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导游与领队概论(2版)(附光碟)

观光导游与领队概论(2版)(附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观光导游
  • 领队
  • 旅游管理
  • 旅游从业人员
  • 入门教材
  • 概论
  • 第二版
  • 光碟
  • 旅游法规
  • 服务技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本重点中的重点
专业的导游、领队考证照教科书

  以作者在「观光导游与领队」的业界、学界、证照界等任教多年的经验,经由本书,提供了考照与教学进修的重要指引。

  本书分为导游、领队实务(一)、(二)等两大篇,以及观光资源概要等共三篇,分别针对导游、领队导论;导览解说与领队技巧、旅游安全与紧急事件处理、观光心理与行为、航空票务、急救常识、国际礼仪、观光行政与组织、观光政策与法规、入出境相关法规、两岸港澳法规、民法债编与国外团体旅游定型化契约、两岸现况认识、台湾历史、台湾地理、世界历史……等十七个章节。

  本书包括导游、领队考照及必须知道的教科书知识,重点整理、详细讲述,并对应历届试题(随书附赠光碟,以及附书附上的「102年导游与领队完整纸本试题暨答案」),让你快速掌握应考重点、不浪费时间,实堪为重点中的重点──导游、领队考照的绝佳专书。

本书特色

  1.本书为考照必读的重点中的重点,并于每章节前以树状图做重点概念整理。
  2.作者为历届指导学生通过考照录取率最高的老师。
  3.随书附赠历届试题,并附上「102年导游与领队完整纸本试题暨答案」。

