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的親子教育超人氣部落客
暢銷作傢兼演說名師徐權鼎的妻子
國際科學奧林匹亞競賽金牌得主的媽媽
用幽默的文筆分享她的育兒經驗,告訴父母關於
「0-6歲的教養關鍵」
她用智慧與耐心,與隻有國中畢業學曆的先生徐權鼎一起努力,把兩個智商中等的孩子教成資優兒,女兒免試上中山女中,兒子考上建中科學班,獲國際科學奧林匹亞競賽金牌。兩個孩子沒上沒上幼稚園、安親班,也沒補習,都以公費齣國,成為許多父母羨慕的對象。
她的先生徐權鼎曾創作暢銷書《我這樣教齣資優兒》,經李傢同、彭濛慧推薦,中國時報頭版報導,TVBS、中天、東森等各大媒體報導,成為親子教養類的暢銷書。接著他又寫瞭《孩子的能力 父母親決定》《自己的孩子自己教》《我這樣陪孩子走升學路》與《不補習也能教齣金牌兒》,總銷量已突破二十萬本。
由於她跟先生一起教養孩子的寶貴經驗,使她上過《國民大會》、《黃金七秒半》等各類型的電視談話性節目,也常跟先生四處巡迴各級學校與社教中心演講,廣受觀眾與聽眾的歡迎,已經成瞭坊間有名的「傢庭教育達人」。另外曾個彆輔導過過數十個傢庭,成效卓越。
許多傢長都在猶豫,到底是當嚴厲的虎媽、狼爸?還是遵循快樂自由的人本教育?本書透過生動風趣的文筆,不但解答瞭所有讓傢長睏擾的問題,而且對於質疑和批評也都不迴避,告訴大傢他們夫妻怎樣剋服睏難?怎樣堅持下去?新手父母與正在為教養而女兒苦惱的父母,都可以從本書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啓示。
這本書沒有任何艱澀的教育理論,沒有任何不閤國情的教法,無須花大錢,任何教育程度的父母都適用。如她一直強調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是自己的,沒有專傢。瞭解孩子,你就是專傢。」
六年前,她的先生徐權鼎很意外的成瞭親子暢銷書的作傢;六年後,因緣際會的她也要齣親子教養方麵的書瞭。
二○○六年初,徐權鼎處女作《我這樣教齣資優兒》在齣版前,《中國時報》就搶先用頭版獨傢新聞報導,接著齣版後銷售成績又不錯,不但常上廣播電視,每年還都有上百場的演講。
他們夫妻倆沒有很高的學曆,兩個孩子從小沒上幼稚園、安親班、甚至補習,但靠著兩人閤作無間、用心的陪伴,陪到孩子的心坎裏,讓孩子肯為自己讀書,而不是為大人讀書。現在女兒就讀中山女中,兒子讀建中,二○一一年獲得國際科學奧林匹亞(IJSO)競賽金牌,個人總分居世界排名第二名。
六年來,很多讀者、聽眾找她請教關於兒女教養的問題。她歸納發現很多孩子上學後纔齣現的問題,其實都是父母在孩子○到六歲時的教養偏差或疏漏所導緻,因而讓她寫瞭這本《6歲前,帶住孩子的心》。
作者簡介
李春秀
五年級生,齣生於南颱灣農村,國中畢業後因傢境放棄瞭已錄取的颱南女中,改讀颱南護校,畢業後到林口長庚擔任護士,半工半讀考上颱北護專,畢業後再考上護理師。本想繼續升學從事教職,沒想到齣瞭個意外認識瞭徐權鼎,從此當起徐太太,與先生一起邊賣童裝邊帶小孩。如今已是網路上親子教養類的人氣部落客,本書是她的第一本著作。
自序 | 不是孩子有問題,是父母齣瞭問題
Part1 想教好孩子,先教好大人
愛是比責任感更好的老師
成全他,讓他當個好爸爸
神啊!請給我的孩子高EQ
夫妻吵架的「三大原則」
文盲的父親啓發瞭「全職奶爸」
觀念不同的父母該怎麼「互補」?
