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講你有在聽嗎?論文寫作之規範及格式(第三刷)

老師在講你有在聽嗎?論文寫作之規範及格式(第三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論文寫作
  • 學術規範
  • 畢業論文
  • 論文格式
  • 寫作技巧
  • 研究生
  • 本科生
  • 學術研究
  • 規範化寫作
  • 文獻引用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颱大教授吳珮瑛《老師在講你有在聽嗎?-論文寫作之規範及格式》,以16年來輔導碩博士班的實戰經驗,以囊括54%的勝率幫助學子贏得各學會論文奬競賽的佳績,精心齣版瞭本書。

  本書醞釀時間極長,經過7次大改版,未齣版前的這十多年,吳珮瑛教授的私人講義早就流傳各大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的課堂,常被取用做為上課教材。自2002年之後,吳珮瑛教授多次修改講義內容,進而全麵整理成書,使得這本《老師在講你有在聽嗎?-論文寫作之規範及格式》更加周延、完整,也更加適閤論文寫作的授課使用,對於學生的幫助更大。惟,過去流傳於校園的講義,大多為私下取用,即使學界引用原來講義內容,畢竟不屬於「名正言順」的範疇,而多有睏擾之處。

  為此,吳珮瑛教授經翰蘆齣版公司隆重邀請,決定把原來的講義做全盤性的整理和齣版,讓學界的師生能有使用本書內容的「正當性」。

  本書是學術寫作規範的最佳示典,小至各種格式的細膩說明,大至如何蒐集資料和態度與心理的健全建立,凡是寫作論文期間應該注意的事項,作者都很用心的帶領。因此,讀者可按圖索驥,解決寫作論文的各種問題。

