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法概要(3版)

信託法概要(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信托法
  • 信托
  • 法律
  • 法学
  • 民商法
  • 信托法概要
  • 第3版
  • 教材
  • 法律法规
  • 金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专为地政士考试,独家精编之高分读本!

  【重点精研】
  1.本书依据信託法最新修正条文(98.12.30)编写而成。
  2.各章节结构完整,囊括命题重点。透过基本概念之釐清,使读者更能掌握民法与信託法规之运用,可避免一味死背,而至成效不彰。

  【信託法规汇编】
  收录信託相关最新法规。以便读者于研读时查阅对照之用,有助对内容更为融会贯通。

  【历届试题与解析】
  1.蒐集至103年地政士最新考试试题,且依最新修正条文予以详细的解答。
  2.每年度试题并附有命题配分表以及重要考点的提示,借以掌握精确之命题趋势。

  【线上讨论】
  1.发现内容阙漏或有任何疑问,可立即上本社讨论区回应与讨论。
  2.线上系统将提供最新考试资讯、书籍内容增补即最新法规动态。

  【学习心得】
  在准备研读本书前,建议读者尽可能先花时间熟记本书之编章节,借以确实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体系表,便于延伸学习及日后复习之用。
  由于本书内文已十分详实,读者仅需专注研读「第一部分重点精研」,并搭配翻阅对照「第二部分信託法规汇编」,将俾于内文之理解及掌握。
  最后务必保留一定考前冲刺时间,勤作「第三部分历届试题与解析」之考古题。正所谓「鑑往知来」,透过最新相关考古题之研习及演练,必能使读者之应试实力,获得更进阶之提昇!

