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进步促统一 以统一促进步
从数量层面上来说,二元化的户籍制度是中华民族内部当前最大的政治身份等级隔阂,它使整个中国大陆内部各个群体之间无法达成基本的利益共识,从而使得任何深层次的社会变革成为不可能。从质量层面上来说,两岸问题是中华民族内部当前最大的政治文化意识隔阂,它使整个民族内部无法在生存发展方式上达成基本的运作共识,从而使得最能体现生命力的新的社会造血机制的打造成为不可能。
从现实来看,中华民族确实需要一场全面的危机来重新确定基于同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普遍认可。这场危机来的越早,来的越彻底,就越容易使这个社会的各方达成理性共识。反之,这场危机来的越晚,来的越肤浅,就越容易增加这个社会变革的血性,就越容易使本就对立的现实变得更加无法确定走向。危机,当然也会迟到,但危机一定会到来,也必须到来!
作者简介
新疆红
又名沙里活,本名高新建,出生于1976年,新疆石河子沙湾县人。
刘兵义,河北石家庄平山县两河乡人,出生于1966年。
我是新疆人,新疆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山高地远,水碧天蓝。我个人以为,山高让我们望的远,不会目光短浅?地远让我们心怀博大,不会抱残守缺?水碧让我们人实心正,不屑狡诈虚伪?天蓝使我们梦想不断,迟早会搏击长空。这些东西,虽然在当下这个浮躁而不伦的社会,会让我们当中的某些人活的比较辛苦,有时倍受折磨和屈辱,甚至会偶尔沉沦。但我坚信,价值观的最终胜利,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也是我们新疆人大家的。有朝一日,也会是我们这个国家所有人的。由此个人以修身养性,进而国家以祛污成真。
这也是我们个人能为这个国家的未来的强大所能做的最简单、最实际,却是最有效的事情。-----------新疆红
电子信箱:gaoxj5345@gmail.com
第一部分 中国大陆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18
第一章 城乡矛盾(保守和恐惧) 19
第一节 三农问题 20
第二节 户籍制度 26
第二章 贫富矛盾(自卑和空虚) 39
第一节 看病难问题 39
第二节 住房难问题 42
第三节 上学难的问题 46
第三章 法制与民主(自负和失落) 54
第一节 中国法制史概述 57
第二节 历史积淀对当代中国法制与民主建设的重大影响 69
第四章 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运动解析(躁动与无奈) 73
第一节 1989年的天安门民主运动 73
第二节 法轮功运动 77
第三节 反日及抵制日货运动 82
第四节 保钓运动(即保卫钓鱼台列岛的运动) 87
第五节 反台独运动 94
第六节 对以上社会运动的回顾与展望 96
第二部分 中国大陆社会各利益群体的构成及其与社会现象的关系98
第一章 国家 101
第一节 当今中国国家构成现状下的利益群体的关系 101
第二节 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中的地理因素 109
第三节 生产力的发展对中国早期稳固国家结构形成所造成的影响 114
第四节 近代化浪潮对中国传统国家结构造成的冲击及其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相应的变化 120
第二章 民 族 128
第一节 当今中国民族构成现状及其利益群体对国家的影响 128
第二节 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发展中的民族因素 135
第三节 中国主体民族的形成发展对当今中国国家结构的重要影响 142
第四节 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演变对中国民族利益格局形成的影响 146
第五节 现代政治型民族的形成对中国国家构成的重大影响 152
第三章 家族 158
第一节 当今中国家族体系现状及其利益关系对民族、国家利益群体的关系造成的影响 158
第二节 中国早期民族形成中的家族因素 163
第三节 中国家族传统的形成及其对中国民族利益格局的影响 167
第四节 近代工业化以来家族关系的变化对中国民族利益格局造成的影响 172
第四章 家庭和个人 178
第一节 当今中国家庭对家族关系及其利益格局的影响 178
第二节 中国早期家庭的形成与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 184
第三节 家庭进化对中国早期稳定家世体系造成的影响 187
第四节 生产关系变化造成的家庭功能的变化对中国家族利益格局的影响 190
第五节 西风东渐对近现代中国家庭的影响及由此引发的家族利益关系的变化 195
第三部分 中国台湾地区社会主要矛盾及其重要影响200
第一章 黑金政治 202
第一节 黑金 202
第二节 黑金与政治 206
第二章 本土意识的强化与台独意识的升温 211
第一节 本土意识的加强 211
第二节 台独意识 214
第四部分 中国台湾地区社会各利益群体的构成及其与社会现象的关系220
第一章 台湾地区政治架构 221
第一节 台湾地区政治架构的构成及其与各利益群体的关系 221
第二节 台湾早期政治架构中的人文地理因素 228
第三节 近代台湾地区开发时期的政治关系 232
第四节 国共内战及其结局对台湾政治局势的重要影响 243
第二章 民族 248
第一节 台湾地区当今民族构成及其相关利益群体在当地政局中的主要关系 248
第二节 台湾早期开发中的民族因素 254
第三节 台湾地区主体民族的形成及其族群分类对政治形态的影响 257
第四节 日本统治50年对台湾地区民族发展的影响 260
第五节 国共内战结局所带来的台湾地区新的政治性认同危机 265
第三章 家族 270
第一节 台湾地区当今家族关系对政治情势的影响 270
第二节 早期台湾地区社会家族形态的历史变迁(截止至1945年台湾光复) 274
第三节 1945年后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台湾地区家族认同的影响 281
第四章 家庭及个人 286
第一节 当代台湾政治利益博弈下的家庭关系及其对社会家庭成员的影响 287
第二节 台湾历史上家庭形态的发展及其影响(1945年台湾光复前) 290
第三节 现代政治逆变中的家庭因素及其对个人的影响(1945年后) 298
第五部分 浅谈统一与进步——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及其影响306
(尾序) 307
序
任何改变都需要以压力做为前提,这种压力来自于个人或集体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它有时来自于内部,有时来自于外部,有时同时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在一般情况下,它是在渐生渐发,在某些情况下,它却需要人们去主动制造。它是大自然所赋予我们这个世界的不懈的生命力。生命力,是我们改变的原始动力,它使我们有勇气去挑战陈腐的传统和僵化的现实,也是我们个人和我们这个民族未来的希望所在。没有任何组织、集团和势力以及其他任何已知事物能够阻挡它破土而出。