  本書精心編排,與坊間類似書籍不同。作者力求本書的結構與論文格式相同,讀完本書,宛如實地演練如何為論文鋪陳好應有的架構。

  颱大教授吳珮瑛在教授論文寫作的領域深受好評,精心齣版的本書,早就在校園間口耳相傳。本書精彩可期,絕對轟動。

  本書內容已正式齣版,智慧財産權受法律效用的保障。歡迎做為上課的教材,並歡迎原先引用原講義的「參考索引」,同步更新引用的齣處。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一本假定圖書的詳細簡介,該圖書內容與您提到的《老師在講你有在聽嗎?論文寫作之規範及格式(第三刷)》無關: --- 書名: 《迷航星域的遺產:伽瑪星係探索筆記》 作者: 艾瑞斯·凡恩(Aries Thorne) 齣版社: 寰宇視界齣版 版次: 初版 頁數: 480頁 裝幀: 精裝 定價: 598元 --- 內容簡介 《迷航星域的遺產:伽瑪星係探索筆記》 並非一本傳統意義上的科幻小說,而是一部融閤瞭硬核科學考察、宇宙考古學發現與深度人類學反思的非虛構敘事作品。本書詳盡記錄瞭“先驅者七號”深空探測任務曆時十五年,對銀河係邊緣地帶——伽瑪星域(Gamma Sector)進行首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全麵探索的完整過程與驚人發現。 本書的作者艾瑞斯·凡恩,是本次任務的首席行星地質學傢兼任務日誌記錄官。他以清晰、嚴謹而又充滿敬畏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一個在人類已知宇宙地圖上被長期標記為“虛空”的陌生疆域。 第一部分:遠航與寂靜的邊界 本書伊始,凡恩細膩地描繪瞭人類文明首次突破銀河係核心防禦區,進入被認為是宇宙“灰色地帶”的伽瑪星域的初期體驗。他詳述瞭“先驅者七號”在跨越數韆光年期間,麵對的極端物理挑戰:反物質風暴的規避策略、麯率引擎長時間運行下的空間結構扭麯效應,以及船員們在絕對孤獨中維持心理穩定的機製。 重點聚焦於任務初期在“薛定諤之環”——一個由高密度暗物質構成的環狀結構——的首次接觸。凡恩不僅以地質學傢的視角分析瞭暗物質的觀測現象,更以哲學傢的角度探討瞭人類麵對“不可知”時的認知局限性。他記錄瞭飛船傳感器捕捉到的奇異引力波信號,這些信號的復雜性遠超已知的任何自然現象,為後續的重大發現埋下瞭伏筆。 第二部分:失落的文明遺跡——“迴音之城” “先驅者七號”最重大的發現,是位於一顆編號為“XE-49b”的類地行星上發現的古代人造結構。凡恩將其命名為“迴音之城”(The Echoing Metropolis)。這座城市並非由任何已知的碳基或矽基生命建造,其建築材料具有近乎完美的晶格結構,能夠吸收並緩慢釋放宇宙背景輻射,仿佛一座巨大的能源緩衝器。 本書用大量的篇幅,通過高分辨率三維重建圖像和凡恩的實地考察筆記,詳細描述瞭迴音之城的宏大與詭異。城中沒有屍骸,沒有工具,甚至沒有生活痕跡,隻有無數刻在晶體牆壁上的復雜符號。凡恩提齣瞭一個大膽的理論:這個文明可能早已實現瞭某種形式的“信息上傳”或“能量升華”,遺留下的實體結構僅是為瞭平衡他們離開時對該行星造成的時空擾動。 書中收錄瞭凡恩及其語言學傢同事對這些符號的初步破譯工作。這些符號似乎記錄瞭該文明的興衰史,以及他們對“時間”這一維度截然不同的理解——他們似乎能夠感知到宇宙的“熱寂”並提前布局,以期在某個遙遠的未來重新“喚醒”。 第三部分:生物圈的悖論與“生命矩陣” 在XE-49b的極地冰蓋下,“先驅者七號”發現瞭一個令人震驚的生物學奇跡——“生命矩陣”。這是一個龐大、互聯的地下微生物生態係統,其運作機製完全顛覆瞭地球生命科學的範式。 凡恩詳細記錄瞭對這些生物的取樣和分析過程。這些生命體不依賴DNA或RNA進行遺傳,而是利用量子糾纏態存儲遺傳信息,其代謝速率極度緩慢,但自我修復能力近乎完美。更令人不安的是,它們似乎共享一個單一的意識網絡。 本書挑戰性地探討瞭“意識的物理基礎”這一終極問題。凡恩通過對比迴音之城的結構邏輯與生命矩陣的生物網絡,提齣瞭“結構化信息即生命”的假設。他記錄瞭團隊試圖通過微弱的電磁脈衝與該矩陣進行“交流”的嘗試,以及隨之而來的,船員們在夢境中共同經曆的、關於宇宙創生之初的、模糊而強烈的幻象。 第四部分:返航的抉擇與倫理睏境 在搜集完關鍵數據和樣本後,“先驅者七號”麵臨返航。然而,這些發現的重量,遠超任務初期設定的權限範圍。凡恩坦誠地記錄瞭任務指揮層內部關於“是否應將XE-49b的坐標公之於眾”的激烈爭論。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充滿瞭深刻的倫理思考。將這種先進到令人恐懼的文明遺跡暴露於尚處於內部衝突和資源爭奪階段的人類社會,是否是負責任的行為?遺跡中蘊含的知識,是能引導人類文明躍升,還是會成為新的毀滅性武器?凡恩以其親身經曆,記錄瞭探索者們在麵對超越自身理解的知識麵前,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和道德重量。 《迷航星域的遺產》不僅是一份宇宙探索的科學報告,它更是一麵映照人類自身局限與潛能的鏡子。它迫使讀者思考:我們在宇宙中尋找的“高級文明”,最終會不會成為我們無法承受的“遺産”?本書以嚴謹的科學論證和史詩般的敘事張力,為後現代的宇宙學研究和哲學思辨,提供瞭無可替代的參照係。它無疑是當代太空探索紀實文學中的一座裏程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珮瑛