旅游与目的地管理:理论、实践与未来趋势 本书深度剖析当代旅游业的宏观格局与微观操作,聚焦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管理模式以及全球旅游趋势的应对策略。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旅游地理学基础到复杂目的地营销的各个维度,旨在为旅游从业者、管理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知识框架。 --- 第一部分:旅游业的基础理论与环境分析 第一章:全球旅游业的演进与驱动力 本章追溯了现代旅游业的起源及其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的爆炸性增长。重点分析了影响全球旅游流动的关键宏观经济因素,如国际贸易协定、汇率波动、地缘政治稳定性的影响。深入探讨了技术进步(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如何重塑了游客的行为模式和旅行决策过程。此外,本章详细阐述了社会文化变迁,如中产阶级的崛起、休闲时间的增加以及对体验式消费的偏好,如何成为推动旅游需求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讨论了国际组织(如世界旅游组织UNWTO)在全球旅游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与目的地要素 本章建立在空间科学的基础上,解析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阐释了吸引物(Attractions)的分类,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山脉、海岸线)与人造结构(如历史遗址、主题公园)的差异化价值。详细分析了旅游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的概念,区分了物理、生态、社会心理和经济承载力的测量方法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本章还探讨了交通网络对可达性(Accessibility)的影响,以及基础设施(如机场、公路、住宿设施)的密度与质量如何决定一个目的地的市场竞争力。引入了旅游区位理论模型,用以解释旅游目的地的集聚与分散现象。 第三章:可持续旅游发展与责任旅行 可持续性不再是旅游业的附加项,而是核心要素。本章系统梳理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旅游业的紧密联系。详细介绍了生态旅游、负责任旅行(Responsible Tourism)和绿色认证体系(如GSTC标准)的操作框架。重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特定旅游目的地(如岛屿、高山地区)的直接威胁及行业为实现碳中和所采取的减排策略。同时,深入讨论了社会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强调在开发旅游项目时如何确保当地社区的参与权、利益共享机制以及文化遗产的真实性维护。探讨了如何量化和报告可持续发展绩效指标(KPIs)。 --- 第二部分:旅游目的地管理与策略 第四章:目的地管理组织(DMOs)的职能与治理 本章聚焦于目的地管理组织(DMOs)的组织结构、法律地位及其核心职能。详细分析了DMOs在信息整合、利益相关者协调、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中的关键作用。探讨了公私伙伴关系(PPP)在旅游治理中的有效性,并对比了传统政府主导模式与现代协同治理模式的优劣。特别关注了危机管理中DMOs作为信息枢纽和协调中心的职能,以及在建立目的地品牌过程中如何平衡各方诉求。 第五章:目的地营销与品牌构建 目的地营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告投放,而是一项复杂的战略活动。本章深入解析了目的地品牌定位的步骤,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受众画像(Persona Development)以及价值主张的提炼。详细阐述了数字营销在新时代的重要性,涵盖搜索引擎优化(SEO)、内容营销(Content Marketing)、社交媒体参与策略,以及利用大数据进行个性化推广的技术手段。引入了“体验经济”视角,强调将目的地打造成一个连贯、沉浸式的叙事(Storytelling)过程,并评估不同营销渠道的投资回报率(ROI)。 第六章: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 本章从供给侧分析了如何将目的地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系统介绍了主题旅游(如美食、健康、工业旅游)的产品设计要素、生命周期管理及差异化策略。重点分析了体验经济下的“产品化”过程,包括如何设计关键接触点(Touchpoints)以优化游客旅程(Customer Journey)。讨论了区域旅游一体化(Cluster Development)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主客共享设施的建设来提升整体目的地吸引力。此外,本章探讨了创新在应对季节性波动和促进非高峰期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 第三部分:游客行为、服务质量与新兴趋势 第七章:游客行为分析与服务质量管理 本章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了游客在旅游决策前、中、后期的行为模式变化。关注点包括动机形成、信息搜集、风险感知以及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形成机制。服务质量管理方面,本章采用了SERVQUAL模型(期望与感知差距模型)来诊断旅游服务中的短板。强调了人力资源在服务交付中的核心地位,探讨了员工培训、授权(Empowerment)和激励机制对提升客户体验的决定性影响。分析了游客在遇到服务失败时的反应,以及有效的服务恢复(Service Recovery)策略。 第八章:旅游业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未来趋势 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重塑旅游业的未来面貌。本章探讨了人工智能(AI)在客户服务(聊天机器人)、动态定价和需求预测中的应用。深入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提升旅游供应链透明度、安全支付和忠诚度管理方面的潜力。详细讨论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行前体验预览、现场导览增强和遗产保护中的创新应用。本章还关注了共享经济(如Airbnb、Uber)对传统住宿和交通业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及其监管挑战。 第九章:旅游业的风险、危机管理与弹性建设 旅游业极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冲击。本章构建了一个系统的旅游风险管理框架,涵盖了风险识别、评估与缓解措施。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危机情景,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如大流行病)、恐怖主义和政治动荡对旅游信心的打击机制。重点阐述了危机沟通的策略,包括信息发布时机、透明度与可信度维护。最后,本章讨论了如何通过多元化市场、建立应急储备金和加强跨部门合作来提升目的地的整体“旅游弹性”(Resilience)。 --- 本书特点: 前沿性与实践性并重: 紧密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与行业最佳实践案例。 跨学科视角: 融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框架。 全球化视野: 提供了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目的地的比较分析。 战略指导: 为旅游规划者和企业领导者提供可操作的战略工具和决策模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灯灿


  学历:
  国立中兴大学森林系博士
  中国文化大学观光研究所毕业硕士
  韩国京畿大学观光学博士候选人
  美国加州Coast University企业博士班研究

  经历:
  慈慈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立高雄餐旅学院客座教授
  行政院青辅会产业与职涯校园讲座
  教育部科大、技术学院评鑑委员
  大叶大学兼任教授农委会林务局工作站主任、课长
  樱花旅行社专任导游与领队、顾问
  中国文化大学兼任讲师
  国立空中大学、世新大学、真理大学、醒吾技术学院兼任讲师
  世新大学附设世新会馆顾问
  台北市政府观光委员会委员
  台北市旅客双语服务评鑑委员
  台北市旅客三安辅导委员
  观光局导游人员职前训练主持人、讲师、示范导游
  中华民国观光领队协会顾问
  台湾服务业联盟协会理事
  中华民国观光学会理事
  中华旅游休闲协会常务理事