两岸关系,本质上不是水与火的关系,而是冰与火的关系。水火不相容,但冰火相遇却能融化成水,其本身能量并不会消失。而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我们这个世界多姿多彩的前提。
两岸和平统一的趋势,及由此而生的一系列问题所形成的,对两岸社会内部和外部所造成的压力,是中华民族消除内部差异性和复杂性,建设现代国家法制与民主的良性新陈代谢发展机制,实现整个社会个体与整体的共同进步,最终打破恶性循环的政治传统,完成中华民族社会造血工程的历史契机。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需要新的方向,时代需要新的舞台……
谨以此书,向所有曾经为民族发展和国家进步流血牺牲的先人以及今天仍在为此而苦苦奋斗的同胞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编者寄语(2007年12月9日)
前言
一切研究都是出于责任,一切研究都是为了进步,研究一切都是为了团结,一切团结都是为了能够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在此,我们向所有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壮大,作出贡献的先人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切的缅怀。
转眼之间,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二十一世纪。自从我们的祖先以直立的形态,走出莽莽丛林,几十万年的艰辛历程,终于从茹毛饮血进化到了今天的文明社会。仔细想想,这是多么的不易,一代又一代的经验积累,一年又一年的生死轮回,在无数次与大自然的殊死搏斗中,我们的祖先痛苦却满怀骄傲的,把我们一步步带入到了今天这个舒适、温暖而又时时充满快乐的世界。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使我们现代人成为整个地球上生物界中的强者。即使今天地球几乎变成了一个村子,我们仍然难以抹去祖先远古奋斗,给我们留下的深刻记忆。大自然是残酷的,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更是残酷的。
但我们的祖先却通过学习和冒险,在这种残酷竞争面前,保证了种族的发展壮大。尽管我们今天已经取得,即使是上帝都有可能为之感叹的巨大成就。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系列人类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所引起的人们的困惑,时刻提醒着我们: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实际上是非常渺小的。只有不断主动体会生存发展的压力,不断的学习进步,才能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也才能不断的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任何停滞不前,自满骄傲,都有可能使我们在自然界的生存法则面前败下阵来,从而使我们即使不致消亡,也可能变成像猴子一样,永远只能在森林中攀爬。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对自身以及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然而,现实中那么多的困惑和纷争表明,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遗忘了祖先曾经遭受的苦难,以及由此所言传身教下来的无数经验教训。面对茫茫宇宙,还有那么多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还有那么长的路等待我们去走,还有那么多不可知的竞争随时可能逼近。谁敢说,有一天,危险不会突然间降临到我们面前呢?自从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轰轰烈烈的历史有温馨浪漫,也有血雨腥风。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人类只有不断的反省过去,学习经验,沟通融合,才能在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内保证自己在生物界中的强者地位;只有不断的在先人创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断主动迎接挑战,才能在无法确定的未来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文明。这不仅仅是作为生命存在、延续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必要,也是作为社会集体的一员所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
东西方七千年来都有有关造人的神话。东方中国的古老传说,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娘娘造人,而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是上帝耶和华造人。我不知道,上帝和女娲自己知不知道他们造的人类是有区别的。虽然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这些神话的开始标志着人类主动探知,主动创造的伟大启蒙时代的开始。但这几个伟大的缔造者之间的沟通不畅,却给他们的这些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问题。那么多的部落、那么多的氏族、跟着是民族、国家,就因为这小小的差别,曾有过多少由偏见而生的悲欢离合,辛酸苦辣。当我们蓦然回首,回顾历史上的恩恩怨怨之后静下心来想想,其实大家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当我们脚下的这个星球已经不足以承受我们的扩张,当整个人类不得不面对如何进行第三次的文明飞跃时,如何解决所有成见的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在自己赖以保证利益的圈子里,思考如何团结共进的最佳方式。没有精神上的更高满足的需求,就难有开拓新视野的思想;没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就难以开发更加充裕的物质基础。求大同,存小异,不断为创造美好未来,消化各个集团之间的不良因素,逐步实现整个人类社会认识上的进步……。不断的进步,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在这个神秘幽远的宇宙里,今天我们已经发现了,我们事实上本来就是一个可能孤独的命运共同体。