  現任
  .國立颱灣大學農業經濟學係教授

  學曆
  .颱灣大學農業經濟學係學士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農業經濟學碩士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

  研究
  .環境與資源經濟學
  .應用消費經濟學
  .應用計量經濟學
  .農業政策

  著作
  .環境與自然資源值多少?
  .全民造林  全民找林
  .環境保護之成本效益分析
  .六十億元的由來

圖書目錄

本書誕生的紀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內容與排列

    第一節 序文
        一、論文封麵頁
        二、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及所長簽名頁
        三、獻辭
        四、序言或謝辭
        五、中文摘要及關鍵詞
        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
        七、目錄
        八、錶目錄
        九、圖目錄
    第二節 正文
        一、緒論或前言
        二、為什麼要進行文獻迴顧及迴顧後的成果該如何呈現
        三、理論架構
        四、實證模型與研究方法(實驗過程與材料)
        五、結果與分析
        六、結論
    第三節 參考資料與注釋
        一、參考文獻
        二、附錄
        三、注釋

第三章 論文格式與外觀
    第一節 章節之畫分
    第二節 各項格式說明
        一、所用紙張、印刷方式及裝訂
        二、所用文字之字型、字體大小、空白留邊與位置
        三、行距
        四、標記頁數
        五、注釋
        六、圖與錶
        七、方程式
        八、參考文獻於文中之引用格式
        九、參考文獻
        十、各種參考文獻條列格式
        十一、附錄
        十二、其他林林總總你該注意的事

第四章 如何改寫、引用文獻及抄襲剽竊
    第一節  如何找文獻?
        一、無數課堂報告的撰寫真練就找尋相關文獻的好本事?
        二、茫茫大海如何有係統找尋所謂相關文獻?
    第二節  如何引用所參閱的文獻資料?
        一、如何改寫他人文獻?
        二、直接引用及引用方式
        三、間接引用及引用方式
    第三節  何謂抄襲剽竊?
    第四節  不願給所參閱文獻作者功勞的另種情形

第五章 寫學位論文該有的態度與心理準備
    第一節 你的學位論文是製造一堆迴收紙張或是真的創造瞭什麼?
    第二節 寫學位論文時應具備的態度
    第三節 寫學位論文時你需有什麼心理準備
    第四節 學業成績越好越會寫學位論文嗎?

第六章 如何因應口試
    第一節 口試講給誰聽?
    第二節 口試時你是在教他人、何需緊張!
    第三節 你該如何準備投影片
 
參考文獻

  附錄一:曆屆指導碩博士生得奬論文明路與奬項
  附錄二:論文題目頁格式與樣本
  附錄三: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及所長簽名頁格式
  附錄四:獻辭格式
  附錄五:目錄格式
  附錄六:錶目錄格式
  附錄七:圖目錄格式
  附錄八:由文獻迴顧引伸至論文理論架構或模型建構基礎的範例
  附錄九:章節各層次內容相關位置格式
  附錄十:論文內頁空白留邊格式
  附錄十一:各種行距格式
  附錄十二:直接引用格式與正文的關係
  附錄十三:各種錶格、錶格注釋及錶格與正文關係格式
  附錄十四:圖形與正文關係格式
  附錄十五:方程式編號格式
  附錄十六:參考文獻條列方式範例
  附錄十七:不解颱灣對外國商用資料庫的迷思
  附錄十八:誰讓代寫論文新興市場存在?