  考试与训练:
  特种考试甲种技术人员森林组及格
  观光局观光导游人员训练班结业(第一期)
  观光局国际领队人员讲习班结业(第四期)
  观光局大陆领队人员讲习班结业(第十期)
  预备军官初级班结业(陆军中尉排长)

  社团活动:
  真善美基金会董事
  国立中兴大学森林系所友会理事长、顾问
  中华民国观光导游协会理事长
  中华民国观光领队协会顾问
  中华观光管理协会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
  台北市观光协会理事
  中华青年交流协会监事

  荣誉:
  韩国京畿大学名誉研究委员
  美国Mineapolis市荣誉市民
  交通部模范导游奖章表扬
  绩优社团优良理监事获内政部表扬
  中华民国全国商业总会谘询顾问

  着作:
  《我国旅行业经营发展之研究》
  《旅行业作业人员基础训练教材》
  《观光导游与领队-理论与实务》
  《旅行业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
  《服务品质管理》

  译作:
  《稻米收获后处理之新技术》

图书目录

序 (3)

第一篇 导游、领队实务(一)
第一章 导游、领队导论 003
第一节 导游导论 004
第二节 领队导论 009
第三节 导游、领队考试资格与科目 011
附 录 013

第二章 导览解说与领队技巧 015
第一节 解说的原则与媒体 017
第二节 导游接待服务 019
第三节 导游方法及技巧 025
第四节 领队服务作业 029
第五节 回国结团作业 045

第三章 旅游安全与紧急事件处理 049
第一节 旅游安全 051
第二节 意外事故的处理 052
第三节 意外事故的预防 069
第四节 事故对策的原则 071

第四章 观光心理与行为 075
第一节 旅客的兴趣及需要 077
第二节 旅客心理与服务观念 080
第三节 观光动机 084
第四节 来台旅客心理分析与接待方法 085

第五章 航空票务 089
第一节 航空公司的分类 090
第二节 航空运输基本认识 091
第三节 机场代码与城市代码 094
第四节 认识机票 102
第五节 常用餐点及设备代码 109
第六节 其他注意事项 110

第六章 急救常识 113
第一节 急救概述 115
第二节 成人唿吸、心脏停止的急救 117
第三节 常见状况急救 118

第七章 国际礼仪 127
第一节 礼貌、礼节、礼仪 128
第二节 行的礼节 128
第三节 食的礼节 130
第四节 衣的礼节 132
第五节 育的礼节 134
第六节 个人应对礼节 135
第七节 悬旗 137
第八节 乐的礼节 137
附 录 139
一、航空票务常用观光英文术语 139
二、机场及海关、移民局、检疫 140
三、Direction of Travel飞行方向 143

第二篇 导游、领队实务(二)
第八章 观光行政与组织 147

第一节 我国观光行政体系 148
第二节 我国观光游憩区管理体系 148
第三节 交通部观光局组织及职掌 150
第四节 我国主要民间观光组织 154
第五节 国际观光组织 155

第九章 观光政策 159
第一节 二十一世纪台湾发展观光新战略 160
第二节 2005∼2013年施政重点 164
第三节 观光振兴领航方案 169

第十章 观光法规 171
第一节 发展观光条例 172
第二节 旅行业管理规则 178
第三节 导游人员管理规则 186
第四节 领队人员管理规则 188
第五节 其他相关法规 191

第十一章 入出境相关法规 195
第一节 护照条例 197
第二节 护照条例施行细则 198
第三节 签证 201
第四节 入出境查验办法 213
第五节 外汇常识 215

第十二章 两岸、港澳法规 217
第一节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 218
第二节 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观光活动许可办法 226
第三节 香港、澳门关系条例 230

