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校改革及師培育課程的改革浪潮,案例教學法從 1990年代以後逐漸受到師資培育工作者的重視而將其運用在職前或在職教育的相關課程中。案例教學法能幫助學生學 習以老師的角度來思考教學問題,而孚生也能透過省思的曆程,將所學的理論運用於實務中,發展批判思考的能力來做決定,以解決際的教學問題及反應自己的教學信念。
本書除瞭介紹案例教學法的意義,以及它在師培育的運用外,還提供瞭 38篇由 9位幼稚園教師及 4位準幼師依據其自身的經驗或聽聞的故事而撰寫發生在幼兒園的真實教學案例。這些教學案例所涉及的議題涵蓋瞭幼兒、傢長、同事與社會的層麵,讀者可藉由閱讀與分教學案例的曆程發展省思教學的能力。此外,更可進一步依據本書所介紹的教學案例撰寫原則書寫自己的教學案例,以呈現自己的經驗,提供他人參考。
理論篇
案例教學法與師資培育 王莉玲
實務篇
1.不受約束的小微 郭明玉、劉淑鈴
2.賽車男孩(一) 郭明玉、劉淑鈴
3.賽車男孩(二) 郭明玉、劉淑鈴
4.賽車男孩(三) 郭明玉、劉淑鈴
5.賽車男孩(四) 邱蓮春
6.該不該提齣申請呢? 邱蓮春
7.吃飯問題大! 邱蓮春
8.我是好寶寶 張巧妙
9.我是菜鳥老師嗎? 張巧妙
10.這是我的小心意 張巧妙
11.第一份工作 張巧妙
12.我以後又不當老師! 張巧妙
13.我該聽誰的? 白碧香
14.幫助實習教師 白碧香
15.新颱灣之子 白碧香
16.化危機為轉機 白碧香
17.前進?還是原地等待? 白碧香
18.妳當的是什麼老師? 黃曄芳
19.我是誰? 黃曄芳
20.蹺蹺闆上的迴音 陳怡庭
21.我的孩子沒問題! 鄒雨潔
22.聖誕老公公與聖誕襪的拉鋸戰 洪婉婷
23.放棄?不放棄? 張沂潔
24.皮膚天使 周麗華
25.不打不成器 周麗華
26.發燒!又來學校 周麗華
27.是不是我該做的事? 藍雨晨
28.怎麼會有這樣的大學生? 藍雨晨
29.比賽一定要得名嗎? 藍雨晨
30.是包容?還是姑息? 藍雨晨
31.我要重新找學校嗎? 藍雨晨
32.少言少語?還是喋喋不休? 藍雨晨
33.輪流當園長? 藍雨晨
34.老師自行負責 藍雨晨
35.幼教輔導員到園輔導 藍雨晨
36.挽留小傑? 藍雨晨
37.助力?還是阻力? 藍雨晨
38.她與他 蔡俊儒
主編的話
教學是件復雜的工作,充滿挑戰。教學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除瞭需要智慧與判斷外,更需要運用集體的力量尋求解決。
本書的産生
筆者於九十四年五月至十一月間主持新竹市九十四年度幼稚園教師研習「省思教學策略的運用—幼稚園教學案例的撰寫與分析」與幼稚園教師分享他們的教學故事。規劃這個研習的原因除瞭是因為案例教學法有其特定的功能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筆者在九十三年所舉辦的「行動研究研習—從教學現場齣發」,共計四階段的行動研究研習中,瞭解許多現場教師雖然有動機,但卻因實際時間及精力的限製無法進行與完成行動研究的撰寫。既然教師有許多的教學故事可以分享,如果不採用行動研究的方式,那麼撰寫教學案例也可以是個很好的替代方式。因此以參加過行動研究研習,而有意願分享教學故事的學員為主要班底,我們繼續規劃瞭兩階段的教學案例的研習,目的是希望藉由社群的運作及案例故事的呈現,共同分享與討論在教學實務中所遇到的問題,透過集體省思的方式,以增進做決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達成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
本書所呈現的案例有的是撰寫者的真實故事,有的則是改編至撰寫者所聽聞的教學故事。每當撰寫者完成其教學案例後,會在研習時與大傢分享,其他的學員則會就教學案例的特點及要素,給予迴饋或修改意見。此外,學員也針對案例的本身提齣可省思的主題,並就這些主題設計瞭可進一步討論的議題,以提供使用者在閱讀後的思考。
另外,筆者在九十四學年度上學期擔任「幼教人員專業倫理」一門課程的授課教師,其中一項作業就是請學生撰寫倫理兩難的教學案例。課程結束後,我挑選瞭一些案例並詢問這些學生是否有意願加入,在四位學生的同意後,我分彆與這些學生針對其所寫的案例作討論及修正。最後連同研習學員所寫的案例共計38篇的教學案例再分配給研習學員作同儕間的檢視,相互提齣修改意見,最後再由筆者整理校閱後纔定稿齣版。
本書的運用
本書的可能使用者包括下列對象:
師資培育工幼教師資培育工作者可依據本書中每個案例所列之「省思主題」而運用於一些相關課程中,如教學實習、班級經營、幼教人員專業倫理、親職教育、幼稚園行政、幼兒行為輔導等科目或在職教育的課程中運用本書所介紹的教學案例閱讀的原則讓學生閱讀與分析本書所提供的案例。如此一來,師資培育工作者便可藉由案例的分析來瞭解師資生或在職教師所麵臨的挑戰與睏境,來幫助他們麵對這些問題,進而尋求解決。此外,師資培育工作者在課堂中更可鼓勵及指導學生撰寫自己的教學案例,除瞭能發展省思教學的能力外,並能提供自己的案例讓他人閱讀與分析。
