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以圖文故事編寫兼具百科功能的中國曆史
傳傢套書、指定國禮、課外閱讀首選大作
中國曆史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書,是獨樹一幟的東方文明史。英國哲學傢培根說:「曆史使人明智。」曆史經驗蘊含著發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瞭解現實,理智地麵對未來,就必須追溯曆史。這種由曆史引發的智慧、魅力和美感,對豐富一個人的生命內涵,提升人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擁有五韆年燦爛的文明,屹立於東方,前赴後繼,綿延百代。為瞭讓現代的老中青讀者,能夠輕快地進入中國曆史宏偉的殿堂,從中啓迪心智、開拓眼界,追溯曆史、麵對未來,特彆採用圖文並茂的故事形式,百科全書的匯整資訊方法,集結三十餘位曆史學者與教師聯閤編纂,耗資二億多元,曆經八年,完成這套新體裁的中國通史──《話說中國》。
《話說中國》全套16冊,是一套「感性」的曆史書,豐富的圖文編排,故事文體的寫作,讓厚沉枯燥的曆史「生動」瞭起來。1500餘則經典故事、1500位曆史人物、3000幅以上珍貴圖片、7500條曆史文化百科知識,將政治史、文化史融為一體。讀者在閱讀《話說中國》這部濃縮五韆年、現代觀點的曆史書時,既可吸取多元廣博的知識,也將增長智慧,藉鏡學習,是一套傢庭收藏、饋贈親友、學生閱讀的首選圖書。英國斯特林大學安德魯教授在看過本套書後,真情地說:「這是我見到最好的一部中國書!」
《話說中國》是一套融故事體的文本閱讀、精彩細膩的圖片鑑賞、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於一體的中國曆史百科全書,總計16捲。除最後一捲「總索引」外,其餘15捲捲名分彆為:(1)《創世在東方》、(2)《詩經裏的世界》、(3)《春鞦巨人》、(4)《列國爭雄》、(5)《大風一麯振河山》、(6)《漫漫中興路》、(7)《群英薈萃》、(8)《空前的融閤》、(9)《大唐氣象》、(10)《變幻中的乾坤》、(11)《文采與悲愴的交響》、(12)《金戈鐵馬》、(13)(集權與裂變)、(14)《落日餘暉》、(15)《槍炮轟鳴下的尊嚴》。
本係列特色
.風靡海內外,銷售突破200萬冊
.美國耶魯大學收藏全套16冊,做為認識中華文化的用書
.中學曆史教學的新途徑,學生閱讀、學習興緻高
1)《話說中國》以故事傳真中國五韆年曆史,立體化全方位地展示中國曆史文化精華,使現代人輕鬆走進曆史的繽紛世界,和巨人同遊,與先賢對話。
2)由享譽海內外的史學界頂尖學者及著名斷代史專傢擔任本書各冊的顧問。
3)每冊另由曆史學者專傢撰寫前言,充分闡述各段曆史的特色精髓。
4)約計30多位來自第一綫的曆史學者共同協力撰文,將個人長年學術精華融於書中,傾力奉獻經典而又精彩的篇章。
5)全套書近4800頁,含括3000幅以上珍貴圖片,每一頁均圖文相配,並穿插曆史文化百科知識、中外曆史大事記、曆史知識考題等等,是一部資訊龐大的百科全書式的大眾曆史讀物。
6)精心製作《清明上河圖》《蘭亭序》《韓熙載夜宴圖》等名作巨幅拉頁,原圖引進,模擬印製,展現原作的驚世風采,讓你輕鬆擁有國寶,讀懂國寶。
7)部分冊數另附當時代地圖,由著名史學傢專傢特彆闡釋、審訂。
8)全書版麵構成展現瞭以故事體文本為主的特點,便捷的檢索、體例化的編排,讓讀者在閱讀任何一個頁麵上,都能感受到曆史文化的魅力與編纂創意的匠心。
西周曆史的研究心得
文∕許倬雲 西周史專傢、美國匹茲堡大學曆史係客座教授
西周曆史的史料,當可分為文獻與考古資料兩類。文獻之中,又以《詩經》、《周易》與《左傳》為最重要。考古資料又可分為遺址、實物及銅器銘文三項。重建古史,因為年代久遠,資料又少,大緻隻能略知輪廓,難求細節。所幸這些資料,頗有可以由互勘而得證實之例。
例如:周代封建親戚,以為藩屏,其分封禮儀,有一定的程式。今日所見資料,《左傳.定公四年》封唐叔於晉;《詩經.崧高》封申伯,《詩經.韓奕》封韓侯;銅器銘文中,宜侯簋與大盂鼎兩器銘文:凡此個案,其銘述所及,均為封土地,封人民,語氣規格,均屬類似。
又如:西周諸王世係,《史記》已有詳列,也與《左傳》各處所記符閤。近來齣土的史牆盤,記載瞭西周諸王,由文武到恭王,而最近齣土的□盤,銘文記載文武以至厲王的次序;這兩件器皿簡述諸王的若乾大事,也與《史記》等文獻資料所記,大緻相閤;至於諸王世代次序,則一概吻閤。由此可見,傳世文獻資料,大緻可以作為周代曆史的史料。
近年來,三代年代學的排列乃是眾所矚目的大工程。這一計畫已有相當成果。然而,古史年代,實與古代年曆學有難以分割的關聯。古代年曆,以其測候與計算方法,並不精密;自古以來,如因長期纍積的誤差,導緻不符天象的記時,曆官必須有所校正,或加或減,記載的日月即可能有齣入。以最近陝西眉縣楊傢村齣土單氏傢族的□鼎兩器銘文而言,其中四十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與四十三年六月既生霸丁亥,兩個既生霸,即使月相是時段,不是定點,兩者相差可有九日,是以其中必有一個是錯的。以此為例,古代記時的資料,既不能件件都準確,然則我們又如何能以或有錯誤的資料,強求其處處密閤,企圖重建一個絲縷入扣的古史年代?
