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亚每年有三百亿的石油收益,人民每日收入却低于两美元
印尼贫民想购买饮水,要付出的价钱却比富人高了十倍
无所不在的贪污,侵蚀着教育、医疗、金融与民生资源
我们每日的努力,却沦为恶政下的牺牲品
本书将揭开祕密交易、资源垄断、回扣文化最黑暗的内幕!
在贪污盛行的地方,每一个人都会为此付出代价
如果没有贿赂,
海关人员可能会对出入境的旅客百般刁难;
警察可能会将某台车扣留盘查一天半;
校长可能会拒绝优秀的学生註册;
医院可能会延误病患能得到的治疗……
贪污几乎是全世界政府共通的弊病,
不法的黑钱分别在高层官员、黑帮分子、企业巨头之间流窜,
严重亏空国家财源,更窃取人民应得的福利,
究竟贪污背后的机制与运作真相是什么?
第一本以全球观点,带领读者破解贪污内幕的关键报告!
作者简介
劳伦斯.库克库勒夫特 Laurence Cockcroft
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共同创办人,也是该组织英国分会的前任主席。发展经济学家,自一九六二年在奈及利亚担任国际志工之后,便专注于非洲发展的研究;一九六六年,获得海外发展研究所(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ute)的奖学金,前往尚比亚的农村发展部工作;一九七一到一九七二年间,在坦尚尼亚的乡村发展银行任职,拓展与当地小农互动的机会,对开发中国家有第一手的重要观察与经历。
译者简介
林佳谊
台湾大学中文系、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现为财经媒体专职国际新闻编译。译作包含《人性的弱点75周年最新增订纪念版:改变一生的人际沟通关键法则》、《探究新闻伦理》、《文化理论:古典与当代》等书。
推荐序
全球反贪仍有待努力 南方朔(知名政治文化评论家)
柏拉图在《共和国》里讲了一个最古老也最重要的比喻故事:
古代在小亚细亚有个古国吕底亚(Lydia)。有个牧羊人叫盖吉士(Gyges),有次他在牧羊时,大地震动,他掉进裂洞里,发现了一枚戒指,如果他戴上戒指,把戒面朝外,他就可以被人看见;如果把戒面朝内,他就可以隐身,别人就看不见他。发现戒指的这种神奇魔力后,他就隐身进了皇宫,诱拐了皇后,而后他把皇帝杀了,自立为帝。由于他有隐身的本领,就可以为所欲为。
柏拉图讲这个故事,目的是在说明,如果一个有权力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别人都看不见,他就可任意妄为,这时候所谓的正义即不再可能。柏拉图的这个故事,换成现代的说法,乃是一切的滥权与贪腐,都来自于握有权力的政客。一个政治体制如果不能透明,有权力的少数就会在权力的祕密运作中藏污纳垢,上下其手。
不透明是一切贪腐的起源
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汤普逊(Dennis F. Thompson)即指出,不透明乃是贪腐的渊薮。近年来美国体制日益庞大复杂,平均每年会生产三百五十万件机密,平均每天有近一万件机密,这乃是近年来美国贪腐现象开始增多的原因。
因此,贪腐起源于祕密,祕密可以产生特权帮派,可以私相授受,可以用权力去交换金钱;除了政治上有权力者的贪腐外,还有国际财团、特务机构和黑道帮派用以洗钱以及祕密流动资金的「境外中心」,那是个被法律和政治庇护的更大祕密社会,国内国际相互加乘,贪腐的规模更为庞大。
因此,是非正义的违背,如特权、贪腐、官商勾结等窃占国家资源,以及不择手段的维系权力,这一切恶行都起源于祕密。全世界每一种宗教伦理和道德学说,对这种隐藏在祕密中的特权贪腐,也莫不争相挞伐。但问题在于,虽然人人都知道特权贪腐是败德的行为,但为何人类发展了几千年,特权贪腐不但没有减少,反倒越来越多?就以二○一二年为例,尽管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蒙古、韩国、印尼、菲律宾、中国、台湾,都在反贪腐,但这仍然只是少数人的声音,甚至不过是反对派政客的一种斗争工具而已,他们如果斗争胜利,难保不会只是把旧贪腐换成新贪腐而已。可悲的是,有些事大家都知道不对,但大家仍然在做,贪腐就属于这种型态的莫大罪恶!