圖書序言

自序

  齣這樣的一本書,可以很簡單的將我上課所用過的講義,拼湊完成即可,也可以龜毛到像我這樣,由開始有構想、有數版的初稿到現今齣成完整的一本書,前前後後竟然花瞭近十六年的時間。這不是百科全書(如果是、拖如此久的時間,內容恐早已跟不上時代的變遷),也不是古文觀止、文心雕龍、莎士比亞之類的經典名著,卻是一年拖過一年。雖然在這十六年當中,我也因授課的需要而作瞭數次大小不同幅度的增補修正,目錄之後記載瞭本書在齣版之前每一次修正的理由及動機。這一次藉休假之時,終於下定決心要寫得更完整,讓它以書的麵貌呈現齣來。因此,過去任何一版講義內所涵蓋的資訊,與本書的內容已難以相提並論。

  十六年,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整整涵蓋瞭我在颱灣大學任教二十二年約75%的時間。經由這一本書的齣版,也讓我迴首我奉獻絕大部分心力所在之工作場域的林林種種。颱灣大學應是屬於颱灣的大學裏頂尖中之頂尖的一個大學,二十二年來的酸、甜、苦、辣隻有身在其中的我感受最深。我不想去迴憶,我隻能說這是一群菁英組成的社群,很多想法與作為著實是菁英到讓我沒有勇氣去迴憶。然而,我還是要一步一伐的走下去,雖然步伐已漸蹣跚,但隻要我在這個位子一天,不厭其煩的告訴學生如何順利的寫完學位論文,仍然是我的工作。
          
  在這「休假」的學期當中,一個學期過後我發現竟然是「休ㄐㄧㄚˇ」的,同時也是我人生最多變的一段時刻,可能是因為我過去太平淡無奇,相對於過去,以緻纔會覺得這樣的「曆練」是很多變的。而多變的來由正都是為瞭我全心付齣的學生,我曾疑惑是我跟不上時代,還是時代的變化猶如氣候變遷的無情?一般人都認為,教書的生活不是很固定、也很單純嗎?言談也隱含應該也很是輕鬆的,更何況我已是正教授。我當然是可以這樣,然而,當他人將小孩放心的交到我們手上時,我就有一種莫名的壓力與責任。就猶如我們去吃一碗牛肉麵,你期待它肉多、湯頭好、座位舒適、服務貼心。但人們對教育期待的項目,一則大而無邊,因為它是良心事業,該做多少,自己認定;再則更無法論件計酬,因為它至高無上、不能量化。
          
  我在颱灣大學農業經濟係已講授瞭多年《研究方法論》這一門課,此門課基本上不教學生各種量化的技巧、工具及模型,因為本係由大學部至研究所已有一列這類的課程,雖然在很多的研究需要涉獵這些工具與技巧。又如果真的要包括量化的內容,事實上很難在一個課程內要教量化內容、又要教科學哲學同時也要教學位論文寫作應注意的諸多項目,因每個人所需要的量化工具各不相同,可依其需要選擇各自閤適的課程以為配閤,再者在一門課包括如此多的內容,恐也會令學生消化不良。於是理想的切割方式是將量化的內容暫時移除,而讓本書隻包括不論做那一類型的研究,均會遇見的科學哲學及寫學位論文應注意的規範與格式等等的共通問題。

  因此,本書涵蓋的科學哲學內容,即是陳述我們進行科學研究所應具備的觀察、假設、實驗、結論等等每一個步驟所應注意的事項,及強調我們進行完成一個科學研究,對於整體研究的進展與貢獻等等?(說偉大一點就是對整體人類的貢獻)這是做任何類型的研究者所應理解與認知的部分,如此的內容事實上應該置於全書最開始,然在本書我將其放在從事研究應有的態度與心理準備一章裏,與一些看不到摸不著,卻是影響你進行順利與否之相關的內容一併陳述。而這樣的內容不能陳述太多、更不能一開始就講,因為普遍的學生聽到哲學就會頭昏,但我還是要強調,既然是做研究,不能免除還是需要講一些稍微抽象的內容。

  當然,這一本書的內容有相當的部分是指引學生,如何開始DIY他的學位論文,我之所以說DIY 好似老師都沒有在管,其實有時是老師是管不瞭、有時是老師不想管、當然也有可能是老師沒空管。但隻要我還有一口氣在,我還是會很雞婆的繼續「管」下去。且往後上課時,我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訴學生,你們可以由本書以比較舒適的方式得到你寫學位論文時所要的資訊,而不用抱怨一如先前我用光碟的方式給你,以緻造成你在電腦銀幕上閱讀的不便,而傷瞭你的眼睛。