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由此需要各群体成员本身不断的发展、进步、组合。鉴于此,我们以下所要讨论的就是我们的民族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之所以讨论这些问题,主要是想得出一些有争议的观点,从而引伸出一些对我们与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益的观念。我相信,伟大而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是潜力无限的。尽管今天,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还有些不太健康。但是,一旦它的社会成员普遍拥有了大海一样的胸怀,钢铁一般的意志,雄鹰一样的眼界,大山一般的体魄,并且万众一心,那么它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引领时代的风骚,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而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恰恰就是关于这些问题的前提。一切的研究都是出于责任,一切的进步都是为了团结和发展,而一切的团结和发展都是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为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趋势,进步对于人类来说,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下都客观存在的。「进步」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意思,是一个人类社会学上的发展概念。进步的基本含义就是不断的承前启后。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有过太多进步的诉求和解释。不同的时代,物质和精神发展水准不同,追求和实践也必然是有所区别的。曾经存在的,往往都有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所以进步的主体之间的差异性也就客观存在。在已知的科学范畴内,绝大多数的事物都有生、壮、灭的过程。人类社会也不例外,同样是通过这种新陈代谢的方式得以发展的。作为研究进步的人,了解进步的涵义,拥有进步的眼光,抱着谨慎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问题,了解过去,着眼未来,研究今天,是绝对有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科学有效同样也是进步的结论。清醒、理智、科学、客观,应该是所有研究进步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素质。否则,稀里煳涂得出的结论,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就是笑话了。
那么如何保证研究进步的人本身的进步以及研究领域的科学性呢?任何东西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说死了也就失去了合理性。我们在这里只能提出以下一些小小的建议,以期与朋友们共同探讨。
1. 进步,首先,应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而不是跳跃。现实告诉我们,跳跃式的进步是贻害无穷的。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超越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的发展都是危险重重的,其本身并不能带来长期、可靠、有效的进步。这里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十岁的孩子,心智体态都还发育不全。如果人为的硬要让他去承担二十岁人的责任和义务,其结果会怎么样呢?要么是把事情做的一塌煳涂,要么是这个孩子本身就有可能夭折。说大点,一个国家层面最现实的问题。一个以往没有解决的人民温饱问题,如果连饭都吃不饱,生存都成问题,你如果还硬要让他们追求崇高,其结果会怎么样呢? 所谓进步,只有不脱离原有的实际情况,然后才能发现不足更进一步,这或许也是自然界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够超越的真理吧。
2. 所谓进步,并不是否定或反对过去、而是通过对过去的有效反省,实实在在的分析现在,探讨未来的一种世界观。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盲目反对过去或者否定过去,并不是真正的进步,也不能给社会带来丝毫深远性的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人类是先发明发动机的原理,然后才发明发动机。如果硬要说发动机是一个人突发奇想,天才般的一下子制造出来的。那么,我们的未来照这样下去是不是会很荒唐呢?说大点,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经过了很多年、很多代人、很多人群不断交流融合才最终形成的。它是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和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硬要把这些东西不论好坏全部否定掉,那么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对于过去存在的,对于我们所继承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如何留下精华,抛弃糟粕,适应时代,才是进步的真正意义所在。
3. 研究进步,必须拥有一定的眼光。所谓眼光,简单说点就是一定的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力,这其实是一种比较直观未加分析的预测。没有眼光的人,只会关注当前的热门问题,对个人前途,社会发展同样难以形成真正的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从小勤奋好学,另一个人从小好吃懒做,那么决定着一个人前途的也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那个勤奋好学的人,仅为一时享受,学习那个好吃懒做的人,而失去了求得更高层面发展的斗志,其结果会怎么样呢?再说大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仅仅图一时风光,缺乏战略性的规划,致使整个社会都尽顾眼前利益,不愿进行基础性的创造,那么一旦泡沫吹尽,其结果会如何呢?
