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林华德写给世人行道处世的自醒箴言

行:林华德写给世人行道处世的自醒箴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人生哲理
  • 处世智慧
  • 人生感悟
  • 自我提升
  • 道德修养
  • 林华德
  • 箴言
  • 人生指南
  • 正能量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生在世追寻的是成就、梦想,抑或是烦恼和挫折?人生只有一次,当然要善待自己,爱人爱己,尽可能把握机会,追求成功以创造愉悦人生。

  人是群体动物,愉悦的人生正来自个体和群体关系的和谐。趋吉避凶、追求利益是人之天性,能为人生带来富足和舒适。只要合乎社会规范并保有个人价值观,人创造财富的当下,及时分享财富,便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作者借由自我的人生体悟和对易经的理解,写下隽永箴言以提醒世人常保感谢之心、及时行善和行乐,并勿忘自醒的功夫。

本书特色

  在台湾财经界曾扮演重要角色的林华德,除了深厚的经济财政背景之外,自小即接受扎实国学训练,不仅饱览华文典籍,更熟悉中国朝政和沿革,对于华人思想演进自有一套诠释。林华德于2011年闭关期间,将其人生体悟和对易经的理解,写下隽永箴言,提醒世人行道处世的准则。

作者简介

林华德

  林华德1944年生于台湾台南。196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学系,1969年获台湾大学经济硕士学位,197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博士班,系台湾本土训练的第一位经济学博士。

  1973年起,先后担任台湾大学经济学系与研究所副教授、教授之职。1995年辞台湾大学教职,任民营国际票券金融公司董事长以迄2005年止。并于2002年台湾开放金融控股公司设立时,任国票金控公司董事长至2005年。除担任教职与从商之外,曾兼经济建设委员会谘询委员、赋税改革委员会委员、财政部顾问、中华金融学会理事长、票券金融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证券及期货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台湾证交所公益董事、柜台买卖中心公益董事、台湾期交所公益董事……等职。

  作者已出版财经专业书籍包括:财政理论与政策(1974年10月,东华书局)、计量经济学导论(1978年9月,三民书局)、财政学(1978年2月,三民书局)、台湾两元性经济的发展策略(1978年11月,中华书局)、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台湾租税(1984年,财政部财税人员训练所)、我国纺织工业产业政策之研究(1987年1月,台湾经济研究院)、中华民国的租税制度1950~1985(1987年7月,财政部财税人员训练所)、投资与理财(1987年12月,三民书局)、当代财政学(1988年6月,弘扬图书公司)、财政学要义(1988年6月,弘扬图书公司)、证券投资策略(1988年11月,鸣联文化有限公司)、经济学通典(1989年5月,三民书局)、台湾的地方财政问题探源(1992年5月,财政部财税人员训练所)、追求幸福人生:揭开现代经济学的面纱(2007年8月,双叶书廊公司)等。