輔導師資生或新手老師的資深教師:當遇到類似本書所呈現案例的問題時,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可運用有關的案例作為輔導師資生或新手老師的實例。其次,這些資深教師更可運用本書所介紹的教學案例撰寫的原則書寫自己的教學案例,以呈現自己的經驗,提供他人參考。
師資生或新手老師:較缺乏教學經驗的及剛踏入職場的新手教師,藉由閱讀與分析其它師資生及新手老師的教學案例,除瞭能發現彆人與自己有相同的睏難與問題而剋服瞭孤獨的感覺外,也可從彆人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中有所學習。
要特彆說明的是參與本書教學案例撰寫的教師多數服務於公立幼稚園,因此並不代錶這樣的案例隻會發生公立幼稚園,隻能說這些案例恰巧是發生於公立幼稚園的脈絡中。另外案例是個案,是一種個彆的情況,而非普遍的現象,所以讀者在閱讀時不宜做過度的概化。
本書的架構
本書主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理(註)。所以筆者隻依據本書運用的目的簡要介紹案例教學法的論篇,第二個部分是實例篇。因為國內已齣版有關案例教學法理論的書籍意義及其在師資培育的運用,另外也說明如何閱讀與撰寫教學案例。
介紹教學案例閱讀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使用者一些方法來學習閱讀及分析本書所呈現的實際教學案例,而介紹教學案例的撰寫主要是提供有興趣的實務工作者一些原則來撰寫教學案例或是用來評析他人的教學案例。
在實例篇的部分提供瞭38篇幼稚園教師及準教師所撰寫的教學案例,這些教師有不同的任教年資,因此其所呈現案例中的問題與解決也有不同麵貌。本書中每個案例都包含五個組成要項,首先是「省思主題」,也就是這個教學案例所涉及之主要概念,幫助讀者瞭解案例所涉及之議題。第二是「背景」,即對教學案例的脈絡,即故事中的幼稚園或幼兒傢庭及重要關係人所做的簡要說明,幫助讀者瞭解案例所涉及的特定情境。第三是「事件」,也就是故事發生的來龍去脈及前因後果。第四是「挑戰」,也就是針對故事的兩難議題或道德選擇提齣問題。第五是「省思問題」,在其它的案例書籍中可能用「研究問題」或「引導問題」的名稱,本書使用「省思問題」名稱的目的是針對「省思主題」提齣更進一步的研究問題,讓讀者依據故事的內容,省思自己的經驗或就學理依據提齣解決的辦法。
要感謝的人
記得首次在主持新竹市九十四年度幼稚園教師研習「省思教學策略的運用—幼稚園教學案例的撰寫與分析」研習時,筆者曾對所有參加研習的幼稚園教師談及在研習之後齣版專書的可能性,當時大傢也不覺得一定會實現,沒想到一年多後這個美夢竟然成真。因此本書的付梓首先要感謝參與研習不論是有撰寫或因故無法撰寫教學案例的所有幼稚園教師,因為他們的努力是本書能夠齣版的關鍵。雖然有些教師仍有些微寫作上的睏難而無法成為本書的作者群,但是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仍然分享他們的智慧與經驗而使得本書更有可讀性。而有撰寫案例成為本書作者的現場教師及準教師更是在教學忙碌之餘付齣心血而使得齣版本書的想法得以實現,因為雖然故事的題材是隨手可得,但要轉換成書寫文字卻是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
另外要感謝筆者所服務學校的教育學院陳惠邦院長願意為本書寫推薦序,除此之外,他對本書的産生也居功蹶偉。原因是他與我共同或輪流主持新竹市幼稚園教師各階段的行動研究研習,也因為他的引導與鼓勵纔讓這些幼稚園老師有意願、有機會及有能力撰寫與分享其教學故事。
最後還要感謝華騰齣版社的慨然應允齣版,以及其編輯群所提供的專業協助。
王莉玲
謹識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教係
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這本書的名字《幼兒園教學案例:幼教人的挑戰》,讓我聯想到很多在颱灣社會上討論的關於少子化、教育資源分配,以及如何培養下一代等議題。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從中找到一些切入點,來探討這些更宏觀的社會議題,並且是否會提供一些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我猜想,每一個教學案例的背後,都可能摺射齣更深層次的社會結構性問題。例如,如果書中提到老師在麵對特殊需求兒童時遇到的睏難,這是否也反映瞭社會在支持特殊教育方麵還有待加強?如果書中講述瞭老師如何與傢長有效溝通,這是否也說明瞭傢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如何形成閤力,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停留在分享教學技巧,更能觸及到幼教工作者在整個教育體係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如何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繼續堅守著這份對孩子成長的責任。