4. 研究进步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态度是一种对待观点所引发出来的心理状态。没有实事求是态度的人,是很难分析到事物的本质的,也很难保证其言行的真实性。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在研究物理时明明知道冰是轻于水的,但是,或者是为了某些需要,写论文时他偏偏写成冰与水是等重的。如果这些理论被付诸实践,那结果会怎样呢?往高里说,一个社会明明因为某些问题矛盾重重,某些人出于某种原因,却仍然说是和和美美。用个人观点来代表或掩饰现实困惑,长此以往,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5. 理智的思维。思维是一个人后天形成的思考问题的过程。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一个人内心深处最隐秘或者最崇高的思虑,都和人的感情诉求有很大的关系。这个社会为所有思维正常的人,提供了各种实现自我的诱惑。如何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受感情因素所带来的冲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应该成为研究进步的人必须刻意避免的重点之一,否则难免进入误区。这里再举一个例子:一个人是学体育的,本来知道多吃肉食、多运动对身体和职业有益,而他敬爱的母亲却对吃素情有独钟并且总是劝说他对这两种东西远离,可是一个运动员如果选择了光吃青菜,减少运动,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一个企业正在股市操盘,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明明知道再买进某个对手的股票会有崩盘的危险,然而对方的挑衅所造成的报复欲,却让他不顾一切继续买下去……。
6. 清醒的头脑。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尤其重要的。对于个人来说,清醒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至于失去理智。对于国家来说,清醒的政治才能在社会危机面前,春风化雨。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几百年来的不清醒所形成的普遍的麻木和迷惘,已经让我们付出了无比惨重的代价,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在历史选择面前,不了解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到底需要什么,那么註定是要走岔路的。
7. 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对于分析问题是绝对不能缺少的。科学是一种有序的人类社会实践,它必须以实证为基础,有系统的研究各种可以被观察、被检测、被证实的人类实践,不断的得出新的理论,并再次进行深层次的实践。没有科学的方法,研究进步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上曾有过无数次的伟大实践。然而,正是因为缺乏跟踪观察、不断变化深入的经验,才使我们最终在实践文明的顶峰渐渐落后于他方,这个历史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8. 客观的看待问题。所谓客观,即是以旁观的角度和心态,通过对事物发生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对比,实实在在的说明发生的原因和发展状况。承认大环境对个体的事实影响,同时承认个体对现实环境的互动。也就是说,一个问题出现了不应只看问题的严重性和局部结果,因理智科学的分析引起问题的因素,以及这些原因和问题本身与其它事物的必然联系。不能客观的看待问题,同样有可能使研究者步入误区。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因父母离异无家可归的孩子,最终因抢劫犯了罪。如果仅就他本身来说,他已经成为一名罪犯。然而,仅仅批评他个人是不够的,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是迫使他犯罪的外在因素。同时他的犯罪结果又反过来,对社会和其它家庭造成重大的影响。上升到国家高度,很多城市把犯罪率的提高说成是外来人口流动所致,然而却不愿意考虑,当那些无依无靠的人在贫穷和绝望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同样是不能客观的看待问题。
9. 自我主观能动性。以上种种的有关进步的说法和建议,没有自我主观能动性的配合都是难以实现的。这种主观能动性,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个人的勇气,敢于直面现实,展望未来的勇气。研究进步的人,要想保证自己研究的时效性,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本身,才能不断地实现自我进步,也才能以动态的社会观去自觉的参与社会进步事业。如果每个人都有了更进一步的真实要求,整个社会也就自然进步了。不幸的是,这种主观能动性的获得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不管怎么样,请抱以希望吧。毕竟,历史从来都是由人民去创造的。
下面我们开始对我们的这个群体,也就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华民族进行一些简单扼要的分析。政治型的中华民族近现代由于种种原因,暂时处于分治状态。从社会现实的角度看,这种分治体现的必然是社会矛盾放大的结果。这里,我们先说大陆部分,后面再说台湾部分,以便通过对两岸社会表像的讨论,找到消弭这种矛盾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鉴于行文中引用广泛,而又受现实写作条件所限,无法逐一注明相关引用语句出处。笔者只能在此向所有关心社会、研究社会、并提供宝贵资料的同仁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