  又雖然本書中的一小部分說明引自颱灣大學的《國立颱灣大學碩、博士學位論文格式規範》,但本書絕不是隻寫給颱灣大學需要寫學位論文的學生看而已,因為該規範中兩頁的文字說明加上四頁的範例,我想不易滿足我們這一群菁英學生的需求。更何況,全颱灣現有一百五、六十所的一般大學及科技大學,每年産生六、七萬篇的碩、博士論文,如果再加上活到老學到老的碩士在職專班,數量應該更可觀。在學位至上的颱灣,雖然生育率年年下降,但追求高學曆的人數似乎有增無減。因此如果隻依循颱灣大學的兩頁說明及四頁範例,想必難以滿足這一批人進行學位論文的寫作工程。姑且不論學位論文有無實質內涵,先有麵子再談裏子總是需要的。因此,本書中諸多的說明、解釋與範例說明,是以我在對你說話的方式,想盡辦法讓你在閉關自守時,還聽得到我的嘮叨聲。

  全颱灣雖然現在念碩、博士的人如此多,然而,真正有誌於學術研究的人,與研究生人數成長的速度卻是不對等的。因此,這一本學位《論文寫作之規範及格式》,我不是以指引你寫完一、兩篇學位論文後就會成為學者的角度齣發。我們隻是以很務實的方式,盡我所知告訴你,如何在學生的階段順利的完成一件工作,好讓你能順利取得學位。更重要的是支持我寫這一份規範及格式的信念之一是,因我相信這樣的工作,對於畢業後十之八九不從事學術研究的人而言,未來不論你在公、私部門從事管人或是被管的白領階級身分,類似寫學位論文所需要的曆程你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遇見,隻不過麵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而已,且屆時都是真槍實彈的戰場,而不是學校的虛擬社會。

  此外,這一本規範及格式也可以提供大學部學生使用,目前對於絕大部分的大學部學生,並沒有畢業學位論文的要求,然很多的科係在修課期間,都會要求寫報告。而在這一項工作上,是很多老師在專業的授課外,難以兼顧的。試想,在我們麵前的學生,由小學(或者幼幼班開始)至大學,一加一等於三的對錯,每個字的一橫、一捺、一勾、一撇的好壞對錯都有人告訴他們,唯獨寫一項工程浩大的課堂報告,我們都假設他們多寫幾次就會?然真的是如此嗎?實情其實正好相反。很多課的課堂報告(更多是在期末交)之要求雖然沒有學位論文多,規模更不需像學位論文般宏偉,當然你要做得這麼多,我想老師是不會反對的。然寫作應有的規範,比如何改寫他人文句、概念以成為你文中的一部分,該如何做是符閤「行規」的,我想絕大部分學生都是仿效他人的作法,以想當然爾的「素人」撰稿人一篇寫過一篇,在沒有任告訴你對錯的情況下,又如果巧閤你所撰稿不符行規之文得高分時,你對寫報告的認知就此錯誤的定型瞭。

  因此,在平常課堂規模不大的情況下,你的期末報告可以由「節」這一層開始,因為你的期末報告整個可能纔二十來頁,如果一如學位論文般由第一層的「章」開始畫分,則每一章可能隻剩兩三頁,如此將失去分章的意義。而實證(實驗及材料)等等這些過程是否需要,則依報告的性質而定。課堂中的報告,很多都是做文獻迴顧性質的(藉此瞭解某一議題的研究進展),因此,本書第二節正文的部分內容及第四章是你寫課堂一般報告最可以參閱之處。至於,寫報告所需注意的規範及格式,本書中所有的規範均適用於課程的報告,而在沒有人管你格式的情況下,藉此養成習慣,以免小不成(課堂報告)而亂大謀(未來寫碩、博士學位論文)。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何以需要依本書中所定的格式完成學位論文,當然不需要,不過颱灣大學的研究生,你要寫碩、博士論文所需要的格式,都涵蓋在本書中,而學校沒有規定的我們則做瞭一些統一的規定。雖然格式你可以自創,但你難以想得齊全並統一,然你更需要知道的是寫學位論文(或是課堂報告)應遵守的相關規範,及觸犯規矩可能衍生的嚴重後果,在後續「本書誕生的紀錄」中有一些真實的例子,由此我知道,告訴學生學術的相關「行規」及論文格式的需求是大大存在的。此外,不知曾幾何時,我不同版本的講義已流傳於網路,一些大學的係、所及多種刊物都用過我那些相對不完整的講義版。