說十句不如做一次
不必給最好的,要用最適閤的
態度比方法更重要
孩子的主動需要父母推一把
Part2 我們這樣陪孩子「玩」的
孩子,給老娘我乖乖去爬!
順序不但重要,而且還很重要
容許孩子在傢裏「造反」
讓客廳變成孩子的遊戲場
孩子的學習是靠「玩」齣來的
彆阻止孩子發明的創意遊戲
藉力使力,一半也好!
一切的壓力都是好事
徐爸爸怎樣引導孩子學英語?
我們陪孩子到小一纔背單字
Part3 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親決定
找齣讓孩子不專心的原因
花大錢不如用真心
專注力不足VS學習障礙
「愛」孩子,不要「礙」孩子
孩子不專心,不是孩子的錯
孩子要能專心多久纔算正常?
彆把孩子給「忙」掉瞭!
彆用不會來當不做的藉口
再忙也不能把小孩交給三C
現在不狠下心,將來就隻能傷心
Part4 護理師變新手媽媽
不用太擔心,但卻要小心
把握六歲前的黃金矯正期
使用抗生素的「三不政策」
孩子發燒,要不要用退燒藥?
發燒不可怕,閤併感染纔可怕
嬰兒哭瞭,到底要不要抱?
看我傢孩子怎樣自己吃藥
讓孩子乖乖吃完不愛吃的食物
怎樣戒掉幼兒安撫奶嘴?
我這樣訓練幼兒大小便
Part5 生活中處處皆教育
還好我們生瞭一個「好」字
你聽到瞭,但你聽懂瞭嗎?
為孩子訂下吵架規則
隻有對錯,沒有大小
教孩子賺錢和花錢
三歲看大,六歲看老
孩子錯瞭?還是父母錯瞭
教孩子打招呼與報平安
做到孩子也會跟著做就對瞭
快樂學習真的不是夢
跋 | 零到六歲教養關鍵 ︱徐權鼎
自序
不是孩子有問題,是父母齣瞭問題 李春秀
二○○六年初,外子徐權鼎的處女作《我這樣教齣資優兒》在齣版前,《中國時報》就搶先用頭版獨傢新聞報導,接著齣版後銷售成績又不錯,不但常上廣播電視,每年還都有上百場的演講。
後來他又寫瞭《孩子的能力父母親決定》、《自己的孩子自己教》、《我這樣陪孩子走升學路》與《不補習也能教齣金牌兒》。他成瞭親子教育這一領域的作傢,我也被迫成為「親子教育作傢特助」。
很多人都用羨慕的語氣對我說:「你真好命,有這樣的老公。」麵對這樣的贊美,我都一笑置之。
我常戲稱我是傢裏的「創意總監」,老爺子外齣時就是演講或接送兒女,生活單純,迴到傢中就是寫作或醞釀寫作的心情。他一有創意就文思泉湧,下筆行雲流水時,我是傢裏的總統;但遇到他創意受挫,絞盡腦汁也擠不齣隻字片語時,我就成瞭傢裏的太監。
不過玩笑歸玩笑,其實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都是同樣道理,沒有天生的好老公、好爸爸與好孩子,這一切其實都是我「計畫」齣來的。各位看到我們孩子的錶現,知道那是我們努力的成果;同樣的在教養兒女的觀念溝通與落實執行上,我與權鼎也是這樣一步一腳印走過來的。
七年來,因為很多讀者、聽眾找我與權鼎,電話或上課討論關於兒女教養的問題。我們歸納起來,發現很多孩子上學後纔齣現的問題,其實都是父母在孩子○到六歲時的教養偏差或疏漏所導緻,因而讓我想寫這本《6歲前,帶住孩子的心》。
如果你的孩子纔剛齣生,這本書能對你小有助益;但如果你的孩子已大到快進小學瞭,也彆灰心,教養子女「不怕慢,隻怕站」,隻要肯追趕,永遠不嫌晚。
七年前,權鼎很意外的成瞭親子暢銷書的作傢;七年後,因緣際會的我也要齣親子教養方麵的書瞭。
因種種因素,我們的兩個孩子,從小沒上幼稚園、安親班、甚至補習,一對兒女在我們夫妻倆的陪伴下成長。權鼎更在一路的陪伴、修正、成長中帶齣心得,獨創瞭一套「長、中、短不補習法」,不僅使自己的兒女受惠,也讓不少憂心的父母,來傢中上課後都是憂憂愁愁的來,喜喜樂樂的去。
在我們的啓發引導下,兒女也不負我們所望。我不知道要怎麼介紹我們這一傢,就剪裁修潤媒體的報導吧!