评分哇,光看書名《幼兒園教學案例:幼教人的挑戰》,就覺得好有共鳴!身在颱灣的我們,其實對幼教工作者的心聲再清楚不過瞭。每天麵對一群精力充沛、想法天馬行空的小寶貝,光是維持秩序就已經是一門大學問,更彆說還要設計齣既能啓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兼顧品格發展的課程瞭。我常常在想,到底要有多少創意和耐心,纔能把每天的教學變得像一場充滿驚喜的冒險?尤其現在少子化的趨勢,傢長對教育的期待也越來越高,老師們的壓力真的不小。這本書的齣現,感覺就像是為我們這些幼教人量身打造的,一定能從裏麵找到很多實用的方法和心得瞭。我特彆好奇,書裏會不會分享一些打破常規、齣乎意料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而不是枯燥的說教?或是針對一些比較棘手的學生行為,有沒有什麼巧妙的應對策略?總之,光是書名就勾起瞭我滿滿的好奇心,迫不及待想深入瞭解內容瞭!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場閤聽朋友提到《幼兒園教學案例:幼教人的挑戰》這本書的,雖然我不是幼教工作者,也不是傢長,但我對人際互動和組織管理一直很有興趣。後來仔細瞭解瞭一下,發現這本書的“教學案例”可能不隻是針對學齡前兒童的教學內容,更包含瞭幼教體係中的各種情境和人員管理。我猜想,裏麵的案例可能涉及到老師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模式、老師與傢長之間的溝通技巧、甚至可能是園所內部的管理和團隊閤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本書對於想要提升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人來說,也可能非常有啓發性。畢竟,每一個教學案例的背後,都可能隱藏著一套處理復雜人際關係和達成目標的策略。我特彆想知道,書裏會不會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展示幼教工作者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內,有效地激發孩子的潛能,同時也要麵對各種不可預測的狀況。
评分對於我這種喜歡深入剖析事物本質的人來說,《幼兒園教學案例:幼教人的挑戰》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研究的價值。我好奇的是,這本書中的“教學案例”是如何被構建和呈現的?是經過嚴謹的學術分析,還是更偏嚮於經驗的分享?我個人比較傾嚮於後者,因為理論的東西可以通過其他渠道獲得,而第一綫的實踐經驗往往是最寶貴的。我特彆想瞭解,書中是如何將一個具體的教學場景,比如一次集體活動、一次戶外探索,或是解決一個孩子之間的衝突,轉化為可以藉鑒和學習的“案例”的。這其中涉及到哪些關鍵的因素?老師的決策過程是怎樣的?孩子的反應又如何?更重要的是,這些案例是否能幫助我們理解,在幼教這個看似“簡單”的領域,其實蘊含著多麼復雜和深刻的教育智慧。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超越錶麵現象的洞察。
评分身為一個對教育議題非常關注的傢長,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孩子在早期建立良好學習基礎的書籍。看到《幼兒園教學案例:幼教人的挑戰》這個書名,第一反應是覺得它可能提供的是一種“後颱”視角,也就是老師們在課堂上是如何運作的。這對我來說非常吸引人,因為我一直覺得,瞭解老師們的辛苦和智慧,纔能更好地與學校溝通,也更能理解孩子在學校的成長過程。我很好奇,這本書裏所謂的“教學案例”會是怎樣的?是那種一闆一眼的理論說明,還是更像是活生生的故事片段,讓我們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課堂的氛圍?如果是後者,那我想我會讀得很投入。特彆是“幼教人的挑戰”這個部分,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如何描述老師們在麵對不同孩子、不同傢庭背景時所遇到的各種睏難,以及他們是如何用愛心和專業去剋服這些挑戰的。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更深入地理解幼教工作者的付齣,也從中學習到一些啓發,讓我在傢也能更好地引導孩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