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追尋的是成就、夢想,抑或是煩惱和挫摺?人生隻有一次,當然要善待自己,愛人愛己,盡可能把握機會,追求成功以創造愉悅人生。
人是群體動物,愉悅的人生正來自個體和群體關係的和諧。趨吉避凶、追求利益是人之天性,能為人生帶來富足和舒適。隻要閤乎社會規範並保有個人價值觀,人創造財富的當下,及時分享財富,便能促進社會的進步。
作者藉由自我的人生體悟和對易經的理解,寫下雋永箴言以提醒世人常保感謝之心、及時行善和行樂,並勿忘自醒的功夫。
本書特色
在颱灣財經界曾扮演重要角色的林華德,除瞭深厚的經濟財政背景之外,自小即接受紮實國學訓練,不僅飽覽華文典籍,更熟悉中國朝政和沿革,對於華人思想演進自有一套詮釋。林華德於2011年閉關期間,將其人生體悟和對易經的理解,寫下雋永箴言,提醒世人行道處世的準則。
作者簡介
林華德
林華德1944年生於颱灣颱南。1967年畢業於颱灣大學經濟學係,1969年獲颱灣大學經濟碩士學位,1973年畢業於颱灣大學博士班,係颱灣本土訓練的第一位經濟學博士。
1973年起,先後擔任颱灣大學經濟學係與研究所副教授、教授之職。1995年辭颱灣大學教職,任民營國際票券金融公司董事長以迄2005年止。並於2002年颱灣開放金融控股公司設立時,任國票金控公司董事長至2005年。除擔任教職與從商之外,曾兼經濟建設委員會諮詢委員、賦稅改革委員會委員、財政部顧問、中華金融學會理事長、票券金融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證券及期貨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颱灣證交所公益董事、櫃颱買賣中心公益董事、颱灣期交所公益董事……等職。
作者已齣版財經專業書籍包括:財政理論與政策(1974年10月,東華書局)、計量經濟學導論(1978年9月,三民書局)、財政學(1978年2月,三民書局)、颱灣兩元性經濟的發展策略(1978年11月,中華書局)、經濟轉變過程中的颱灣租稅(1984年,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我國紡織工業産業政策之研究(1987年1月,颱灣經濟研究院)、中華民國的租稅製度1950~1985(1987年7月,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投資與理財(1987年12月,三民書局)、當代財政學(1988年6月,弘揚圖書公司)、財政學要義(1988年6月,弘揚圖書公司)、證券投資策略(1988年11月,鳴聯文化有限公司)、經濟學通典(1989年5月,三民書局)、颱灣的地方財政問題探源(1992年5月,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追求幸福人生:揭開現代經濟學的麵紗(2007年8月,雙葉書廊公司)等。
曾獲美國王安漢學奬(1986年)、颱南一中校友傑齣成就奬(1998年)、財政一等奬章(1999年)等奬項。
自序
人生如夢,夢,如幻似真。有夢雖美,卻不真實。夢境感人,終有夢醒之時。半夢半醒之間,意識也會引領情境。但是夢終歸是夢,人醒夢迴。
人是半神半獸的動物,具有自利求生的本能。理性者深懂精打細算,還是控製不瞭環境的變遷,更難以控製彆人的心思。理性行為讓人的心智思維有脈絡可循,可是真能悸動靈魂的,卻是情感溫柔的貼心。人際的和諧比起孤寂的功成名就,更讓人心靈平靜祥和。
人生隻有一次,當然要善待自己。未能好好愛惜自己,何以去愛人呢?又如何吸引愛心的聚焦呢?愛終究是人性的本質,也是人心的神性。可惜人的誠懇熱心,卻往往得不到彆人的真心接納。這並不是世人不須要愛,而是世人的個彆經曆不同,對愛心的領會有所差異。心靈的愛並無法客觀的測量,也無從比較多少。有時,愛心的錶現反而受到世俗認知的誤解。因此,說經解道,不如虛心修道;虔心修道,不如實踐行道。在社群中,人實在無須爭辯善惡,得體的言行,就是內心靈魂深處的反映。
固然人心是熱誠的,心靈是真愛的,可惜愛心是無從客觀測量的。社群隻能從實際的行動中去覺知心靈和諧的深度。心意深不可測,唯有在人際交往互動中,領會悸動的人心。人類的心靈太玄奧,麵臨當下的哀樂,何以不敢真誠地錶達呢?縱使麵對人生的低榖,人生還得走下去,愉悅地走下去。人常因畏懼而不敢行,以緻心存沮喪憂慮,自認失敗。要知道堅定的淬練是行的功夫,愉悅地生活下去,把握每個當下時刻,這纔是人生的真諦。
人間因缺憾而美好,刻意追求完美往往是製造自己的壓力,相信上天的安排都有其美意。經書可以安慰人心,卻不若言行得宜,可消災解禍。活著,就要愉悅地活著。愉悅和諧生活的本身,就是生活的意義。愛在心裏堙A口要開;愛在心裏堙A要踐行。愛是人性的本質,行是愛的真諦。為愛而生,何懼為愛而接受人生的淬鍊呢?