第十三章 民法债编与国外团体旅游定型化契约 233
第一节 民法债编 234
第二节 国外团体旅游定型化契约 234

第十四章 两岸现况认识 243
第一节 两岸概述 244
第二节 两岸交流 244
第三节 大陆情势 248
第四节 大陆对台政策 252

第三篇 观光资源概要
第十五章 台湾历史 257

第一节 台湾史前文化 259
第二节 荷西竞逐 261
第三节 唐山过台湾──明、清时期 263
第四节 日治时期(1895∼19 5、50年) 275
第五节 中华民国在台湾时期 284

第十六章 台湾地理 289
第一节 台湾自然地理概述 291
第二节 台湾的地质与地形 292
第三节 台湾特殊的气象 304
第四节 交通 307

第十七章 世界历史 311
第一节 历史分期与中西对照 312
第二节 西洋建筑发展史 320
第三节 西洋雕刻与绘画 321
第四节 欧美重要变革 323

第十八章 世界地理 325
第一节 中国地理 327
第二节 欧洲 336
第三节 非洲 342
第四节 北美洲 345
第五节 中、南美洲 349
第六节 大洋洲与两极地方 352
第七节 亚洲 356

第十九章 观光资源维护 361
第一节 观光资源 363
第二节 国家公园 367
第三节 国家风景区 370
第四节 国家森林游乐区 374
第五节 原住民文化介绍 379
第六节 台闽地区一级古蹟简介 384

附 录
1.101年来台旅客按居住地分 391
2.96年至101年中华民国国民出国目的地人数统计 392
3.2010年甄训合格实际受僱旅行业导游人员统计表 393
4.2010年甄训合格实际受僱旅行业外语领队人员统计表 396
5.102年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普通考试导游人员、领队人员考试试题与答案 397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一节 导游导论
 
一、导游的定义
 
「发展观光条例」第二条第十二款,对导游人员所下的定义:指执行接待或引导来本国观光旅客旅游业务而收取报酬之服务人员。
 
同条例第三十二条进一步规定导游人员资格之取得与业务的限制。导游人员及领队人员,应经考试主管机关或委託之有关机关考试及训练合格 。前项人员应经中央主管机关发给执业证,并受旅行业雇用或受政府机关、团体之临时招请,始得执行业务。
 
前项执业证,应由旅行业(专任)或申请人(特约)填具申请书,检附有关证件,向交通部观光局或其委託之团体请领后使用。英文的称唿为Guide、Tour Guide或Tourist Guide。日本称ガイド,现在称通译案内士。
 
二、导游的种类
 
依据我国「导游人员管理规则」第三条规定,导游人员分专任导游及特约导游两种。
 
(一)专任导游:指长期受雇于旅行业执行导游业务之人员(「导游人员管理规则」第三条)。
 
其执业证应由旅行业填具申请书,检附有关证件向交通部观光局或其委託之团体请领发给专任导游使用。
 
离职时应将其执业证缴回原受雇之旅行业,于十日内转缴交通部观光局或其委託之团体;逾期未缴回者,由交通部观光局公告註销。(「导游人员管理规则」第十七条)。
 
(二)特约导游:指临时受僱于旅行业或受政府机关、团体之临时招请而执行导游业务之人员(「导游人员管理规则」第三条)。
 
其执业证应由申请人填具申请书检附有关证件,向交通部观光局或其委託之团体请领后使用。
 
特约导游人员转任为专任导游人员或停止执行业务时,应将其执业证送缴交通部观光局或其委託之团体;未缴回者,由交通部观光局公告註销(「导游人员管理规则」第十八条)。
 
依据「导游人员管理规则」第六条,导游人员执业证分:
 
(一)外语导游人员执业证:领取外语导游人员执业证者,应依其执业证登载语言别,执行接待或引导使用相同语言之国外观光旅客旅游业务,并得执行接待或引导大陆、香港、澳门地区观光旅客旅游业务 。
 