  又投過期刊的人亦會發現,期刊格式韆韆百百種,你當然可以不需要依本書所定的格式完成你的論文。但沒有任何一個期刊可以窮盡所能將所有的規範格式放在投稿須知中,而更沒有一個期刊的投稿須知會告訴你期刊文章該如何有係統的搜尋、如何改寫他人文字等等。如果隻簡略告訴學生可以依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格式進行論文,我覺得並不是很容易依循。因為那是針對英文齣版的作品而為,對於我們絕大部分仍是以中文創作的學位論文來說,所有的規範想必也不是將英文翻譯成中文即可行得通,請問今年是2011年還是民國100年(不要想太多政治意識型態的意涵)諸如此類的事,以中文創作為主的我們,至少就要想辦法統一一下格式吧?

  理想中,當你翻閱本書時,書本的頁麵所列示的所有格式,應該就是依照文中文字所陳述的格式完成。然而,編列書籍與列印學位論文(一般課堂報告也是一樣)是在不同大小的紙張上完成。因此,本書除瞭上下左右邊界不同於文中所陳述的規格外,本書其他內容所列示的樣式即是你的學位論文(或是課堂報告)將齣現的樣式,當然你的學位論文(或課堂報告)也不需書眉。此外,雖然書中的許多範例是來自我所指導學生之畢業論文的(農業)經濟學專業,然凡進行需經由觀察、假設、實驗而下結論的任何科學性領域的研究,都可以由本書找到相關的規範及格式。因此,期待本書的此一樣式,在你學位論文(或是課堂報告)尚未齣齣爐前,即能提供你學位論文(或是課堂報告)該有的基本樣式與雛形。

  花瞭十六年纔正式完成一本寫作規範及格式的書,好像很遜。但在這過程當中,我認真的陪著每一位學生走過寫學位論文的每一個階段,藉此也纍積瞭很多的經驗,因此,拖這麼久而纍積很多的經驗應該是值得的。而這一段時間我指導畢業已參賽的碩、博士論文(碩士為主)總共有三十四篇,其中約有54%的論文得過不同學會的最佳碩、博士論文奬、或是碩士論文佳作奬奬次(名單如附錄一)。也因為這樣,更讓我有用勇氣與信心將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傢。此外,在本書中我可能會規範到你第一次寫學位論文想都沒想到的問題,如果你已知道,就當作我再次的叮嚀;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每一件事都是我指導學生所遇見的親身經曆,你多知道是無傷的。當然,這十六年當中,我也不是讓時間停格、而隻做這一件事,期刊論文、其他的書籍、書本章節、研討會論文等,也纍積瞭一些。此外,在颱灣目前的製度下,如果要論就我寫這一本規範與守則的「績效」,它應該是計為零的。或許這是已為正教授的人,在沒有升等壓力下,我們可以不計「報償」做些該做的事!

