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正处于经济起飞,社会生活日趋西化的发展期,市民的消闲娱乐亦活跃起来。
邱良先生的摄影集保留了当时急速发展的香港难得的静态闲逸一面,有看漫画的小朋友,也有专心挑米的老先生,都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作者简介
邱良(1941 - 1997)
生于香港,一直从事与摄影有关之工作。1965至1970年间担任「国泰机构香港电影有限公司」摄影师,1971年以后任职邵氏属下《南国电影》月刊之摄影工作,并于1973年创办《摄影生活》月刊。1980年后担任《摄影艺术》月刊总编辑。
邱良自1960年代以来拍摄香港各阶层生活,从未间断。这批丰富的影作,现已成为香港1960至1970年代宝贵的历史见证与社会记录。
曾出版之摄影集有:
《炉峰故事──邱良摄影集》(1992)
《飞越童真──邱良摄影珍藏集》(1994)
《百变香江──邱良摄影珍藏集》(1997)
编着有:
《昨夜星光》(三联书店,1995)
《香港照相册 1950's – 1970's》(三联书店,1996)。
《香港故事(1960’s-1970’s):邱良摄影选》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触动。邱良先生的摄影作品,仿佛是定格在时光里的一个个片段,它们以一种质朴而有力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那个年代香港的故事。我被那些充满活力的街头场景所吸引,那些穿着各式服装的人们,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穿梭,他们的面孔,他们的姿态,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流行元素,那些飘逸的发型,那些带有时代印记的服装,都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同时,我也看到了香港社会发展的缩影。在一些照片中,我可以看到新旧建筑的交替,也可以看到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这种多元化的呈现,使得这本书更具历史的厚重感。例如,一张照片中,一位身穿旗袍的女士,优雅地走在一条充满现代气息的街道上,这种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恰恰是那个时代香港最迷人的特质之一。邱良先生的镜头,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态度,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瞬间,让后人得以有机会重温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香港。这本书让我对香港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摄影艺术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翻阅《香港故事(1960’s-1970’s):邱良摄影选》,我最深的感受是,摄影师邱良先生拥有一双能够看见“灵魂”的眼睛。他不仅仅是在记录城市的面貌,更是在捕捉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情感和精神。那些看似普通的瞬间,在他镜头下却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我注意到,照片中的人物,无论男女老少,他们的眼神里都有一种坚韧的光芒,那是面对生活挑战时不屈服的写照。例如,在一张描绘街头乐队的照片中,乐手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热情,即使他们的乐器陈旧,舞台简陋,也无法掩盖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又或者,那些在码头上搬运货物的工人,虽然衣衫褴褛,汗流浃背,但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踏实和满足,那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成就感。邱良先生对光影的运用也十分巧妙,他能够用最简单的光线,勾勒出人物最深邃的情感。一张侧光照在一位母亲脸上,她的目光温柔地注视着怀中的婴儿,那瞬间的母爱,通过黑白的影调,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物质条件如何,人性的光辉和对生活的追求,始终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评分读到《香港故事(1960’s-1970’s):邱良摄影选》的时候,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电影和文学作品里描绘的那个香港。然而,邱良先生的摄影作品,却以一种近乎粗粝的真实感,打破了那些过于浪漫化的想象。他没有回避那个年代的拥挤、简陋,甚至是些许的混乱,反而用镜头毫不留情地呈现出来。那些高高低低的棚屋,错综复杂的电线,以及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霓虹招牌,都构成了那个时代香港最真实的肌理。但是,在这种“不完美”的背后,我看到了香港人民的坚韧和生命力。我看到了在狭小的空间里,人们依旧努力生活,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那些照片中的表情,有疲惫,有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不屈服的精神。例如,在一张照片中,我看到一个卖菜的阿姨,虽然衣着朴素,脸上却带着满足的微笑,仿佛她拥有的不仅仅是手中的菜,更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另一张照片里,几个孩子在屋顶上玩耍,背景是高耸入云的大厦,这种对比,恰恰展现了香港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和普通市民在其中顽强生存的缩影。邱良先生的摄影,不是一种审判,而是一种凝视,一种对生命本身的致敬,让我对那个时代的香港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理解。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香港故事(1960’s-1970’s):邱良摄影选》,我便被深深吸引,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与烟火气的年代。邱良先生的镜头,捕捉到的不仅仅是街景,更是那个时代香港人民的生活状态。我看到了那些拥挤的楼宇,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坡上,透着一股生命力;看到了街头巷尾的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活的热情;看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在狭窄的巷弄里奔跑嬉戏,那是纯粹的快乐。不仅仅是宏大的城市景观,邱良先生的目光也聚焦在寻常百姓身上。他拍摄了劳碌的工人,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却挡不住他们坚毅的眼神;他捕捉了市井的妇女,在菜市场里讨价还价,脸上洋溢着生活的智慧;他记录了年轻人的活力,在街头结伴而行,脸上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这些画面,无一不展现了那个时代香港人民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摄影作品的构图和光影运用也十分讲究,每一张照片都像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既有写实的细节,又不失艺术的感染力。那些黑白分明的影像,勾勒出香港独特的城市轮廓,也定格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情感氛围。这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画卷,让我得以窥见香港过去的面貌,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
评分《香港故事(1960’s-1970’s):邱良摄影选》中的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个故事的开端,引人无限遐想。我尤其被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画面所打动。街头小贩的吆喝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摩肩接踵的人群,在狭窄的街道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邱良先生的镜头,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些瞬间,将最平凡的生活场景,升华为具有时代印记的艺术品。我看过一张照片,一位老伯伯坐在街边修鞋,他的皱纹里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但他的手指却灵活地工作着,眼神专注而宁静。这张照片让我想到了“匠人精神”,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依靠双手和技艺,辛勤地耕耘着生活。又比如,那些在天台上晾晒衣物的人们,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被拉得很长,身后是鳞次栉比的楼房,这画面既有生活的琐碎,又有向上生长的力量。邱良先生没有刻意去营造某种宏大叙事,而是用一种平和而细腻的视角,去展现香港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这种真实的力量,反而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市井气息,听到街头巷尾的喧嚣,感受到那个时代香港人的生活节奏和情感温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