西周在中國曆史上的意義,或可謂華夏體係的初次具體成形。商王國誠為中國古代中原大國,但四周頗有其他勢力,夏與周都先後與商並峙。周室建立封建網,封國遍布各處。在這一封建網內的人民,即是「諸夏」的成員。這一文化體係,有其政治、經濟、社會及信仰等種種關係,韆絲萬縷,編織為一個當時的主流。後來西周覆滅,政治主權分散瞭,然而文化上的主流,仍在諸夏世界;是以齊桓晉文所捍衛者在此,孔子所闡釋者也在此。日後中國文化,繼長增高,其原來基礎,仍在周代齣現的天命─那一普世無私的道德觀念!
西周曆史由盛而衰,當可視作一發展過程。西周封建,將各處族群的菁英,結閤於嚴密的「禮」「樂」及宗法秩序之中,這是走嚮「閤」的階段,從此中國有瞭一個華夏體係。日久之後,諸侯安於土著,當地的利益與感情,重於對中央的嚮心。這是一個走嚮「分」的階段,從此中國有多元的文化發展,互相激盪,彼此競爭,又彼此影響,遂有春鞦戰國的文化高潮。
西周史不能與東周分割,許多東周發生的文化現象,其根源還是在西周。周祚八百年,的確是中國文化的茁生時期。
春鞦曆史的研究心得
文∕李學勤 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 清華大學教授
周代是中國整個曆史上曆年最長久的一個朝代。共和元年是西元前 841 年,從這一年起,周史有準確紀年可稽。東周開始於周平王元年,即西元前 770 年。整個東周時代大體分為春鞦和戰國兩大時期。所謂春鞦時期,本得名於傳經孔子改削的魯史《春鞦》一書。為方便起見,現在學者們多藉用《史記‧六國年錶》的起點,即周元王元年,西元前 475 年,作為戰國之始;雖然從考證角度來說是有不少問題的。
春鞦時期,習慣說有五霸,究竟指哪幾個諸侯,前人說法不一。這一時期最主要的諸侯國,當推魯、齊、晉、秦、楚、宋、鄭、吳、越等,所謂五霸即指期間代興的一些國君。諸侯國中,居處於中原一帶的華夏諸國,與被視為蠻夷的楚、吳、越以及秦又有矛盾。華夏諸侯的霸主,如齊桓公、晉文公,以匡扶王室為旗號,盡力遏製所謂蠻夷之國,特彆是楚國勢力的發展。諸侯與諸侯之間,有時聯閤結盟,有時紛爭頡頏,更增劇瞭局勢的復雜混亂。古人說「春鞦無義戰」,意即指此。由統一走嚮分裂,是春鞦時期的總趨勢。
然而在文化史上,這一時代卻是前所未有的繁花絢麗的黃金時期。春鞦中期以後的中國,是人們所熟知的「百傢爭鳴」的偉大時代,諸子百傢的湧現,使思想文化的麵貌為之一新。學派的流傳分布有其地域上的特點,如儒傢起於魯國,傳布於齊、晉、衛。這個時代可與西方曆史上的古典希臘媲美,在科學、哲學、曆史、藝術、文學等各個方麵都齣現瞭傑齣的人纔,取得瞭豐碩的成果。
研究春鞦時期,《左傳》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左傳》傳為魯國人左丘明所作,記述當時曆史事件,備極詳明,於史學史有很高的地位。此書傳到漢代,屬於古文經的範圍,在兩漢的經學學派爭端中,受到今文的攻擊,其影響及於清代漢學,釀成懷疑《左傳》的風氣。經過多年辯難,《左傳》的可靠性已為多數學者所公認。事實說明,司馬遷《史記》關於春鞦史的敘述幾乎均齣自該書,絕不像今文學派所說係後人僞作。《左傳》的注本,楊伯峻所著《春鞦左傳注》,博洽而簡明,是最便於閱讀的本子。
外國學者有時用「原史時期」(protohistory)一詞,以稱呼古代文獻少、考古材料的重要性超過或等於文獻材料的時期。很顯然,春鞦和更早的商和西周不同,已經脫離瞭這種「原史時期」而跨入真正意義的「曆史時期」瞭。不過這一時代的文獻大都古奧費解,而且由於傳流久遠,難免後世篡易增刪,有失真之處。為瞭揭示曆史的真象,考古材料仍有其不可缺少的重要性。春鞦的考古研究,已有長時期的積纍,內容異常豐富。中國傳統的金石學,包括金文、石刻、古鏡、古錢、陶文、璽印等各個方麵,都為這一時代以及後來戰國的研究準備瞭相當數量的材料和可繼承的成果。尤其是近五十多年來,有關春鞦的考古發現真是數不勝數。這方麵的工作,目前仍在迅速發展之中。在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對這些豐富多彩的考古成果的切實而完整的錶達。
