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只蝌蚪蛙(附有声1CD)

3只蝌蚪蛙(附有声1C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科普
  • 动物
  • 自然
  • 启蒙
  • 绘本
  • 有声读物
  • 青蛙
  • 蝌蚪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三只蝌蚪蛙说好要去传说中的圣地探险,
可是就在约定的那天早晨,蝌蚪蛙小黑点儿却长出了两条怪腿!
大家都猜小黑点儿生了重病,就快完蛋了……
究竟这两条怪腿会为三只蝌蚪蛙带来什么改变呢?

  长出了蛙腿的蝌蚪,和还留着蝌蚪尾巴的青蛙,我称他们为「蝌蚪蛙」。蝌蚪蛙面临的是一生当中重大的转变,他们的尾巴慢慢变成了四肢,他们的腮慢慢变成了肺。对于这种刻骨铭心的转变,青蛙们总是忘记,蝌蚪们却还不了解,蝌蚪蛙们必须互相倾吐心事,共同支持彼此,珍贵的友情是青涩年代里重要的安慰。

  青蛙们总是忘记,忘记自己身为蝌蚪蛙时的心事。
  蝌蚪们总是好奇,好奇自己将来长大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你现在是小蝌蚪,还是大青蛙?或是正好是不大不小的蝌蚪蛙?

  小蝌蚪来看《3只蝌蚪蛙》,了解你将会面对的事情;大青蛙来看《3只蝌蚪蛙》,回想你曾经面对的事情;蝌蚪蛙来看《3只蝌蚪蛙》,找到与你相同的心情。

本书特色

  1.知名童书作家陈素宜老师,以及得奖画家刘旭恭老师共同创作!

  2.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搭配可爱风格的插画,吸引儿童自发性阅读。

  3.本书搭配有声CD,可增加低中年级儿童的阅读兴趣,也可以亲子一起共读或当作睡前床边故事,让家长在忙碌之余,仍能丰富孩子的童年。

作者简介

陈素宜

  国小教师,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毕。

  民国76年第一篇童话作品《纯纯的新装》于国语日报发表后,开始努力于儿童创作。

  作品得到多项儿童文学奖的肯定,并有《天才不老妈》、《秀峦山上的金交椅》、《妮子家的事》、《等待红姑娘》、《非常任务》、《入侵紫蝶谷》、《状况三》等十余册着作出版。

绘者简介

刘旭恭

  1973年出生于台北石碑,在家画画和写字,偶而外出上课,喜欢人和大自然,不吃动物。作品曾获信谊幼儿文学奖第十四届佳作及第十八届首奖、2006年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九歌96年童话选入选。