  最后,读者若仍有不懂与疑惑之处,可以上本公司网站讨论区的免费线上补习系统或与大家交流心得。末祝,金榜题名!
法律实践的基石:现代合同法深度解析 书名:《现代合同法深度解析》(第十二版修订) 作者: 约翰·哈里斯(法学博士,哈佛大学法学院资深教授) 出版社: 环球法律出版集团 ISBN: 978-1-5678-9012-3 --- 导言:契约精神与现代商业的脉络 本卷《现代合同法深度解析》(第十二版修订)并非是对既有法律条文的简单汇编,而是对西方乃至全球商事活动中最为核心的法律制度——合同法——进行的一次彻底、系统的重构与阐释。自古罗马的“契约自由”理念萌芽,到工业革命时期对“意思表示一致”的推崇,再到信息时代对“电子契约”的规范,合同法始终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石。本书旨在为法律专业人士、商学院学生以及所有需要依赖法律确定性进行商业决策的决策者,提供一套既具理论深度,又富于实务指导的分析框架。 本版特别关注自上次修订以来全球司法实践中涌现出的重大变革,特别是技术进步对传统合同要素(如要约、承诺、对价)构成的挑战,以及在跨国贸易和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有效平衡契约自治与公共政策干预之间的张力。 第一部分:合同的生成与有效性(The Genesis and Validity of Contract) 本部分是全书的理论基础,深入剖析了构成一个有效合同所必须满足的核心要素,并对其在现代情境下的复杂性进行了细致的界定。 第一章:要约与承诺的界定与撤销 本章首先梳理了要约的“明确性”与“意图性”标准。我们探讨了在自动化交易(如自动售货机或算法竞价系统)中,如何界定“要约”与仅仅是“要约的邀请”(Invitation to Treat)。在承诺方面,重点分析了“对等通信”规则(Mirror Image Rule)在电子通信中的适用性,并详细对比了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在“到达主义”与“发出主义”上的细微差异,特别是对“邮件规则”(Mailbox Rule)在即时通讯环境下的有效性进行了批判性审视。此外,对“要约的撤销”和“要约的失效”情形,特别是“信赖利益保护”在不可撤销要约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 第二章:对价的实质与替代机制(Consideration and Its Substitutes) 对价(Consideration)是英美法系合同法的灵魂。本章超越了传统的“互惠交换”定义,探讨了对价的“充足性”与“等值性”的区别。我们详细分析了“过去已付之对价无效”原则在特定雇佣关系和债务重组中的例外情况。更重要的是,本章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在现代法域中,衡平法上的“允诺禁反言原则”(Promissory Estoppel)如何作为对价原则的有力补充,甚至在特定情况下成为独立的救济基础,尤其是在缺乏正式对价的单方承诺引发信赖时。 第三章:缔约意图、能力与合法性(Intention, Capacity, and Legality) 本章聚焦于合同主体资格和内容合法性的判断。在“缔约意图”方面,我们详细区分了商业协议与家庭、社会协议中推定意图的强度。关于“行为能力”,本书不仅涵盖了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还引入了对“公司董事的授权范围”以及“人工智能代理人”的法律行为能力的探讨,指出当前法律框架下的巨大空白。在“合法性”方面,本章对违反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的合同进行了类型化分析,例如垄断协议、逃避税收的安排,并探讨了法院在认定合同“惩罚性条款”时对损害赔偿预定的审查标准。 第二部分:合同的解释、履行与救济(Interpretation, Performance, and Remedies) 一个合同一旦有效成立,接下来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以及在出现违约时如何公平地弥补损失。 第四章:合同解释的现代方法论 合同解释是司法实践中争议最大的领域之一。本章系统地介绍了从传统的“字面解释”(Plain Meaning Rule)到现代的“整体背景解释”(Contextual Interpretation)的演进。我们重点剖析了“证据排除规则”(Parol Evidence Rule)的现代应用边界,即如何平衡书面合同的最终性和对外部沟通证据的接纳。本章还引入了经济分析学派对“不明确条款”的解释倾向,即倾向于采纳使合同在经济上更合理的解释。 第五章:履行、障碍与免责事由 本章对合同义务的履行义务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包括“严格履行”与“实质履行”的区别。核心在于对“情势变更”(Frustration of Purpose/Impossibility)的深入剖析。本书特别关注了全球供应链中断和疫情等“不可抗力”事件对长期合同的影响。我们对比了英国法系下的“合同的受挫”与美国法下“履行不能”的具体界限,并提供了在起草合同时如何通过“艰巨性条款”(Hardship Clauses)预先规制此类风险的实操建议。 第六章:违约责任与损害赔偿的计算 本章是连接理论与诉讼实务的关键。我们详细阐述了违约救济的四大支柱:损害赔偿(Damages)、衡平救济(Equitable Remedies)、特定履行(Specific Performance)与宣告(Declaratory Relief)。在损害赔偿部分,本书的重点放在对“可预见性原则”(Hadley v. Baxendale)的现代应用,以及对“惩罚性赔偿”在合同法中被严格限制的法理基础。对于“预期利益损失”与“信赖利益损失”的计算方法,本书提供了详细的财务模型示例,以供专业人士参考。此外,对于“违约金/预定损害赔偿条款”的有效性判断,也提供了清晰的司法审查路径。 第三部分:合同关系的终止与特殊领域应用 本部分探讨了合同关系结束的机制,并考察了合同法原理在特定商业环境下的延伸应用。 第七章: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本章区分了因违约导致的解除权(Rescission)、双方合意终止(Mutual Rescission)以及单方解除权(Termination for Convenience)的行使条件。我们详细论述了“重大违约”(Material Breach)的认定标准,并探讨了在持续性合同中,一方如何通过“拒绝履行”(Repudiation)引发他方的解除权。 第八章:从电子签名到数字资产的合同新领域 面对数字化浪潮,本章专门探讨了合同法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延伸和挑战。内容包括: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点击式合同(Clickwrap Agreements)的有效性标准、对“使用条款”(Terms of Service)的明确性要求,以及“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中,代码执行与传统法律意图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1. 跨法系比较视角: 本书不仅侧重于普通法系的经典原则,也密切关注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的实践,为处理国际合同纠纷提供了坚实的比较基础。 2. 实务导向的深度: 每一章都嵌入了对近十年最具影响力的判例(如涉及科技公司、金融工具的复杂合同案件)的详尽分析,并提供了起草和谈判建议。 3. 理论的整合性: 本书成功地将经济学、博弈论等现代分析工具融入对合同法中“效率”和“公平”问题的探讨中,展现了合同法作为一门动态社会科学的广阔视野。 《现代合同法深度解析》是理解并驾驭现代商业契约世界的必备参考工具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重点精研1
信託法体系与沿革3
壹、信託法体系3
贰、沿革3
信託法6
第一章 总 则6
壹、信託之意义6
贰、信託的特色12
参、信託成立的三大确定法则14
肆、信託的功能15
伍、信託的种类16
陆、信託的方式24
柒、保障受益人之权益33
捌、信託行为之无效33
玖、信託行为之得撤销37
拾、信託关系之消灭38
第二章 信託财产40
壹、意义40
贰、信託财产的特性44
参、公示原则62
肆、信託财产管理方法之变更73
第三章 信託关系人77
壹、委託人77
贰、受託人82
参、受益人115
第四章 信託监察人127
壹、意义127
贰、设置127
参、资格限制129
肆、职权与义务131
伍、多数信託监察人之职务行使方式137
陆、报酬请求权138
柒、辞任与解任138
第五章 信託之监督141
壹、民事信託141
贰、公益信託142
参、营业信託142
第六章 信託关系之消灭145
壹、消灭事由145
贰、终止信託146
参、信託财产之归属147
肆、信託关系之拟制存续148
伍、准用规定149
陆、报告义务150
第七章 公益信託152
壹、意义152
贰、公益信託设立及受託人之许可154
参、宣言信託155
肆、公益信託之监督157
伍、公益信託受託人辞任之限制165
陆、公益信託之消灭166
柒、公益信託名称使用之限制168
捌、公益信託适用本法规定部分169