  曾获美国王安汉学奖(1986年)、台南一中校友杰出成就奖(1998年)、财政一等奖章(1999年)等奖项。

好的,为您撰写一份关于《行:林华德写给世人行道处世的自醒箴言》的图书简介,这份简介将聚焦于林华德先生的生平、思想精髓及其作品的时代意义,同时避免提及任何书中具体内容,力求呈现出一种深刻而引人入胜的视角。 --- 登高望远,躬身入世:一部关于生命淬炼与人格塑造的启示录 图书名称:《行:林华德写给世人行道处世的自醒箴言》 序章:在时代的洪流中锚定自我 世间纷扰,如同一场永不停歇的巨浪,裹挟着个体在时间的航道上漂泊不定。如何在这变幻莫测的境遇中,寻得内心的定盘星,保持头脑的清醒与行动的正直?《行:林华德写给世人行道处世的自醒箴言》,并非是一本教条式的指南,而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以其亲身经历为墨,为后世留下的精神坐标。 林华德先生,其名在特定圈层中,并非全然陌生。他的一生,恰恰横跨了社会结构发生深刻位移的时期,目睹了旧秩序的瓦解与新格局的建立。这种身处“交界地带”的独特视角,使得他对人性的幽微之处、世事的复杂难测,有着远超常人的洞察力。他并非高居庙堂之上的理论家,而是深植于生活土壤中的实践者。他的“行”,与其说是物理上的移动,不如说是精神上不断自我校准的过程。 本书所承载的,正是这种“自醒”的力量。它指向的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批判,而是向内求索的坚韧。在信息爆炸、观点泛滥的今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锚定自我价值的工具。林先生的箴言,提供了一种穿越喧嚣、直抵核心的路径——即在任何境遇下,保持对“本真”的关切。 第一部分:生命的重量与分寸的拿捏 人类的困境,往往源于对“度”的把握失衡。行得太快,易失根本;行得太慢,则错失良机。林华德先生的思考,深刻地触及了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尺度内,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又不至于被欲望的烈火灼伤。 这种“分寸感”,是他在实践中反复锤炼出的智慧。它要求个体学会聆听环境的回响,理解自身能量的边界,并在“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之间,划定一条清晰且富有弹性的界线。这并非是一种消极的退让,而是一种高贵的克制——是对力量的珍视与审慎运用。他提醒着世人,真正的强大,往往体现在能够清晰地认识并尊重事物的自然秩序,不妄加干预,不强行扭曲。 第二部分:处世的哲学:在复杂中寻求纯粹 “处世”二字,听来平淡,实则暗藏玄机。它不仅关乎如何与他人交往,更关乎个体如何在社会的大熔炉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与纯粹性。林先生的“箴言”中,蕴含着一种不动声色的洞察力,去辨识那些潜藏在人际往来中的权衡与算计。 他所提倡的“行道”,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道德罗盘。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人很容易为了适应环境而磨平棱角,最终迷失了最初的追求。林华德的文字,如同一把锐利的刻刀,试图在人心的迷雾中,雕琢出清晰的轮廓——那就是坚守对真理的敬畏,对责任的担当。这种坚守,并非意味着与世隔绝,而是指在参与世事的同时,始终保持一种“旁观者”的清醒,确保自己的行动是源于内心的判断,而非外界的胁迫或诱惑。 第三部分:自省的力量:日日更新的内在工程 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对“自醒”这一主题的持续强调。自醒并非一时之悟,而是一项需要毕生投入的内在工程。林华德先生深刻理解,一个人的成就,最终取决于其心性的修养。外界的成功易逝,唯有内在的稳固与丰富,才能抵御岁月的侵蚀。 他的箴言,提供了一种日常的自我审视机制。它鼓励读者去审视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偏见、那些未经检验的信念,以及那些在不经意间偏离既定轨道的行为。这种审视,是苛刻的,但又是充满仁慈的——因为它指向的,是一个更完善、更具韧性的自我。通过这种持续的“对焦”,个体才能确保自己的“行”,始终朝着更高远的价值迈进,而不是在琐碎的日常中消耗殆尽。 结语:一份献给未来行路者的精神遗产 《行:林华德写给世人行道处世的自醒箴言》的价值,超越了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它提供的是一套穿越时空、适用于任何追求深度与意义的人的思维框架。它不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提供提问的方式。它不许诺捷径,而是彰显了抵达彼岸所必需的耐心与品格。 阅读此书,如同获得了一位老友的私密谈话,他以其一生的沉淀,邀请你一同审视生命的本质。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生的核心课题——如何成为一个正直、清醒且有担当的人——从未改变。这本书,正是林华德先生留给所有仍在探索人生道路上的世人,一份沉甸甸的、关于“如何去活”的真诚嘱托。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真实面貌,并鼓舞我们,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远方。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 序
引 言
第一章 道行的实相
第二章 人间行道
第三章 凡事都有道
第四章 智慧的开端
第五章 财富的分享
第六章 智慧的言语
第七章 节制避祸
第八章 人间乐活

图书序言

自序

 人生如梦,梦,如幻似真。有梦虽美,却不真实。梦境感人,终有梦醒之时。半梦半醒之间,意识也会引领情境。但是梦终归是梦,人醒梦回。

  人是半神半兽的动物,具有自利求生的本能。理性者深懂精打细算,还是控制不了环境的变迁,更难以控制别人的心思。理性行为让人的心智思维有脉络可循,可是真能悸动灵魂的,却是情感温柔的贴心。人际的和谐比起孤寂的功成名就,更让人心灵平静祥和。

  人生只有一次,当然要善待自己。未能好好爱惜自己,何以去爱人呢?又如何吸引爱心的聚焦呢?爱终究是人性的本质,也是人心的神性。可惜人的诚恳热心,却往往得不到别人的真心接纳。这并不是世人不须要爱,而是世人的个别经历不同,对爱心的领会有所差异。心灵的爱并无法客观的测量,也无从比较多少。有时,爱心的表现反而受到世俗认知的误解。因此,说经解道,不如虚心修道;虔心修道,不如实践行道。在社群中,人实在无须争辩善恶,得体的言行,就是内心灵魂深处的反映。