  绘本作品有︰《贝壳化石》、《好像想吃榴槤》、《阿公的光屁股》、《请问一下,踩的到底吗?》等。插画作品有︰《外公是棵樱桃树》、《高个子与矮个子》等。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探险与成长的故事集,暂定名为《迷雾森林的呼唤》。 《迷雾森林的呼唤》图书简介 第一部:迷失的星图 在遥远而古老的“银月之森”边缘,坐落着一个世代以采摘月光花为生的村落——“微光镇”。这里的人们相信,月光花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更是连接他们与森林深处那股神秘力量的信物。然而,在镇上最年轻的学徒,一个名叫艾略特的少年心中,却燃烧着比月光花更明亮的好奇之火。他渴望的不是丰收的喜悦,而是揭开那些被长者们刻意尘封的古老秘密。 故事始于一个不寻常的夏至之夜。镇上的守护星图,一块世代相传、据说是用来导航和预测天象的蓝宝石晶石,突然光芒黯淡,并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恐慌在微光镇蔓延,老人们语焉不详,只提及一个古老的预言:“当星图破碎,迷雾将吞噬真名,唯有找到‘时间之钟’的指针,才能重燃群星之光。” 艾略特,一个看似瘦弱却心思缜密的少年,决定独自踏上旅程。他带上的行囊里,只有一块母亲留下的、刻着奇异纹路的鹅卵石,和一本他自己绘制的、关于森林边缘地貌的粗略草图。他的目标是传说中位于森林心脏地带的“回音山脉”——那里被认为是时间之钟的所在地。 旅程的开端充满了险阻。银月之森名不副其实,即便是白昼,高大的树冠也几乎遮蔽了天空,使得林中终年笼罩着一层湿冷的迷雾。艾略特必须依靠嗅觉和对苔藓生长的细微观察来辨认方向。他很快遭遇了第一个真正的挑战:穿过“低语沼泽”。沼泽中不仅有随时可能塌陷的泥潭,更有被迷雾扭曲了声音的幻象。他差点被一个酷似他祖母呼唤的声音引向深渊,最终凭借对声音细微差别的敏感性,判断出那是沼泽中捕食性植物发出的声波陷阱。 在沼泽边缘,他遇到了一位古怪的流浪学者,维拉。维拉身披一件缀满干枯植物标本的斗篷,她的双眼被一副厚重的、镶嵌着放大镜的护目镜遮盖。维拉起初对艾略特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她正忙于记录一种在水汽中快速生长的荧光真菌的生命周期。然而,当艾略特无意中说出“星图的裂痕带着松木和硫磺的味道”时,维拉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了。她意识到,艾略特不仅拥有敏锐的感知力,更重要的是,他继承了某种古老知识的“直觉”。 维拉加入艾略特的队伍。她带来了关于森林历史的零碎知识,特别是关于“时间之钟”的传说——那不是一个真正的钟表,而是一个由古代文明遗留下的、控制时间流速的能量核心。 第二部:符文与幻影 穿越了迷雾,两人进入了森林的第二个区域——“巨石阵谷”。这里的巨石并非自然形成,而是经过精密的切割和堆砌,散发着微弱的、类似电流的嗡鸣声。维拉断定,这是古代文明留下的“能量导管”。 在巨石阵中,他们遇到了第一个非自然生物的阻碍:一群被称作“刻痕守卫”的生物。它们由石头和藤蔓构成,没有明确的面部特征,只在躯干上刻有不断变幻的符文。它们会模仿进入者内心最深的恐惧或渴望,以声音和影像的形式进行攻击。 艾略特在幻象中看到了微光镇被月光花枯萎后的萧条景象,内心充满了负罪感。而维拉则被困在对她已逝导师的记忆中,那导师指责她浪费生命在无用的研究上。面对这种精神层面的攻击,维拉通过分析刻痕守卫身上符文的运动规律,找到了它们的弱点——它们对不对称的几何图形的解析能力较弱。 艾略特想起了他母亲留下的鹅卵石。他发现鹅卵石上的纹路是一种天然的不规则螺旋,与巨石上的符文形成了完美的“矛盾结构”。他将鹅卵石抛向其中一个守卫,石头撞击的瞬间,守卫身上的符文链条瞬间断裂,它化为一堆毫无生气的碎石。 通过这种方法,他们清理了通道,并发现了一扇通往地下的入口,入口上方刻着一行模糊不清的铭文,维拉破译后得知:“方向不在指南,而在回声的频率。” 地下通道极其狭窄且黑暗,充斥着一种令人心悸的、低沉的震动。他们发现,这里的空气中漂浮着一种肉眼可见的、微小的晶体颗粒,它们不断地吸收和释放光线。维拉推测,这些颗粒是“时间”在物质层面的残余物。 在地下深处,他们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守护者——一位沉睡了数百年的古老智者,被称为“沙漏之灵”。沙漏之灵并非人类,它更像是一团被时间晶体包裹的能量光球。它不会直接战斗,而是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逻辑悖论和哲学难题来考验闯入者。 智者问艾略特:“如果时间可以被测量,那么‘开始’和‘结束’本身,是否也是时间的产物?若你改变了起点,你是否还存在于原有的终点?” 艾略特没有试图用逻辑去反驳,而是回答:“我寻找的不是时间本身,而是让我的世界重新‘同步’的钥匙。对于一个即将失去光芒的村庄而言,‘现在’就是一切。我改变的不是时间,而是我的应对方式。” 智者的光芒微微闪烁,表示认可。它告诉艾略特,时间之钟并非位于山脉的最高处,而是位于山脉之下,一个被称为“永恒静止之厅”的地方。而时间之钟的指针,其实是“校准频率的共鸣器”,它被分割成了三部分,分散在森林的三个关键能量节点上。 第三部:共振与回归 沙漏之灵指引他们前往第二个能量节点:悬浮在山谷间的“静水湖”。湖水异常平静,平静到仿佛凝固了一般,水面上倒映着一个与真实世界完全相反的“镜像森林”。 在静水湖的中央,漂浮着一块巨大的、散发着冰蓝色光芒的琥珀。这就是第二个指针——“稳定器”。要取出它,就必须打破湖面的“静止”状态。 艾略特试图用投掷石块的方法,但石块触碰到湖面时,只是泛起一圈圈向外扩散的、永不消失的涟漪,湖面纹丝不动。维拉发现,这些涟漪的频率与琥珀发出的光芒频率高度一致,这是一种“自我稳固”的力场。 两人意识到,他们不能对抗这种力量,必须与之“共振”。维拉取出了她随身携带的,用不同硬度木材制作的吹奏乐器。她开始小心翼翼地尝试吹奏,试图找到能与琥珀光芒产生共鸣的音调。经过无数次失败,她终于找到了一个特殊的复合音,这个音符既包含了对“稳定”的尊重,也蕴含着对“改变”的渴望。 当那特定的音符响起时,静水湖表面终于出现了一道裂缝。艾略特潜入湖中,取出了冰冷的稳定器。湖水在指针被取出后,瞬间恢复了正常的流动,镜像森林的倒影也随之破碎。 最后一个指针——“驱动核”,位于山脉最高处的,常年被雷暴环绕的“尖峰塔”。尖峰塔是磁场异常活跃的地方,任何金属都会被吸附或弹开,任何电子设备都会瞬间失效。 爬上尖峰塔的过程,是一场与自然伟力的搏斗。狂风呼啸,闪电如同银蛇般在他们身边蜿蜒。艾略特发现,驱动核被包裹在一团不断旋转的等离子体中,这等离子体的运动轨迹呈现出一种混乱的、无规律的美感。 维拉此时完全抛弃了她对精确测量的执念,她开始引导艾略特,运用他对气流和声音的直觉来判断等离子体的“呼吸节奏”。他们必须在等离子体扩张的一瞬间插入,并在其收缩前撤离。这是一次纯粹的身体与意志力的考验。艾略特在最后一次冲击中,用尽全力抓住那个闪耀着火红色光芒的驱动核。 第四部:重塑星图 带着三块指针——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碎片,艾略特和维拉回到了微光镇。镇上的居民正处于绝望之中,月光花的光芒已经微弱到几乎看不见了。 星图被放置在祭坛上,裂痕愈发清晰。艾略特将稳定器(冰蓝色)、驱动核(火红色)和最初的鹅卵石(代表根源的朴实灰白)按维拉指引的古老几何排列,放置在星图的三个关键节点上。 当三块碎片就位后,它们没有立刻修复星图,而是开始相互排斥,发出刺耳的噪音。维拉惊呼:“它们在抗拒彼此!时间之钟需要‘校准’,需要一个统一的‘心跳’!” 艾略特明白了。星图不是要被修复成原来的样子,而是要被‘升级’。他闭上眼睛,将自己所有的经历、所有的恐惧、所有的决心,全部凝聚在手中,轻轻地触碰了中央裂痕的边缘。 他没有强行融合,而是允许三股力量的差异性存在。冰冷的稳定、狂暴的驱动、朴实的根源,它们开始围绕裂痕进行高速的、有规律的振动。这股力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更复杂的共振场。 那一刻,星图没有恢复原有的蓝宝石光泽,而是绽放出一种融合了月光、星辰和森林深处古老能量的、流动的色彩。裂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完整、更加具有生命力的能量核心。 微光镇的月光花瞬间重新焕发了光彩,它们的光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纯净和持久。艾略特和维拉没有成为被膜拜的英雄,他们只是平静地看着这一切,知道自己不仅仅是拯救了村庄,更是理解了时间与生命之间微妙的平衡。 (故事的结局暗示了艾略特和维拉决定留在银月之森,继续探索那片比已知世界更广阔的秘密领域,为未来的冒险埋下伏笔。)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作者的话

