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传:儒家女性的代表

列女传:儒家女性的代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列女传
  • 女性史
  • 儒家文化
  • 古代文学
  • 历史人物
  • 女性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
  • 传记文学
  • 文化史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她含辛茹苦把孩子养育成人,
  她循循善诱让孩子知所本分,
  她以身作则教孩子懂得礼法,
  这位最伟大的母亲就是鲁季敬姜。

  不仅连孔子都多次赞誉她的美德,
  《列女传》更记录下她美好的德行,
  供后世永流传。

  从鲁季敬姜,
  到赵飞燕,
  《列女传》收集了中国历代名女人的故事,
  呈现不同的女性风范。

  关于【经典少年游】

  少年需要游经典。
  经典需要少年游。

  ●先出版一百种中国经典,共分八个主题系列:诗词曲、思想与哲学、小说与故事、人物传记、历史、探险与地理、生活与素养、科技。

  ●一个主题系列,按时间顺序来选择代表性的经典书种。每一个主题系列,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担任编辑顾问,提供从选题到内容的建议与指导。

  ●孩子读完一个系列,可以掌握这个主题的完整体系。读完八个不同主题的系列,可以不但对中国文化有多面向的认识,更可以体会跨界阅读的乐趣,享受知识跨界激盪的乐趣。

  ●每一种书,都包括两个部分:「绘本」和「读本」。

  ●绘本在前,是感性的、图像的,透过动人的故事,来描述这本经典最核心的精神。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自己就可以阅读。

  ●读本在后,是理性的、文字的,透过对原典的分析与说明,让读者掌握这本经典最珍贵的知识。小学生可以自己阅读,或者,也适合由家长陪读,提供辅助说明。

  2012年8月,首先推出【诗词曲】主题,共十五种书。由叶嘉莹教授(天津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审阅。

作者简介

林怡君

  毕业于台北师范学院语文教育学系,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目前为国小教师及桃园县教育电子报文教记者。曾获得教育部文艺创作奖,教师组童话项佳作、教育部全国校园国语文线上阅读活动,语文教材征选佳作、桃园县儿童文学奖童话组第一名,少年小说组佳作。喜欢阅读、喜欢儿童文学、喜欢旅行、喜欢天马行空的创作,觉得「写作」是为生命留下美好痕迹的最佳方式。

绘者简介

杨小婷

  自由插画师。喜爱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常常收集各种植物种子,制作植物标本和干燥花。作品多以细腻,清新中略带有一点淡淡的忧郁为主,擅长运用水彩或圆珠笔等材料来创作。

  201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于2011年获得「五湖四海 ‧ 画初味——中国首届五大美院插画联展」优秀奖。期间作品有《小木鱼》,《52赫兹鲸》,《月亮的心事》等儿童绘本;《拉拉宝贝》系列儿童图书;《纪念我的灰姑娘》,《小女子》,《冬天来了》等系列手绘明信片。