二○一三年以来,北欧的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已成了全世界的「超模」,这几个国家治理效能高、企业竞争力强、社会福利好,人民对政府的信赖度极高。
二○一三年二月二日的《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以北欧四国为封面故事,指出瑞典在一七六六年就有新闻自由,一八四○年代就已开始专业官僚治国,到了近代,其政府的透明度更达到世界第一,人民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一切政府资讯。该报导指出,北欧四国政府的透明度之所以那么高,乃是它的透明有两个重要品质,一个是「实用主义」,另一个是「硬心肠」(Tough-mindedness),「实用主义」指怎么好就怎么做,「硬心肠」就是指政府和人民都能就事论事,没有任何包袱,有包袱就会心软,就会是非不分。北欧四国之所以政府透明、贪腐近乎绝迹,乃是它的国家已到了理性主义的高境界。
对贪腐无感的社会大众
因此,贪腐的温床乃是祕密,要克服贪腐除了透明外别无他法。只是人们也知道,反贪腐虽是一种理性价值,但人类的理性却是一种很脆弱的东西,以前的芝加哥大学着名学者艾尔思特(Jon Elster)即指出,贪腐虽然是在赚不义之财,但它并没有从别人的口袋里抢钱,因此许多人对贪腐无感,也有许多人对重税比较不能忍受,对贪腐反而比较容忍,这就是理性的夹缝。其次,人们对政治的认同有许多种,地域、族群、宗教、肤色、同乡等的认同,也会干扰到对贪腐的判断。
这也就是说,贪腐这种行为对政客而言,经常是个可以操弄的课题,这也是新兴发展中国家,除了少数硬心肠的知识分子冒着生命危险出面反贪腐外,许多平民大众却相当麻木的原因。近代的反贪腐虽然已有了很大的声浪,但要论反贪腐的效果,可能仍须努力。
有祕密就有贪腐,政府运作的祕密、全球经济运作的祕密、毒品黑道和洗钱的影子经济,这些管道都是贪腐的路径。因此要打击贪腐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让各种祕密的通路透明化。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反贪机构就是「国际透明组织」(TI),这个组织成立于一九九三年,该组织十年内就在全球九十多国成立了分会。该组织的共同创办人之一的劳伦斯.库克库勒夫特(Laurence Cockcroft),最近即出版了一本《黑钱的真相》(Global Corruption),这是一本全球贪腐现象的总体详尽报告。本书一开始,就以奈及利亚、祕鲁、中国、印尼、俄国、墨西哥等大国为例,探讨了大规模贪腐的共同特性,那就是政治不透明、不清廉,使得有权力者形同占据了国家而任意妄行;当贪腐已成了一个固定的结构,贪腐就成了一种很难改变的习惯,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影子经济。
庞大的黑钱巨兽正威胁你我
贪腐严重的国家,影子经济通常都会在国内生产毛额(GDP)里占有很大的比重,贪腐、黑道、洗钱,会整个扭曲了国家的正常经济活动,也恶化了财富的分配。这本着作中,除了个别国家的贪腐外,也探讨了全球贪腐的彼此纠结,包括国际财团的不正当经商、国际金融活动的助纣为虐,这些都受到国际司法体系所庇护,这也是虽然反贪腐声浪高涨,但反贪腐的难题却越来越多的原因。
本书对中国的贪腐讨论也极多,它指出中国的贪腐已成了一个庞大的结构及习惯,中国贪污所得大举藏到海外,从一九九五年以来,海外洗钱已高达一千两百四十亿美元;二○○三年《人民日报》公布,该年上半年即有八千三百名官员逃离中国,其中六千五百人都有祕密的银行帐户,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是国营企业的高干。二○○三年隶属人民银行的金管机关,承认查出两百六十万笔可疑的鉅额交易,总额多达六千亿美元,达到中国外汇资产的九成。而在二○○三年潜逃出境的八千三百名官员,只有六百人遣返回国,由这样的数据看来,中国贪腐之可怕已极为明显。
贪腐已成了全球最新兴的严重问题,世人要反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坦白说,在阅读《黑钱的真相》之前,我对“贪污”的理解非常狭隘,只停留在某些高官落马的新闻报道层面,觉得那是一种“他们”的事情,跟我“我们”没什么太大关系。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这种“事不关己”的心态。作者以一种极其具象化、生活化的方式,将贪腐的后果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那些隐藏在账本和权力寻租背后的“黑钱”,是如何一步步蚕食掉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石,最终影响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书中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描绘尤其让我震惊。那些本应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桥梁、道路、水利工程,在贪腐的侵蚀下,变成了豆腐渣工程,不仅浪费了巨额的公共资金,更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常常在想,家门口那条坑坑洼洼的马路,每年都在修修补补,却从未真正平坦过,究竟是因为技术问题,还是因为工程款项在层层转包和回扣中被掏空?这种疑问,在这本书的引领下,变得更加清晰而令人不安。它不仅仅是关于钱的问题,更是关于信任和责任的问题。当公共资源被黑手操纵,我们对未来的安全感和发展信心,也就随之动摇,这种损失,用再多的金钱也难以衡量。
评分《黑钱的真相》这本书,真的让我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也让我对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伴随着的是深深的无奈和一丝丝的恐惧。我一直以为,我生活的平淡,是我能力的局限,或者是命运的安排。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在我看不见的角落,有无数的“黑钱”在悄悄地扭曲着社会规则,剥夺着本应属于我们发展的机会。 书中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的描述,让我产生了很多共鸣。那些本应为民造福的城市建设,是如何被那些只顾利益的贪腐者所操控的?我常常看到,一些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拆迁的争议、环境的恶化,以及普通民众权益的牺牲。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怀疑,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否都隐藏着“黑钱”的影子?那些本应公平公正的土地审批和开发流程,是否被腐败所侵蚀,导致资源被不合理地分配,最终让一部分人获利,而让大多数人承受损失?这种感受,与其说是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不如说是一种深深的警醒,它让我明白,我们所处的环境,并非总是那么纯净和公平,而那些“黑钱”,正在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空间和未来的可能性。