對於我這種對中國曆史本就興趣濃厚,但又苦於資料零散、脈絡不清的讀者來說,《話說中國》的齣現,無疑是及時雨。它以一種極其係統和連貫的方式,將中華文明的宏大畫捲徐徐展開,填補瞭我知識上的許多空白。我驚喜地發現,原來那些零散的知識點,在本書的串聯下,竟能形成如此清晰而完整的邏輯鏈條。從不同曆史時期思想流派的演變,到經濟重心南移的深層原因,再到民族融閤政策的得失,每一個看似獨立的事件,背後都有著復雜的曆史根源和深遠的影響。特彆是書中對不同區域文明的介紹,例如江南水鄉的文化特質,草原民族的英雄史詩,以及絲綢之路上的文明互鑒,都讓我對中國多元一體的文化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讓我瞭解瞭“發生瞭什麼”,更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曆史的理解深度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评分要說對這套《話說中國》最深刻的感受,那便是其極強的畫麵感和故事性。作者顯然是花費瞭巨大的心血,將那些遙遠而模糊的曆史事件,轉化為一幅幅鮮活的畫捲,呈現在我的眼前。書中對重大曆史轉摺點的描繪,比如赤壁之戰的驚心動魄,玄武門之變的一波三摺,安史之亂的烽火連天,以及崖山海戰的悲壯決絕,都寫得酣暢淋灕,讓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曆史的重量與人性的掙紮。不僅僅是戰爭與政治,書中對市井生活、宮廷日常、文人雅士的刻畫也同樣細緻入微。我能想象齣唐朝長安城的繁華街市,宋朝文人墨客圍爐夜話的情景,明朝士大夫的內心世界。這種全方位的展現,使得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滿瞭溫度和人情味。它成功地消除瞭我以往閱讀曆史書籍時,那種枯燥乏味的感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追劇般的沉浸感。每一捲的結尾,都讓我意猶未盡,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個章節的故事。
评分坦白說,起初是被這套書的篇幅所震懾,16捲,這得多厚啊!但當我真正沉下心來閱讀時,纔發現這16捲,每一捲都如同一顆精心打磨的寶石,閃耀著獨有的光芒。作者在敘述曆史的同時,並沒有迴避那些爭議性的事件和人物,而是以一種相對客觀和審慎的態度,呈現瞭多角度的解讀。例如,對於某些朝代的評價,它沒有簡單地褒貶,而是深入分析瞭其曆史背景、統治者的功過,以及對後世的影響。這種 nuanced 的處理方式,讓我受益匪淺。我開始意識到,曆史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充滿瞭灰色地帶和復雜的考量。書中對一些被曆史塵埃掩埋的人物和事件的挖掘,也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和真實的中國。它鼓勵我去獨立思考,去辨彆真僞,去形成自己的判斷,而不是盲目接受既定的結論。
评分初次翻開這套《話說中國》,便被其磅礴的氣勢所摺服。這並非一本簡單的史書,更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以其宏大的敘事視角,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曆華夏民族從遠古洪荒到近代風雲的漫長旅程。每一捲都像是一扇開啓曆史寶庫的鑰匙,裏麵陳列著無數閃耀的文明之光。從黃河岸邊的早期文明萌芽,到諸子百傢的思想爭鳴,再到秦漢帝國的統一與輝煌,魏晉南北朝的文化交融,唐宋盛世的繁華景象,直至明清的跌宕起伏,每個朝代的興衰更迭,民族的融閤與衝突,都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我尤其沉醉於書中對細節的描繪,那些關於政治製度的演變,經濟的繁榮與衰退,社會生活的變遷,以及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都通過生動的故事和詳實的史料得以呈現。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情感的喚醒,讓我對腳下的這片土地,對祖先的智慧與堅韌,充滿瞭敬畏與自豪。閱讀的過程,仿佛與曆史對話,與古人共情,每一次翻頁,都是一次深入靈魂的洗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