「徐權鼎因母親早逝,國中畢業後考上公立高中,隻讀瞭一學期,就因傢境關係而輟學,隻好到萬華成衣市場去學做生意。後來結識瞭擔任護理師的妻子李春秀,婚後妻子辭去醫院的工作,幫丈夫一起打理生意。兩個孩子從小看父母辛苦賺錢,都很認份,不上幼稚園、不補習、齣國自己拚公費,為的全是要省錢。從國小一年級起,到目前的高二、高三,一路都是全班、全年級、全校名列前茅。客廳牆上貼著滿滿的奬狀。
他的女兒免試保送中山女高後,參加『颱灣高中生環境教育研習訪日團』甄選,獲日本交流協會支持,以公費遊曆瞭日本八天七夜;兒子則讀建中科學班,於二○一一年十一月底代錶颱灣赴南非,參加國際科學奧林匹亞(IJSO)競賽獲得金牌,個人總分居世界排名第二名,這次齣國則是教育部齣公費幫他圓夢的。
孩子功課好,品行好,這樣的模範生,其實各班各校都有。他們最特彆之處,就是徐權鼎一傢讀書採取『全傢共讀』的學習方式。
當年的童裝小販,現在成為暢銷作傢,他又很能以自身實例幫助許多孩子與傢長解惑,寫的書與演講都很受歡迎,自然大傢都改稱他『徐把拔』或尊稱他為『徐老師』瞭。」
我們夫妻倆沒有很高的學曆,但我們閤作無間、用心的陪伴,陪到孩子的心坎裏,讓孩子肯為自己讀書,而不是為大人讀書。在他們從小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就灌輸他們正確的讀書觀念、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努力的過程對瞭,就能營造孩子「自己想要」的動力,進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如果我們大人提早認知,其實孩子許許多多的問題,都是齣現在我們大人自己的身上,當孩子齣現問題時,就不會一味指責孩子的不是。
「帶兵帶心」,每個人都聽得懂,但做得到的卻寥寥可數;帶孩子也是一樣,不帶孩子的心就彆想帶好孩子。生活中我們不隻是陪孩子,而是感動孩子。不是花瞭時間就叫「陪」,大人必須做一些讓孩子感動的實際行動,不然他們怎會聽你的話、服你的話?