《列女传:儒家女性的代表》图书简介 一、本书旨趣与时代背景:儒家伦理下的女性群像 《列女传》,这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重要典籍,由刘向裒集整理而成,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详尽的记载,勾勒出一部由儒家道德标准所塑造的古代女性群像史。本书并非简单的女性事迹罗列,而是汉代儒家士大夫阶层对“善女”与“恶女”进行价值评判和道德规训的集中体现。它深刻反映了儒家思想在社会结构中,特别是对女性角色定位上的核心关切与建构过程。 本书的撰写,植根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土壤。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后,儒家伦理体系逐渐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力量。在这一体系中,“三纲五常”被奉为圭臬,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等级秩序被神圣化。女性,作为家庭和社会的基石,其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必须完全符合父权制下的伦理要求。因此,《列女传》的出现,正是为了通过树立典范与警戒反面教材,来强化和巩固这种社会秩序的合法性与稳定性。 二、内容结构与核心篇章解析:道德规范的阶层化呈现 《列女传》全书共七卷,分别以不同的主题对古代女性进行分类叙述,这种结构本身就体现了儒家对女性角色的多维度考量: 1. 卷一:母仪篇——培育治国之才的摇篮 “母仪”篇聚焦于那些成功教育出贤君或贤臣的母亲。在儒家观念中,女性的最高价值体现在对下一代的塑造上,尤其是对男性继承人的道德熏陶。本篇中的列女,如邾大嫂、鲁伯氏之妻等,她们的行为准则在于其对孝道、仁义的身体力行,并能将这些核心价值成功传递给儿子。其事迹的意义在于论证了“贤母”是“贤君”的先决条件,是政治稳定的微观基础。 2. 卷二:贤明篇——超越性别界限的智慧体现 “贤明”篇记载了那些在特定历史关头,凭借其超凡的智慧和胆识,干预朝政或挽救危局的女性。如晋献公之妻骊姬的教训,与伯姬、东宫之妻等人的贤良形成鲜明对比。本篇着重展现了女性在理性判断和政治敏感度上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必须以服务于“正统”和“大义”为前提,绝非独立的政治诉求。 3. 卷三:贞顺篇——恪守妇德的绝对典范 “贞顺”篇是全书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严格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儒家对女性“贞洁”与“顺从”的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些女性的价值,往往建立在对丈夫的忠贞不渝,乃至殉夫的极端行为上。例如,失节者被严厉批判,而坚守妇道的则被推崇备至。这清晰地勾勒出在父权话语下,女性自我存在的边界。 4. 卷四:节义篇——对抗强权的道德抗争 “节义”篇记录了那些为了维护名节、反抗强暴或维护家族荣誉而采取极端行动的女性。这些事迹往往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但其核心精神在于“义”高于“生”。她们以生命为代价,维护了儒家伦理中对“气节”的最高要求,成为后世女性效仿的道德偶像。 5:卷五、卷六:嫠妇篇与容行篇——女性生活规范的细化指导 “嫠妇”篇和“容行”篇则更为细致地规范了寡妇和普通女性的日常行为。前者强调孀居期间的节制与守礼,后者则涉及女性的服饰、言谈举止等外在形象。这些篇章的意义在于将宏大的道德规范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实现对女性全方位的社会规训与管理。 三、思想价值与历史局限性:伦理的构建与人性的压抑 《列女传》无疑是中国古代史学和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其价值在于: 首先,史料的价值:它保存了大量先秦至西汉时期关于女性的珍贵史料和民间传说,为后世研究古代社会风俗、家庭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伦理的建构:它系统化地阐释了儒家“以贞节为美德”的女性观,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社会道德风尚,特别是对宋明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女性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本书也存在显著的历史局限性: 其一,工具性与非主体性:书中所载的女性事迹,其价值的评判标准完全服务于男性主导的政治伦理体系。女性的自我意志和主体性几乎被完全抹杀,其存在意义仅能通过其对丈夫、儿子或国家的“奉献”来体现。 其二,二元对立的简化:全书将女性简单地划分为“贤”与“不肖”两个极端,缺乏对女性复杂内心世界和生存困境的深入探讨,是一种高度理想化或脸谱化的道德建构。 四、结语:历史的镜像与反思的起点 《列女传:儒家女性的代表》以其独特的经典地位,如同一面清晰的历史镜子,映照出西汉时期儒家意识形态如何精妙地将伦理要求内化为女性的行为准则。阅读此书,不仅是回顾古代女性的命运轨迹,更是深入理解儒家文化中权力结构如何运作、道德规范如何构建的绝佳切入点。它既是古代女性的“教科书”,也是后世审视传统道德体系,反思其对个体解放与人性自由影响的重要文献。本书以其庄重典雅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探究传统社会性别规范的深度文本。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与列女传相关的
44 人物 46 时间 48 事物 50 地方

走进原典的世界
52 敬姜 56 文伯 60 季康子 64 孔子

编后语
68 当列女传的朋友 69 我是大导演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列女传》是由西汉儒家学者刘向所写。当时汉成帝过分宠爱赵飞燕姊妹而延误朝政,外戚又常使宫廷发生动盪,所以刘向希望透过《列女传》,让天子在择取后妃时,有所依据;也让后宫嫔妃能以书中妇女作为榜样,学习良好的德性。

刘向收集了很多中国古代各种贤德的女性,把她们的故事整理出来,分成不同的女性典范。例如鲁国公卿公父穆伯的妻子敬姜,就是中国一位伟大的母亲代表。

敬姜是穆伯的妻子,和穆伯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文伯。丈夫死后,除了照顾孩子,知书达礼的她更善用礼教,时时教导孩子,希望文伯能成为有礼、守礼的人。

有一次,文伯从外地游学完回家时,敬姜发现文伯的朋友为他捧剑,还帮他摆好鞋子。敬姜责备文伯说:「你以为自己是谁?你怎么能让朋友这样服侍你呢?」但是文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本来就应该接受这样的对待。

相关的人物

写出《列女传》来劝诫皇帝的刘向,与什么人有关呢?