  青蛙总是忘记,忘记自己身为蝌蚪蛙时的心事。池塘外面的世界,是那么多采多姿。春天百花盛开,夏日阳光灿烂,秋季落叶纷飞,冬天啊冬天,北风唿唿吹!忙碌的青蛙早就忘记,忘记那些小小的心事。

  蝌蚪们总是好奇,好奇自己将来长大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好奇自己长大的过程将会面临哪些事情,好奇还有哪些事情会让蝌蚪觉得好奇?

  有一些长出了蛙腿的蝌蚪,和一些还留着蝌蚪尾巴的青蛙,我称他们为「蝌蚪蛙」。蝌蚪蛙面临的是一生当中重大的转变,他们的尾巴慢慢变成了四肢,他们的腮慢慢变成了肺。对于这种刻骨铭心的转变,青蛙们总是忘记,蝌蚪们却还不了解,蝌蚪蛙们必须互相倾吐心事,共同支持彼此,珍贵的友情是青涩年代里重要的安慰。

  亲爱的读者,你现在是小蝌蚪,还是大青蛙?或是正好是不大不小的蝌蚪蛙?小蝌蚪来看《3只蝌蚪蛙》,了解你将会面对的事情;大青蛙来看《3只蝌蚪蛙》,回想你曾经面对的事情;蝌蚪蛙来看《3只蝌蚪蛙》,找到与你相同的心情。

  亲爱的读者,谢谢你翻开《3只蝌蚪蛙》,希望你会喜欢它呵!