本書係作者在二○一一年閉關期間,深思領悟的筆記,充當座右銘之用,曾流傳手本於親友之間,哈佛人齣版公司樂於刊行,分享讀友,特此緻謝。
林華德謹識
二○一三年二月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常常在某個句子麵前停頓下來,陷入長久的沉思。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像一顆顆精心打磨過的寶石,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卻又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哲學理論,而是以一種近乎對話的方式,與我的內心産生共鳴。它沒有直接給我答案,而是像一麵鏡子,讓我審視自己過往的行為,那些齣於本能的衝動,那些被社會習俗裹挾的步伐。我開始反思,我所謂的“行”,究竟是隨波逐流,還是真正由內而外的驅動?書裏的一些觀點,非常犀利,直擊人性深處的柔軟和矛盾,讓我既感到一絲被戳中的疼痛,又有一種豁然開朗的釋然。這種“痛並快樂著”的閱讀體驗,讓我更加珍惜每一次閱讀的瞬間,仿佛在與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進行一場心與心的交流,他用他的生命經驗,為我揭示瞭通往真正“行道”的路徑,而這條路徑,需要我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
评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既有詩歌般的韻律,又帶著一種樸實無華的真誠。作者林華德先生的文字,仿佛有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能夠輕易地觸及讀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他用一種非常平和卻又極其深刻的方式,講述著關於“行”的道理,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也沒有過於煽情的渲染,隻有一種娓娓道來的分享,讓我感覺像是在聆聽一位慈祥的長者,在講述他的人生感悟。每次讀到一些令人醍醐灌頂的句子,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細細品味其中的含義,仿佛在咀嚼著甘醇的美酒。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行”不僅僅是行動,更是一種心態,一種麵對生活挑戰時的從容和智慧,一種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終保持清醒和覺察的能力。它像一位良師益友,陪伴我在這段“行道”的旅程中,不斷學習和成長。
评分剛開始翻開這本書,我以為它會是一本講人生哲理的厚重讀物,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它更像是一本充滿生活氣息的“行動指南”。它沒有空泛的理論,而是將深刻的道理融入到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或者極具畫麵感的比喻之中,讓抽象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堅持”的部分,它沒有簡單地強調毅力,而是從更深層次剖析瞭堅持背後的動機和意義,讓我理解到,真正的堅持,源於內心的認同和對目標的清晰認知,而不是盲目的固執。這種細膩的洞察,讓我對很多曾經的放棄或堅持有瞭新的理解。這本書讓我明白,人生中的“行”,不是漫無目的的漂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僵化,而是一種充滿智慧的動態平衡,一種在變與不變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我感覺,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仿佛擁有瞭一張更為清晰的人生地圖,知道自己在“行”的過程中,應該關注哪些方嚮,需要規避哪些陷阱。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采用瞭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色調,搭配上書名“行”,立刻勾起瞭我對“行動”和“人生軌跡”的思考。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腦海中浮現齣許多關於人生選擇和道路的畫麵,不知道林華德先生的“自醒箴言”會如何引領我踏上更具覺察力的“行道”。我一直認為,人生是一場漫長的修行,而“行”不僅僅是身體的移動,更是精神層麵的不斷探索和實踐。這本書的標題似乎預示著一種深刻的內省,一種從內心齣發,對自身行為和選擇的審視。我期待著它能為我帶來一種新的視角,幫助我理解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如何纔能走得更堅定,走得更有意義。或許,它會像一位智者,在人生的岔路口,輕輕點撥,讓我看到那條通往內心平靜和自我實現的“行道”。這種期待,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去感受林華德先生想要傳達的智慧。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直觀的改變,是讓我對“日常”有瞭全新的認識。過去,我常常覺得生活平淡無奇,日復一日的重復讓我感到些許的麻木。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即使是最平凡的“行”,也可以蘊含著不平凡的意義。書中的一些提醒,比如如何觀察微小的進步,如何從細微之處發現生命的能量,都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每天的生活。我開始留意自己走過的路,聽到的聲音,感受到的風,這些曾經被忽略的細節,如今都充滿瞭新的生命力。這種“小確幸”的發現,讓我覺得生活不再是單調的直綫,而是充滿瞭無數閃光的節點。這本書教會我,真正的“行”,是從每一個當下開始的自我覺醒,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凡的意義,從而讓我的每一步“行”都充滿力量和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