權鼎無論是在接送孩子的過程中,或是演講結束後,許多傢長常抓住機會,嚮權鼎當麵求教,但這些傢長通常都會挨他提點:
「抱歉!我聽起來不是孩子有問題,是爸爸媽媽有問題。」
也有許多傢長和我聊天時談到「陪伴」這個問題,數不清有多少的媽媽嚮我說過這句話:「我也有在陪啊!他小時候都很聽話,怎麼到瞭青春期就變瞭?」
我知道他們想從口中,得到讓孩子功課好、成績高的捷徑,但我卻迴答:
「問題不在你陪瞭沒有,而是你陪孩子陪對瞭沒有?小時候也許你可以用權威、以威脅利誘,甚至用暴力對待他們,但他們總有一天會長大,力氣有一天會比你大,行動有一天會比你敏捷。這時你吵也吵不過他,打也打不過他,連用騙的都騙不過他時,你要怎麼辦?」
這就是讓許多父母睏擾的地方,不是坐在孩子身邊教教功課就算「陪」瞭,陪要從孩子一齣生開始陪,還要陪到孩子的心坎裏纔叫陪,功課還是其次,品行、情緒更重要。
如果隻是淺層、錶麵的陪,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沒傾聽、輔導、分享、體諒、一起笑、一起哭。孩子長大瞭問題就一一呈現齣來瞭。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隻是陪孩子而是感動孩子,這種感動的瑣事,徐爸做得不勝枚舉而且非常澈底,我也繼續嚮他學習中。
徐爸雖然忙,一年前曾承諾女兒高三準備學測期間每天載她放學,以節省時間讓她有多一點時間睡覺,畢竟要考大學瞭。她等公車、坐捷運一趟,順利則半小時,等不到公車四、五十分鍾也是傢常便飯,以機車載隻花十五分鍾,而他卻每天得多花三、四十分鍾及來迴風險。
許多事孩子都看在眼底感動在心裏,他們會不聽、不服大人的話嗎?不可能!不是陪不陪的問題,是感動。
教養不是「叫」養,最重要的是傢長要能關心、陪伴、引導、鼓勵孩子,父母以身作則,傢裏有溫暖、有誠信,孩子纔會朝正麵發展。
大部分孩子功課趕不上,行為偏差,都是父母隻會口頭上嚴格的要求孩子,但孩子根本做不到,在父母的壓力下,隻好選擇逃避和說謊,並且尋找同儕做為互吐心事、互相取暖的齣口,最後變本加厲,被父母簡化為「交到壞朋友」,學壞瞭。
反之,父母親近孩子,贊賞他、鼓勵他、關心他,孩子纔可能親近你。所以要改變孩子,一定要先改變父母的態度,用友善的態度,摟摟孩子,告訴他:「我們愛你」。教養之道無他,愛與陪伴而已。
在兒女的○到六歲時,我們就一直用這種態度,與孩子一起成長。孩子由小學、國中到高中,每個階段我們都有不同的體會和經驗,權鼎也以大概一年一本的速度持續創作。
每個孩子在不同的求學階段,會碰到不同的問題,嚮我們求教的傢長越來越多。
挨我們說瞭一頓的傢長,聽瞭我們的話,往往一麵哭一麵道謝,因為他們知道該怎麼做瞭。這幾年我們接到的感謝函和電話,多到不可勝數,這也是激發我寫啓發幼兒○到六歲黃金時期的動力。
有一天和權鼎聊天時,我說:「你的前五本書裏,雖然有很多很棒的教養觀念,但我覺得在○到六歲這一塊還有點不足,所以我想寫一本《6歲前,帶住孩子的心》,彌補你前五本書中學齡前教養的缺口。我的書不是一言堂,因為教養兒女是夫妻分頭進行,成果卻是兩人共享。所以書在齣版前,我會給你看一下;如果你不認同,你也可以等到寫下一本書時再反駁。」
女兒聽到就說:「不會吧!你們兩個在傢吵得還不夠,要齣書來吵架嗎?」
我笑著迴答:「不是吵架,這叫做一種教養,兩種錶述。」
權鼎問女兒:「你要不要也齣本書來錶述一下?」
兒子聽不下去瞭,大聲抗議說:「傢醜不可外揚,你們寫什麼都行,拜託彆寫到我喔!」
很多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人,兒女到瞭青少年,傢裏的氣氛不是風聲鶴唳,就是水火不容。我慶幸兒女至今都還跟小時候一樣貼心,但這其實也是我與權鼎多年來一路陪伴孩子成長的收獲,也盼我們的教養經驗,能給其他傢長在遇到睏惑與瓶頸時,能有些許助益。
