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求闻达,不幕荣力,虽自隐无名,却道贯古今。不待来世,不问前生,专注现世、入世的休养功夫,独显「建德报道」的生命境界。引领天涯沦落人,以「致虚守静」的超越性关照,复返自家生命的素朴纯真,朗现无己、无待、无功、无名的真实美好。毋庸矫揉造作,不必虚假作态,这正是人人内心深处永恆的向往与追寻,也是老子的智慧可以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闪闪发光的原因吧!
作者简介
林秀珍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经历 曾任国中教师、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助教、讲师
现职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徐世丰
学历
台中师专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毕业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四十学分班结业
经历 陆军一○八师士官队区队长、国小、国中教师、训育组长、学务主任
现任 鸿儒讲堂(老子讲座)讲师 、一○八散木团队负责人
上篇 道经
第一章 常道玄妙
第二章 行教不言
第三章 虚心弱志
第四章 道沖不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 九 章 功遂身退
第 十 章 专气致柔
第十一章 有利无用
第十二章 圣人为腹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执道御有
第十五章 善士玄通
第十六章 虚静观复
第十七章 百姓自然
第十八章 六亲不和
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
第二 十章 绝学无忧
第二十一章 精象信物
第二十二章 抱一为式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自见不明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根静君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第三 十章 其事好还
第三十一章 兵器不祥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大道不主
第三十五章 道淡无味
第三十六章 将欲必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下篇 德 经
第三十八章 不德有德
第三十九章 得一者生
第四 十章 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沖气为和
第四十三章 至柔教益
第四十四章 大费厚亡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 德善德信
第五 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道尊德贵
第五十二章 见小守柔
第五十三章 唯施是畏
第五十四章 善建善抱
第五十五章 精至和至
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尘
第五十七章 无为自化
第五十八章 祸福倚伏
第五十九章 治人若啬
第六 十章 圣人不伤
第六十一章 大国宜下
第六十二章 道奥不弃
第六十三章 报怨以德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
第六十五章 玄德大顺
第六十六章 言下身后
第六十七章 持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配天之极
第六十九章 无敌无兵
第七 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无狎厌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代匠伤手
第七十五章 有为难治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道损余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第八 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圣人不争
延伸阅读建议书目
最近我沉浸在《老子道德经义理疏解》这本书中,它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认为《道德经》是一部深奥难懂的书,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解读非常到位,他没有拘泥于字面的翻译,而是深入到老子思想的哲学体系中,去挖掘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我特别喜欢他对“道”的解释,他从多个角度,运用生动的比喻,将那个虚无缥缈的“道”具象化,让我对“道”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辩证法”部分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老子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物极必反的道理,阐述得淋漓尽致,而作者则将这些抽象的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让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实际的指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解读《道德经》的书,更是一本教人如何理解世界、如何安身立命的生活哲学指南。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会陷入沉思,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
评分拿到《老子道德经义理疏解》这本书的时候,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比较严肃的学术著作,可能会有些晦涩难懂。然而,阅读的体验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他就像一位老友,用平实的语言,耐心地解释着《道德经》中那些可能让人感到困惑的词句和概念。我尤其欣赏他对于《道德经》中那些看似矛盾的论述,例如“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的理解。他能够深入剖析老子在这些地方的辩证思维,揭示其背后深邃的哲学意涵,让我们明白,这些并非简单的语言技巧,而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书中关于“知足常乐”的解读,更是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在当下这个充满竞争和欲望的社会,老子的这种思想显得尤为珍贵。作者没有简单地灌输,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和深刻的阐释,引导读者去体会“知足”的真正含义,以及它所带来的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保留了《道德经》原著的精髓,又以一种现代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古老的智慧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评分我最近遇到了一本让我颇为惊喜的书,它叫《老子道德经义理疏解》。坦白说,我之前对《道德经》的理解,多少有些碎片化,零散的词句能引起一些共鸣,但总感觉抓不住其核心脉络。而这本《疏解》,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一步步地深入《道德经》的腹地。作者的笔触细腻且富有感染力,他没有用枯燥的学术语言,而是将那些古老的哲理,转化为能够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我特别欣赏他对于“无为而治”的阐释,他没有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消极的“不作为”,而是深刻地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主动性和智慧,即顺应自然、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书中对“上善若水”的解读也让我茅塞顿开,理解了水之柔弱却能克刚、润物无声的伟大力量,并将其引申到为人处世的智慧上。这本书让我对《道德经》的认识,从“敬畏”上升到了“亲近”,我甚至觉得,书中的许多道理,恰恰是我们当下社会所需要的。每一次翻开,都能有新的收获,这种层层递进的阅读体验,是十分难得的。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老子《道德经》的神奇之处深感着迷。那些看似简练的文字,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仿佛能穿透岁月的尘埃,直抵人心最深处。最近,我恰巧有幸拜读了一本名为《老子道德经义理疏解》的书。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道德经》理解的迷雾。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将《道德经》的精髓娓娓道来。书中对每一个章节、每一句话的解读,都充满了启发性。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道可道,非常道”时,所阐述的关于“道”的不可言说性和普遍性。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翻译,更是深入到老子思想的哲学根源,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与影响。读这本书,我仿佛能感受到老子本人就在我耳边低语,将他那些关于宇宙万物运行规律、人生处世之道的深刻洞察,一一传授给我。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字面上的解释,更在于它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去感悟那超越语言的智慧。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会停下来,静静地回味,心中的豁然开朗感,是难以言喻的。
评分翻开《老子道德经义理疏解》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深深吸引。作者的文字极富魅力,他以一种轻松、自然的语调,引领我进入了老子那充满智慧的哲学世界。我之前阅读《道德经》时,常常会因为某些词句的深奥而望而却步,但在这本书的帮助下,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曾经困扰我的地方。书中的“以柔克刚”的解读,让我深切体会到,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强硬和对抗,而是来自于柔韧和包容。作者通过对“水”的深刻剖析,揭示了柔弱中蕴含的巨大能量,以及这种智慧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挑战时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此外,他对“知常”的阐释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保持一种恒常的心态,去体悟那些不变的真理,是何等的重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优美,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每一次阅读,都能感受到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作者对这些思想的深刻领悟和独到见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