刘素吟
第59问 BOT契约与OT契约之常见保险种类为何?∕蔡子琪
第60问 何谓损害防阻机制?∕蔡子琪
第61问 如何辨明契约约定投保保险是属于足额保险或是不足额保险?∕蔡子琪
第62问 OT案民间机构得否变更经营范围标的物之用途?∕蔡子琪
第63问 OT案件民间机构得否任意变更本案标的物相关设施?∕蔡子琪
第64问 OT案件主办机关得要求民间机构提付之书面表册为何?∕蔡子琪
第65问 公共建设冠名权及其商标权之归属应如何安排较为适当?∕黄俊凯
第66问 民间机构得提出之履约保证方式为何?履约保证之额度、期限为何?∕刘素吟
第67问 履约保证之保证期限可否约定调整机制?∕陈俐宇
第68问 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案件是否有国家赔偿法之适用?∕黄俊凯
第69问 BOT有偿移转之资产价值如何计算?∕李元德
第70问 公有土地出租予民间机构,地价税是否为土地租金之一部?∕李惠贞
第71问 编制资产目录(清册)之用意为何?与将来资产移转的关联为何?∕李元德
第72问 BOT契约提前终止时,民间机构可否移转价金请求权予融资机构?∕张胜杰
第73问 如何使用并确保民间机构合法使用因该案而取得之智慧财产权?∕蔡子琪
第74问 营运期间届满时或届满前,相关智慧财产权应如何办理移转程序?∕蔡子琪
第75问 于OT案件中,保险标的之资产价值要如何估计?∕蔡子琪
第76问 OT契约中之资产返还应如何安排?∕刘素吟
第77问 OT契约终止后,民间机构拒不返还公共建设时如何处理?∕刘素吟
第78问 BOO契约办理资产移转时如何确定资产移转之标的范围?∕刘素吟
第79问 民间机构违约构成「缺失」时,主办机关得採取之措施为何?∕孙丁君
第80问 民间机构违约时主办机关得採取之措施为何?∕陈俐宇
第81问 不可抗力与除外情事之定义为何?有何区别?∕李惠贞
第82问 投资契约是否有情事变更原则之适用?∕李惠贞
第83问 促参案件常见之争议处理方式为何?∕吴诗敏
第84问 协调委员会之组成及功能?协调结论之效力如何?∕陈俐宇
第85问 民间机构如何依仲裁判断对主办机关声请强制执行?∕吴诗敏
第86问 BOO契约之民间机构得否因物价变动请求主办机关补偿?∕吴诗敏
第87问 主办机关中止民间机构兴建或营运之法律性质为何?∕黄俊凯、李惠贞
第88问 民间机构营业额未达财务计画之预期,主办机关应否启动退场机制?∕孙丁君
第89问 BOT案件中,融资机构有无主动介入权?∕张胜杰
第90问 民间机构因BOO契约终止请求损害赔偿,有无短期时效之适用?∕吴诗敏
第91问 主办机关强制接管之法律性质为何?民间机构应循何种程序救济?∕刘素吟
第92问 强制接管之类型为何?强制接管后的营运费用由何者负担?∕刘素吟
第93问 强制接管之法律程序为何?(上)∕刘素吟
第94问 强制接管之法律程序为何?(下)∕刘素吟
第95问 主办机关强制接管公共建设,能否限制民间机构进出公共建设?∕刘素吟
第96问 强制接管后,主办机关与民间机构之协力厂商、租用人间之关系为何?∕刘素吟
第97问 强制接管后,民间机构与其协力厂商、租用人间之关系为何?∕刘素吟
第98问 强制接管后,主办机关得否对民间机构之财产设备行使留置权?∕刘素吟
第99问 强制接管时,民间机构既有员工之权益应如何保障?∕黄俊凯
第100问 促参案执行上的相关风险应如何适当的规划与安排?∕黄俊凯
附录一 促参案件流程图
附录二 索引
附录三 作者简介