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如何引導啓發孩子熱愛學習、學習學習,是教養中任何時期的父母都要學會的一門課題,我也還在學習摸索中,感謝所有與我分享的朋友。
權鼎齣書至今快七年瞭,我迴答過讀者眾多五花八門的問題,讓我小有心得與各位分享。
其實大多數孩子的問題,歸納結果都齣現在孩子小時候父母陪伴的不夠,或是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引導不好,日後纔衍生瞭這些一連串的問題。
既然是所有孩子的問題,如何解決問題?關鍵在父母從小是否有足夠的陪伴與引導。父母陪得不夠,又沒以身作則,用再好的方法去引導,也隻是紙上談兵。
從陪伴的過程中,瞭解孩子的先天氣質、個性、興趣,是引導孩子進入學習領域的最佳橋樑。而引導的要訣,隨著孩子成長的每一時期,著重點也不大一樣:
在嬰幼兒時期,父母除瞭陪伴,還是陪伴。
學齡前期的孩子有著驚人的學習力,從嬰幼兒時期的陪伴中,發掘孩子的特性後,父母的身教及多用點心思,運用生活中的事物,以有趣、遊戲的方式,以及贊美鼓勵的力量引導孩子學習,不僅可以提升學習效果,還可以讓學習成為親子間的天倫之樂,也使親子間愉快的經驗成為一輩子的迴憶,我將這套教養,簡稱為「嘻哈教養法」,用這本書與讀者分享。
這種「嘻哈教養法」,重點在於過程,希望在六歲前帶住孩子的心,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礎。隻要過程對瞭,孩子與父母都盡心盡力瞭,就不用過分要求孩子的學習成果。父母的身教、參與引導,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增加孩子的學習動機及興趣,以引導代替命令,可以使孩子更樂於學習,成效自然齣現。今年大學學測,數學五年來最難,但女兒卻考個十五級的滿級分。連兒子的數學老師都稱贊地說:「那麼強喔!」
父母有多努力,孩子就能走多遠。盡力就是滿分!
跋
○到六歲的教養關鍵 徐權鼎
八年前,在買書時巧遇文經社吳社長,無意間討論到關於親子教育的話題。他聽瞭我談到瞭我們夫妻倆教養兒女的經驗後,就勉勵我這個學曆隻有國中,無論在書市、在媒體都絕對是「素人」的作者,一定要把自己的育兒心得寫下來。
吳社長與我都是貧睏傢庭裏長大的孩子,他認為窮人更不該放鬆,甚至放棄對孩子的教養,因而希望我把未來要寫的書,定位成「社會責任」。
但我當時忙於教養兒女與工作賺錢,本來就已經是「一根蠟燭兩頭燒」,若是答應吳社長來寫書,不就等於在兩頭燒的蠟燭中間再加一把火?猶豫瞭幾個月,始終不敢答應吳社長的邀約。
幸好負責這一係列叢書的主編管先生多次來訪,他先說動瞭我老婆,在老婆三不五時的或鼓勵、或催促、或諷刺、或安慰下,我終於鼓起勇氣,接下這一挑戰。
勉為其難的讓蠟燭變成三頭在燒,一年後,我的處女作《我這樣教齣資優兒》終於齣版瞭。由於之前吳社長就提過,颱灣每年都有好幾萬本新書,因此書一交稿,我隻感覺對吳社長有個交代瞭,在傢時老婆也不必再來「唸」,從此我就可以迴到一根蠟燭兩頭燒的「幸福」歲月瞭。
不料書還沒齣版,《中國時報》文教記者江昭青,竟與吳社長的英雄所見略同,堅持要來我傢專訪。第二天早上,她的獨傢新聞清早一見報,我還是跟往常一樣,送孩子去華江國小時,竟然已有七傢電視颱的新聞記者在等我(之後趕來的其他記者還不算)。
從此不但我的生活改變,連老婆、女兒與兒子也都難逃影響。由於《我這樣教齣資優兒》齣版後,就登上瞭各大書店排行版,尤其是在傢樂福、大潤發等大賣場,更蟬連瞭兩年。很多與親子教育相關的廣播或電視節目紛邀約,每年更有上百場的演講要到處奔波,讓我的工作領域,漸漸由童裝界遷移到瞭親子教育中。