刘向
刘向(公元前77~前6年)是西汉人,是汉高祖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四代孙。熟悉经学,曾校勘大量古代书籍,保存重要的知识。刘向认为当时的宫廷气氛动盪,因此写《列女传》,以着名的女性历史人物当作例子,希望达到教育规劝皇帝与皇室的目的。

汉元帝
汉元帝是西汉第十一位皇帝。自宣帝之后,接下来历经元、成、哀、平四位皇帝,国势逐渐走下坡。汉元帝执政早期,曾多次出兵击败匈奴,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大战至此告一段落。之后汉元帝娶王政君为后,揭开了外戚王氏掌权的序幕,也导致西汉走向衰亡。

汉成帝
汉成帝是汉元帝的长子。即位以后,重用舅舅王凤,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王氏家族从此得势,日后夺权建立新朝的王莽便来自此一家族。而成帝自己则纵情声色,刘向有鑑于此,才撰写《列女传》来试图劝谏成帝,端正风气。

赵飞燕
汉成帝的第二任皇后。成帝十分宠爱赵飞燕姊妹,却始终没有小孩,皇帝的妃子许美人生了孩子,赵氏姊妹便哀求哭闹,逼皇帝杀死他的孩子。刘向写列女传,想让皇帝拥有前车之鑑,知道溺爱赵飞燕,一定会为国家带来灾祸。

刘歆
刘歆是刘向的儿子,他继承父亲整理书籍的工作,完成了《七略》。他同时也是古文经学的专家,王莽建立新朝后,在他的建议下,将古文经立为五经博士。

顾恺之
东晋的时候,有一位画家叫顾凯之,他不只擅长绘画,也擅长写诗、写书法,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根据列女传的故事,完成了「列女仁智图」。

刘知几
刘知几是唐朝人,他的《史通》,开启了历史评论的先河,也是中国第一本有关史学理论的作品。他曾严厉批评刘向为劝诫皇帝而做的《洪范五行传论》、《列女传》与《说苑》等书,充斥着虚构的历史。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列女传”这个书名,心里是有些抗拒的。总觉得这种以“传”为名的书籍,难免会充斥着道德说教和刻板印象。但读完之后,我却发现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并没有试图塑造完美的女性形象,而是展现了她们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残酷,而是直面那些关于女性的偏见和歧视。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节”的讨论。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节”被视为女性最重要的美德,但作者却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节”的含义。她指出,“节”既可以是女性坚守道德底线的表现,也可以是她们在困境中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有些女性为了维护家庭的荣誉而选择牺牲自己,有些女性则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而打破传统的束缚。作者并没有对她们做出简单的评判,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敬意。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古代女性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女性解放的启蒙之作。读完这本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女性的认知,也更加关注女性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

评分

读完这本《列女传》,感觉像是透过一层历史的薄纱,窥见了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以往读史书,总是以帝王将相为中心,女性角色往往只是依附于他们的符号,要么是红颜祸水,要么是贤良淑德的模板。但这本书却将目光聚焦在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女性身上,她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却在各自的命运中展现出坚韧、智慧和勇气。作者并没有刻意拔高她们的形象,而是用一种近乎客观的笔触,还原了她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以及个人选择。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女性在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的描绘。从贵族妇人到平民女子,她们的命运轨迹截然不同,但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社会地位的压迫、家庭责任的重担、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追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她们归类为“受害者”,而是展现了她们在有限的空间内所能做出的努力和抗争。例如,有些女性通过精通诗书、管理家务来赢得尊重,有些女性则通过坚守节操、抚养子女来维护家庭的稳定。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却在那个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历史的叙事方式,也让我更加关注那些被历史所遗忘的女性群体。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女性命运的深刻反思。

评分

读完《列女传》,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它是由无数个个体命运所构成的。这本书中的每一位女性,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微小的尘埃,但她们的故事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作者并没有试图将她们的故事编织成一个完美的叙事,而是保留了她们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所面临的困境的描写。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女性往往被视为婚姻的工具,她们的幸福与否取决于丈夫的地位和财富。但作者却展现了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有些女性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而勇敢地反抗家庭的安排,有些女性则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选择独身。作者并没有对她们做出简单的评判,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敬意。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古代女性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史诗。读完这本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也更加珍惜自己的选择。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单纯地罗列历史人物的事迹,而是试图从女性的视角来解读历史。作者将这些女性的故事置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探讨她们的命运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作者对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探讨。在传统的社会结构中,女性往往被视为家庭的附属品,她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生育和养育子女上。但作者却指出,女性在家庭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不仅是家庭的守护者,也是家庭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她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女性在社会中所具有的潜力。她指出,女性不仅可以从事传统的职业,也可以参与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种积极的观点,让我对女性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女性解放的宣言。

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感觉就像在听一位老学究娓娓道来一个个古老的故事。作者的文笔细腻而流畅,仿佛能将读者带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书中描写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她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跃然纸上。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她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她们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例如,书中对于班昭的描写,就让我印象深刻。班昭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她面对丈夫的离世和家庭的困境,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毅然承担起照顾年幼的子女和维护家族的责任。她通过撰写书籍、教育后代来传承文化,也通过为朝廷献策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并没有将班昭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圣人,而是展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女性所面临的挣扎和困惑。这种真实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即使在古代社会,女性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价值和追求。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女性力量的赞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