图书序言

尹序

  钻研新的营建技术,对我而言,是工作,也是兴趣。为此,润泰的同仁们与我每週开会研议,想尽办法来突破既有之营建框架,希望运用更好、更快、更经济的施工方法,营造更优质的工程。而润泰团队在一起研发创新的过程中,深感为了圆满完成营建工程,除了专业之工程技术经验外,工程法律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润泰集团参与营建工程之过程中,我们了解促参涉及许多专业的整合,以BOT案为例,从招商、兴建、营运到移转等各个阶段,必须结合工程、财务、法务等专业知识及经验,而且,政府与民间的投资者也须时时沟通,密切合作,当这些事项都面面俱到时,BOT案才能大功告成。

  寰瀛法律事务所汇整多年办理促参案件的宝贵经验,出版「促参法Q&A-100个有关办理BOT、OT等案件的重要问题」一书,本书选择了促参实务上常见的100个问题,内容涵盖了BOT、BOO及OT等各种案件类型,讨论的对象从主办机关的先期规划、可行性评估,招商甄审程序,一直到议约签约及履约管理,争议处理、资产移转,以及融资、保险等,把促参实务上容易发生争议的地方,生动的勾勒出来,特别是,长期以来业界所关心的政府强制接管公共设施的程序,寰瀛也将他们宝贵的实战经验写出来。

  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有条不紊地剖析复杂的促参问题,即使像我不是法律系科班出身的人,也能够轻松阅读;但我想特别指出来的是,寰瀛不藏私的风格,寰瀛多年来持续地出版各种工程法书籍,不吝惜地与社会分享办理工程法律案件的经验,令人感佩,而这也是我强力推荐本书的另一个主因。

尹衍樑 2009年6月8日 

寰瀛的话

  近年来全球各国都走向一个趋势,那就是延伸了私部门的功能,借由其私有资金及管理技巧的投入,使得公共建设及服务能更迅速灵活,更符合社会大众对政府的期许,同时亦能使公部门、私部门以及社会大众三方均蒙其利。

  本所长期致力于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案件之法律专业服务提供,累积极为丰富之执行实务经验,所承办之OT、BOT、BOO等公共建设案例极多,为国内办理民间参与公共建设计画最具有经验之专业法律事务所之一,除曾担任台北市政府都市发展局民间自提BOT案、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民间自提BOT案及政府规划BOT案、台北市政府体育处OT案等案件自招商阶段至议约签约阶段法律专业谘询顾问、ETC案民间厂商于议约签约阶段法律专业谘询顾问,以及国内仲裁赔偿金额最鉅之焚化炉BOO案于争议阶段之民间机构代理人,本所专业团队所提供服务之工作内容包含:研拟招商文件及兴建营运移转契约、协助办理甄审作业、决标程序、议约及争议处理等事项,因此深知主办机关及民间机构在促参案件中无论是包括可行性评估、先期规划阶段、招商阶段、甄审阶段、议约及签约阶段、履约阶段、移转阶段及争议处理等各阶段中需要专业法律顾问从旁提供协助之需求。

  在本所李元德律师、黄俊凯律师及陈俐宇法务主任的策划下,由本所几位优秀的法律同仁们于公暇之余将促参案件办案心得,汇整出主办机关及民间机构于各阶段遭遇之问题,并以简要的问答形式着成本书,期以提供办理促参案件之相关承办人员,或有志于投入促参案件厂商执行上之参考,尚祈各界先进不吝给予本所支持与指教,至为祷感。

古嘉谆 2009年6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出現,對我這種長期在外圍參與促參案件的廠商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促參法Q&A:100個有關辦理BOT.OT等案件的?》這書名,聽起來就非常接地氣。我們廠商最關心的,永遠是如何在合法的框架內,爭取到最有利的條件,同時又能順利地完成建設或營運。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因為對促參法的不熟悉,或是對流程的誤解,而錯失良機,甚至捲入不必要的糾紛。我曾經遇過一個BOT案,在進行到一半時,因為對合約中某個條款的解釋不同,導致雙方陷入僵局,最後不僅延誤了工期,也增加了額外的成本。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解促參法的細節有多麼重要。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我一個快速、高效的解決方案,讓我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我需要的答案,並且能夠在撰寫投標文件、與政府溝通協調時,更有底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點出那些常見的迷思,並且提供實際操作上的建議,幫助我們廠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更大的優勢。

