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陈之藩

阅读陈之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陈之藩先生的红颜知己知音童元方写的;

  十年夫妻,三千多个日子,终究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想起你引的狄拉克说欧本海默:「科学的目标是把困难的事情用简单的方法来分析,而诗的目标呢?是把简单的事情用不可思议的方法来说明。」

  你提的罗斯的话:「科学是心灵的微分,诗是心灵的积分,微分与积分分开时各有各的美丽的涟漪,但合起来时,尤能见到壮阔的波澜。」

  你解释麦克士韦方程:「世间只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聚散无常,一种是回旋无已。」你的气味飘逝,你的音声远飏,我只有在字里行间寻寻觅觅,读你!写你!

  这就是童元方的《阅读陈之藩》。

作者简介

童元方

  曾任教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中文着作有《一样花开:哈佛十年散记》、《水流花静:科学与诗的对话》、《爱因斯坦的感情世界》、《为彼此的乡愁》。译作有《爱因斯坦的梦》、《情书:爱因斯坦与米列娃》与《风雨弦歌:黄丽松回忆录》。英文着作有:Two Journeys to the North: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etic Journals of WenT’ien-hsiang and Wu Mei-ts’un,译作有明代女子曹静照、马如玉以及清代女子吴规臣、梁德绳的诗,收在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一书中。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无题
我们都是看你的文章长大的
理还乱与闷无端─陈之藩的信
科学的语言、人文的语言、生活的语言
陈之藩散文的语言
花语
附录  旧事已过─陈之藩信主的见证

图书序言

我们都是看你的文章长大的

每次回台湾,总是有很多人对陈先生说:「我们都是看你的文章长大的。」「我说:「我也是。」


我出生在屏东,初中毕业以后,没有留在屏东升学,而是去台北上了一女中,住在延吉街圣方济各修会办的宿舍里。每天放学要从一女中走过总统府广场,到中山堂去搭往三张犁的公车。博爱路与衡阳路上总是那么挤。我既无家可奔,不如在学校的图书馆看书做功课。到了七点图书馆关门以后我再走,随便找一家面摊吃晚炸酱面,然后就到书店去看闲书,其实是看白书,香港人叫「打书钉」,大概是一站两小时,好像钉在地上一样。

书店的架子上是成排的丛书,一样的尺寸,一律的橙色,有吴稚晖、陈西潆、蒋百里等的着作。但另外当眼处有一本与这套书完全不同,大而扁,全绿的封面,中间一棵大树,可是画得很小,带出了《在春风里》的意思,我一看就喜欢。翻开书,第一篇是〈寂寞的画廊〉,当看到了「每一个人,无例外的,在铃声中飘来,又在画廊中飘去。」心于是抽紧了,再屏着气往下看,是「永远不朽的,只有风声、水声与无涯的寂寞而已。」眼泪就掉下来。作者陈之藩是谁呢?大概也是古人罢!一篇文章已定下了生命的基掉。那时爸爸长期卧病在床,而妈妈刚动完了乳癌手术,还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妹妹。〈寂寞的画廊〉所渲染的一片荒凉,正切合十六岁的我之心境,可是痛苦之余彷彿得到了一些慰借。

于是,每天放学,就到这家书店去,一篇一篇地看。后半本全是胡适之先生死后陈先生所写怀念的文字。一件件的小事烘托出胡先生的为人。我想起爸爸说过他念过北大时的校长是蒋孟麟,文学院长是胡适之。胡先生演讲时他去听,教室里坐满了人,连窗台、角落都是。爸爸说胡先生那天讲得不算好,但有很多学生在讲台下大声嚷嚷:「打倒胡适!打倒胡适!」胡先生小小的个子,从容不迫地摇着手说:「我不怕!我不怕!」那丰采是蔼然可敬,又庄严可畏!而陈先生在七八篇悼文之后最末的几句话是这样写的:

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因为有春风,才有绿杨的摇曳;有春风,才有燕子的回翔。有春风,大地才有诗;有春风,人生才有梦。

春风就这样轻轻的来,又轻轻的去了。
这是音乐呢,还是悼辞?我迷茫而又仰慕。
之后,我又回去找陈先生的作品,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结果找到了《旅美小简》,封面也设计成邮筒的样子。我又开始追看这本小书的日子,还是打书钉的看法。


《旅美小简》的写作时代,陈先生刚出国留学,西方教育的冲击,激盪起他的心湖。小简的内容多是慷慨之悲歌,而文字却是高华而清丽的。从题目上就看出来了:像〈钟声的召唤〉、〈泥土的芬芳〉、〈惆怅的夕阳〉等。我不知是在作文,还是在週记里,曾抄过几句。大学时读了许多骈体文后,觉得陈先生的文风最近六朝小赋。比如他说:

没有画大观园的万紫千红,没有画大观园的钗光鬓影;没有画大观园的温柔富贵,没有画大观园的倜傥风流。而却把歌舞场的未来,写成了衰草枯肠;把满床笏的底蕴,绘成了空空漏室。

又如:
夕阳黄昏,是令人感慨的;英雄末路,是千古同愁的。更何况日渐式微的,是我们自己的文藻;日趋衰竭的,是我们自己的歌声;日就零落的,是我们自己济世救人的仁术。我欲挽狂澜于既倒,愤末世而悲歌,都是理有固然的事。

是不是让人想起王粲的登楼,与庾信的哀江南赋?是不是有一种不绝如缕的传承关系?是不是中国传统的老干所发出的新枝,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在我自己的水绿年华,已觉「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但在凄迷的意象中,又感到一种高远之志。我也「要去寻求立命安心的『人师』,为轻舟激水的人生找一註脚,为西风落叶的时代找一归宿。」结尾这对仗,好美。

也许是我自己正在叛逆的年龄,朝夕面对升学的压力,缠绵病榻的父亲,含辛茹苦的母亲,看陈先生的文章成为一种仪式,可以净化心灵;又因为陈先生鍊字造句,没有模楞之词,不作非分之语,每一下笔,皆有其自身的力量。

我终于攥下钱,买了这两本小说。少年的感情真是激烈!自己对现实中不合理的现象反应甚大,简直可以说是愤世嫉俗。我一边看陈先生的散文,一边把自己的激昂言辞与感触写在两本小书的空白处。好像眉批,但也可以看作见了好诗。居然应和起来。

高三上学期上三民主义课,其实我蛮喜欢教三民主义的曹老师的,但那天还是忍不住拿出《旅美小简》来,在桌子底下偷看,结果给老师抓到。他一句话都没说,只是把书没收了。我好担心,不知老师会怎么处罚。过了几天,老师却把书还了给我,且为我的一段高论续上了因原子笔没水而没有写完的句子。

这两本小书我看着喜欢,遂郑重其事地签上名,要送给念初中的大妹妹。但临送时又舍不得,结果并没有送。出国留学时要带的书都先用海运寄美,只有这两本小书我怕丢,就背在行囊里直接带去美国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