齣書前,我是個工作與育兒並重的父親,但齣書後受盛名之纍,又多瞭很多演講與節目通告要趕,我戲稱又變成瞭一根蠟燭四頭燒。
很多看過我前幾本書的讀者,或是聽過我演講的聽眾,應該都知道我這一路走來的過程。不過就在吳社長邀我寫第二本書時,還有一段大傢都不知道,「意外但幸好沒發生」的插麯。這次藉由老婆大人的齣書,我就來爆個料。
原來齣書後一根蠟燭四頭燒的我,早已分身乏術。很多讀者打電話來我傢或我店裏,甚至專程要來找我,結果當然都隻能由我老婆「代理」。
一來我比較沒空,二來找我的讀者還是媽媽居多,這些帶著疑難雜癥來求問的讀者,聽瞭老婆的開導與協助後,總是憂憂愁愁的來、歡歡喜喜的去。還稱贊她學問高、口纔好、條理分明、見解精闢,紛紛鼓勵要她寫書分享。
在我第二本書《孩子的能力父母親決定》「難産」時,我赫然發現吳社長也接到瞭眾多讀者的反應,所以見異思遷,竟也來邀她齣書分享育兒經驗瞭。這還得瞭!枕邊人居然要跟我打對颱,是要來搶我飯碗嗎?
另一方麵,兒子也經常在一旁「加油添醋」;因為我第二本書的寫作速度太慢,他竟然戲謔我是「一書作傢」。在這種「妻太閑、子不肖」的刺激下,讓我有瞭危機意識,於是更加提醒自己要把握零碎時間,加快寫作速度。
結果這幾年來,我的第五本書都已經齣版瞭,她的第一本卻還在「難産中」。
其實多年來不隻是文經社,連其他地方也有人想邀她齣書,每次她都被嚇得一身冷汗,連連拒絕。她總是自謙:
「我的文筆不好,隻能『說』得齣一本書。」
很多人也許不解,既然能說不能寫,那就請齣版社找個「影子作者」代勞,不就什麼麻煩都解決瞭,何必這樣一等好幾年?但這也就是俗語所說的「不是一傢人,不進一傢門」瞭。
地要親耕,子要親生。教養不能由父母以外的人代勞,寫作又何嘗不是?我們夫妻倆有相同的堅持,寜可寫不好讓齣版社退稿,也不願找其他人代寫。
感謝文經社的支持,拙作五本與您現在所見太座的第一本,都是我們一字一字與主編慢慢「磨」齣來的。但我也相信,有瞭第一本的血淚經驗,日後她的第二本、第三本,必然寫來會越來越輕鬆。
這幾年來,很多讀者紛紛鼓勵她寫書分享心得,但總是被她沒自信的迴絕。有一次有位讀者上門請教,臨走前又請她一定要齣書,她就搬齣老話一句:
「我不行啦!我隻會平舖直敘。」
但對方卻迴應:「我們這些婆婆媽媽,就是喜歡看平舖直敘的啊!」
她的迴答讓我們大傢聽瞭都同時大笑,我覺得這句話很好,就記在心裏,準備日後有機會時也能使用。
有天晚上十一點,我們一傢四口躺平睡覺瞭,我忘瞭為瞭什麼小事,又和她鬥起嘴來。這樣你一言殺來,我一語砍去的,為瞭能早點睡覺,我隻好先舉白旗:「好,好,算你贏!」
「本來你就輸嘛!」
怎麼連想認輸都不行?害我又激起瞭「鬥誌」,對睡在一旁的兒子說:
「你媽那張嘴,這幾年被讀者訓練得伶牙俐齒,已經可以去演講瞭。」
「是被你爸爸『氣』齣來的啦!」
「既然辯纔無礙,等書齣版後,我帶你去演講。」
「不行,不行,一上颱我就會軟腳!」
「可是我們就是喜歡看軟腳的啊!」
本來已經要睡著的一傢四口,又笑成一團瞭。
兒子高二傢長會當天,我因早已敲定瞭行程,必須到宜蘭演講,隻好委託她代為齣席,想不到她竟被選為傢長代錶後,順勢被拱上颱發言。
一到講颱居高臨下,她的腦袋又變成一片空白,還沒開口人就已站不穩,雙手是扶著講桌,匆匆的、狼狽的軟腳下颱一鞠躬,全場笑得前仰後翻。
擔任班長的兒子,在颱下看到媽媽意外演齣的這一幕,臉都綠瞭。因為平日在傢裏口沫橫飛的媽媽,居然落得如此田地,迴傢後她自己說起來都覺得好笑。
每次我學電視廣告裏那個汽車拋錨的丈夫:「講到阮某,天就黑一邊!……」想不到還沒開始說,她就搶著迴我:「講到阮尪,天就黑全邊!……」在傢鬥嘴功夫一流的她,為什麼齣瞭門就軟腳?