评分

作為一名剛踏入公共工程領域的新鮮人,《促參法Q&A:100個有關辦理BOT.OT等案件的?》這本書的出現,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在學校裡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總是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狀況。尤其是在處理BOT、OT等需要高度專業知識的案件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我記得有一次,在協助審閱一份BOT案的招標文件時,裡面有幾個關於風險分擔的條款,我實在看不懂其中的邏輯,問了幾位資深同事,大家也都有不同的見解,讓我更加困惑。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人充滿期待,100個Q&A的形式,感覺就像是在為我這樣的菜鳥量身打造的「武功秘籍」。我迫切希望這本書能幫我釐清許多基礎的觀念,例如,BOT案的本質是什麼?它與傳統的政府採購有何不同?OT案又適用於哪些情況?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的解答能深入淺出,用我這個初學者也能理解的方式,逐步引導我進入這個專業領域。我相信,透過這本書的學習,我能夠更快地掌握辦理BOT、OT案件的核心要點,為未來的職涯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评分

這是一本讓人迫不及待想翻開的書!《促參法Q&A:100個有關辦理BOT.OT等案件的?》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這種長期在政府部門處理促參案件的人量身打造的。每次收到民眾陳情,或是需要解釋BOT、OT案件的運作模式時,總會被問到一些非常基礎,但又環環相扣的問題。例如,為什麼一個BOT案要這麼複雜?政府為什麼要用BOT而不是直接自己蓋?BOT案的風險到底在哪裡?OT案又跟ROT案有什麼根本的差別?這些問題表面上看似簡單,但要用清楚、易懂的方式解釋給外行人聽,同時又要兼顧專業性,真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將這些常見的疑問,用最直接、最精煉的方式解答出來的工具書。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一個法條的彙編,更是一個將複雜的法規條文,轉化為實用知識的橋樑。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更深入地理解BOT、OT等案件的法律精神與操作邏輯,進而能夠在面對民眾質疑時,提供更全面、更準確的資訊,提升政府的透明度與公信力。

评分

我是一位長期關注台灣公共建設發展的公民記者,《促參法Q&A:100個有關辦理BOT.OT等案件的?》這個書名,立刻勾起了我的興趣。BOT、OT模式在台灣的公共建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交通建設到社會福利設施,幾乎無所不在。然而,民眾對於這些案件的了解卻相對有限,很多時候,民眾的疑慮都源於對其運作模式、法律依據的不了解。這本書的Q&A形式,讓我看到了一線希望,我希望它能將那些複雜、專業的議題,轉化為一般民眾也能夠理解的語言。例如,BOT案的政府角色是什麼?為什麼需要引進民間資金?OT案的目的是什麼?如何確保這些案件的公共利益不被犧牲?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客觀、中立的視角,深入淺出地解析促參法的精神與實務,讓更多的民眾能夠了解這些案件的來龍去脈,進而能夠對政府的決策有更深入的理解與監督。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撰寫相關報導時,一個寶貴的參考資源,幫助我向大眾傳達更清晰、更全面的資訊。

评分

哇,看到這本書的書名《促參法Q&A:100個有關辦理BOT.OT等案件的?》,我真的超有感觸!身為一個在台灣大小建設、公共工程裡打滾多年的小螺絲釘,BOT、OT這些名詞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但老實說,雖然聽了這麼多年,每次真的要深入了解其中的眉角,總覺得像霧裡看花,尤其是碰到實務操作上千變萬化的疑難雜症。很多時候,問了前輩,他們也只能點到為止,不然就是講得頭頭是道,但真正落實到自己手上時,又覺得少了一塊。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出「Q&A」和「100個」這兩個關鍵字,立刻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心裡想,這下可好了,終於有一本能把那些零散的、模稜兩可的問題,系統性地整理出來,而且還能有具體解答的參考了!不只是法條的堆砌,更希望它能觸及到實際執行過程中,那些令人頭痛、甚至常常被忽略的細節。例如,在招標文件的準備階段,有哪些常見的陷阱?如何確保合約的公平性,避免日後產生爭議?又或者,在專案執行期間,遇到變更設計、預算超支時,該如何依循促參法處理?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的難題。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地為我解惑,讓我在面對複雜的促參案件時,能夠更加游刃有餘,減少不必要的摸索和風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