评分《黑钱的真相》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以前总觉得,贪污腐败是遥远的概念,是电视里偶尔会播出的新闻,跟我日常生活没什么直接关联。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贪腐是如何像癌细胞一样,一点点地侵蚀着我们社会的肌体,最终导致我们身边本应有的美好事物正在一点点地消失。 书里对社会福利体系的揭露,让我感到无比痛心。那些本应由国家投入,用来保障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的资金,是如何在贪腐的黑洞里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我想到那些在社会底层辛苦挣扎的人们,他们本应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但因为贪腐的存在,这份本该属于他们的温暖,却被无情地截留,让他们在困境中更加孤立无援。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贪腐不仅仅是掏空国库,更是对人性中最基本的良善和公平的践踏。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社会,那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原来背后隐藏着如此黑暗而庞大的利益链条,而我们,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这场罪恶的受害者。
评分《黑钱的真相》这本书,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同时也充满了深深的忧虑。我一直以为,我的收入不高,生活过得比较辛苦,完全是因为个人能力有限,或者市场竞争激烈。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我所面临的许多困境,很可能都是被那些隐藏在幕后的“黑钱”所造成的。 书中对科技创新投入的描述,让我尤为触动。那些本应用于支持国家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的巨额资金,是如何被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贪腐者所瓜分的?我常常感叹,我们为什么在某些领域总是落后于人,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技术创新总是受到各种限制?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明白,这种落后和限制,很可能就源于本该投入到科研领域的资金,最终流入了不为人知的“黑钱”账户。这种损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局。当我们本应在科技前沿占据一席之地的时候,却因为贪腐而错失良机,这种后果,其深远影响,难以估量,而我们,作为这个国家的公民,也承受着这份无声的损失。
评分不得不说,《黑钱的真相》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贪污”这个词的认知。在此之前,我总觉得贪污离我太远,那是国家层面的事情,跟我这种普通老百姓没多大关系,最多也就是偶尔看看新闻,然后骂几句就过去了。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深入浅出、又充满画面感的方式,让我看到了贪污是如何像一种看不见的病毒,一点点地侵蚀着我们社会健康的肌体,最终让我们每个人都承受着切肤之痛。 书里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分析,让我倍感震撼。那些本应是国家为民生的基本保障,例如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等等,是如何被那些贪婪的“黑手”从中牟取暴利的?我想到我父母那一辈人,他们辛勤一生,本应安享晚年,但因为养老金体系的不健全,他们的晚年生活依然充满着担忧。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这种担忧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更令人心寒的原因。贪腐不仅仅是掏空了国库,更是直接剥夺了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的尊严和希望。这种感受,与其说是对社会的不公的愤怒,不如说是一种深深的悲哀,因为我们本应拥有的、更美好的社会保障,却因为那些“黑钱”的存在,而变得遥不可及。
评分这本《黑钱的真相》简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我过去的认知上。我一直以为贪污腐败离我这样的普通人很遥远,无非是政府官员在幕后偷偷摸摸地转移一点国家财富,反正那些钱也不是我的,多少影响不大。但这本书,用一种我从未预料到的方式,将贪腐的触角延伸到了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述,也不是充斥着晦涩专业术语的报告,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条条令人触目惊心的证据链,把我拉进了一个我从未认真思考过的现实。 当我读到书中关于某个地方的教育经费如何被层层盘剥,最终孩子们连最基本的教材都难以保证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自己小时候那种艰苦但充满希望的学习时光。我开始反思,那些本应流入学校、改善教学条件的资金,究竟去了哪里?是变成了某些官员的金碧辉煌的别墅,还是被用来滋养那些不为人知的地下网络?书里不仅仅是揭露了“钱”的去向,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钱”的缺失对个体命运造成的巨大影响。那些本可以获得更好教育、更健康成长、甚至有更多机会改变命运的孩子,因为贪腐的黑手,他们的未来被无情地剥夺了。这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鲜活的生命,被贪腐所吞噬。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于“贪污”这个词,都有一种“不接地气”的感觉,总觉得那是国家层面的大事,与我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太多交集。