第二部分 信託法规汇编171
信託法173
信託业法188
信託业法施行细则204

第三部分 历届试题与解析209
九十七年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普通考试地政土考试「信託法概要」试题211
九十八年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普通考试地政土考试「信託法概要」试题213
九十九年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普通考试地政土考试「信託法概要」试题215
一○○年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普通考试地政土考试「信託法概要」试题217
一○一年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普通考试地政士考试「信託法概要」试题219
一○二年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普通考试地政士考试「信託法概要」试题221
一○三年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普通考试地政士考试「信託法概要」试题223
一○四年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普通考试地政士考试
「信託法概要」模拟试题225
参考资料227
地政土应考须知229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家族财富管理有浓厚兴趣的读者,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介绍信托法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作者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非常欣赏他对信托法中一些复杂概念的深入剖析,例如信托的受托人责任、信托资产的独立性等,作者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结合了实际案例进行说明,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法律概念。书中对不同类型信托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对信托的应用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信托变更和终止的章节,这些内容对于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这本书不仅适合法律从业者,也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信托法的重要途径,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托这一工具来实现长期的财富目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素,甚至有些单调,初拿到手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然而,翻开第一页,就被其清晰的结构和流畅的语言所吸引。作者在开篇就对信托法的基本概念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用了很多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遗产规划、家族财富传承等等,让我这个对法律概念一向感到头疼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尤其是关于信托的成立要件,作者层层剖析,条理分明,让我对信托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书中对信托的种类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最常见的家族信托,到更专业的资产管理信托,再到慈善信托,都一一涉及,并且对每种信托的适用场景和特点做了详细的说明。让我觉得非常实用的是,作者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进一步探讨了“为什么”,比如为什么会出现信托这种法律制度,它的历史渊源是什么,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它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对于想要系统了解信托法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入门途径。

评分

我一直对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信托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的出版,正好满足了我这方面的求知欲。作者在内容编排上非常讲究,循序渐进,从信托的基本原理,逐步深入到信托的设立、管理、终止等各个环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信托监管的探讨,以及不同司法管辖区在信托法律上的差异。这一点对于从事跨境金融业务的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相关的法律条文和经典案例,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生动。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案例时的逻辑,他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法律适用的复杂性。虽然我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信托法的理解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也更加认识到信托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评分

老实说,我在购买这本书之前,对信托法的了解仅限于一些模糊的概念,感觉离我非常遥远。但是,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将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变得通俗易懂。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信托目的时的细致讲解,无论是出于财产保护、财富传承,还是慈善事业,作者都给出了详实的解释和分析。书中关于信托受益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章节,让我对信托的运作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一直认为,法律的学习应该是基于理解而非死记硬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不仅仅是在介绍法律条文,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法律背后的逻辑和精神。对于想要了解如何通过信托来规划个人或家族资产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让我不再觉得信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对遗产规划和财富传承方面的内容颇为关注,而信托法恰恰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作者在书中对信托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不同法律体系中的演变进行了梳理,这让我对信托的宏观背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信托设立、管理、以及退出机制的详细讲解,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信托的运作流程。我尤其看重书中对于信托风险的提示和规避方法的论述,这对于任何想要设立信托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解释了信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法律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这让我倍感安心。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信托法的大门,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规划自己的未来,也为我理解相关的法律咨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