  固然人心是热诚的,心灵是真爱的,可惜爱心是无从客观测量的。社群只能从实际的行动中去觉知心灵和谐的深度。心意深不可测,唯有在人际交往互动中,领会悸动的人心。人类的心灵太玄奥,面临当下的哀乐,何以不敢真诚地表达呢?纵使面对人生的低谷,人生还得走下去,愉悦地走下去。人常因畏惧而不敢行,以致心存沮丧忧虑,自认失败。要知道坚定的淬练是行的功夫,愉悦地生活下去,把握每个当下时刻,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人间因缺憾而美好,刻意追求完美往往是制造自己的压力,相信上天的安排都有其美意。经书可以安慰人心,却不若言行得宜,可消灾解祸。活着,就要愉悦地活着。愉悦和谐生活的本身,就是生活的意义。爱在心里堙A口要开;爱在心里堙A要践行。爱是人性的本质,行是爱的真谛。为爱而生,何惧为爱而接受人生的淬鍊呢?

  本书系作者在二○一一年闭关期间,深思领悟的笔记,充当座右铭之用,曾流传手本于亲友之间,哈佛人出版公司乐于刊行,分享读友,特此致谢。

林华德谨识
二○一三年二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我以为它会是一本讲人生哲理的厚重读物,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的“行动指南”。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将深刻的道理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或者极具画面感的比喻之中,让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坚持”的部分,它没有简单地强调毅力,而是从更深层次剖析了坚持背后的动机和意义,让我理解到,真正的坚持,源于内心的认同和对目标的清晰认知,而不是盲目的固执。这种细腻的洞察,让我对很多曾经的放弃或坚持有了新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人生中的“行”,不是漫无目的的漂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动态平衡,一种在变与不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我感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拥有了一张更为清晰的人生地图,知道自己在“行”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哪些方向,需要规避哪些陷阱。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采用了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色调,搭配上书名“行”,立刻勾起了我对“行动”和“人生轨迹”的思考。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关于人生选择和道路的画面,不知道林华德先生的“自醒箴言”会如何引领我踏上更具觉察力的“行道”。我一直认为,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而“行”不仅仅是身体的移动,更是精神层面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这本书的标题似乎预示着一种深刻的内省,一种从内心出发,对自身行为和选择的审视。我期待着它能为我带来一种新的视角,帮助我理解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才能走得更坚定,走得更有意义。或许,它会像一位智者,在人生的岔路口,轻轻点拨,让我看到那条通往内心平静和自我实现的“行道”。这种期待,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感受林华德先生想要传达的智慧。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是让我对“日常”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我常常觉得生活平淡无奇,日复一日的重复让我感到些许的麻木。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即使是最平凡的“行”,也可以蕴含着不平凡的意义。书中的一些提醒,比如如何观察微小的进步,如何从细微之处发现生命的能量,都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每天的生活。我开始留意自己走过的路,听到的声音,感受到的风,这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如今都充满了新的生命力。这种“小确幸”的发现,让我觉得生活不再是单调的直线,而是充满了无数闪光的节点。这本书教会我,真正的“行”,是从每一个当下开始的自我觉醒,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凡的意义,从而让我的每一步“行”都充满力量和方向。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既有诗歌般的韵律,又带着一种朴实无华的真诚。作者林华德先生的文字,仿佛有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能够轻易地触及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用一种非常平和却又极其深刻的方式,讲述着关于“行”的道理,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也没有过于煽情的渲染,只有一种娓娓道来的分享,让我感觉像是在聆听一位慈祥的长者,在讲述他的人生感悟。每次读到一些令人醍醐灌顶的句子,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仿佛在咀嚼着甘醇的美酒。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行”不仅仅是行动,更是一种心态,一种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从容和智慧,一种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清醒和觉察的能力。它像一位良师益友,陪伴我在这段“行道”的旅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常常在某个句子面前停顿下来,陷入长久的沉思。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像一颗颗精心打磨过的宝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却又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哲学理论,而是以一种近乎对话的方式,与我的内心产生共鸣。它没有直接给我答案,而是像一面镜子,让我审视自己过往的行为,那些出于本能的冲动,那些被社会习俗裹挟的步伐。我开始反思,我所谓的“行”,究竟是随波逐流,还是真正由内而外的驱动?书里的一些观点,非常犀利,直击人性深处的柔软和矛盾,让我既感到一丝被戳中的疼痛,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释然。这种“痛并快乐着”的阅读体验,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阅读的瞬间,仿佛在与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进行一场心与心的交流,他用他的生命经验,为我揭示了通往真正“行道”的路径,而这条路径,需要我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