但《黑钱的真相》这本书,用一种极其直观且令人心惊肉跳的方式,打破了我这种天真的认知。它让我明白,那些我们以为遥不可及的“黑钱”,实际上像无形的毒藤,悄悄地缠绕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点点地榨取着我们本应享有的美好。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环境污染的章节印象深刻。那些本来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环保治理、修复生态的资金,是如何被那些为了短期利益而甘愿牺牲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贪腐分子所侵吞的?我常常在家乡看到,曾经清澈的河流变得浑浊不堪,曾经绿意盎然的山林变得千疮百孔,而这一切的代价,最终都由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来承担。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贪腐的危害,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毁灭性打击。那种因为空气质量下降而引发的健康问题,那种因为水资源枯竭而造成的生存危机,其根本原因,往往就隐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黑钱”背后,而我们,却在承受着最直接、最沉重的后果。
评分我必须说,《黑钱的真相》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感到无比的震撼和愤怒。我以前总以为,贪污腐败离我太远,那是新闻里才会出现的事情,跟我日常生活没太大关系。但这本书,用一种极其细腻和生动的方式,让我看到了贪污是如何像一种看不见的“寄生虫”,附着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一点点地吸食着我们本应享有的公共资源,最终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书里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分析,让我不寒而栗。那些本应属于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如何在“黑钱”的运作下,悄悄地变成了少数人的私产?我曾经在一些报道中看到过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片段,但总觉得有些遥远,不够真实。而这本书,却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把这种抽象的损失,变成了我能够感知到的现实。它让我明白,那些本可以用于改善民生、提升社会福利的巨大财富,就这样被无声无息地掏空了,而我们,却只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挣扎,甚至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这种感受,与其说是对社会制度的批判,不如说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因为我们本应享有的、更公平的资源分配,却因为那些“黑钱”的存在,而变得遥不可及。
评分我一直认为,我们之所以生活得不好,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或者市场不够景气,或者某些政策不够完善。但《黑钱的真相》却像一盏刺眼的探照灯,将那些隐藏在阴影中的巨大黑手暴露在我们眼前。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生活的困境并非源于自然规律或不可抗拒的力量,而是源于人为的、系统的掠夺。书中对医疗体系的剖析尤其让我心惊肉跳。那些本应是救死扶伤的医院,如何成了某些人敛财的工具?药品回扣、虚假账目、甚至是对病人的生命漠不关心,这些情节读来让人既愤怒又无力。 我曾亲身经历过家人生病,那种焦急和无奈,我深知每一分救命钱的重要性。而这本书却告诉我,在这份焦急和无奈之下,可能还隐藏着更深的痛苦——眼看着钱财被耗尽,而病人的希望却渺茫,甚至是因为某些人贪婪的欲望,本可以避免的恶果就这样悄然发生。它让我意识到,贪污不仅仅是窃取国家财产,更是对我们最基本生存权和健康权的侵犯。那些本可以支付更优质医疗服务的资金,最终却变成了某些人的“黑钱”,而我们,则只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挣扎。这种感受,与其说是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不如说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因为我们努力工作的回报,正在被看不见的手悄悄地掏空。
评分《黑钱的真相》这本书,真的是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参与者”,虽然我并没有直接参与贪腐,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贪腐是如何将我卷入其中,成为其受害者。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市场的变化,但这本书却让我警醒,原来,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有无数“黑钱”在悄悄地窃取着本属于我们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红利。 书中对公共服务质量的描述,让我感同身受。那些本应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为什么常常让我们感到沮丧和无奈?是政府部门效率低下,还是有“黑手”在暗中阻碍?我曾经因为一次办事流程的繁琐而抱怨不已,但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怀疑,这种繁琐是否也是为了滋生腐败、方便“黑钱”的流动而故意设置的障碍?这本书让我明白,贪腐不仅仅是官员的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系统性的问题,它腐蚀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让本应顺畅运行的社会机器,变得卡顿、低效,最终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体验。那种因为低效的公共服务而浪费的时间和精力,那种因为不公平的资源分配而产生的焦虑和不满,其根源,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令人心悸的揭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