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1949年10月1日到1976年9月9日,简称毛时代
历史无论是古史还是近史,都有一个规律:离政治越近,离真相越远。
文革离政治太近,毛泽东的地位、太子党的接班、无法扼制的贪腐、日益扩大的两极分化、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人权没有保障等等现实政治干扰着文革的研究。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形式,思维的改变,从语言开始。文革语言多是两极化的对立性表达,并严重的粗鄙化和野蛮化。骂人成为革命的标志,「滚他妈的蛋」写进红卫兵战歌。新话的目标就是在窄化思想范围,到最后让思想罪消失,因为完全没有单词可以去表达它。
《错乱狂飙的毛时代》关注的是学界很少注意的课题,如文革研究中政治化、神话化、符号化、民间化,毛泽东的新人理想、江青的审美观、林彪的谄媚等等。
本书特色
本书所关注的是学界很少注意的课题,如文革研究中政治化、神话化、符号化、民间化,毛泽东的新人理想、江青的审美观、林彪的谄媚等等。
作者简介
启之
北京大学文学硕士,《记忆》主编,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教授。着:《中西风马牛》、《内蒙文革实录》、《毛泽东时代的人民电影》;译:《解释:文学批评的哲学》(合译)、《天皇之客:香港沦陷与加拿大战俘》;□:《中国电影研究资料》(三册)等。
序
前言
第一辑 文革
文革研究杂谈
毛泽东的「新人」——从雷锋到红卫兵
蓝苹与「自然本色」——江青的审美
蓝喷不是蓝苹——江青的笔名考
林彪与谄谀——为「九一三」四十周年而作
春秋大义与「客观中性」——从《毛泽东最后的革命》谈如何写史
文革题材创作随感——兼谈田建模长篇小说《史迹》
政治符号与被符号————大寨、陈永贵、邢燕子、宋要武
谣言是怎样炼成的——关于宋彬彬杀人
从官方到民间——王年一的道路与意义
第二辑 思想评论
「义」中的正邪
卖菜大叔与标语口号——哈维尔的发现
自由主义的苏醒──评《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
「起承转合」话当年──《记忆中的反右运动》读后
生驻异灭:弄潮儿的四季歌——被遗忘的牟其中
艺术是怎样变成垃圾的?——再读《禁止放映:好莱坞禁片史实录》
艺术的姿态——「屈膝」、「俯仰」与「站立」
关于于丹「心得」的心得——兼论《百家讲坛》及媒介体制
记忆的理由——《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读书札记
「思痛者」与「思痛文学」——当代文化的另类记忆
「将麦克风交给人民」——口述中的心理学
香兰自判前因误,生不当门也被锄——纪念王年一先生
纵无健笔书青史,不敢心声付蛀尘——悼向宏
春色谁为主,南北东西路——北京四中杂忆
我书架上的神明
北大三事
我的回扣
学术反腐路漫漫——我的「打黑」
敬称、谀称与「贿赂」
「哥们儿」的异化——女性话语中的男权
关于套话
滑熘熘的委婉——「光荣」「帽子」「因公死亡」
从「这年头」到「鬼世道」——海崃两岸的禁忌语
同志ABC
「革命」的用法
改良与革命——评《梁启超传》
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