(二)华语导游:领取华语导游证者,得执行接待或引导大陆、香港、澳门地区观光旅客旅游业务。
 
导游人员执业证应每年校正一次,其有效期间为三年,期满前应向交通部观光局或其委託之团体换发(「导游人员管理规则」第十九条)。
 
导游人员取得结业证书或执业证后,连续三年未执行导游业务者,应依规定重行参加训练结业 ,领取或换领执业证后,始得执行导游业务(「导游人员管理规则」第十六条)。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冲着“附光碟”来的,平时听朋友说,这种实用性强的书籍,光盘里的内容往往是精华所在。果然,这本书的内容涵盖得非常全面,从最基本的行业概览,到具体的带团技巧,再到行业内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关于“团队管理”的部分,它详细地讲解了如何与游客建立初步的信任,如何维持团队的良好氛围,以及如何处理团队内部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作者的分析很透彻,给出了很多可操作的建议。我反复看了几遍关于“危机公关”的章节,感觉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作者在分析案例时,那种条理清晰的逻辑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这个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太有把握的人,也感觉心里有了底。光盘里的内容也非常精彩,一些实景拍摄的教学视频,演示了导游如何与游客互动,如何进行讲解,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生动形象得多。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一次实践的预演。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给我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硬壳封面,纸张厚实,印刷清晰,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会相当扎实。翻开书页,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复杂概念时,会配以大量的图示和表格,比如在介绍行程规划时,详细的流程图让人一目了然;在分析市场需求时,细致的数据图表也让信息更加直观。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也让知识点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导游小贴士”和“领队经验谈”,这些小栏目虽然篇幅不长,但信息量却很大,都是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和窍门,比如如何巧妙地引导话题,如何有效控制团队情绪,如何处理一些棘手的客人等等。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很难学到的,是宝贵的实践经验。附带的光盘也让我耳目一新,里面的视频资料质量很高,一些导游的讲解片段,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魅力。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个渴望深入了解旅游行业各个方面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一直以来,我对那些能够带领游客领略世界风情、讲述当地故事的导游和领队充满了敬意,同时也好奇他们是如何做到专业、细致又充满魅力的。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求。从目录上看,它似乎涵盖了从基础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到实际操作中的沟通技巧、危机处理,再到行业发展趋势等方方面面。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如何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建立良好关系的章节,这对我今后无论是作为游客还是可能的从业者,都将是宝贵的财富。而附带的光盘,更是增添了一份惊喜,我猜想里面会包含一些案例分析、视频演示,甚至是模拟场景,能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精彩旅游世界的大门。

评分

读完这本书(没错,我可是迫不及待地先翻了个通宵),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作者在叙述时,没有堆砌空洞的理论,而是大量引用了真实的案例,无论是成功的经验分享,还是血淋淋的教训警示,都写得极其生动,让人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尤其是一些关于如何应对突发状况的章节,比如行程延误、游客突发疾病,或者遇到文化冲突时该如何妥善处理,写得条理清晰,步骤明确,而且非常接地气,让我这个即使没有经验的读者也能大致理解其精髓。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旅游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比如数字化转型、个性化旅游的兴起,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提升服务质量等等,都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无限可能。这让我意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或领队,不仅仅是靠热情和知识,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技能,适应新变化。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充满了信心。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旅游行业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将风景与人文巧妙融合,给游客带来深度体验的导游和领队。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对这方面系统性知识的空白。《观光导游与领队概论》的语言风格很是朴实,没有那些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读懂。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职业定位、服务规范讲起,逐步深入到行程设计、客户管理、应急处理等更复杂的环节。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文化敏感性”的探讨,它提醒我们,在服务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时,需要具备高度的同理心和尊重,理解并适应他们的习俗和观念,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这对于我这样对跨文化交流充满好奇的人来说,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另外,书中对安全责任和法律法规的讲解也相当到位,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或领队,不仅要有服务热情,更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权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