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全在吾人日常生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礼」的表现。师尊曰:「道在日常,道在自身。」又曰:「道无形无相,唯人显道。」天道之尊贵、明师一指之殊胜,唯赖白阳弟子在日常生活的落实中,方能具体而微的展现,因此,道场的各种教育,包括礼仪应对、伦理纲纪及道务运作等的经验传承,都关系到道言、道貌、道行之气质及内涵,甚至超生了死的大事,亦可从此处着手,道场教育若能完善,便能臻此境界。
纵观道的传承,从单一法门到如今多元化的因材施教,可见环境、人心转变之迅速,迫使法门的层出不穷;但法虽不一,却须殊途同归,否则将背离道之宗旨、导致乱象!静思,道务为何会不能宏展?为何数十年的修办,执着依旧、习性难根除?一定是道场的教育出了问题,也就是佛规礼节松散、理念不通达、牺牲奉献减弱、志节愿立没有了!倘若上下之间显不出「道的尊贵」,如何庄严我白阳修士内在之道场、摄受教化及启迪众生呢?
道尊,德要贵,才能显出道场与一般社会不同之处;德要贵,更有赖于道场的礼仪素养,诸如:承上启下、尊师重道、应对进退、操办须知、教育方针、道场礼仪等,这些基础理念健全了,上行下效,才能一道同风,造就良好示范,道风道范于斯兴焉。
敝社于六年前,即欲构思此书,基于出书人力有限,迟迟未能定案,直到今年增加人手,才腾出时间,着力此书;唯一希望的是,能将白阳道场的修办精神理念及经验智慧,在前贤大德的经验指导下,蒐集最完整的资料。
本书以师尊所钦订的「暂定佛规礼节」为依据,涵盖了白阳道场通用性的各种佛规礼节,不论法会、研究班、五年进修课程、办道、请坛、献供、渡人成全人注意事项、各种愿文表文意涵、道场各种应对进退礼节,及道场伦理纲纪、三清四正、各种天职注意事项、道务的运作及技巧……等等,集合了前辈们多年修办道的实务经验,及多位点传师的慈悲指导,并参照各组线道场适用之各种办道方式,依类别分作几辑,再细分大纲,作理念及实务上的阐述,尽量提供佛规礼节及办道实务上完整的内容,若有未尽之处,尚请诸位前贤大德不吝指教。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没抱太大的期望,觉得可能就是一本关于某种特定场合行为规范的指南。然而,事实证明我完全错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条条框框,而是深入探讨了“道场”这个概念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意义。书中对“微理”的解读,让我意识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往往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 作者运用了大量生动的例子,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运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静默”的章节,它不仅仅是停止说话,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专注。这种“静默”在很多重要的场合都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更准确地判断。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很多日常的互动都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懂得如何在集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感受。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看见”。不是看见宏大的道理,而是看见那些藏在日常琐碎中的“道场微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仿佛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那些我们通常会匆匆略过的角落。我常常会想,为什么有些人总能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而有些人却总是在不经意间得罪人?读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很多时候,这都取决于那些“微理细节”。 书中关于“互敬”的阐述,尤其让我受益匪浅。它不是那种客套的礼貌,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从如何安排座位,到如何分享资源,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我开始反思自己在过去的行为,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可能存在的不足,同时也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许会忽略,但却又切实存在的“微理细节”。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拉着你的手,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条理。一开始,我以为会是关于某种特定的仪式,或者是一些枯燥的规定,但很快我就发现,这本书触及的远不止于此。它探讨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艺术,是团体协作中那些不为人知的默契,是我们在集体生活中如何展现出应有的尊重和体谅。 书中有很多让我眼前一亮的小故事,每一个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宝石,虽然微小,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比如,关于如何正确地递送物品,如何得体地回应他人的话语,甚至是如何在一个集体空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恰当位置。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构成了我们人际交往的基石。作者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这样做”,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情境,让你自己去体会其中的道理。我甚至能感觉到,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一定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去观察、去思考、去提炼。这种“实务”二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本书的精髓,它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能够在生活中实践的智慧。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影响力,往往来自于那些不张扬的细节。这本书恰恰印证了我的想法。它不是一本哗众取宠的书,而是默默地在讲述着那些“道场微理”。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感到不自在,或者让别人感到不自在,都是因为我们忽略了那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细节”。 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读“细节”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实践方法。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调和”的论述,它不仅仅是指化解矛盾,更是指在集体中如何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这需要我们付出耐心,也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很多社交场合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自信了,因为我知道,即使是微小的细节,也能够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评分这真是一本令人惊喜的书。我原本抱着学习一些“规矩”的心态去翻阅,没想到它却像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了许多之前从未注意到的“道场微理”。书中对于“微理”的阐释,非常深入且富有洞察力。它不仅仅是关于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对内在心境的引导。作者强调,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不适或者产生误会,往往是因为忽略了那些细微之处。比如,在集体活动中,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不恰当的口头禅,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观照”的部分,它提醒我们要时刻觉察自己的言行,以及这些言行对他人的影响。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自我反省方式,而不是简单的道德谴责。通过阅读,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各种场合下的表现,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轻松地融入团队,而有些人却常常感到格格不入。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以更包容、更细腻的心态去理解他人,也更加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