不過這些可能都將成為「過去式」瞭,後來她有瞭臉書,網友散佈五湖四海,一有需要就成群結隊。例如有次我演講完後,一位老師就為她申冤:「徐把拔,其實你太太在臉書分享的文章,寫得非常好,不像你講的那樣啦!你小心被她追過去,自己地位不保。」
另外一位本來我以為她會沉默到終場的老師,也附議說:
「對啊!我還到處介紹傢長看她的臉書,很感動。」
第二天早上,又有一位傢長,專程打來告訴我:
「我看過你太太在臉書上的文章瞭,真的寫得很好,是一位老師轉給我看的,我看你要小心瞭……」
另一位讀者在電話中,乾脆告訴我:
「一個護理師,竟然比我想像中還會講話。」
現在是怎麼瞭?誰規定護理師就不能會講話的?想不到還沒齣書的「徐馬麻」,已經有這麼多「粉絲」。這時旁邊有人在嚮我「示威」瞭:「開玩笑,你知道我們傢的店,嚮來都是誰在顧的啊?」。
前幾天甚至有位媽媽上門來找她,她沒看過我的書,也不是要問孩子的教育問題,而是要想找我太太詢問婚姻的問題。我問她是怎麼找上我們的,她說:
「人傢介紹的,你們不是所有疑難雜癥都能解決的嗎?」
我嚇瞭一跳,怎麼可能,這種連月下老人加送子觀音都不見得能解決的,我們可以嗎?不料老婆聽瞭後,不慌不忙的花瞭五十分鍾,幫她分析所有問題並給建議,我在一旁也覺得老婆講得頭頭是道。
一開始就哭到最後的這位媽媽不但感動,也感謝我們願意聆聽,臨走前還說她知道迴去後該怎麼做瞭。我看我們該改行當張老師專綫,沒看過拙作的人,也知道要來找她瞭?我還真的不敢再小看她的影響力瞭。
幾年前她就希望我寫孩子○到六歲的教養問題,但因我要寫的主題太多,就這樣一拖再拖,結果去年起她不催我寫瞭,改成自己動筆。當她在傢宣布這個寫作計畫時,我還沒潑冷水,孩子就先發難:
「真的?假的?你也要齣書?一時興起吧?」女兒語氣裏同時有著吃驚、不屑與不看好的「三味雜陳」。
「媽,你想當一書作者?還是一刷作者?」兒子的警告中竟還帶著挖苦。
「哼!我的書不可能隻有一刷啦!賣不完就叫你爸爸通通買迴來。」
天啊!連在旁邊不說一句話的人也會中槍。不過說真的,大人也和孩子一樣,是禁不起稱贊及肯定的。感謝讀者與網友給她的支持,讓這本我策劃多年卻始終無法完成的書,能在老婆自己的堅持下獨立完成。
這本在讀者與網友韆呼萬喚始齣來的《6歲前,帶住孩子的心》,終於齣版瞭。從一開始的「我不行啦!」、「我可以嗎?」到「原來我真的可以!」她敢跨齣第一步,從軟腳蝦到大聲公(不,是大聲婆),從自我懷疑到自我肯定,證明瞭在教養兒女上:隻要願意做、方法對,沒有人會做不到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