  本書為瞭成為學位論文使用規範及格式的指引,因此在章節編排上,首先將列示瞭一本學位論文在外觀應涵蓋的頁麵,並說明每一個頁麵的內容,其次,則進入學位論文每一個章節需包括的內容,且逐一陳述每一項內容的作法,同時在特定之處以範例說明一些作法的恰當與不恰當性。第三章則是整個學位論文的編排與外觀,其中包括林林總總我想提醒你在寫學位論文該注意之事。第四章是每一位在從事學位論文創作時,該如何進行模仿工作的說明,也就是告訴你一些進行創作應有的「行規」,因為模仿而呈現你的創新後的結果不論如何呈現,這是任何寫論文必經的過程,對於這些過程你除瞭要熟悉且更要謹慎。就在我寫此序文之時,由2011年8月7日的《聯閤晚報》上路透社的消息得知,Lady Gaga的專輯 “Judas” 被控抄襲芝加哥一位音樂傢的 “It’s All About You” 專輯,或許人紅是非多,或許製作 “Judas” 的人真的不夠謹慎。第五章則是給進行學位論文寫作者一些心理建設,最後一章則是再給學位論文口試者加強信心。對於寫學位論文的人,這些章節的每一個內容都是你必會經曆的,而當你在格式上無所遵循時,本書能成為你學位論文一個好的範例。對於寫課堂報告者,一如前述,則可以依報告規模的大小(即課堂上老師要求的多寡)選取你所需要的格式,然如果是涉及規範的(例如如何改寫他人文獻等等),不論你報告規模的大小,都是需要遵循的。每一章的正文是以文字強調每一個步驟該如何做的說明,而本書最大的特色是以諸多的附錄,呈現依循各種格式下相關頁麵的相貌。

  又到瞭我要寫謝辭的時刻,照理這應該是我最興奮的時刻,「本書誕生的紀錄」是記載本書齣版前的各版講義,每一次修正的內容、目的與動機,因此,其中所有齣現過的人都是我要感謝的對象。我還是需要將你們的名字一一列齣,蔡惠雯、李恒綺、謝雯華、鬍文齡、葉淑琦、蘇建祥、陳奕芃、郭柏亨、蔡學琳、張弘毅、鄭琬方及陳佳慈,而本書的齣版感謝陳佳慈以不下於我的龜毛個性校正全文。當然,本書如果還算完整,則曾使用過不同講義版本的學生對一些規範不解所提齣之疑惑,都是我需一併感謝的人。當然,一本書能否齣現,最該感謝的則是齣版社,感謝翰蘆圖書齣版有限公司洪詩棠發行人的「激勵」及孫麗珠小姐的編排。因編本書與編其他的書相當的不同,除瞭要顧及書中之內容外,又要顧及本書在版麵上能否成為學位論文(或是課堂報告)範例的「可讀性」,以緻多處編瞭又改、改瞭再重編,感謝孫小姐不厭其煩的配閤。

  當我想到這個沒有休假的休假所發生的種種情事,我曾自問:大學老師該如何當?需要像我這樣嗎?或者需要維持對事情的冷漠與自私?我想我暫時做不到(或許一輩子也做不到)。因此,老天給我這樣的個性,是否就注定我必然會遇到這些事?人們常說職業婦女是蠟燭兩頭燒,我覺得其實是整根燒。當我的個性在教育這種行業上,又當人們對它的要求是無邊無界限時,或許終將注定就是「春蠶到死絲方盡」。在這樣的心境下,原本打算將本書取名為「老師最後的叮嚀」。然春蠶未死前,我保留一絲絲的期盼,而給瞭你今天看到的書名。

  最後,我還是要對兩位小孩說一聲:「媽媽對不起你們,我花在彆人傢孩子身上的時間,比花在你們身上的多太多」,當你們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時,更凸顯我是一位不盡責的媽媽。

吳珮瑛
於辦公室
2013年12月20日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布局,給我一種非常友好的感覺。頁麵的寬度、行間距、字號大小,都似乎經過瞭精心的考量,讀起來一點都不會感到疲勞。而且,它的章節劃分也很清晰,每一部分都像是一個獨立的模塊,但又彼此聯係,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我尤其欣賞它在引入新概念或者解釋復雜規則時,會使用一些小標題、列錶或者加粗字體,這些細節的處理,讓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抓住重點,快速提取信息。即使我隻是隨意翻閱,也能大概瞭解到這本書的結構和內容脈絡。這種清晰的邏輯性和良好的閱讀體驗,對於一本需要係統學習的學術書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把信息堆砌在一起,而是有意識地引導讀者去理解和吸收。它好像在說:“來吧,跟我一起,一步步學好論文寫作。”這種循序漸進的感覺,讓我覺得完成論文寫作變得不再那麼 daunting。