绘者的话

  这个故事的场景发生在池塘中,主角是三只小小的蝌蚪蛙,随着他们的冒险经历,之后还出现了水螳螂、水蜡烛、水蕴草、金鱼藻和鸭子等不同的景物,我参考了一些图鑑资料,也在阳明山国家公园的二子坪里观察到真正的池塘。池塘里的水生植物和悠游其中的小生物们,感觉上十分有趣,似乎有许多故事可以述说。

  画草图时很愉快,我自己颇喜欢思考造型和构图的过程,画彩图时原先尝试使用压克力颜料,试画几张后则决定改用彩色墨水,感觉稍微明亮一些;因为这本书的页数颇多,又有截稿时间的压力,上色的过程感觉自己像是工人拼命赶工一样,有时都要同步进行好多张,不过画完之后,对于能够完成这部庞大的作品,心里十分高兴。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想给侄子准备生日礼物。他今年五岁,已经开始对科学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常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什么“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树叶会掉落”之类的。我记得小时候,对青蛙的印象就是抓在手里,然后看着它“扑通”一声跳进水里,但从来没有认真观察过它的生长过程。这本《3只蝌蚪蛙》让我重新认识了青蛙,也让我意识到,原来蝌蚪到青蛙的转变,是一个如此奇妙的过程。书中的文字简洁明了,用拟人的手法,将蝌蚪的内心活动描绘得栩栩如生,让孩子们更容易产生共鸣。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我们正在努力长出腿,这样就可以跳到陆地上玩耍了!”这句话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也鼓励孩子们勇敢地面对挑战。侄子收到礼物后,非常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要求我给他读。他不仅对蝌蚪的生长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开始主动查找关于青蛙的资料,真是让我感到惊喜。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绘本,更是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绘本的时候,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因为市面上同类型的绘本太多了,质量参差不齐,我担心买回来之后,孩子根本不喜欢。但没想到,这本《3只蝌蚪蛙》竟然意外地击中了我家女儿的心。她今年四岁,平时比较安静,不太爱说话,但对绘本却有着很高的要求。她喜欢画面精美、故事有趣、能引发她思考的绘本。而这本绘本,恰好满足了她的所有要求。书中的画风清新自然,色彩柔和,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故事讲述了三只蝌蚪从出生到变成青蛙的成长历程,情节简单易懂,但却充满了趣味性。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书中融入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讲述蝌蚪的成长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女儿读完这本书后,突然变得特别爱说话,她开始主动关心家里的植物和动物,还经常问我:“妈妈,蝌蚪变成青蛙后,会想念以前的生活吗?”我觉得,这本绘本不仅开阔了她的视野,也培养了她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评分

最近工作压力很大,周末想找点轻松的事情做,就带孩子去书店逛逛。孩子一眼就看中了这本《3只蝌蚪蛙》,非要买回去。说实话,我一开始觉得这本绘本有点普通,画面风格也比较简单,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但看在孩子的面子上,还是买了下来。没想到,读完之后,我却被它深深打动了。这本书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但它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成长的故事。作者通过讲述三只蝌蚪的成长历程,让孩子们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都值得我们去珍惜。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即使我们变成了青蛙,我们也会永远记得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游动的那段时光。”这句话充满了哲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心情平静了很多,也更加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这本书不仅适合孩子阅读,也适合成年人阅读,它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和美好。

评分

我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平时喜欢给孩子们推荐一些优秀的绘本。这本《3只蝌蚪蛙》是我在一次绘本展会上发现的,当时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住了。三只圆圆的蝌蚪,在绿色的池塘里游来游去,看起来非常可爱。我仔细翻阅了书中的内容,发现它不仅画面精美,而且故事也很有趣。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蝌蚪的生长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蝌蚪变成青蛙的奇妙变化。我把这本书带回学校,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读。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惊叹声。有的孩子说:“哇,原来蝌蚪也会长大呀!”有的孩子说:“我以后要去找蝌蚪玩!”读完故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孩子们纷纷表示,他们对青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热爱大自然了。我觉得,这本绘本不仅是一本优秀的科普绘本,更是一本能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科学素养的优秀读物。

评分

这本绘本,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不是内容,而是封面那鲜亮的绿色,还有三只圆滚滚、胖嘟嘟的蝌蚪,感觉特别有活力。我家小宝现在三岁,正处在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之前给他看过很多关于青蛙的书,但大多是成蛙的图片,很少有从蝌蚪到青蛙的完整过程呈现。翻开书页,画风非常可爱,色彩运用也很棒,不是那种过于艳丽的,而是带着点水彩的清新感,很舒服。作者在描绘蝌蚪的形态变化时,用了很细腻的笔触,能清楚地看到它们逐渐长出后腿、前腿,尾巴慢慢缩短的过程。最棒的是,这本书附赠了一张CD,里面有模拟蝌蚪叫声和青蛙叫声,小宝听了之后兴奋得不得了,一直模仿,简直是把整个客厅都变成了小池塘!不过,我个人觉得,如果能在书中加入一些关于青蛙生活习性的介绍,比如它们吃什么、在哪里生活,会更有教育意义。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亲子共读的绘本,能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希望作者能继续创作更多类似的绘本,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