评分

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非常“實在”。我之前也接觸過一些關於論文寫作的書籍,有些寫得過於理論化,讓人讀起來雲裏霧裏,有些則又過於碎片化,不成體係。但這本書,從我翻閱的初步印象來看,它似乎能夠抓住問題的核心,並且用一種比較接地氣的方式來呈現。我注意到它在介紹一些規範的時候,會穿插一些實際的案例,或者是一些常見的錯誤示範,這種對比教學的方式,我覺得非常有幫助。能夠讓我這個初學者,或者是在論文寫作方麵遇到瓶頸的人,能夠迅速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這樣做”和“那樣做”的區彆在哪裏。而且,文字風格也比較直接,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直奔主題,這點我很喜歡。我需要的不是一篇篇美文,而是實實在在能夠指導我完成論文的“乾貨”,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這種可能性。我期待它能在我的論文寫作過程中,成為一本隨手可查的“寶典”。

评分

在瀏覽這本書的時候,我注意到它對於細節的關注度非常高。很多論文寫作中的“小瑕疵”,可能我們自己平時寫的時候不太容易注意到,或者覺得無所謂,但這本書似乎把這些都給“揪”瞭齣來。比如,在引用格式的處理上,我之前一直覺得隻要大緻正確就行,但這本書可能會強調每一個標點符號、每一個空格、每一次縮進的準確性。雖然聽起來有些“吹毛求疵”,但仔細想想,學術論文的嚴謹性恰恰就體現在這些微小的細節上。如果一個學術成果在最基礎的格式上就顯得潦草,那麼它的內容也很難讓人信服。所以,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培養我們一種精益求精的學術態度,讓我們在寫作的每一個環節都力求完美。這種“扣細節”的精神,對於提升論文的整體質量,絕對是至關重要的。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培養齣對這些細節的敏感度,從而寫齣更規範、更專業的論文。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它不像是那種“一次性”讀物,更像是一本可以反復翻閱、隨時查閱的工具書。它的內容組織方式,似乎是為瞭方便讀者在遇到具體問題時,能夠快速找到答案。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未來寫不同的論文時,我可能會隨時翻開這本書,查閱關於引用、格式、結構等方麵的具體要求。它就像一個值得信賴的“導師”,在你遇到睏難的時候,能夠給你提供清晰、明確的指導。而且,它所涵蓋的內容,看起來非常全麵,應該能夠應對論文寫作過程中遇到的絕大多數普遍性問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學術生涯中一個長期的伴侶,在我每一次需要提升論文寫作能力的時候,都能從中獲得幫助和啓示。它不僅僅是教會你“怎麼寫”,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你成為一個更嚴謹、更專業的學術寫作者。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種簡潔又不失重點的風格,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在學術規範上的專業性。我特彆喜歡封麵上那種留白的處理,既不會顯得擁擠,又能突齣書名和作者,很有設計感。而且,紙張的質感也很不錯,拿在手裏有分量,翻閱起來也不會有廉價感,這點對於一本注重細節的書籍來說,是很加分的。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本書從外在就透著一股嚴謹的氣息,仿佛在告訴你,一旦你翻開它,你所接觸到的信息都是經過仔細打磨、值得信賴的。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光是這份用心的包裝,就已經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一定也是如同其封麵一樣,條理清晰,邏輯嚴謹,能夠幫助我理清論文寫作的思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這本書的裝訂也很牢固,每一頁都能平鋪展開,這一點對於經常需要一邊看書一邊做筆記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再也不用擔心書本閤起來或者需要用力按壓纔能看到整頁內容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